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72节

  江东军停顿下来,说明连他们自己都有些疑惑了。

  非人一般的关羽展现出了超强战力!

  一众军卒虽然明知道关羽坚持不了多久,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下一刻倒在关羽倒下的军卒会不会是自己?

  是人,便会有七情六欲。

  恐惧,**,在所难免。

  得了银钱再多,也得有命去花,如果连命都丢了,再多的银钱又有什么用处?

  在关羽面前,江东军害怕了。

  孙策犯了个错误,关羽、刘备挣扎逃窜时,他没有派出大将及时狙杀,这才给了刘备垂死挣扎的机会。

  否则的话,如果黄盖、周泰等人齐齐动手,刘备又哪能存活到现在?

  不过,说到底,武将有武将的操守,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的话,他们不会背负“以多胜少”的骂名。

  刘备、关羽已经败了,惶惶若丧家之犬,这时候,痛打落水狗无异于小人之举,颇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

  小人行径,江东武将不屑为之!

  周瑜打马上前,嘴里道:“关羽,我且问你,可愿刘备活命?”

  江东军没有围上来,关羽难得有了喘息之计。

  不过,未曾停歇的时候尚好,忙着厮杀,身上的感知都麻痹了,可是,此番闲置下来,浑身的痛楚怎么也按耐不住。

  痛彻心扉!关羽的表情都痛的扭曲起来。

  猫哭耗子假慈悲?

  此时,听得周瑜所言,关羽当即狞笑道:“喔?你便是周瑜吧,怎么?你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便是”。

  言语间,俱是不屑之意。

  周瑜会有什么好心?刘备显然是不信的,他心神一动,他嘴里道:“云长,不要中了孙策的诡计”。

  关羽不置可否。

  周瑜又道:“玄德莫急,不妨听听再做决断!”

  刘备冷哼一声,无力阻止。

  只听周瑜说道:“关羽关云长之勇猛,我家主公颇为喜爱,只要关将军答应为江东效力三年,是去是留,任凭玄德公抉择!”

  关羽眸中精光一闪,他嘴里道:“孙策怕是看错了,我关羽何德何能,竟得他如此看重?不过,如果能让我家主公自由抉择,我留下来,倒不是不可以”。

  周瑜大喜,他正待多言,却听刘备喝斥道:“云长莫听他们胡言乱语,我宁愿死,也不愿苟活”。

  关羽犹豫起来,其实他也明白,如果没有张飞、没有他关羽,刘备要想闯出一番事业,显然难上加难。

  不过,既然周瑜已经提出了条件,如果关羽犹豫,倒会让人觉得他缺乏为主牺牲的义气。

  既然如此,那便应下又如何?

  想到这里,关羽正色道:“周瑜,你可敢立誓?”

  周瑜颌首,嘴里道:“我周瑜在此立誓,只要关羽关云长为江东效力三年,三年之内,我江东军绝不与刘备为敌!”

  这条件可谓丰厚至极!

  如果不是穷途末路,听上去倒是颇为优厚。

  只是,拿关羽的自由来换刘备的自由?这法子听在刘备耳中却充满了嘲讽。

  桃园结义三兄弟,老三张飞张翼德已经为了刘备留质徐州,至今未能回转,因为此时,刘备受到不少指责,如果今日,刘备为了一条生路,再将关羽留在这里,那么,日后还有肯会为刘备卖命?

  结义兄弟,说抛弃也就抛弃了,这样的人物,还有什么义气可言?

  周瑜的计策对于刘备而言宛若毒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饮下!

  “痴心妄想,云长,你我兄弟并肩作战,我宁愿死,也不愿抛下你!”

  关羽本想假意应诺,可是,当他看到刘备那惊怒交加的脸,他便明白,这法子,刘备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里,关羽便出言拒绝道:“周瑜,你未免太小瞧我关云长了,眼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我关云长尚未束手就擒,谁敢言胜?来,谁若战?尽管来!”

  刘备颇为兴奋,刚才那一刹那,他甚至害怕关羽应诺下来,因为对于关羽而言,顽抗是死路一条,而投效江东却可以存活性命。

  如果真的那样,刘备甚至想不出拒绝的法子。

  现在倒好,关羽拒绝了生的渴望,选择与刘备同生共死!

  刘备战意高涨:“哈哈,说得好,谁要战,那便战!”

  话音未落,关羽纵马前行。

  数步开外,江东军卒畏之如虎,竟然连连退却!

  周瑜看得眼睛急跳,好嘛,竟然激起了关羽的战心,这算不算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江东军卒何在?主公悬赏依然有效,捉拿刘备,无论死活,皆赏钱百斤!”

  “捉拿刘备、擒杀关羽,赏钱百斤!”

  先是周瑜身旁的军卒呼喊起来,接着,临近的江东军全都放声高呼,他们迟疑不前的脚步坚定起来。

  是呀,关羽、刘备一定是外强中干,只要再来几个回合,他们一定撑不下去。

  想到这里,江东军试探性地围拢上来。

  这一次,关羽、刘备厮杀的速度明显慢了起来。

  高度紧张起来的肌肉,刹那间的放松后,如今陡然运转,显然有些吃不消。

  周瑜冷笑不已,“看你们还能撑多久!”

  “噗噗噗”,半柱香的功夫过去,刘备、关羽身边的亲卫死伤殆尽,除了五名身死高强的近卫之外,刘备身边只剩下关羽一人。

  曾经何时,刘备也是坐拥万余兵马的大将,沦落到今日这帮情景,不可谓不悲惨。

  “来吧,来,谁来送死!”

  刘备环顾四周,眉目间俱是杀意。

  关羽一言不发,只是放手搏杀。

  到了这时候,谁都看出来了,刘备、关羽已经耗尽了气力。

  没多久,关羽、刘备尽数被擒。

  先是宣布擒拿两将的军卒竟皆有赏,接着,周瑜又提出了“一放、一收”的建议。

  这一次,关羽沉默不言,刘备依旧出言拒绝:“休想,我刘玄德纵是死,也不会丢下二弟!”

  关羽叹了口气,道:“大兄,我留下,你走吧”。

  刘备瞪大了眼睛,道:“云长!”

  关羽嘴里道:“大兄,莫忘了阿斗!”

  刘备颤抖着嘴唇,半晌方才说道:“我若是苟活,阿斗长大之后一定会笑话我,我可不想成为他的笑柄!”

  关羽又道:“兄长,你又何必如此?”

  刘备故作恼意:“云长,你这是怕了吗?”

  关羽大笑:“兄长何必激我?如果我怕死?又怎么会坚持到现在?”

  

第439章 乱军

  

  刘备、关羽力竭被擒,枞阳城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

  此役过后,刘备两千军卒战死过半,侥幸未死者尽数投降,江东军也折损了千余军马,不过,与刘家军比起来,他们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开战之前,谁也没想到,枞阳城的战事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黄祖、刘备合二为一,两部兵马足有一万五千人,而城外的孙、李联军也不过四万人上下。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也就是说,在战场上,十倍与敌,可以寻求围歼的计策,若是五倍于敌人,可以主动进攻,如果军力两倍于敌人,军将只有通过苦战才有获胜的希望。

  攻城之战更讲究军力,倘若进攻方缺乏兵力,所谓的“围城”便是个笑话,守城方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薄弱环节突围而出。

  江东军突至枞阳城,荆州军退守城池之后,李典、孙策自持兵力有限,所以他们作出了“围而不攻、围点打援”的态势。

  城内粮秣不多的情况下,将守军耗到筋疲力尽,显然是一种稳妥的选择,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料到,黄祖竟然作出了当夜突袭的决断,如果不是陈到及时潜入城中,为大军刺探到了关键情报,说不定荆州军真有成事的可能!

  南门一役,陈到的十人队居功甚伟。

  枞阳北门,击溃刘备兵马之后,江东军第一时间冲入枞阳城,他们在黄盖、周泰等人的统领下意图强占库房要地,只可惜,大军刚行了不过数百步,迎面便冲来一队溃卒。

  黄盖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他大吼出声:“来人止步!刘备、关羽战败被擒,江东军破城了!”

  话音刚落,有灵醒的军卒便唱喏起来:“刘备已败,枞阳已破,来人止步!”

  什么情况?刘备、关羽都败了?

  迎面而来的荆州溃卒完全呆掉了,他们没想到连北门都丢了,看模样,江东军已经彻底掌控了局势。

  南门,荆州大将黄祖落马被擒,穷凶极恶的开阳军正衔尾追来,不甘心投降的荆州军卒一路狂奔,枞阳城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他们只想离的远远的。本以为刘备驻守的北门应该平安无事,谁曾想,北门同样失守了。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该如何是好?

  荆州军心涣散,面对士气正旺的江东军,他们连放手一搏的勇气都没有。

  天赐良机!

  黄盖吸了一口大气,他意识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只要牢牢把握这次机会,此战一定可以使人刮目相看。

  城外,击溃两千刘家军,生擒活捉刘备、关羽,这等战绩对于黄盖而言不值一提。

  众所周知,周瑜可是说服“李贤”与江东联盟的功臣,黄盖若想与之相比,必须拿出趁手的战绩。

  围歼两千兵马,这对于黄盖而言压根算不得大胜。

  入城之前,黄盖早已经有了目标:荆州军黄祖。

  相对于声名狼藉的刘备刘玄德,黄祖可以说成名已久,而且,他也是杀死孙坚的幕后主事。

  如果能够擒获击杀黄祖,黄盖的风头一定可以彻底盖过周瑜。

  眼下,城南的战果还没有传到城北,不过,看见溃卒的刹那,黄盖便有了不好的预感:难道说黄祖败了?

  黄祖可以败,但是,黄盖认为,黄祖只有败在自己手中才算是败得其所,否则的话,便是明珠暗投!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入城的孙策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牛角号便是传声筒。

  黄盖当机立断,他挥刀前冲,嘴里道:“江东军,冲锋!”

  “冲、冲、冲!”江东军士气旺盛,大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荆州溃卒受此气势一激,一身力气已经十去其八。

  兔子急了还咬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周泰不愿意出现任何意外,他紧接着补充道:“降者免死,降者可活,顽抗者杀无赦!”

  黄盖杀性正酣,听得周泰所言,他下意识生出一股不爽的想法,不过,只是片刻之后他便反应过来,周泰的选择才是对的。

  一味的蛮杀,除了立威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反之,如果能够留下荆州降卒,进而分别遴选,那么对于江东军而言反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首节上一节37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