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97节

  瞧见孔融并未接受上策,官员叹了口气,道:“中策,将李贤之妻子孔黎送往剧县,斩杀、王、孙两家家主,削其头颅,一并送往东莱军中,如此,可是李贤明白我等心意,自然不会依依不饶!”

  “不可,孔黎在城内,李贤尚且有所忌惮,若是将孔黎放归,那李贤行事将再无顾虑,国相三思呀!”

  “孔黎为国相族中女侄,若是束缚其自由,只会为天下人耻笑,此等宵小行径,国相万勿为之!”

  当初将孔黎嫁给李贤,就有增益双方关系的意图。

  没曾想,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孔融与李贤的关系竟然恶化到这一步。

  眼下,听到厅中竟然有人打算拿孔黎来逼迫李贤就范,孔融当即觉得受到了侮辱:“虎毒尚且不食子,我熟读孔孟之书,从未听说过以妻女逼迫人的法子!”

  这么说来,孔融是打算将孔黎送还了李贤了。

  厅中官员松了一口气。

  此时,孔融又道:“何为下策?”

  “下策便是修书刘备、太史慈,严令郡国各城各县多加防备”

  孔融迟疑道:“可否中策、下策两策并行?”

  众人明白,孔融这是怕了李贤了。

  换做是谁,面临李贤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都会如孔融这般心生忌惮。

  厅内官吏虽然看不惯孔融的优柔寡断,却也只好应诺道:“也好,国相可以两策一并施行”。

  孔融微微颌首,终于宽下心来。

  众所周知,李贤与孔黎的关系很好。

  无论如何,只要交还了孔黎,看在她的面子上,李贤应该就不会作出举兵反叛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李贤一心反叛,区区一个孔黎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第272章 夫妻交心

  

  剧县,城内城外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兖州的流民听说了孔融的所作所为,断绝粮秣?仁义无双的李贤李都尉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这些流民,绝然不会因为粮秣一事被人束缚了手脚。

  念及此处,流民顿时觉得孔融太过小人,而他们对李贤更是感恩戴德。

  出使兖州、徐州的使者归返之后,李贤召集众将议事。

  “郑方,你去见了吕布,他是如何回答的?”

  郑方斟酌一番说辞之后,嘴里道:“吕布满口答应粮秣换甲衣的事情,他还允诺,日后若是主公有所求,他必会竭力而为”。

  李贤笑道:“诸位以为如何?”

  胡庸说道:“吕布竟然如此磊落爽快?这等豪杰,主公须得结交一番!”

  “三姓家奴恶名远扬,主公不可与之为伍,更不可不防!”

  李贤不以为意,道:“不妨事,我与吕布只是各取所需罢了,不会有过多往来”。

  “如此便好”

  “元直先生,你以为吕布此番何意?”

  “我听说吕布大破青州兵之后,一直在整军备战,看模样,开春之后,吕布与曹操之间必有一场恶战,吕布此举,我估摸着有两重含意,其一,拉拢主公,试图引为奥援,他日两军共击曹操;其二,吕布这是想把东莱军收为己用呀,占据兖州之后,吕布又轻易击败了曹操,行动间难免些得意忘形,他有这等说法也在情理之中”

  李贤皱起眉头,孔融这样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大儒都有些容不下他,若是到了吕布手中,与其交恶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

  也罢,既然吕布愿意拿出粮秣交换,暂且应诺下来便是。

  想到这里,李贤说道:“且运送盔甲三百副前往兖州,以观吕布之秉性”。

  “喏!”

  没过多久,从介亭运来的粮秣便抵达剧县。

  一千石的粮秣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对于缺粮多日的剧县来说,一千石粮秣恰好解除了东莱军缺粮的窘境。

  至于徐州郡,前往下邳城求援的文吏已经回转。

  陶谦应允了李贤借粮的请求,即便对于孔融来讲,借粮便等于交恶与他,可陶谦还是义无反顾。

  之前,曹操大兵压境之际,若不是李贤出兵相援,徐州军又哪能坚持到今天?

  在李贤与孔融之间,陶谦只会选择兵多将广的李贤。

  选择孔融,极有可能面临李贤的兵马,可选择李贤,自顾不暇的孔融便毫无办法。

  又过了三五日,孔黎连同王、孙两家家主的头颅一同抵达剧县。

  李贤闻听之后大为讶异,在他想来,优柔寡断的孔融无论如何都做不出这等善解人意的举措。

  放归孔黎,斩杀王、孙,这都是孔融的示好之举。

  只要李贤没有反叛之意,他便可以借坡下驴,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

  要不要见好就收?

  孔黎是李贤的正妻,李贤将其接入城中之后,颇为内疚地说道:“为夫莽撞,倒是让黎儿受苦了”。

  “夫君哪里话,黎儿不是好好的吗?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黎儿在郡城内颇为安逸,为何叔父会把我送到剧县来?”

  李贤明白,孔黎看样去年岁较小,可实则颇为聪慧,她定然是发现了蛛丝马迹,所以才有此一问。

  “黎儿是我发妻,自然没有不能言明的道理,实不相瞒,国相畏惧我手中兵权,多次打算除之而后快”

  “什么?叔父竟会如此?”

  “在都昌城外,若不是胡庸及时发现,早有防备的贼寇便会用滚木石击我!前些时日,赵云、周仓奉我之命剿杀贼寇,得知王、孙是其幕后主使,而贼首遁逃之后竟然隐入国相府”

  李贤自然没有撒谎的必要,孔黎闻听之后只觉得天昏地暗。

  按照李贤的说辞,孔融竟然是个居心叵测的伪君子。

  虽说孔黎与孔融之间并没有太过深厚的感情,可此情此景还是令人颇为难过。

  过了半晌,孔黎才缓缓地问道:“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李贤吁了口气,道:“我本不想拔刀相向,只要孔国相不再咄咄逼人,我自然不会与他计较!”

  说到这里,孔黎脸上才多了几分血色。

  此时,李贤又道:“再者,孔国相将你送回剧县,我总该感谢其恩情,短时间之内,想必不会有任何不妥了”。

  “夫君当以大事为先,不必为我牵绊”

  “傻妮子,你就是我的大事,我不为你牵绊,又为谁牵绊?”

  这番话说的孔黎大为感动,她一直紧绷的小脸顿时落下泪来,“夫君,莫要丢下我!”

  李贤将孔黎揽入怀中,道:“傻妮子,我疼你还来不及,哪里舍得丢下你?”

  孔黎又道:“如果叔父真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夫君你不必顾虑我的感受,可自行处置!”

  李贤缓了片刻之后才微微颌首,道:“黎儿不必多想,孔国相将你交还与我,就是不想将你牵连进来,他有这份心思已经殊为难得,只要日后不再行了错事,我必定不会与他为难!”

  “夫君,大事为先!”

  “好好好,我会以大事为先的”

  “嗯,如此,黎儿心里便会好受些”

  “傻妮子,与你何干?”

  夫妻二人腻了一阵子过后,李贤按耐住白日宣淫的想法,抽身离去。

  书房内,李贤着急众将议事。

  “孔融此举意欲何为,诸位以为如何?”

  “孔融意图以孔黎牵绊主公,使我等不敢轻易言战!”

  “难道孔融以为我是贪婪美色之辈?”

  众人无言以对,在东莱军中,李贤一直洁身自好,并没有轧花惹草的行径,可之前在郡城,李贤在孔融面前一直都是伪装的颇为好色。

  这也无怪乎孔融以为李贤是个好色之徒。

  原本送还孔黎之前,李贤卯足了气力,打算与孔融一较长短。

  可现在,孔融送还孔黎,等于已经服软。

  这时候如果李贤再不依不饶,只会给人留下气量不足的印象。

  毕竟,孔融依旧是北海国相,是提拔李贤的恩主,这一点,谁也没法改变。

  

第273章 借刀杀人计

  

  剧县都尉府,遣散了闲杂人等之后,李贤与徐庶分主次落座。【】

  案上有酒有肉,两人却味同爵蜡,没有半分食欲。

  良久之后,徐庶叹了口气,道:“孔融自绝退路在先,原本是天赐良机,谁曾想,他竟然送还了夫人,斩杀了王、孙两家家主,如此一来,若是都尉出兵讨伐都昌,只怕有些师出无名”。

  孔融一日不亡,李贤就一日不可窥视北海大权。

  哪怕李贤手握重兵,麾下猛将如云,这都改变不了李贤屈居孔融之下的事实。

  宁为鸡首不为马尾,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李贤麾下文士匮乏,虽然有出身低微的缘故,可更多的原因却是因为孔融的缘故。

  其实对于李贤来说,如何面对孔融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孔融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杀了他,肯定要背负一世的骂名,如果李贤想与曹操、刘备等人争夺天下,就一定不能行此恶事。

  原本李贤实力低微的时候,他需要借助孔融的名头发展实力,可现在,李贤羽翼渐丰,他需要更广阔的一片天空,这样才能与曹操一较长短。

  如果说,之前的孔融是一棵大树,能够为李贤遮风挡雨的话,那么,现在的孔融对于李贤来说已经成了绊脚石。

  北海国只能有一个话事者,要么是孔融,要么是李贤。

  若是李贤甘为蛰伏,愿意为孔融驱使的话,两者之人便不会有什么冲突,可偏偏李贤心有大志,而孔融又不会退位让贤,这样以来,两者之间的矛盾早晚会爆发出来。

  李贤端起酒碗,将酒水一饮而尽,嘴里道:“我听闻都昌已有信使前往乐安国,只是不知道那刘备会作何选择”。

  徐庶皱起眉头:“依我之间,乐安国太小,恐怕容不下刘备的宏图大志”。

  李贤心头一跳,徐庶仅仅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便猜到了对方胸有猛虎,这等才智非常人能及。

  如果李贤不是穿越者,不知道三国鼎立的典故的话,说不定他会对徐庶嗤之以鼻,可偏偏李贤知道刘备不容小觑,如此一来,他对徐庶的看法就颇为赞同:“先生的意思是,只要有机会,刘备就一定会插手郡国之事了?”

  “不错,刘备与袁绍、曹操交恶,仅凭乐安国弹丸之地是不可能阻挡两路豪强的,但是,如果刘备雀占鹰巢,有了北海国作为晋身之资,此人必将一飞冲天”

  刘备的过人之处,李贤从演义、正史里有了很多了解,能够白手起家的人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极为可怖。

  “先生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首节上一节197/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