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39节

  不过,如果真的有人杀死李贤,袁绍一定喜闻乐见。

  

第415章 孔黎有喜

  

  在江东耽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初回下邳,李贤忙的脚不沾地。

  李贤不在的这些时日,徐庶将徐州的大小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赢得了徐州官吏的一致好评。

  不过,徐庶永远不会忘记,李贤才是真正的徐州之主,因而,只要遇到干系重大的事情,徐庶便会留置下来,等候李贤处置。

  李贤忙了五日,才将手头的事情安置妥当。

  这时候,南征江东的军功已经统计造册,只等李贤签署军令便可以分发犒赏。

  讨伐袁术、平定笮融,这两次战役达成了目的,为李贤解决了南方的后顾之忧。

  没了袁术的威胁,李贤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曹操、袁绍。

  至于刘备,短时间之内,李贤不认为刘备有威胁到自己的实力。

  在李贤的印象中,刘备便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损兵败将无数,可只要一有机会,刘备便会牢牢抓住,将其转换为于己有利的事情。

  可现在,李贤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个把月之内刘备不可能对己方形成任何威胁,因为,刘备上一次败的实在是太惨了。

  如果不是关羽勇不可挡,如果不是刘备有本地向导头前引路,说不定李贤依旧取了刘备的头颅!

  毫无疑问,只要刘备不死,他便是一大隐患,可眼下,李贤没有精力去顾及刘备,他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去做。

  分发犒赏,让参战的军卒得到他们应得的赏赐,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某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取政权,李贤的统治基础便是强悍的军力,只要稳住军心,牢牢将数万兵马掌握在手中,那么谁也威胁不到李贤的地位。

  不过,强军威慑为李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埋下了隐患。

  倘若李贤一直这么胜下去,自然毫无问题,可如果有朝一日,李贤突然打了败仗,那么之前隐藏的很多问题便会涌上来。

  毕竟,李贤的统治基础太过薄弱,而他本人又出身寒门,不像袁绍那般拥有强悍的出身背景。

  四世三公的名头足以唬住一大帮人,即便袁绍多疑好妒,可还是有很多人飞蛾扑火地投奔而来。

  反观李贤,即便他颁布了《求贤令》,不拘一格取人才,可为之响应的多数人还只是寒门子弟,根本没有一个名门望族出身的家伙前来投靠。

  在世家大族眼中,李贤就是一个运气爆棚的暴发户,之前的诸多胜利,不过是侥幸得手罢了,一旦曹操、袁绍腾出手来,李贤肯定会遭遇重大的打击。

  说到底,大多数名门望族出身的家伙还是不愿意相信一个盐丁出身的家伙也能爬到大家的头上去!

  如果李贤真的成功了,那么,望族与寒门之间岂不是没有什么区别了?

  真正的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李贤的厉害之处,他们明白,李贤多次击败曹操、袁绍,绝不会巧合,而是他实力过硬!

  击败一次还能说是巧合,可第二次绝不是偶然,至于第三次,只能说是实力强大了,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河北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迫不及待的想找李贤报仇雪恨,不过,他们都各有牵绊,两个月之内只怕是没有时间找李贤的晦气了。

  两个月,足够李贤做很多事情了。

  首先,李贤决定为军卒颁发赏赐。

  这一次出征,徐盛的神策军出了大力,他们个人的赏赐倒是其次,可赏给集体的东西却不能大意。

  一直以来,神策军都没有显著的旗号,这支军马虽然声名显赫,但却缺乏令人一眼看去便铭记于心的东西。

  还有什么东西比军旗更让人振奋的吗?想了很久,李贤决定亲自为神策军授旗。

  一面军旗在战场上可以成为左右军心士气的利器,无论是胜是败,军旗都可以起到凝聚军心的效果,正因为干系甚大,所以护旗手在军中往往是最为精锐的部分。作战奋勇争先,悍不畏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披甲持锐,冲到两军交阵的最前方。

  咚咚咚,沉重的鼓声响起。

  在八千名神策军面前,李贤披挂整齐,他登到点将台上,拿起铁皮喇叭,大声吼道:“神策军的将士们,你们随着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今日,我有一件礼物想要送给你们”。

  神策军士面面相觑,不明白李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徐盛虽然有了几分心理准备,可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还是感到心跳加速。

  神策军马上就要成为李贤麾下第一支拥有军旗的军马了,比背矛军、背嵬军这些家伙都要早!

  军士鸦雀无声,李贤却没有故弄玄虚下去,他继续说道:“背矛军善攻,背嵬军能守,而神策军能够善守,两千长弓手更是赫赫有名,我要赏给你们一面军旗,彰显你们的勇武,自此以后,愿神策军常胜不败,为青州、为徐州、为我、为你们自己赢取不断的胜利”。

  说罢,李贤将一面黑底黄字的大旗舒展开来。

  旗面上,“神策军”三个硕大的字迹迎风招展,很是醒目,而在大字之旁,一面城墙模样的图案栩栩如生。

  为了让军士领会到军旗的深刻含义,李贤解释道:“长城是抵御外敌的利器,我希望你们成为我手中的坚实屏障,在需要的时候,像长城般屹立不倒!”

  “万胜!神策军万胜!李使君万胜!”

  欢呼声陡然热烈起来。

  趁着气氛攀升到了极点,李贤将军旗郑重其事递交到徐盛手中。

  往日里表情极少,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徐盛表情严肃,他接过军旗,动地说道:“自从以后,人在旗在,旗毁人亡!”

  神策军士忍不住应和起来“人在旗在,旗毁人亡!”

  军卒们欢呼了许久才渐渐在各自军将的呵斥下平静下来。

  李贤趁热打铁,嘴里道:“南征的军功已经造册,谁如果有疏漏之处,可于三日之内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

  “多谢使君!”

  神策军卒更显激动,他们盘算着自己到底杀了多少人,可以领到多少犒赏。

  须臾,神策军卒人人眉开眼笑,只要李贤兑现承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不菲的收获!

  从军不可怕,上阵厮杀也不可怕,真正害怕的却是家中老小。

  命若是丢了,谁来为家中分忧?

  不过,现在,在神策军中,不少人脸色潮红,显然,他们对自己能够如数得到犒赏,好不怀疑!

  每个人的赏钱都已经单独准备了出来,李贤要做的事情便是在赏赐的时候,亲手将盛放钱币的布袋交到军卒手中,然而等着说上一两句即可。

  这种亲手发俸禄的法子虽然繁琐,但好处也是很明显,李贤可能无法记住每一个军卒的名字长相,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李贤看成了最慷慨的人。

  李典、于禁、甘宁虽然留在江东,不能归返,不过,关于他们的赏赐会由人专门送过去。

  官位之类的升迁,只要带上一份冠上李贤大印的文书便可以了。

  不过,有了神策军的例子在先,想必用不了多久,周仓、胡庸等人便会前来索军旗!

  李贤已经打定主意,一切都以战功为先,而军旗也不能一下子全部给出去,否则的话,会给人一种军旗不太重要的感觉,那样的话,一定会葬送了李贤营造出来的奇怪氛围。

  忙碌了两天,好不容易将犒赏发放完毕之后,李贤忽然得到一个消息,孔黎在家中呕吐不休,好像得了病。

  李贤大惊失色,第一时间回到家中。

  甫一进门,正好看见一个面善的老者正缓步而出。

  李贤大为焦急:“先生,内人得了什么病?严重吗?”

  那医者见过李贤几面,,当下急忙施礼道:“恭喜李使君,夫人没有病,只是有了生孕”。

  李贤怔了半晌,忽而迫切地问道:“真的是孩子吗?我李贤终于又有孩子了!”

  虽然不知道孔黎腹中胎儿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李贤还是觉得极为兴奋。

  长久以来,孔黎一直想要一个孩子,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李贤终于松了一口气,否则的话,每天面对孔黎,李贤总觉得压力极大。

  “使君放心,我可以用性命担保,绝不会有错,定然是有了身孕,而且已经四个多月了”

  李贤粗略一算,那段时间应该是孔黎刚刚抵达下邳的时候。

  “不知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这时候医疗条件极为简陋,女人生孩子往往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一遭,李贤不想孔黎和她腹中的胎儿有什么意外发生,因而,他问的格外仔细。

  老者锊着胡须,道:“我已经开了保胎安眠的药,夫人只要按时服用,定量活动,便不会有任何问题”。

  李贤笑道:“多谢先生,来人呐,看赏!”

  老者接过赏钱,却之不恭。

  在江东遇刺的时候,李贤便明白一个道理,他必须尽快地拥有一个子嗣,否则的话,一旦他本人发生不测,这青州、徐州很快便会败下阵来,四分五裂,为敌人所乘。

  如果有子嗣,哪怕李贤死了,效忠他的军队也会继续效忠李氏,确保他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地盘不被别人劫掠。

  快步来到孔黎的东房,李贤一眼便看到了孔黎,只见她正摸着自己的小腹发呆,嘴里似乎喃喃自语在说着些什么。

  李贤低声唤道:“黎儿”。

  “啊,夫君你来了”

  李贤走到孔黎身旁,深情地说道:“黎儿,苦了你了”。

  孔黎连连摇头:“黎儿不苦,腹中的孩子是你送给我的最好礼物,我很喜欢,为了他,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黎儿真是乖巧,放心,我会陪在你身边,直到孩子长大成人”

  孔黎忽然拉着李贤的手,将其牵到自己的小腹上,嘴里道:“夫君,你来摸摸看,他好像在动”。

  李贤静静地感受了一会儿,除了孔黎的心跳动作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动静。

  看来,定然是孔黎想多了,想到这里,李贤还是觉得自己不要实话实说的好,“没错,我感受到了”。

  “真的嘛?

  李贤将耳朵贴到孔黎的小腹上,嘴里道:“没错,我感受到了,黎儿,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些时日饮食起居一定要多加注意”。

  孔黎虽然年岁不大,可她明白李贤的意思,李贤树敌太多,难保会不会有人将主意打倒后院的孔黎身上。

  “黎儿明白了”

  “嗯,一旦发现可疑之人,立刻快马报给我听”

  “好的”

  正说得过瘾,李贤环顾四周,才发现孔黎身边只有两个侍从,这可不行,“来人呐,再派三名婆子,四名护卫护卫夫人”。

  “诺!”

  李贤表达亲近的方式让孔黎很是感动,她将众人赶走之后便吻了李贤一口。

  温馨奇妙的感觉让李贤感受不到任何绮念,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疼爱。

  “以后黎儿不要一个人闷在房里,在侍女的照看下多到外头走走,活动活动筋骨,这样才可以有备无患”

  “啊?这是什么道理?生孩子跟走路有什么关系?”

  “走路可以活动筋骨,这样以来,孩子出生的时候便会顺利很多”

  孔黎听罢大喜:“真有此事?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一定会勤加锻炼的”。

  李贤可不想把孔黎累坏,那样的话可就适得其反了,“黎儿,锻炼一事不急于一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累坏了自己,明白吗?”

  孔黎似懂非懂。

  李贤知道说多了反而容易给孔黎带来负担,索性闭口不谈孕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孔黎满脸倦意。

  李贤很是体贴,安排人将孔黎扶到榻上休息过后,他便离开了。

  门外,听闻孔黎有喜,前来祝贺的文武官员以及足有数十名。

首节上一节33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