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上头并没有孙策麾下的得力臣属,然而,明明应该高兴的事情,可周瑜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李贤不是傻子,他要找的人又岂是等闲之辈?
按图索骥,找到他们应该不难,可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周瑜总觉得很是别扭。
若不是李贤对名单上的人物了解透彻,周瑜真想浑水摸鱼,偷梁换柱。
倘若真是可用之才的话,留在江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半晌之后,李贤笑道:“如何?”
周瑜吸了口气,道:“虽然是二十人,多数又有籍贯,可这么找下去,只怕却无异于大海捞针呀”。
如果一口应诺,岂不是显得李贤的这个条件太简单了?周瑜这种聪明人自然不会犯蠢。
“不妨事,能找出一个是一个,我隐约记得下邳的库房内还有一批军械,这次公瑾便带回去吧”
成了!李贤好歹是松口了,按理说,这时候周瑜应该大喜过望才对,可直觉告诉他,李贤所谋深远,日后吃亏的一定是江东孙氏。
想想看,一个连钱财都看不上的人物,能够入得他法眼人物绝不是等闲货色。
回绝?
已经收了李贤的海图,又与人家结盟,这时候一口回绝的话,只怕孙、李双方马上就要反目成仇。
周瑜摇了摇头,他承担不起与李贤断绝关系的责任,就眼下来看,江东还需要李贤这个盟友。
“也罢,使君如此慷慨,我回禀之后必定竭尽所能,定为使君找出名单上的人”
“哈哈,不着急,只要孙伯符别见猎心喜,自己截留使用就好了”
周瑜心中尴尬不已,刚才他确实有过类似的想法。
名单在江东手中,能够找出几个还不是江东自己说了算?
只要能够确认名单上的人物确实出类拔萃,私留几人,岂不是更利于壮大孙氏的实力?
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却被李贤无情地戳破了。
想归想,周瑜自然不肯承认,他连连摇头,嘴里道:“使君把我周公瑾看成什么人了?有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使君对江东如此厚待,江东又怎会忘恩负义?”
李贤咧嘴笑道:“公瑾的品性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那使君拭目以待便是”
“嗯,让人背井离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地方,日后公瑾尽管派人开口”
周瑜涨红了脸,三千副军械,十万贯钱,不过是换二十个人罢了,如果江东连这点能耐都没有,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多谢使君美意,不过,寻人一事不可闹得众人皆知,免得引起他人警觉,我回去之后先派人暗中寻人,若是事成,自然皆大欢喜,真要是遇到难处,再说与使君知晓,不知可否?”
“可以,就这么定了!”
用三千副军械换来二十个人才,李贤想一想就觉得赚大了。
步鹭、陈武、严峻之辈要么是东吴十二虎臣之一,要么便是东吴四君中的牛人。
史书上写的明白,在孙策打天下,孙权建立孙吴政权之际,这些人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能够趁此机会,虎口拔牙,抢先夺取这些英才的归属,便是不为己用,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他们成为敌人的助力。
当然了,李贤明白,名单上的二十人,孙策肯定不可能全部找出来,对方肯定会做手脚。
不过,只要找出三五人,李贤也就赚大了。
军械没了还可以打造,而人才没了可就找不到了。
幸亏前些日子路途寂寞,将脑子的各家武将过滤了一遍,要不然的话,今日见了周瑜还要忙乱一番!
得了准信,周瑜心情复杂,失魂落魄地离开了郡府。
李贤却得意非凡,他认为自己想到了一条绝户计。
公孙瓒、吕布不是有求于自己吗?
那便照葫芦画瓢,让他们也找人!
地盘扩大之后,李贤的招贤馆虽然招揽了不少人才,可距离他心中的数量还是欠缺了不少。
如果这绝户计真能实行,哪怕只有一成的人愿意为李贤效力,这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353章 渡河
青州有四国两郡,北海国、乐安国、济南国、齐国、东莱郡尽归李贤麾下,唯有平原郡落入他人手中。
平原郡原本是刘备的地盘,可自打曹操、袁绍合力将其赶出平原城之后,这块黄河两岸的沃土便成了袁绍、曹操的势力范围。
当时,为了防止曹、袁之间起冲突,双方划河而治。
黄河以北归袁绍,黄河以南归曹操。
曹操讨伐徐州之际,吕布异军突起,一时之间,兖州各地纷纷改旗易帜,只有曹丕、程昱等人坚守的下鄄城、东阿、范三个城池还在曹军麾下。
大势如此,兖州之外的平原郡自然随波逐流,成了吕布治下。
兴平二年三月,平原郡内蜿蜒盘旋的黄河水流急湍,只在少数地势平缓的地方建有木桥。
河北大将高览率领两万兵马抵达平原郡以来,与之相邻的济南国、乐安国戒备森严,便是吕布治下的黄河北岸都时不时有游骑巡弋。
陈宫、周仓要么知晓兵法,要么身经百战,他们自然明白守护渡口河道的重要性。
不过,守军的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渡口附近摆上重兵,那样的话只会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自然也不是个好主意。
高览两万兵马中足有三千骑兵,若是被这股骑兵寻得空档,突击而入,往后再想堵住高览的兵马,无异于痴人说梦。
平原郡内几乎没有多余的山地,只要骑兵过河,马上就是一览无余的局面。
平原决战,骑卒的优势要远远大于步卒。
在平坦的土地上,马匹的冲势可以发挥到极致,而骑军的骑射也完全可以大发神威。
如果高览学到了乌桓民族那等狡猾的战术,落败的一定会是守军。
曾有人提出拆桥的绝户计,这倒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可河上的木桥建之不易,拆毁容易建造难。
谁也不知道高览会从何进军,换言之,没有人知道这场尚未开始的战争会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这种情况下,广布哨探,大军养精蓄锐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日,在距离黄河渡口不过四里远的地方,六名身穿皮袄的河北军士小心翼翼地划船过河。
为了防止高览用木船搭建浮桥,早在河北军抵达之前,青州兵便将河流中的大小船只集中做一处。
吕布麾下大将宋宪照葫芦画瓢,也将木船搜集起来。
等到高览四处征召船只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河水中再也没有一只可供使用的船只。
大军过河没有木船是万万不行的,无奈之下,高览只得采取暴力手段,裹挟了一匹匠工,让他们打造木船。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高览倒也凑出了几十只河船。
小巧玲珑的船只下海的话很是危险,不过,如果只是在黄河中使用,倒是绰绰有余。
千乘左近,可供渡河的口岸足有四五处,每一处都有青州军的兵卒在看守。
守军的数量不多,不过却足以在发现敌情的时候堵塞桥梁。
一旦桥梁受阻,青州军便可以仰仗阵势,负隅顽抗,撑到大队人马抵达。
高览在北岸三五个月一直按兵不动,明面上,大队人马不动分毫,可实际上,高览早已经暗中将南岸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
吕布麾下的五千兵马由宋宪统领,多数都在历城,而周仓、胡庸统领的青州军却分布在千乘、邹平两地。
比起兵力薄弱的宋宪,青州军实力显然更为雄厚。
粗略估算,与平原郡相邻的乐安国与济南国起码有两万青州军。
这种情况下,一旦河北军试图渡河,青州军有很大的可能发动半渡而击的攻势。
选择何处过河,抽调多少兵马做先锋,高览全都考虑了许久。
千乘位于乐安国境内,这里地形略微复杂,多河流,不利于大军展开,因而,青州军在这里的布防最为松懈,只要大军突破防线,高览便可绕开千乘,直逼临济。有临济做依托掩护,即便没有袁绍的后援,高览也足以打到北海国!
相对于采取守势的李贤而言,高览最大的优势便是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什么时候进攻,从哪里进攻,这完全由河北军作主。
思虑再三之后,高览不顾逢纪劝阻,执意要选择千乘做突破口。
身为先锋军的前哨,渡河的六名军卒压力很大。
初春时节,天气依旧有些寒冷,然而,木船上的河北军卒却觉得躁动不已。
过度的紧张之下,军卒们忘却了寒冷,他们情不自禁地竖直了耳朵,瞪大了眼睛,不敢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地方。
黄河南岸是一处滩涂,数里开外,一抹浓密的灌木林生长期间。
都说青州军战力极强,前番跟随淳于琼出征的人马折损了一多半,这种情况下,高览麾下军卒没有人大意,他们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坏了高览的大计。
“哗哗”桨叶击打水面的声音很是清脆,六名军卒却把心都提了起来。
时间在这一刻过的很是缓慢,不知道过了多久,船只终于靠岸了。
“走运,这里没有青州军的游骑”,什长跳到河岸上,警惕地张望了一番,确认没有任何敌人之后才松了口气。
一行六人,除了划船的军卒之外,其余五人都下了船。
“快把船划回去!”
这伙哨探的任务是为大军探路,只要确定这里没有青州军出没,高览最精锐的中军便会第一时间云集此处。
按理说,精锐的中军应该最后出动,可高览却反其道行之,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击溃青州军可能的抵抗,一旦青州大军集结一处,河北军可就没有长驱直入的机会了。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河岸上,五名河北军很是谨慎。
带队的什长领着四名同伴快速向前奔跑,他们要探清前方的灌木丛,看看是否藏有敌军。
昨天的这个时候,这里空荡荡,没有任何人迹,不过,谨慎的高览还是不肯大意,防患于未然才是稳妥之道。
第354章 密林中的相遇
寒冬刚过,春天即将到来,光秃秃的树干下,不少嫩绿的草芽伸出了枝桠。
五名渡河而来的河北军卒钻入树丛,踩在粉嫩的草芽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搜寻半晌之后,没有半点可疑迹象,这时候,一名新入伍的军卒嘟囔了一句:“何头儿,这里僻静的很,怎么会有青州军?依我看呐,将军还是太过小心了”
为首的什长紧绷的脸色也渐渐舒缓下来,他低声骂道:“你他娘的闭嘴,小心无大错,真要是中军渡河的时候被敌军袭击了,你就是有八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那新卒撇着嘴还要多言却被身边的老卒一巴掌打了一个踉跄。
“何头儿说的没错,都说青州军所向披靡,由不得半点大意,你个混蛋再嗦,下次就让你守船舱!”
新卒愁眉苦脸,再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