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73节

  

  李典年幼时便勤奋好学,那时的他不喜兵书,专好《春秋》,涉猎极广,跟随曹操起兵之后,他官职不低,但却依旧喜好读书,而且对博学、儒雅之士颇为仰慕,由此以来,他在军中获得一个“长者”的名头。【】

  此番,兵败被俘,原本李典已经做好了被辱的准备,哪曾想,李贤竟然对他礼遇有加。

  先是派人除去了手臂间的绳索,借着又让人取来伤药,为李典疗伤。

  李典是聪明人,他当即明白,李贤这是想收买他。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贤如此作为,李典也不好再板着脸,只是他早已经打定主意,绝不投降。

  哪曾想,自始至终,李贤都没有提及李典归顺的意思。

  过了许久,还是憋不住的李典问出了心中所想:“敢问李都尉,不知你麾下的铁甲从何而来?”

  城内城外的两次厮杀,铁甲军的厉害之处李典已经充分体验到了。

  短矛虽强,可毕竟容易效仿,就算是骑卒,在李典看来也并不是太过强大,唯有东莱军、北海军的铁甲步卒令人印象深刻。

  刀砍不动,枪刺不透,他们移动起来就像是一个铁人,如此重甲步卒,即便是对上骑卒,他们的胜算也是极大的。

  对于李典的疑问,李贤没有丝毫隐瞒,他笑道:“我只要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就会了然了”。

  “喔?都尉请讲”

  “我北海国内有铁矿!”

  “啊,竟有此事,竟有此事,怪不得,怪不得!”

  李典接连重复,心中的讶异溢于言表。

  李贤很满意李典的惊讶,他心道,以后让你吃惊的地方还多着呢!不怕你不留下!

  战后清点战果,东莱军折损一千五百人,北海军折损两千人,他们一共俘虏曹军四千四百人,杀死两千一百人,另有一千五百名曹军遁逃不知去向。

  在临沂城休整了一夜,李贤便将重伤不能上阵的军卒留下,翌日一早,大军开拨,直奔下邳。

  按理说,侥幸逃脱性命的乐进不可能给东莱军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可潜意识里,李贤总觉得有一种被饿狼盯上的感觉。

  下邳城外三十里,曹军将小沛围的水泄不通。

  常言道,欲取下邳,必攻小沛,如果曹军对小沛弃之不顾,城内的守军便可以威胁曹军的后路粮道,使其不能专心对敌。

  谁都不想腹部受敌,哪怕曹操兵多将广,却也不愿意在后方留下这么大的一个隐患。

  于是,曹军对小沛开展了猛烈的攻势。

  刚开始,没人把这么一座小城放在眼里,可谁曾想,八千名曹军轮番攻打了一天一夜竟然没能将旗拿下。

  这一日,曹操怒火万丈,他亲自督战,“今日一战,诸君不成功便成仁吧!”

  曹操这是在逼迫军将立下军令状,众人自然知晓,他们当即大声许诺,必定攻下小沛。

  城内的守将是陶谦麾下大将曹豹的族弟,曹豹一门上下深受陶谦信赖,曹豹之弟曹相在曹军大兵压境之际便毛遂自荐,愿守小沛。

  谁都知道,面对曹操的七万大军,留守小沛的守将有死无生,可曹相依旧不为所动。

  陶谦大为感动,他亲口许诺,若是曹相生还,必定为其官升三级!

  曹相大笑过后,昂首离去。

  小沛城小,城内只有守军两千人,在曹军不眠不休的攻打下,军卒早已经疲惫不堪,要不是曹相一直身先士卒,守军早已经支撑不住了。

  这一日,曹军又是大兵压境,小沛危在旦夕。

  临战之际,曹操早已经下达了屠城令。

  一旦破城,城内鸡犬不留。

  在必杀令的逼迫下,小沛城内的乡民纷纷拿起武器,上城抵御曹军。

  只可惜,曹军实力强劲,在他们的全力攻打下,小沛还是沦陷了。

  破城之后,火光冲天而起,到处都是烧杀劫掠的曹军。

  惨叫声、呐喊声、咒骂哭泣声不绝于耳,曹操却不为所动。

  有文士上前,试图劝阻曹操,可对方那亘古不变的脸令人望而生畏,他们只好又把质疑硬生生咽入腹中。

  能劝阻曹操的人只有荀,只可惜他人在陈留。

  曹操麾下有大部人马都是收编的黄巾老卒,他们骨子里的匪性在暴虐的刺激下彻底激发起来。

  抢钱抢粮抢女人,杀人放火烧房子,这等酣快淋漓的事情做起来就是爽快!

  战后,曹军战意高昂。

  瞧着军心可用,曹操便挥军直取徐州首府下邳。

  陶谦麾下部将笮融率军逃窜,南下广陵。

  笮融的出逃对于徐州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曹豹虽然忠心耿耿,可双拳难敌四手,臧霸虽强,可却听调不听宣。

  诺大的徐州郡,在面临曹操大举入侵的时候竟然束手无策,只能被动防守,这原本就是一个笑话。

  为了鼓舞军心士气,陶谦不顾劝阻,竭力披上衣甲,他要上城助阵。

  城下,七万名曹军已经把下邳围的滴水不漏。

  数之不尽的旗帜遮天蔽日,一个接一个的营帐蜿蜒盘旋,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如此情景,饶是陶谦见多识广都有些大惊失色。

  有道是人过一千,遮云蔽天,人过一万,无边无岸,人过十万,头肠碎断。

  眼下,曹军虽然没有十万之众,可他们却给徐州军将来了巨大的震撼。

  几日前,城内的富家大族都已经遁逃一空。

  若不是陶谦竭力拦阻,连下邳城内的百姓都要逃脱了。

  四五十万人的大城,真要是十室九空,那这下邳也有没有驻守的意义了。

  “传我军令,全城上下,年满十六岁者必须到校场集合备战,家有奴仆者,每户须得五抽其一,有抗令不遵者,杀无赦!”

  受到曹军的刺激,陶谦开始明白,一味的怀柔宽容是没有效果的,这时候他必须强硬起来。

  只是,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头了,陶谦这么做还来得及吗?

  城内的豪族早已经被陶谦纵容惯了,一时之间,他们会俯首听命吗?

  五抽其一,也就是说,如果豪族家中有一百名奴仆,他们就得抽调出二十人上阵厮杀。

  对于豪族来说,家仆就是财产!

  陶谦的命令可否奏效还在模棱两可之间。

  

第251章 败上一阵

  

  历朝历代,世家大族都是官府治理地方的根本,有道是铁打的员外,流水的州官。()

  郡守州官更替的速度要远远大过于豪族的兴衰。

  陶谦执掌徐州数年,境内民生富足,按理说,郡内的望族应该以他马首是瞻,只可惜,诸人听闻曹操大家来袭的消息过后,竟然只有寥寥无几的数家肯出手相帮。

  此番,陶谦下令,让大户人家五抽其一,顿时引得怨声载道,要不是曹操屠杀小沛无辜百姓,名声太臭,说不定早有人开了城门,恭迎新主入城了。

  陶谦对城内的情况一清二楚,他知道如果不能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徐州军绝对抵挡不住曹军的攻势。

  曹嵩死在徐州,陶谦觉得自己很是冤枉,如果可以,谁也不想彻底招惹到曹操这等狠人。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为父报仇,谁都挑不出半个不字。

  这一日,曹操在攻城之前对着城头喊话:“我乃曹操,让陶谦出来答话”。

  听闻城下那黑脸汉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孟德,徐州军将不敢怠慢,急忙将陶谦簇拥过来。

  “孟德,别来无恙乎?”

  曹操冷晒:“陶恭祖,我只问你一句,徐州愿降否?”

  陶谦心头一跳,道:“降的话,有什么说法,不降的话,又有什么说法?”

  “降的话,全城可活,不降的话,破城之后我要屠尽下邳!”

  泥人还有三分火,曹操这番决绝的话顿时让陶谦火冒三丈,小沛被曹军屠杀这一茬刚刚过去没几天,他曹操曹孟德不但没有一点收敛,竟然还把主意打到了下邳城中。

  “既然如此,我愿在城内领教孟德高招!”

  话不投机半句多,倘若陶谦真的降了曹操,短时间之内,曹操拿他毫无办法,可秋后算账的事情是谁也保不准的。

  现如今,陶谦一口回绝了曹操的说降,这便让双方没了缓和的余地。

  大战再次开启了。

  李贤挥兵来援之际,曹操已经率领大军围困了下邳城三天三夜。

  七万名曹军轮番出击,打的徐州军马脾气全无,如果没有得力的兵马援助,下邳城陨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城内,陶谦也使出了所有的手段,对付听调不听宣的城内豪族,他采取杀鸡儆猴的手段,很是宰掉了几家不听话的,钱财充公贴补大军所用,丁口为奴为仆。

  消息传出之后,城内的豪族再不敢违背陶谦的旨意。

  五抽一就五抽一吧,陶谦总归要不曹操要好上一些,真要是让曹操做了州牧,那倒霉的就不是一时半会儿了。

  在外面曹军的压力威逼之下,城内大族难得的配合起来。

  成百上千名豪族私兵登上城头,他们与郡兵一道,共同抵御曹军。

  李典、乐进兵败的消息早已经传入曹军之中,曹操羞躁欲狂。

  算起来,曹操已经有四万多人马败在了李贤手中,这杀才不经意间就成了曹军最大的敌人。

  “李贤小儿现在何处?”

  “东莱军已出琅邪国,正往下邳而来”

  曹操咬牙切齿:“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李贤呀,李贤,这一次,某一定要宰了你,以慰我麾下军士在天之灵!”

  曹操对李贤恨之入骨,李贤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如果因为得罪了某人就彻夜难眠,恐惧的难以入睡,那李贤早就累死了,又哪里会有今天?

  这一日,东莱军距离下邳城仅有三十里,只要一两个时辰的距离,大军就可抵达下邳城外。

  忽而,一个令李贤惊怒交加的消息传来:东莱军的辎重营遇袭了,袭击的人手正是兵败遁逃的乐进。

  辎重营补给的车队损失并不严重,大军积攒的粮秣依旧可以食用三日之多。

  粮秣钱财的损失日后都可以补偿,可遇袭后,各路兵马的反应却彻底触怒了李贤。

  无论是玄甲军、神策军还是背嵬军、正兵营,在听闻辎重营遇袭的消息过后,军卒行进速度过慢,大大地耽搁了合围剿杀来袭兵马的大事。

  李贤知道,军卒心中这是滋长了骄傲自满的心思,所以才难免有些懒散。

  如果是数月之前,东莱军绝不会如此目中无人!

  下邳城下的这一次敌人非同小可,甚至可以说是东莱军成军以来面对过的最为强大的实力。

  如果东莱军依旧三心二意,不能全心对敌,落败身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17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