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6节

  刚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可经过这些时日的接触,作战勇猛当先,战后与军卒同寝共食的李贤很快用自己魅力征服了这些新来者。

  热热闹闹的忙碌了小半个时辰,疲惫不堪的军卒们才沉沉睡下。

  李贤也睡了会儿,养精蓄锐才能应付第二天的挑战。

  

第56章 谁先扛不住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李贤便领着麾下的兵马再度出发了。【】

  能够行路的伤卒轻装上阵,他们的武器盔甲全部交由辎重营保管,一旦伤愈复出便可重新取回。

  十多名腿上无法行路的兵勇们在流民营青壮的帮助下躺在了木板上。

  只要人活着,无论是伤是残,绝不抛弃一个,这是李贤一直强调的原则。

  不抛弃不放弃是凝聚军心的最佳手段,当然,为了这一句话,有时候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狗儿山下投降李贤的王老八原本只想混些日子,等到时机妥当之后便趁机开溜,可谁能够想到,李贤对他们这些贼寇也一视同仁,并没有歧视排挤的意思。

  王老八这伙人加入黄巾军之前便是蒙山一带的山匪,他们往日里做着些劫富济贫的勾当,手中虽说有几条人命,可却从未做过欺压良善百姓的事情。

  就因为这样,王老八在贼军中颇受排挤。

  在军寨中迫降于李贤,那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王老八觉得,入了蒙山,他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带着麾下的部众离开。

  为了掩饰逃窜的意图,王老八对蒙山一直没有表露出过于熟稔的样子。

  要不要告诉李贤真相?

  在山中奔袭了这么久,王老八一直在犹豫,他不想做一辈子的山贼,他也想有一个标志身份的铭牌。

  一切,在昨夜里改变了,李贤率领兵马袭击贼营的时候,王老八在心理告诉自己,倘若李贤全身而退,那么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官军,若是李贤败了,也不用犹豫了,快点收拾家伙跑路才是正经事。

  煎熬了一个多时辰,王老八终于等到了大胜而归的李贤,那时候他重重地松了口气。

  兴许,这才是王老八真正想要的结果。

  大军开拨之后,做出抉择的王老八找到了李贤。

  在李得福等人警惕的目光中,王老八抱拳作揖,嘴里说道:“这些日子承蒙游缴抬爱,没有短缺我们一口吃食,也没有拿我们这些贼人当外人,我王老八无以为报,愿意为游缴奉上的一分绵薄之力。”

  李贤正色说道:“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只要日后好生杀敌,征恶扬善,就是自家人,我李贤对自己人如何,你应该都看到了。”

  王老八重重颌首,道:“其实我还有件事情瞒着游缴。”

  李贤与徐庶相视一笑,道:“喔?什么事?”

  王老八没注意到气氛的变化,犹自低下头颅,嘴里道:“其实我加入黄巾之前就在这蒙山厮混,对此地的地形很是熟悉。”

  “嗯?还有这种事情?也好,日后有你指引,大军行军布阵可以节省很多力气”

  本以为李贤会对自己知情不报的行为大加苛责,可没想到他却一字不提,这让王老八更是羞愧:“好叫游缴知道,下山加入黄巾之前,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我把这些年积攒的粮秣、财货全都藏匿了起来,如果游缴信我,可以派出百十个兄弟跟我去搬运粮秣。”

  王老八的出身,李贤早已经摸的差不多了,倘若这家伙真的杀人如麻,心黑如碳,李贤说什么也不会留下他。

  正是确认王老八良心未泯,而且还在蒙山生活过一段时间,李贤才没有对他厚此薄彼。

  王老八的投靠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没想到他竟然还有不少的私货,而且还愿意奉献出来。

  在这深山老林当中,还有什么比食物来得更珍贵吗?

  单是这一条,李贤就觉得没有白浪费感情。

  没多久,粮食运来了,数量不多不少,足够一千人马食用五日。

  这可完全是意外之喜,要知道,李贤在蒙山孤立无援,即便有鱼干可以食用,可没有其他的进项,早晚就会坐食山空。

  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王老八的报效可谓恰到好处。

  根据徐庶的推断,有了王老八的粮食,这一千人可以在山中坚持七日。

  不要小看这七天,按照大军每日行军四十里判断,这七天足够介亭兵勇走出蒙山了。

  入山的黄巾军呢?

  即便张饶身后有专门收集粮秣的兵马,可却也挡不住几千人马的沿途消耗。

  蒙山脚下方圆十里之内的村落早已经扫荡一空,乡民积攒的粮食只够贼军一日所用。

  也就是说,张饶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一旦后头的粮道断绝,他这六千人马也就等于完全交待了。

  食物的匮乏使得张饶兵马的数量优势渐渐地变成了劣势。

  随着兵马进一步深入蒙山,补给线也进一步拉长了。

  张饶肚子里早已经破口大骂,他知道自己又上了李贤的大当。

  一千名官军在头前开路,即便有些猎物也全部落到了他们手中,等到黄巾军跟上来的时候,往往连鸟毛都见不到一只。

  除了啃食干净的骨头之外,连皮毛都不见一根!

  官军的手段实在是很赖,那李贤真他娘的可恨!

  黄巾军这边形势严峻,而李贤那边的局势大大好转了。

  偶然的机会,李贤认出了一株可以食用的冬菇,这种香菇生长在蒙山的枯木中,极易辨认。

  寒冬腊月,能够有一味入锅的野味可以算是极其难得的事情。

  王老八吃了冬菇之后也大为赞叹,他连连叫道:“白在蒙山活了几十年,连这等美味都错过了……”

  接下来三天,李贤一直在埋头赶路,并没有发动夜袭,这让草木皆兵的贼寇们提心吊胆,他们不知道官军会不会摸上营来。

  毛基的前车之鉴让贼将们明白,世上从来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

  一百名轮哨的部众还是有些少了,万一官军夜袭,怕是抵挡不住。

  一百不够,那就三百!

  几个头目商议一番便决定了下来,三百名贼寇一夜三岗,轮流值哨,防范官军可能的袭击。

  可是,全神戒备的三天过去了,连官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早已经疲惫交加的贼寇们忍不住松下了心弦,他们乐观地认为,官军已经没有力气发动袭击了。

  果真如此吗?

  

第57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李贤之所以敢引诱张饶入山,就是料定了黄巾军粮粟匮乏,难以持久。

  介亭官军入山之后是没有补给、后援,可他们手中多多少少有些余粮可以食用,而张饶呢?

  即便有专门的扈从在外头搜刮地皮,可相对于六千多兵马的消耗来说,运来的粮食杯水车薪。

  长此以往,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黄巾贼。

  在山中奔袭了四天,李贤相信张饶早已经进退维谷,六千兵马跟一千人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五石粮食可以让一千名官军有滋有味地吃上六天,可若是放到张饶军中,只够大军一天所用。

  乡民毕竟穷弊,指望从他们手中劫掠足够的钱粮米粟来供应大军所需,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山外头的张容已经多次派人回禀,说山下的乡民全都逃窜了,仅剩下的几个村堡防御严密,部众们攻了几次都没能讨得好处。

  张饶真的骑虎难下了,没有粮食,无论前行还是后退,麾下兵马都会丧失战力,一旦李贤回马一枪,怕又是一场大败。

  事到如今,张饶胸中的戾气已经消磨殆尽,他开始意识到,这蒙山便是李贤故意设下的圈套,只要黄巾大军深入其中,就等于中了奸计。

  张饶本以为自己可以一力降十会,围剿了那狡诈的小子,可没想到,到头来却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踱入陷阱,身陷绝境。

  没错,就是绝境。

  熟知道途的山民告诉张饶,往前还需要六七日才能走出蒙山,往后,起码也需要三四日。

  后退吧,再坚持下去,把几千兵马消耗殆尽了,即便能够抓到李贤又能如何?

  这乱世将起的日子,手下有兵马才可以挺起腰杆。

  败给李贤,退避三舍,虽说传扬去有些丢脸,可也总好过全军覆没。

  艰难的抉择之下,张饶吹响了聚集兵马的号角。

  半个时辰之后,三路人马齐聚山麓。

  张饶向众人宣布了退兵出山的消息,几名头目都是大喜,他们早就受够了山里的日子,只是碍于张饶的权威才不敢出言反对,现在,大头领自己作出了决定,自然是皆大欢喜。

  今日的寒风格外的萧瑟,张饶心沉如水,他没想到麾下的兵马竟然有如此严重的厌战情绪,亏得他还以为上下万众一心,都想剿灭了那李贤出气,万万没想到呀,真是万万没想到。

  痛心、恼怒的同时,张饶又有些庆幸,得亏他现在做了决定,如若不然,等到几日后大军彻底断了粮食,那岂不是树倒猢孙散?

  心情灰暗之下,张饶脾气暴烈的很:“都他娘的听明白了,李贤小儿阴狠狡诈,沿途间你们要多加小心,广布哨探,切不可再让官军偷袭得手,谁要是再损兵折将,提头来见!”

  几个头目忍不住打了个寒碜,他们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惧意。

  没错,要想活着离开蒙山,还得过了李贤这一关!

  “大头领放心,我等必会多加小心!”

  “那就好,你们好自为之!”退兵对于张饶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光彩事,他颇有些意兴阑珊。

  “喏!”

  几个头目见张饶再无吩咐,便按照之前商议好的顺序,依次撤退。

  山中路途险恶,有的地方宽不过六尺,偏偏又蜿蜒盘旋。

  六千人的兵马足足排出了七八里的长度。

  进山之前,六路人马齐头并进,那时候张饶还不觉得有些什么,可这时候大军撤退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一旦中军受敌,立刻就是首尾不能兼顾的局面。

  只希望那李贤自顾不暇,千万不要再来生事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的,第一次,李贤生擒高升得手,可以说是己方人马过于大意了,小觑了对手;第二次,张于两千对一千,还是被李贤杀的大败,这也可以解释为官军善夜战,新依附的贼寇全无战心;可第三次第四次,李贤攻破辎重营以及夜袭毛基大营的战例让所有人意识到,介亭的兵勇绝非等闲。

  曾经嗤笑高升、张于、张易的头目开始明白,就算是他们自己站在那个角度上,只怕也难逃大败的局面。

  当然了,心中对李贤的畏惧没有人愿意表露出来,大家在嘴上依旧对官军不屑一顾,只是,暗地里却加倍小心谨慎起来。

  张饶退兵没多久,李贤便得到了消息,他找到徐庶,嘴里道:“先生认为,张饶还有几成战力?”

  徐庶笑道:“怕是不到六成,怎么,游缴意欲何为?”

  李贤笑道:“不如你我二人都把心里的想法写到地上,然后看看是否想到了一处,可好?”

  “善!”

  说罢,李贤与徐庶各自用树枝在地上划了起来。

  须臾,二人都是击掌大笑,原来,李贤与徐庶写的都是一个“追”字。

  “先生何以教我?”

  “游缴何必自谦,张饶已入瓮中,我们只要瓮中捉鳖就好!”

  “哈哈,先生这比喻妙的很,不过,张饶可是有六千人马呀”

首节上一节3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