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48节

  在草原上过惯了缺衣少食的日子,来到徐州,能够填饱肚子,鲜卑人对李贤已经充满了好感。

  虽未明言,可李贤相信,鲜卑人的到来已经足够引起乌桓人的重视了。

  只要乌桓人意识到威胁,那李贤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支单纯由乌桓人组成的骑兵部队,充满了太多未知,可如果乌桓人、鲜卑人相互牵制,那样的话,李贤便可以高枕无忧。

  以夷制夷方为上策!

  赵云不在,驾驭鲜卑人的使命便落到了徐盛身上。

  一直以来,徐盛都是李贤麾下最擅长练军的将领。

  眼下,神策军在下邳城外休整,徐盛拥有宽裕的时间来收拾鲜卑人。

  在辽东公孙度帐下,鲜卑人又冷又饿,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到了徐州,李贤敞开供应的吃食让鲜卑人觉得犹在梦里。

  对于鲜卑人来说,李贤便是他们的救世主。

  三五日之后,徐盛打马来到鲜卑人的大营之中。

  “我是神策军统领徐盛,往后,便由我统领你们”

  鲜卑人面面相觑,片刻之后才缓过神来,向徐盛拜服在地:“参见徐将军”。

  “都起来吧,你们可知道,李使君好吃好喝的供养你们,所为何事?”

  鲜卑人茫然不解。

  徐盛没有揭穿谜底,他大声说道:“在告诉你们答案之前,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说吧,徐盛头前带路,将鲜卑人引到了一处土坡上。

  正是秋季,萧瑟的秋风夹带着树叶呼呼作响。

  鲜卑人仿佛闻到了什么味道,好像肉类腐臭的味道。

  忽而一名眼尖的鲜卑人瑟瑟发抖,嘴里道:“头颅,都是头颅”。

  徐盛回首一笑,像个恶魔:“确切地说,那是京观,是由一千两百名乌桓人头颅组成的京观”。

  古代为了夸耀武功,会将敌人的尸首聚集起来,封土垒成京观。

  鲜卑人只看到头颅,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京观。

  不过,听说是乌桓人的头颅,所有的鲜卑人都兴奋起来。

  只要是乌桓人倒霉的事情,鲜卑人都觉得是件好事。

  百余步的距离转瞬及至,没多久,鲜卑人便看到了一双又一个双不瞑目的眼睛。

  没错,这些都是乌桓人的头颅。

  饶是鲜卑人在草原上见惯了生死存亡,可是,陡然见到这么多尸首,鲜卑人还是惊呆了。

  这些乌桓人怎么了?他们被谁砍下了头颅?

  徐盛指着头颅垒成的京观,嘴里道:“这些乌桓人吃我们的,用我们的,到头来却图谋不轨,意图劫掠中原,这等行径不可饶恕,所以,使君让我们将他们杀了个干净”。

  鲜卑人窃窃私语。

  毫无疑问,这是李贤的下马威。

  鲜卑人跪倒一地,嘴里道:“只要李使君供给我们吃食,日后我等便是使君的奴仆,绝不违背”。

  显然,李贤的目的达到了,鲜卑人表示了屈服,可徐盛却没有放松警惕。

  草原上的蛮族背信弃义宛若喝水吃饭一样简单,鲜卑人是否值得信赖这还需要进一步考量。

  乌桓人刚开始抵达青州的时候不也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吗?

  可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乌桓人便蠢蠢欲动,作出不可挽回之事。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徐盛不敢大意。

  万一鲜卑人得了武器、坐骑之后为祸徐州,那徐盛岂不是成了罪人?

  因而,在确定鲜卑人不会作乱之前,徐盛不打算分发武器。

  庐江郡,刘表调派的复仇大军终于抵达。

  五万名大军水陆并进,大有将孙策一举歼灭之意。

  荆州水师全军覆没之后,刘表水军实力大损,眼下,在江面上的水军实力与孙策相比竟然不占上风!

  孙策闻听之后,急忙召集文武官员议事。

  “诸位,黄祖、刘备来势汹汹,我该如何应对?”

  周瑜镇定自若,嘴里道:“速速派人联络九江李典、乐进所部,再向臧霸、甘宁求援,若有他们相助,必叫他黄祖、刘备有来无回”。

  “好,那李典、乐进麾下足有两万兵马,若是算上臧霸、甘宁所部,这便是三万人,而我江东军也有两万人,五万对五万,我们不落下风,我这便使人向九江求援”

  黄盖摇头质疑:“李典、乐进会不会见死不救?”

  孙策笑道:“不会的,我相信李贤临行之前应该有所吩咐,荆州实力强大,如果刘表破了庐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倒霉的就是李贤了”。

  周瑜深以为然:“不错,别忘了甘宁的来历”。

  众人眼前一亮,自打甘宁升为水军统领之后,他火烧襄阳城的事迹便广为流传。

  毫无疑问,甘宁与刘表之间注定不可缓和,只要李贤没有特殊的限制,甘宁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打击刘表的机会。

  黄盖又提出了不同意见:“诸位,我们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徐州军马是否来援,我们都应该做好准备”。

  不得不说,黄盖虽然老是直言不讳,可这一次,他的提醒却很有道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江东军实力不济,就算徐州军马来援,又能怎样?

  说不定在徐州援军抵达之前,江东军已经败了!

  那样的话,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面对黄祖这个杀父仇人,孙策绝不能败:“黄盖、程普”。

  “末将在”

  “你二人统领本部兵马封锁水道,不可让一只战船顺流而下”

  “喏,若有漏网之鱼,愿自请军法!”

  “好!韩当、朱治,你二人率军抵挡荆州大军,务必迟滞其攻势”

  “喏!”

  “周瑜、孙静,你二人随我一道伺机以待”

  “得令!”

  一条条将令下达之后,孙策盯着舆图,恶狠狠地说道:“黄祖此獠杀我父亲,此番我要他血债血偿”。

  含怒兴兵,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伤到敌人,也有可能伤到自己。

  周瑜本想出言相劝,可是,看到一种军将同仇敌忾的模样,他便住口不言。

  不管怎么说,只要军心可用,那便是一件好事。

  孙策不是个莽夫,周瑜相信,他不会因为怒火丧失理智。

  庐江郡内,刘备正与黄祖议事。

  “玄德呀,你觉得孙策会如何应对?”

  “江东军不过两万人,难敌我方大军,我若是孙策,便会向九江求援”

  提到九江,黄祖当即想到了甘宁,他虽然没见过甘宁,却也对其深恶痛绝,“甘宁会来吗?”

  “李贤绝不会袖手旁观,甘宁会来的”

  “我会亲手杀了甘宁为蔡瑁报仇,蔡瑁虽然可恨,却也是我荆州名士,如今,竟死于小人之手,岂不是让天下人小觑我荆州?”

  “黄将军定要小心行事,那孙策帐下人才济济,我等不可不防呀”

  黄祖不屑一顾:“孙坚我都宰了,我还怕他孙策!”

  

第422章 偶遇

  

  荆州大军水陆并进,韩当、朱治虽然竭力抵挡,无奈军力相差过大,在陆上,江东军无力阻挡荆州大军。【】

  黄盖、程普统领江东水军倒是取得不大不小的战果,只可惜,于大局无益。

  刘备、黄祖以日行二十里的速度往前推进,每到一处,荆州军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搜集粮秣。

  荆州到庐江道路难行,五万大军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全靠水路运输,显然耗费极大,一开始,黄祖便打算就地取材,搜刮庐江本地粮秣充做军粮。

  朱十七是庐江郡皖县魏家村的一名猎人,今日他在山中运气极佳,打到了两只狍子,三只野鸡。

  虽然未能猎到虎豹豺狼这等大宗兽类,不过,狍子的皮毛、野鸡的尾羽这都可以换取不菲的钱物,虽说数量不会太大,但也足以让朱十七一家老小过上舒坦日子。

  朱十七将猎物系到了背上,这样的话,他在山林中便可以行动自若,就算遇到虎豹,也有一击之力。

  数日未归,想必家人已经等急了吧!

  朱十七在林间狂奔,此时此刻他只想快些回到村落。

  十多里的路程朱十七只用了极少的时间,没多久,他便来到了距离村落不过三里的地方。

  这时候,朱十七鼻尖耸动,他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血腥味。

  风从东南方向吹来,而血腥味是被风带来的,朱十七脸色大变,因为,朱家庄就在东南方向。

  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朱十七快步前行,他打算回村一探究竟。

  又行了约莫有数百步,忽而,一阵说笑声传来,朱十七不敢暴露行踪,他急忙攀上临近的一棵大树,屏息以待。

  没多久,一队衣甲不整的军士缓步走来。

  为首一人拎着两只母鸡,嘴里道:“这鸟村子倒是肥的很,如果多来几个这样的村子,我们荆州军又何必节省粮秣?”

  “校尉说的是,不过,这村子虽好,可百姓太过愚昧,竟想与我们顽抗,真是活腻歪了”

  朱十七听到这里汗毛直立,他意识到,一定有极为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果不其然,那校尉咧嘴大笑,道:“不过几个村夫罢了,连麻烦都算不上,嗯,倒是那村妇味道极佳,只可惜,将军不准留宿妇人,否则的话,我倒想多爽利几次”。

  “校尉莫急,等破了孙策大军,这等女子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说得也是,对了,刚才村子可曾清点清楚,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一百一十口,除了一个上山打猎的猎户之外尽数毙命”

  “喔,一个猎户而已,算不得什么”

  “校尉所言极是,孙策夺我们战船,我们便杀他的百姓,如此以来,才算是报仇雪恨”

  朱十七咬得牙齿咯咯作响,他强忍着才没有冲下去与人拼命。

  对方全副武装,而且足足有二十个人,就算朱十七趁其不备杀过去,也很难大获全胜,最大的可能反而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想到家中的亲人,朱十七悲上心头,他无比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无能。

首节上一节34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