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48节

  等到郡府告示传达到各地郡县的时候,曹军已经劫掠了十八个村落,筹集粮秣五千石。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沿途间,曹军的无良行径引得人人唾骂,然而,曹操却不以为意。

  自打曹操屠尽下邳、小沛两座城池起,他便明白,几年之内,徐州百姓不会忘却这等大仇。

  与其虚情假意的收买人心,倒不如尽取所需。

  只要胜了,一切都好说。

  深入琅琊三百里,曹军遇上了第一座有兵驻守的城池。

  缯县,一杆硕大的尹字大旗迎风招展,驻扎在这里的军将名曰尹礼,是臧霸的结义兄弟。

  听闻曹操大举入侵之后,臧霸便紧急回返开阳,重兵把守。

  于禁麾下兵马也没有闲着,他们每日都在加固城防,等候曹军抵达,唯有赵云的骑卒闲置起来。

  不过,下邳城外一役,骑卒折损了三百多骑,如今能够上马厮杀的军汉不过六百多人。

  这六百多名骑卒是李贤一直寄予厚望的骑兵种子,自然不能随意折损了。

  因而,即便赵云再三请战,李贤都是不允。

  在这种数万人的战场上,几百人规模的骑军很难改变战局。

  李贤的战术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拖”。

  曹操远道而来,不利久战,只要将其麾下兵马拖住,不出二十日,曹军必退。

  李贤已经让郑方携带重礼前往兖州拜见吕布,只要吕布攻打下鄄城、东阿、范这三个城池,曹操肯定放心不下。

  偌大的兖州,曹操仅剩下这三个地盘了,如果再有折损,对曹操的声望、实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换言之,曹操绝不能承受丢城失地的损失,因为他实在是丢不起了。

  缯县,只有郡兵三千人,当黑压压的曹军出现的时候,城头的尹礼顿时生出一股懊悔之意。

  早知道曹军这么多,当日就应该听从李贤的建议,军卒合兵一处,撤出缯县,留给曹操一座空城。

  不过,这时候再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尹礼一面派人前往开阳求援,一面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有突围的念头。

  尹礼剿过黄巾,明白兵败如山倒的道理。

  如果未曾交战便落荒而逃,麾下兵马便会生出曹军不可战胜的心思。

  尹礼自告奋勇要守在缯县,可不是来丢人现眼的。

  李贤能够打的夏侯渊落花流水,尹礼为什么不可以?

  虽说,如今李贤高高在上,很有可能成为徐州刺史,然而,打心眼里,尹礼还是觉得自己不比李贤差。

  相对而言,李贤只不过是运道好一些罢了。

  “铿铿铿”,这是曹军的士卒在准备攻城器械。

  缯县虽小,可却意义不凡,如果能够不战而胜,这对军心士气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想到这里,曹操便说道:“告诉守将,降者军职照旧,额外另有厚赏,若是执迷不悟,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铛铛铛”,当下便有大嗓门的军士瞧着响锣展开了心理攻势。

  尹礼脸色为之一变,他麾下兵卒算不得什么精锐,曹操只是一番劝降,不少人便有了首鼠两端的心思。

  这样可不成!

  想到这里,尹礼扯起嗓子吼道:“告诉曹操,咱们徐州爷们不是孬种,小沛、下邳的乡亲们在九泉之下护佑着我们呐”。

  提起小沛、下邳,城头守军人人变色。

  数十万乡民屠尽一空,连老弱妇孺都没有放过,曹军残暴的手段可见一般。

  如果让这样一支兵马进入徐州腹地,不知道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都是爹生娘养的,难道大家生出来就是让人杀的?

  缯县卫卒顿时生出一股不平之气:“咱徐州爷们不是孬种,曹操要来,那便来!”

  城头卫卒大呼小叫,士气不降反增。

  曹操摇了摇头,道:“谁为我取此城池?”

  曹仁拍马上前:“我愿往”。

  “三个时辰之内可破城否?”

  曹仁狞笑道:“两个时辰足矣”。

  “曹仁听令,速领本部五千兵马攻打此城,若不破城,提头来见”

  “主公且拭目以待!”

  “嗯,我敬候佳音”

  “喏!”

  话音刚落,曹仁便点齐五千兵马直冲缯县。

  缯县城墙不高,护城河也不够深。

  借助木车的掩护,曹仁麾下弓手很快就进入了射程之内。

  “嗖嗖嗖,一支支箭矢飞往城头”

  “快,快射箭!”尹礼见状急忙下令弓手开弓,然而,曹仁早已经准备妥当。

  “铛铛铛”城头的箭矢多数都落在木车前面的木板上,木板之后的曹军弓手却是毫发无损。

  一时之间,箭矢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七八轮箭矢过后,曹仁麾下的弓手便占据上风。

  此时,城头落下的箭矢越来越少了。

  尹礼环顾四周,发现军中弓手早已经折损大半。

  没了远程兵力的压制打击,曹军很容易就可以冲过来。

  对拼?曹军实力、数量都占优势,尹礼拿什么跟他们拼。

  这时候,尹礼脑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等候援兵,他必须咬牙坚持,因为他相信,援兵一定会到。

  

第324章 替罪羊

  

  开阳城,臧霸在城头巡视一圈过后,正指引麾下军卒完善工事,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报,急报!”

  臧霸心头一跳,嘴里道:“讲!”

  “一个时辰之前,曹军主力抵达缯县城外,尹将军正率部抵挡,请将军速做决断”

  开阳城内只有五千多人马,如果分兵救援,很容易被曹军各个击破,可尹礼却是非救不可的。

  如果臧霸对缯县的遭遇熟视无睹,他麾下的军卒必定会离心离德。

  毫无疑问,缯县必须去,可派谁过去呢?

  去的人少了,压根起不到救援的效果,可如果去的人多了,又等于将开阳城陷入危险境地。

  开阳等于是下邳的北大门,一旦开阳失守,曹军便可挥兵南下,长驱直入,兵寇郡城。

  臧霸进退维谷,他在李贤面前立过军令状,说三日之内,仅凭开阳守军便可以拖住曹军大队人马,倘若这时候向李贤求援,岂不是自损颜面?况且,就算臧霸厚颜相求,从下邳出兵到开阳也得六七个时辰的路程,从时间上看,留给青州兵的机会并不多。

  这该如何是好?

  尹礼领兵驻守缯县,臧霸身边只有孙观。

  出了这等大事,臧霸只得把孙观喊来商议。

  听闻详情之后,孙观环顾四周,忽而低声说道:“大兄,为什么不降了曹操?”

  臧霸脸色大变,他斥责道:“别他娘的胡扯,曹操心狠手辣,我们麾下军卒有不少人都与他有血海深仇,若是我等降曹,岂不是自折臂膀?此事休要再提”。

  孙观还是有些不甘心:“大兄,曹操兵多将广,仅凭我们这数千兵马,如何能抵得住?依我看,须得早做谋划才是正经事,不然的话,岂不是白白丢了卿卿性命?”

  这番话说到了臧霸的心坎里,说到底,臧霸投靠李贤,为的也不过是一个好前程罢了,可现在,开阳军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臧霸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曹操多疑,我若是投奔与他,又有何益处?”

  “曹军是客军,不利久战,可如果有大兄相助,这一切就不同了,没了开阳做屏障,曹军可以顺利抵达下邳城外”

  “李贤待我不薄,我不忍叛他”

  “大兄三思,千万不要因为妇人之仁沦为他人的挡箭牌,在我看来,那李贤是想借刀杀人,他想借曹操这把刀,来削弱开阳军的实力,如果两败俱伤,他在下邳自然可以渔翁得利”

  臧霸心乱如麻,他思虑片刻,嘴里道:“还是不成,尹礼在前方浴血奋战,我若是与曹操苟合,尹礼不会容我”。

  “大兄,李贤的根基在青州,不在徐州呀!”

  臧霸摇头反驳:“曹操的根基也在兖州,他这么大张旗鼓的南下徐州,吕布绝不会坐视不理!”

  孙观愕然:“吕布不得民心,兖州归曹只是时间的问题”。

  臧霸豁然开朗,他嘴里道:“无论如何,我臧霸都要跟曹操堂堂正正地较量一番,若不然,曹操一定会小觑我徐州男儿”。

  这么考虑的话确实在理,即便孙观都无法反驳。

  如果开阳军表现的不堪一击,曹操又何必花费代价来收买他?

  反之,如果开阳军实力强劲,值得曹操重视,身为开阳军的主将臧霸也一定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身份待遇。

  开阳军不能不战而降,那么,营救缯县就城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臧霸思虑再三,正打算亲自出兵,此时,一员白脸大将纵马来到开阳城下。

  “臧将军,久违了!”

  臧霸抬眼看去,发现来的竟然是青州军大将于禁。

  于禁不是与李贤一道待在下邳的吗?

  再过一日,就是李贤执掌徐州权柄的时间了,于禁不在下邳统领大军,怎么到了这里?

  心中虽然涌出万千个疑问,可紧要关头,臧霸还是按捺住好奇心,嘴里道:“敢问于兄此番意欲何为呀?”

  于禁笑道:“我听说曹军已经抵达缯县,奉使君之命前来增援”。

  孙观脸色大变,于禁领军前来,无论如何臧霸都不可能投降曹****。

  说到底,臧霸也是个重情义的汉子。

  李贤不顾自己的安危,执意派兵前来救援,这说明他确实把臧霸看成了自己人。否则的话,就像孙观猜测的那样,任凭开阳军与曹军斗个两败俱伤即可。就算臧霸降了曹操,以李贤手中万余兵马的实力也足以守住下邳城。

  曹操是客军,不利久战,可李贤那时候肯定已经得到了徐州刺史的名头。

  两相比较,长期来看,自然是李贤占尽优势,倘若曹操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郡城,他的这次讨伐行动就算失败了。

  毕竟,曹操的目地是破坏李贤的掌权行动,极可能的削弱李贤的实力。

首节上一节24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