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72节

  “我是李贤,我问你,可愿降我?”

  乐进正为李贤的年轻感到惊异,闻言不禁大笑出声:“可笑,李贤小儿,我深受曹公大恩,又怎会为你效力?”

  李贤知道自己没有所谓的王霸之气,闻言却也不恼,只是笑道:“你就不为你身后的这数千名军卒着想?”

  乐进笑意一滞,他环顾四周,原本意气风发的一张张脸,此刻俱是迷茫。

  

第249章 逃了一个 捉了一个

  

  乐进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他对曹操的忠诚毋容置疑。

  在讲究士为知己者死的年月,为将者绝不会轻易投降他人,这是作为武者的尊严。

  吕布吕温侯何等英雄?一声三姓家奴便让他一世英名尽毁;

  这世道,良臣择木而息只是对于胜利者而言的,但凡有一丝希望,没有人愿意背上叛将的骂名。

  李贤虽然声名显赫,可却只是一介都尉,上头还有北海相孔融,这种情况下,除非对其拜服的五体投地,不然的话,绝不会有人自愿肯降。

  乐进不会投降,然而,四下里的曹军士卒却与他的想法截然不同。

  随军出征,与敌厮杀,这是军卒的本分,不过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几乎少有不死不休的场面出现。

  列阵厮杀,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军心就会开始动摇了,若是折损的数量攀升到一半,军卒犹能坚持敢战,这样的兵马可谓当世强兵。

  眼下,临沂城外的曹军没有太多的荣誉感,更没有多少凝聚力,如果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他们多数人都会选择生。

  东莱军太过强大了,哪怕是自诩强军的曹军对上都有些力有不怠。

  挫败感已经在军卒之间弥漫起来,乐进阴沉着脸,他知道必须鼓舞士气,不然的话,军卒不战自败。

  “李贤,可敢与我一战?”

  李贤看穿了对方的伎俩,却也没有戳破,他知道,对付乐进,压根不用他上阵。

  果不其然,憋了一肚子气的太史慈打马上前,嘴里道:“想与都尉一战,须得先过了我这一关”。

  乐进大吼一声,道:“速退,这里有我!”

  其余军卒相互对视一眼,只有极少数人自愿留下,余者都已经潮水般退去。

  乐进摆明了是想用自己来拖延时间,李贤看的明白,却也没有下令追赶。

  前头有赵云拦阻,这伙曹军插翅难逃,再者,估算着时间,徐和的玄甲军也应该快到了,一旦玄甲军抵达,李典、乐进再想率领兵马逃窜的话,难于上青天。

  最起码,恼羞成怒的太史慈绝不会放过乐进!

  在城内,乐进率领大股曹军就是从太史慈的眼皮子底下逃掉的,这口气如果不能发泄出来,太史慈一定会憋疯。

  “记着,取尔性命者,东莱太史慈是也!”

  话音刚落,太史慈便打马直取乐进。

  太史慈背负两支短戟,手里擎着把长枪,与同样持枪的乐进战做一处。

  乐进骁勇善战,可是一身气力早已经在来回的奔波中消耗大半,太史慈就不同了,身为北海军主将,罕有需要他出手的时候。

  一方气力充足,另一方外强中干,两方甫一接触就试出了强弱。

  乐进脸色沉重,他没想到李贤麾下竟然都是高手,这一次,如果不豁出性命的话,显然难以讨得好处了。

  想到这里,乐进再不防守,招招狠辣,俱是以命搏命的招数。

  乐进的力气虽有损耗,可厮杀经验、作战技巧依旧保留着,他一旦下了狠手,即便以太史慈的本领应对起来都有些吃力。

  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疯的怕不要命的,乐进一旦摆出搏命的态势,谁也不敢小觑。

  城门口,乐进与太史慈厮杀正酣,数百步开外的树林边,赵云已经把李典全面压制住了。

  李典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他身旁虽有忠心的军卒试图上前帮拳,可却都被赵云轻易击退。

  更多的曹军试图避入树林,可赵云麾下的骑卒却不依不饶。

  两方人马又是一番恶战。

  骑矛投掷过后,刚开始,骑卒还能凭借马匹的冲势大占上风,可一旦陷入近战之后,曹军的数量优势渐渐显露出来。

  渐渐的,开始有骑卒受伤落马,也有三两个武艺高强的曹军士卒夺了马匹,一路狂奔。

  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是曹军士卒!

  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军汉,真到了生死关头,谁都使出了吃奶了力气。

  “是死是活就在今日,凭他娘的”

  “拼了!”

  “百步开外就是树林,进了林子大家就可以活命!”

  “冲!”

  曹军呐喊着,玩命狂奔。

  如此以来,赵云的骑卒竟然有支撑不住的迹象。

  赵云眉头一皱,正要解决了李典,再去统领骑军,忽而,他听到一声呐喊,“杀贼!”听声音好像是徐和的麾下!

  援军来了,赵云放下了心,开始专心对付李典。

  李典脱身乏术,面对赵云捉摸不定的招数,他应对起来早已经是捉襟见肘,其实他也知道,赵云之所以没有痛下杀手,为的就是想生擒他!

  被人全面压制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李典有心弃车保帅,可赵云却始终不给他机会!

  此时,徐和打马在前,他大声呼喊:“莫走了曹军!”

  “莫走了曹军!”

  “杀!杀!杀!”

  黑压压的玄甲军列阵而来,那整齐划一的队列,鲜明的盔甲映的曹军心头发寒。

  怎么办,又来了这近万兵马,这可如何是好!

  玄甲军这股生力军的加入彻底改变了战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军士卒勉力支撑到现在,早已经疲惫不堪。

  玄甲军的到来,宛若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降者免死,降者可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战场上开始回荡着这么一句话。

  越来越多的东莱军卒应合起来,他们把握着主动权,底气十足。

  乐进目眦欲裂,当玄甲军抵达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事不可为。

  当断则断,乐进拼着自断一臂的代价,脱离了太史慈的纠缠。

  “掩护乐将军!”

  “弟兄们,拼了!”

  “杀!”

  为了掩护乐进,三十多名曹军士卒誓死拦阻,硬是为乐进争取了一线生机。

  一个又一个忠心耿耿的亲卫倒毙在地,乐进回首反顾,只觉得气往上涌,若不是强行抑制,他险些要与他们同存亡。

  不过,下一刻,乐进就醒悟起来,如果他自投罗网,那些舍命拦阻的军卒们可就白死了!

  “李贤小儿,我誓取汝狗命!”

  无穷无尽的怨恨化成一声愤怒的呼喝,久久地回荡在战场上。

  方圆三五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喊杀声,间或有军卒粗重的喘息声与刀枪入肉的声音。

  徐盛、周仓等人早已经杀透敌阵,乐进逃窜之后,曹军再无战心。

  不断有曹军士卒放下武器,跪地求饶。

  对付降者,东莱军并没有过分为难。

  有了活生生的榜样,觉得逃生无望的曹军都在纳首乞降。

  前军,李典力战被擒,乐进本想救援,可却被李典阻止了,“文谦莫管我,速领兵马后撤”。

  “曼成!”

  乐进与李典相交莫逆,眼瞅着李典兵败被俘,乐进怎能袖手旁观?

  “此贼厉害,你我不是他的对手,文谦莫要冲动,想一想主公的嘱咐!”

  是呀,此番北上,曹操对乐进、李典可是寄予厚望的,哪曾想,数千兵马竟然落到如此下场。

  李典已经被俘虏了,若是乐进也折了进去,那李贤岂不是再无对手?

  想到这里,乐进只得咬牙说道:“曼成是我兄弟,谁敢伤他,来日我必百倍奉还!”

  说罢,乐进窜入林中,同行的还有几百名曹军士卒。

  见状,李典终于松了口气,无论如何,乐进终于逃了出去。

  只要乐进在,这伙曹军就好有战力。

  相较于全军覆没的夏侯渊来说,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偌大的战场上再也没有一名敢于顽抗的曹军了,略一清点,起码有三千多名曹军降了李贤,除却战死的数百人之外,也就是说,跟随乐进逃出生天的军卒依旧有千余人马。

  若是利用妥当,千余人马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空闲下来,李典不禁有些疑惑,这李贤为何如何可怕,算起来,折损在他手下的兵丁、贼寇早已经过了十万之数,可人家自身却越战越勇,连实力都越战越强。

  如此人物,一个小小的北海郡岂能放的下?

  大战过后,打扫战场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临沂守将苗元竭力配合,动员乡民出城帮忙,这才省却了李贤不少力气。

  认真说起来,苗元也算是将功赎罪,要不是他把城内虚实告诉李贤,又为李贤作引路人,东莱军哪里能够这么容易赚取城门?

  经此一役,陈登对东莱军的战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八千名曹军不可谓不多,有李典、乐进这样的猛将统领,军将不可谓不强,可结局如何?还不是东莱军大获全胜?

  乐进断臂逃亡,李典战败被俘!

  这消息若是传到曹操耳中,想必会把他气的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李典终归还是见到了李贤。

  对曹操麾下这位出了名的儒将,李贤早就心仪已久。

  赵云将李典擒获之后,只是派人捆住了他的双手,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折辱。

  “来人呐,为李将军解绑!”

  李贤懂得如何收买人心,对付李典这种人,首先要尊重他,然后再细火慢炖,至于能否成功,那就要看火候了。

  

第250章 下邳危急

首节上一节17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