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52节

  李贤有些犹豫不决,除了神策军,他根本无军可调。

  乌桓、鲜卑两族骑军虽然在两千开外,可南方的地势根本不利于骑军奔袭,让他们南下,根本无济于事。

  兖州战事正酣,吕布败亡在即,徐和一旦抽身而退,曹军便有可能大举入侵;青州倒是无战事,可河北的袁绍始终虎视眈眈,太史慈、周仓、胡庸等人不敢抽兵南下,否则的话,袁军南下,绝非等闲。

  经过数年的发展,李贤麾下有大将十人,兵马七万,可是,每一处的军力都恰到好处,不可随意删减,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贤叹了口气,道:“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兵力不足是一大苦恼”。

  徐庶笑道:“一直以来,主公都是精益求精,兵马从不求多,这是好事,可以凝聚军心,确保战力,不过,一旦辖域扩大,难免会遇到顾此失彼的情况,我认为,主公可以适当扩军”。

  一直不发一言的徐盛颌首称赞,道:“主公,祭酒说的没错,咱们有钱有粮又有军械,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呀,招兵买马,扩军!”

  “云台以为如何?”

  陈宫同样表示认可:“新卒不需要太多,两万即可”。

  两万加七万,这就是九万,如果算上地方郡兵,招降的各地军卒,这个数量起码在十万开外。

  青州、徐州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说明原有的军备状况没有影响到经济发展,可如果增兵两万,会不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糜竺掌握着李贤的钱袋里,扩军这种大事,必须咨询他的意见,想到这里,李贤笑道:“子仲,你有什么意见?”

  糜缳嫁给李贤之前,糜氏兄弟便手握重权,糜芳掌控海路贸易,糜竺总揽两州财税钱粮事宜。

  能否扩军,糜竺确实最有发言权。

  一时之间,厅内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糜竺身上,饶是糜竺久经场面,此时都有些触动。

  众人都同意扩军,如果糜竺表达不同意见,只怕第一时间便将徐庶等人得罪了。

  好在糜竺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主公,征讨九江、平定广陵之后,府库盈余万贯,足够扩充两万兵马”

  李贤松了口气,“好,既然你们都同意,那便扩军两万,发布募兵令,只要适龄青壮,都可到下邳一试”。

  “喏”

  “招募军卒一事事关重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可是,南方战事正酣,必须早做决断,诸位何以教我?”

  陈宫向来直言敢谏,他嘴里道:“主公,当务之急却是确认主将,授予其临机决断之权,否则的话,三部人马各行其是,很容易为贼人所趁”。

  李贤恍然大悟,最近他老是觉得漏掉了什么事情,思来想去却一直没有头绪,陈宫这提醒,李贤当即击掌说道:“哎呀呀,险些误了大事,公台说的没错,必须设一主将,可是,臧霸、李典、于禁、甘宁资历相仿,以谁为主呢?”

  糜竺与臧霸友善,他第一个表态:“主公,臧霸的开阳军战功赫赫,以他为主,可保战力不堕”。

  李贤觉得难作决断,“元直、公台,你们有什么意见?”

  徐庶与陈宫相视一笑,颇为默契地说道:“李典”。

  “喔?这是为何?”

  “李典与于禁相交莫逆,而于禁与甘宁共处一城,关系不浅,只他一人便可以使得三路兵马凝聚一心,共对大敌”

  李贤听得颇为意动,臧霸有勇有谋,但是绝非主帅人选。

  大军主帅,首先要懂得审时度势,何时出击,何时驻守,这都是需要当机立断的事情,一旦拖拖拉拉,只会耽误军情。

  臧霸作战勇猛,可是,他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阳军是否适用南方战事?

  之前,开阳军虽然在收取九江、江陵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开阳军毕竟不是江东土生土长的弟子,他们在丹阳待了几个月,战力可曾受到影响?这是个未知数。

  与之相比,李典的优势显而易见,一开始,招募兵勇的时候,李贤麾下兵卒便多是广陵人士,广陵靠近庐江,地理、气候都有相似之处。

  确切的说,臧霸的开阳军有可能受到气候、地理的影响,折损实力,可李典的兵马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两相比较,自然是李典作主将来的妥当些。

  不知不觉间,李贤已经倾向于李典为主了。

  不过,刚才表态的都是文人谋士,李贤觉得有必要问一下徐盛,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只有武将才最懂武将。

  “文向,你有什么意见?”

  徐盛心头苦笑,李贤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呀。

  大军主将,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形成惯例,主将便可借此机会脱颖而出。

  选臧霸,势必会得罪另外三人,可若是选李典,又会得罪臧霸。

  没办法,总归是得罪人的事情。

  在徐盛的印象中,臧霸难免有些咄咄逼人,反倒是李典更为守礼。

  “开阳军更适合在平地作战,我认为,李典可为主将”

  李贤又松了口气,“好,既然如此,传我军令,即刻起,由李典担任大军主将,统领江东各部兵马,必要时,李典可行便宜之权”。

  便宜行事,也就是说,李典一旦认为有必要,他可以作出任何他认为需要的事情,这已经是李贤能够给出的最大权力了。

  当然,只要李典不是傻子,他便不会作出天怒人怨的事情。

  扩军备战,这是长远之计,选派主将,这是当务之急,可是,商议了半天,李贤还是没得到想要的答案,“诸位,刘表会不会大举进犯?”

  糜竺倒是有个想法,不过,他环顾四周,发现众人都在皱眉苦思,他觉得这时候说话有做出头鸟的嫌疑。

  李贤目光如电,他发现了糜竺的欲语还休的模样,当即问道:“子仲有何高见?”

  躲都躲不掉,糜竺只好分析起来:“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荆州到庐江路途难行,只有水道可以运粮,五万大军,每日要吃掉数千石粮秣,荆州虽然富庶,可我觉得刘表已经达到极限了”。

  李贤“哈哈”大笑,糜竺思考问题的方式很简单,可仔细琢磨,却鞭辟入里,很有道理。

  是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刚才,李贤只顾着担心刘表的威胁,却忘了刘表的承受力。

  战争不是游戏,刘表的兵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行军赶路、上阵厮杀都需要有充足的粮秣供应,若是连粮秣都没有,谁肯为他卖命?

  “子仲一语既出,宛若醍醐灌顶,真是受教了”

  “不敢”

  “嗯,我已经听说了,黄祖在庐江到处搜刮钱财、粮秣,疯狂至极,由此看来,荆州军的粮秣供应确实是一个问题,五万荆州军,只要将他打疼了,刘表绝不会再冒险”

  “主公所言极是”

  一番商议之后,李贤受益匪浅,最起码,他对南方的战事有了充分的信心。

  只要李典与孙策联手,粮秣供应不足的黄盖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庐江郡,孙策正与程普、周瑜、黄盖密议。

  “适才密探来报,黄祖的粮秣都藏在沧口,连日来,足有数万石粮秣囤积在此”

  黄盖瞪大了眼睛:“烧他娘的,没了粮秣,让荆州军去喝西北风”。

  周瑜却有不同意见:“小心黄祖狗急跳墙,此人阴狠毒辣,行事无所顾忌,如果粮秣焚毁殆尽,难保他不会做一些匪夷所思之事”。

  黄盖不忿:“周公瑾,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难道说,不烧粮秣,黄祖就会大发慈悲?合着我们烧粮还是助纣为虐了?”

  眼瞅着两人又要吵起来,孙策急忙劝架,道:“公瑾的担心不无道理,黄祖已经在庐江烧杀劫掠,坏事做尽,真要是把他逼急了,他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主公,那你的意思是?”

  “粮秣必须烧,否则的话,岂不是让荆州军吃饱喝足了来打我们?”

  “主公说的没错,烧他娘的,我黄盖愿为先锋”

  先锋向来是危险系数最大的,不过,只要大功告成,大军先锋所立的功勋也定然冠绝全军。

  黄盖此举,无疑是在向周瑜示威。

  周瑜视若不见,他才懒得与黄盖较劲。

  黄盖愿意做先锋,这自然是极好的,孙策不愿挫伤黄盖的积极性,当下便应诺下来:“好,黄盖你便为先锋,披坚执锐,烧毁粮秣的事情便交给你了”。

  “必不辱使命”

  “公瑾,沧口地势险要,你可领水军牵制荆州战船,使其不能相援,妥否?”

  “我愿立下军令状,若是坏了主公大事,任由惩处”,周瑜相信,适时地表现一下血性,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的话,众人只会认为他软弱可欺。

  “程普、韩当、周泰,你三人各领本部兵马与我一道攻击黄祖大军,牵制其主力,为黄盖争取时机,可否?”

  “谨遵军令”

  一一吩咐妥当,孙策豪气万丈,他要赶在徐州兵马抵达之前取得一场大胜,他要借此机会告诉天下人,江东军不容小觑。

  即便没有徐州军,江东军依旧可以驱逐荆州军!

  居巢城中,黄祖白日宣淫,玩的很是痛快。

  忽有军卒来报,说江东军有异动,黄祖破口大骂:“黄口竖子,手下败将而已,除非江东军杀过来,否则的话,无需再报”。

  “喏!”

  军卒悻悻而走,黄祖渐渐有些意兴阑珊,刚才好不容易硬下来的部位又软了下去,他显得很是暴躁。

  一般扯起女子的头颅,黄祖狠狠地将其按到跨间,嘴里道:“给老子舔”。

  女子呜咽着,不敢挣扎,只得从命。

  不知道过了多久,黄祖终于有了感觉,他看着涕泪交加的女子,大为畅快:“哈哈,哭,使劲哭,老子就喜欢你这德行,告诉你,今日如果不把老子伺候舒服了,明日便宰了你那小崽子,对了,我让他在旁边为我们助兴,可好?”

  少妇惶恐,连连叩首:“将军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呀,妾身伺候你,妾身一定伺候得你舒舒服服的”。

  说罢,少妇急忙使出浑身解数,她扭着腰肢,抛着媚眼,揉着胸前的两只玉兔。

  刚才还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转眼间便成了浪荡子,这巨大的转变让黄祖兽性大发:“他娘的,够味,老子喜欢!”

  说罢,黄祖扯过少妇,将其翻过身子,一枪刺入。

  少妇眼角留下大滴泪珠,她却强忍着,不敢哭出声来。

  没过多久,黄祖忽而喷薄而出,时间之短,连黄祖自己都有些恼羞成怒。

  少妇知道,她的苦难又要来了。

  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有军卒来报:“将军,大事不好,江东军杀来了”。

  黄祖愕然,“什么?江东军来了?”

  “不错,孙策点齐万余兵马直冲军阵”

  “这竖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来人呐,为我更衣!”

  “喏”

  少妇侥幸逃过一劫,她瘫倒在地,久久不发一言,只是眼角的泪水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第425章 扮猪吃老虎

  

  荆州军进入庐江之后,孙策的江东军虽然竭力抵挡,可却从未有过大军主动进攻的情况。()

  江东军兵力不占优势,一旦主力进击,那便说明到了孤注一掷的时候,然而,庐江远非孙策根基之地,没有人认为孙策会作出不智之举。

  执掌一方大权的诸侯,向来懂得中庸之道,他们信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认为偏激行事的“背水一战”行为不可取。

  就拿孙策来说,丢了庐江,他还有吴郡、有余杭,足以安身立命,可若是将麾下兵马全部折损了,就算成功夺回庐江,那又能怎样?

  之前,江东军神出鬼没,然而,大军主力却未曾暴露过,今日,终于图穷匕见,倒是让黄祖又惊又喜。

  黄祖攻城拔寨,****劫掠,玩的很是痛快,唯一遗憾的是,一直以来,荆州军都没能给江东军带去沉重的打击。

首节上一节35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