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29节

  不远处,快步而来的汉人步卒更是带来了如山的压力。

  匈奴大军折损的大半人马都是这些步卒带来的。

  放在往前,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什么时候,汉人的步卒也能对骑军造成伤害了?

  昔日,霍去病封狼居胥,靠的就是骑军。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唯有骑军才能对抗骑军。

  输给汉武帝,输给天才霍去病,匈奴人也就认了。

  可是,李贤又算什么?

  自诩为匈奴大单于的于夫罗压根没将李贤放在眼中。

  什么常胜将军!什么未曾一败!

  在于夫罗眼中,这一切都是虚言,若非如此,于夫罗哪会亲自冒险?

  然而,事到如今,所有的一切却给于夫罗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

  汉人强,汉将更强!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若是连三百骑军都杀不了,于夫罗还有何面目统领匈奴部族?

  一万大军呀!呼啸而来,到头来却在一座小小的荏县撞得头破血流。

  于夫罗总是有些不甘心,他要用胡庸的血,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情况危急,大场面上看,匈奴人没讨到便宜,青州军开战渐渐掌握主动,然而,从细处看,胡庸以及残余的百余骑危在旦夕,随时有可能全军尽墨。

  恰在这时,一阵号角声从远方传来。

  

第476章 汉军威武

  

  苍凉的号角声由远及近飘扬而来,这激荡的声响,不同于匈奴所用的牛角号,带着一股壮怀激烈的雄烈气息。【】

  身陷重围,一直不动声色的陈到终于露出一抹笑意:“援军来了”。

  胡庸一刀将迎来的匈奴砍死,没好气地说道:“再不来,使君就得替俺们收尸了”。

  四周俱是匈奴骑军,侥幸存活的汉骑聚集在一处。

  胡庸、陈到、朱然三人并肩作战。

  每时每刻都有军卒倒毙身亡,要么是汉骑,要么便是匈奴。

  匈奴人多,而幸存的汉骑多是精锐。

  拼到现在,犹能厮杀不休的汉骑,全都是身手高强之辈,他们在胡庸、陈到、朱然三员大将的统领下奋勇厮杀,愣是顶住了匈奴潮水般的攻势。

  朱然松了口气:“援军来了就好,这帮贼子终归逃不掉了”。

  战阵之中,面目狰狞的于夫罗也在此时惊回首。

  北方,十多名外放哨探的匈奴游骑正拍马狂奔,在他们身后,一片黄色的旗帜陡然出现。

  号角声越来越清晰了,隔着老远,匈奴游骑也在大呼小叫着。

  汉骑!是汉人的骑军到了!

  于夫罗只觉得手脚冰冷,他没想到,汉人的援军来的这么快。

  汉骑有多少?

  若是几百名骑军,匈奴游骑绝不会露出这般惊恐十足的模样。

  黄色牙旗在风中飘扬,旗帜之下,只见一片明晃晃的甲胄分外耀眼,当先一名大将,锦衣白马,他放平了手中的长枪,其后,成千上百名骑军也依样施为。

  森然的兵戈在阳光下寒光闪烁,似要择人而噬。

  时间紧迫,再不干掉包围中的汉骑可就来不及了。

  匈奴大军必须及时回首迎敌,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大军平安无事。

  于夫罗心中惊怒交加,可是明面上,他依旧不动声色。

  骑军需要于夫罗镇定军心,若是连于夫罗都慌了手脚,匈奴骑军岂不是更加慌乱?

  目光凶狠地往胡庸的位置投去,于夫罗咬牙切齿。

  都是这支该死的汉人精骑,若不是他们耽搁了时间,匈奴大军早就借助汉人的性命踏平荏县城池了,又哪会等到现在,让汉人骑军来援?

  不过,这时候于夫罗别无选择,除了继续搏杀,继续拼命之外,他无路可走。

  南下追逐汉人天子,这是于夫罗一言而决的事情,若是大功告成,于夫罗自然受益匪浅,可是,如果于夫罗遭遇挫折,他在部族中的威望将一落千丈。

  匈奴只敬重强者,只有带领匈奴不断取胜的单于才是真正的好单于,否则,单于之名便是虚妄。

  “乌烈,你领大军迎上,务必阻住汉人援军,良娄,你领本部兵马与我一道冲击城门,匈奴的好汉子们,杀光这些汉人,我们便有享之不尽的富贵荣华”

  情况危急,如果不能在汉骑来援之前攻破城池,之前所做的一切便没了意义。

  万余骑军长途跋涉而来,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汉人天子!

  眼下,大汉天子就在荏县城中,可是,匈奴大军却翻不过这道城墙,这让自诩英豪的匈奴军将情何以堪?

  “冲吧,不破荏县,不归草原!”

  厮杀到现在,匈奴军将也拼出了真火。

  都是在中原肆意纵横惯了的人物,陡然间遭遇挫折,他们都觉得难以忍受。

  因而,于夫罗一声令下,匈奴骑军便“嗷嗷”叫着扑了出去。

  来援兵马,正是赵云统领的骑军。

  昔日,李贤定下诱敌深入的计策之后,便让赵云统领胡骑。

  千余汉骑随着赵云奔赴关中带回天子之后,军卒疲惫,折损过半,需要好生休整,这一次,两千名乌桓骑军便是救援的主力。

  一路紧追慢赶,赵云生怕错过了什么。

  如今,荏县就在视线中,前方的厮杀声也未曾止歇,赵云终于松了口气。

  缓缓放下长枪,赵云深吸一口气,当下也不多言,只是闷头往前冲去。

  隆隆的马蹄声,明黄色的汉军旗帜,一切的一切都让李贤喜上眉梢。

  赵云终归不负厚望,及时到来。若是再晚来一时片刻,只怕城外的骑军就完了。

  背矛军的短矛、连弩都已经消耗殆尽,它们虽然杀伤了大量奴骑,但是,对于陷入重围的青州精骑,却有些爱莫能助。

  步卒行动迟缓,无论是变换战阵,还是往前行进,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前方的匈奴大军虎视眈眈,无论如何,背矛军都不敢有片刻懈怠。

  若是因为急于救援胡庸,导致大军溃败,那才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幸好,赵云来了!

  数百步的距离转瞬及至,匈奴千夫长乌烈瞪大了眼睛,只等汉军进入射程便先下手为强。

  比拼齐射,匈奴才是天下第一。

  骑军对战,双方都将马速提了起来,这样以来,骑士便可凭借马速带来的冲势杀伤敌人。

  一百步、八十步,近了,更近了。

  骑射不比步射,在马背上射箭,若想保持准头,须得将敌人放入六十步之内,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杀伤敌人。

  乌烈箭术过人,他抢在九十步的时候便率先射了一箭。

  “嗖!”

  长箭直奔赵云而来,毫无花哨,只有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势在必得的一箭乌烈十拿九稳,他甚至想象出赵云中箭身亡的情景。

  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乌烈惊呆了。

  长箭射到赵云跟前,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可是,赵云只是出枪一点,“铿”枪杆便将箭矢砸的不翼而飞。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

  乌烈的箭术在匈奴的各个部族之中都是佼佼者,就算是族中的第一勇士应对起来都不敢大意,可是,对面的汉将却是何人物?为何他能轻易击落箭矢?

  闪避箭矢与挥枪击落箭矢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对防御者的武艺要求更高,就连乌烈自己都没有击落箭矢的把握。

  然而,汉将非但做到了,而且还是那么的随意。

  “放箭!”情急之下,乌烈再也顾不得其他,他一声大吼,便下达了开弓的命令。

  “嗡嗡嗡”,数百枝箭矢疾射而出。

  马背上,弯弓搭箭这一些的动作要求具备高强的控制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训练出来的。

  普天之下,除了匈奴这等塞外游牧民族之外,其他少有人能够做到。

  乌烈咬紧牙关,他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赵云中箭身亡的惨况。

  “任你武艺高强,也躲不过这密不透风般的箭雨”

  只可惜,赵云又一次让乌烈失望了。

  也没见到赵云有什么动作,便见他轻易穿过了箭阵,狂奔而来。

  此事,双方骑军相距不过四十步。

  到了汉骑发威的时候了。

  赵云大吼一声:“掷矛!”

  眨眼间,便是千余支长矛投掷而出。

  与匈奴人的箭雨比起来,长矛造成的声势更大,让人观之骇然。

  赵云的骑军之中,汉骑只占少数,其余兵马都是乌桓人。

  为乌桓骑军装备一支短矛,这是乌桓人的头领竭力恳求来的。

  与长弓比起来,短矛在马背上更易投入使用,而且它的杀伤力也更为强大,只要被短矛击中,绝无幸存之理。

  骑军也有短矛?

  真他娘的该死!乌烈破口大骂,“举盾”。

  临近的匈奴骑军惊惶失措,然而不等他们有所防备,铺天盖地的短矛眨眼间便落到眼前。

  “噗噗噗”,几个呼吸的功夫,便有三百名匈奴骑军中矛落马,侥幸未伤的那些也是相顾骇然,再也不复之前猖狂的模样。

  短矛的犀利之处,匈奴前军深有感触。

  乌烈的后军虽未加入战阵,然而,前军的遭遇他们便有所耳闻。

首节上一节42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