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15节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贤自然不好开口回绝。

  可问题来了,徐和麾下兵马确实能够抽调个两三千,然而,兵马交给谁来统领?

  如果没有靠谱的将领统领兵马,李贤不敢贸然出兵。

  狮子统领羊群,会把温顺的羊变得战斗力十足,而羊统帅狮子,只会让狮群变得温顺起来。

  李贤麾下的一兵一卒都来之不易,他可不想轻易葬送了。

  “出兵相援没问题,不过,数量顶多三千人,元龙以为如何?”

  陈登很是感激,李贤在兵力吃紧的情况下还能派出留守人马的三成来援助徐州,这面子可以说给的足足的。

  “三千人马足矣,临行之前,陶使君特意嘱咐过,只要人马过千就可以了”

  “喔?陶使君这是什么意思?”

  “天下都知道李使君麾下兵马无一败绩,陶使君不过是想求个心安罢了”

  这么说的话,李贤就明白了,北海国兵马出兵徐州,起码可以让徐州百姓吃下一颗定心丸:北海国已经派出了援军,其后续人马一定不会远!

  李贤没想到自己也有被人扯虎皮做大旗的一天,一时间,他心里不知道是喜还是怒。

  陈登又道:“此番前来,我带了千斤铁石,千斤黑石,还请使君莫要嫌弃”。

  李贤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拒之门外,“北海国与徐州郡互为犄角,唇亡齿寒,如今徐州有难,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不知使君打算以何人为将?”

  李贤思虑片刻之后,嘴里道:“于禁、李典颇有将才,我打算让他们试一试”。

  东莱军俘获于禁、李典的时候,陈登也参与其中,此时,听闻李贤打算重用二人,他不禁疑惑道:“于禁、李典降了?”

  李贤摇摇头,道“不曾”。

  陈登不容置信一般目结舌:“二人未言归顺,使君便要予以重任?”

  “不错”

  “使君不怕他们投奔曹操吗?”

  “如果李典、于禁要走,绝不会等到现在”

  话虽然这么说,可仔细想起来,陈登还是觉得李贤有些过于草率了,“使君三思”。

  “不妨事,于禁、李典绝不是肤浅之人,我相信他们可以作出正明智的决断”

  陈登毕竟是外人,他不好过多的干涉李贤的决定,对他来说,只要李贤答应出兵,那么此行的目地就达到了。

  至于何人为将,何时出发这等事情就不是陈登需要考虑的。

  陈登告辞之后,李贤将徐庶唤到身边,嘴里道:“适才袁术、陶谦都派来了使者,先生以为我该如何抉择?”

  “袁术狡诈,不足与谋,无论他提出什么条件,事后都难以兑现,陶谦就不同了,使君若想染指徐州,此番须得出兵相援”

  徐庶就是徐庶,三言两语就说出了李贤心中所想。

  李贤听罢之后微微颌首,嘴里道:“我打算抽调三千兵马南下徐州,可思来想去,军中缺乏统兵大将,我想让李典、于禁试一试,先生以为如何?”

  徐庶没想到李贤竟然有这种肚量,两个降将还没有表露出归顺之意,李贤就打算重用,这样决定显然有些过于冒险了。

  “李典、于禁确有将才,不过,他们是否值得一信,我却也是心中没谱”

  “无妨,这一次便给他们一个机会!”

  “使君何不将他二人唤来,仔细问个明白?”

  “也好,就这么办!”

  说到这里,李贤吩咐一声,道:“速去把于禁、李典二人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喏!”

  没过多久,于禁、李典联袂而来。

  被俘之后,于禁、李典无官一身轻,他们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者李贤的每一项举措。

  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李贤的所作所为都使人颇为敬佩。

  轻徭薄赋,屯田开荒,招贤纳士,每一项举措都立意深远。

  闲暇的时候,二人也曾有过短暂的遗憾,为什么李贤对他二人不屑一顾?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复杂,李贤对于、李二人越是不理不睬,越是让二人生出不忿之意。

  此番,陡然听闻李贤召见,无论于禁还是李典都觉得很是意外,发生了什么事情?

  见面之后,李贤开门见山,嘴里道:“袁公路意图攻伐徐州,我打算让你们领军南下,增援徐州,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于禁、李典相顾骇然,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李贤竟然敢交给他们三千兵马。

  努力将躁动的心平息下去,于禁问道:“使君就不怕我等反戈一击?”

  李贤大笑:“我相信二位的为人,如果你们不愿意为我做事,那就不会接受这兵权,换言之,倘若你们肯为我南下徐州,以后,你们就是我北海****将”。

  虽说听上去有些拗口,可于禁跟李典还是明白了李贤的意思,他是想借此来考验二人。

  要不要接受呢?

  闲暇的时候,于禁跟李典觉得自己被冷落的很没道理,他们聚在一起喝闷酒,觉得李贤有眼无珠,不肯好言相劝,重用他们。

  现在,三千兵马的兵权就在眼前,只要颌首应诺,兵权即可到手。

  等了很久的东西终于等到了,于禁跟李典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好在李贤颇有耐心,他没有出言催促,而是好整以暇地闭目养神。

  不长的时间里,于禁、李典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他们想了很多。

  毫无疑问,李贤是一个待人宽厚的上司,他麾下的周仓、徐和都是之前收编的降将,现如今,二人依旧领兵作战,所向披靡,好生潇洒。

  在北海国待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于禁、李典都适用了这里的生活。

  没有过多的尔虞我诈,只要努力劳作,一定会有可观的收获。

  有时候,于、李二人也会想,如果他们离开北海国,返回兖州,又会面临些什么?

  听闻曹使君在濮阳城外大败,折损了近万人马,倘若于、李在这种情况下回返,想必曹操会不计前嫌,重新重用二人。

  然而,不知为何,于禁、李典却打心眼里拒绝返回濮阳这个想法。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于、李二人都已经有了为李贤做事的想法,只不过他们一直不敢承认罢了。

  今日,李贤毫无保留的信任让人触动不已。

  于禁叹了口气,他单膝跪地,道:“于禁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这是效忠了,意味着于禁正式向李贤归顺投降。

  李贤大喜,他搀起于禁,道:“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李典也没让李贤等多久,有了于禁的榜样,他也很快作出了选择,“败军之将李典拜见主公”。

  “哈哈,我得二位相助,区区袁公路何足道哉!”

  徐庶这时候也出言恭贺,道:“使君一日收得两员良将,可喜可贺”。

  于禁、李典急忙向徐庶行礼:“见过先生”。

  “二位不必客气,以后同为郡府麾下,我等还要好生亲近一番才对”

  “先生所言极是,日后若有叨扰之处,还请先生莫怪”

  “哈哈,我欢迎还来不及呐”

  “如此,等到南征回返,说不得要去先生府邸走一遭了”

  李典俯首应合:“我也正有此意”。

  徐庶笑道:“那我便在府中等候二位将军的佳音了”。

  “必定竭力而为,不让主公失望!”

  李贤见三人相谈甚欢,当下很是欣慰。

  

第291章 余孽

  

  八千玄甲军是徐和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中七千人全都是之前跟随徐和南征北战的黄巾老卒,只有千余人马是徐和归顺李贤之后重新征召的新卒。【】

  此番,李贤打算抽调三千玄甲军救援徐州,自然要与徐和打个商量,要不然,很容易将帅失和,为他人所趁。

  李贤读多了类似的历史故事,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太史慈北上乐安国之后,北海国需要防备的敌人便只剩下了兖州的曹操。

  徐和麾下的八千兵马分别驻扎在剧县、朱虚两座城池,而徐和本人常驻朱虚。

  身为北海**事重镇,朱虚城修建的格外高大,深邃的护城河足有一丈,倘若敌人硬攻,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北海军、背嵬军、先锋营接连出征,偌大的北海国内只剩下徐和的玄甲军,虽说留在郡国之内少了立功受赏的机会,可这种独一无二的待遇未尝不是一种信任。

  试想,如果李贤不信任徐和,他会放任玄甲军在北海国一家独大,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吗?

  万一徐和怀有贰心,北海国局势岂不是瞬间糜烂?

  朱虚城,徐和府邸,一名男子好整以暇地盘膝坐下,在他对面,徐和拿着一卷布帛,他粗略看罢,大笑出声:“哈哈,曹孟德倒是看得起我,平原郡国相呀,真是好大的手笔”。

  男子是卞喜麾下军将,卞喜兄弟二人死于李贤手中之后,原本的青州黄巾便摇身一变,成了曹操军中的中坚力量。

  青州兵吃苦耐劳,是无数军将梦寐以求的兵源。

  这一次,听闻曹操打算招降徐和,男子便自告奋勇,愿意到朱虚城充当说客。

  “北海国不过一郡之地,岂能与天下群豪抗衡?孔融死后,李贤小儿非但不休养生息,反而穷兵黩武,出行之前,我已经听说袁本初麾下大将淳于琼统领万余兵马已经抵达寿光城,北海军,危矣!”

  徐和笑着摇头,“淳于琼?徒有虚名之辈罢了,那夏侯渊何等勇猛,统领三万兵马,可谓兵多将广,可到头来还不是死在李使君麾下?吴束,你我同为黄巾,你应该知道,我跟曹操之间有不同戴天之仇,想让我归顺他,除非曹操自刎于我面前”

  名唤吴束的男子叹了口气,道:“定毅,你又何必如此?当年之事,曹使君也颇为后悔,你我都是成大事者,岂能纠结于往事?”

  徐和怒极反笑,“好,那我倒要问你,曹操连败两阵,麾下城池不过三处,我为何要投奔于他?”

  吴束显然早有所准备,他听到徐和质疑,非但没露出慌乱之色,反而笑道:“定毅此言差矣,世人皆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眼下,曹使君事事不顺,正是需要你我大力援助的时候,如果定毅兄肯率领兵马归顺曹使君,别说一个平原国相,便是青州刺史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和早已经过了热血冲动的年纪,他不会因为别人画下一张诱人的大饼便蠢蠢欲动,而是冷晒道:“我听说曹操多疑好忌,我这人大大咧咧的,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

  吴束讪笑道:“曹使君宽宏大量,之前我多次冒犯,他都从未追究过,而且,对待有功之臣他从来不吝赏赐”。

  “好了,吴兄弟无须多言,我这人的脾气你也知道,只要我认准的事情,从来没有半途而废过,我徐和还是一介黄巾的时候,李使君便待我不薄,从未有过另眼相看,如今,你让我归顺曹操,对李使君反戈一击,这等无耻的行径我实在做不出来”

  “定毅兄”

  “好了,你我兄弟叙旧可以,归顺曹操一事休要再提,如若不然,兄弟情谊便一刀两断!”

  吴束没想到徐和对李贤竟然如此信服,他叹了口气,道:“也罢,这时候寿光城下应该已经开战了,我们何不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谈论此事?”

  徐和不屑一顾:“你认为太史慈他们会败?”

  吴束志得意满地笑道:“那是自然,实不相瞒,曹使君已经让曹休曹将军统领虎豹营赶赴寿光!”

  曹休?虎豹营?去寿光?

首节上一节21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