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56节

第233章 曹操亲至又能奈我何

  

  荀原本是打算让曹操先解决李贤的东莱军,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徐州军的,哪曾想,曹操对徐州的渴望远远大过于征伐北海国的意图。()

  在确定曹操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改变的时候,荀便萌生了退意。

  懂进退是谋士的安身立命之道。

  荀为人聪慧至极,自然不会与曹操争吵。

  既然功法徐州已成定局,荀便不再多费口舌。

  不过,荀毕竟也有自己的脾气,曹操没有采纳的计策对其来说也是一种无言的否定。

  为曹操筹备钱粮,坐镇后方不过是一种措辞罢了,荀只是想借故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荀的意思,曹操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些,不过,他这人一向如此,愿意询计问策的时候,哪怕别人说的太多,曹操都会认真去听,可一旦曹操心情不佳,有了决断,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会置之不理。

  徐州虽是四战之地,可郡内产盐,百姓富足,只要将其夺下,曹操有把握赚个钵满盆盈。

  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尚未执掌兖州之前,曹操只想一个劲儿的增强实力、招兵买马,可现在,兵马已过十万之数的曹操开始意识到,仅仅凭借兖州一州之地要想养活如此多的兵马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黄巾肆虐过后,兖州百废待兴,若不是曹操攻伐袁术,掳获了不少钱粮米粟,此番大军出征,说不定曹军连足够的粮秣都凑不出来。

  自食其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唯有以战养战!

  对曹操来说,即便没有张的事情他早晚也会把徐州作为讨伐的目标。

  现在,张劫杀曹嵩,只不过为曹操提供了战争的理由罢了。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于情于理,曹操都占有大义名分。

  曹操不相信孔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援助徐州,那样以来,孔融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劫杀曹嵩的事情,孔融也有份吗?

  孔融的虚伪曹操早已经了解的十分透彻,在曹军实力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北海国自顾不暇,又怎么会援助徐州?

  至于北海军主动出击挑衅的事情,曹操更是想都没有想。

  哪知道,在曹军主力距离徐州边界不过一百里远的地方,一个噩耗传来,顿时让曹操怒火中烧。

  三亭失守了!

  三亭是曹军在齐国境内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据点,那里驻有兵马两千人,是曹军在齐国境内唯一一支数目在千人以上的兵马。

  据悉,攻伐三亭的人马打着东莱军的旗号,看模样,对方人马起码在两万人开外!

  两万人,早就听说孔融一直在招兵买马,原本曹操还有些嗤之以鼻,眼下,己方兵马全军覆没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孔融也许还是那个孔融,可北海国早已经不是昔日的北海国了。

  “是谁,谁给了李贤这么大的胆子,他就不怕为千夫所指,他就不怕担上阻我寻仇的恶名吗?”

  曹操大声咆哮,脸色狰狞。

  任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会烦躁无比,明明已经做好了计划,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当中,可突然,半途杀出个程咬金,此人上来就张狂无比,非但毁了计划,还让人心生怒火,怎么也抑制不住。

  “回禀主公,据说那东莱军叫嚣着,说是我们的军士越境杀人越货,他们只是前来惩治报复的”

  “该死,没有我的命令,谁敢这么胆大妄为?惩治?有这种剿灭两千人的惩治方法吗?李贤小儿这招实在是可恨之极!”

  气头上的曹操无人敢惹。

  荀走后,曹操身边再也没有敢于直言纳谏的谋士了。

  报信的军卒叩首在地,浑身抖如筛糠,他生怕曹操迁怒与他,那样的话可就冤枉了。

  “李贤小儿,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来人呐,传来下去,着夏侯渊领军三万,务必将李贤击杀!”

  “喏!”

  上一次,夏侯渊面对李贤驻守的临淄城束手无策,反而中计丢了万余兵马的性命,那一场战事一直被夏侯渊视为奇耻大辱,眼下,曹操传令夏侯渊领军作战,就是给了他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至于夏侯渊能否知耻后勇,把握机会,那就要看夏侯渊的本领了。

  齐国境内,陈登与李贤打马而立,他笑道:“李都尉这一招引蛇出洞果然厉害,端了这三亭的两千曹军,无论如何曹操都坐不住,只要曹军分出一路兵马,对于徐州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太史慈忍不住问道:“陈长史认为,曹军战力如何?”

  陈登微微颌首,道:“徐州军不能敌也”。

  “与我北海军相比,如何?”

  “水平相当,不可妄言”

  “若是与东莱军比起来呢?”

  陈登精神一振,道:“东莱军必可取胜”。

  “喔?先生认为曹军敌不过东莱军?”太史慈颇为讶异,他没想到陈登竟然对李贤的东莱军有这么大的信心。

  “这几日,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行军赶路,东莱军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实,不少军卒眼中虽然没有杀气,可我在他们身上没有看到一丝畏惧,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渴望,对了,就是渴望”

  太史慈大笑:“先生的意思是说,东莱军卒都在等着厮杀?”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维中,你练的好兵!”

  “子义你又何必自谦?见了曹军,手底下见真章的时候,我相信北海军定会大展身手!”

  太史慈笑道:“也不知道曹操会派谁过来”。

  “我总感觉来的一定是熟人”

  “喔?会是谁?”

  “说不定就是我的老相识,夏侯渊”

  “就是在乐安国被你击退的那个夏侯渊?”

  “不错”

  “这夏侯渊有什么本领值得你念念不忘?”

  “上一次取胜不过是侥幸罢了,这一次,没有城池之便,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维中莫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什么夏侯渊,某家听都没听说过,咱们两万多人马齐心合力,就算曹操十万大军亲至,又能奈我何?”

  “子义还是不要大意了,曹军大胜袁术,士气正旺,我们须得小心应付”

  “嗯,维中说的没错,不过,我觉得,还是要让国相加强戒备,莫让贼人从别处潜入北海国”

  这时候,国内虽然还有充当机动力量的三千人马,可若是曹军大举入侵,三千人马根本算不了什么。

  

第234章 夏侯渊再战李贤

  

  东莱军、北海军接连离开,北海国内军力空虚。()

  若是这时候有一股曹军趁虚而入,顿时就是“虎入羊群”的局面,指望郡兵狙击剿杀,无疑难于登天。

  之前,北海国取得的一连串的胜利都是东莱军以及北海军奋力搏来的,与普通的郡兵并无关系。

  李贤虽然名义上有着都尉的官职,可以统领郡国内所有的兵丁,但是,裁冗郡兵一事事关重大,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军卒反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郡兵们与豪族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谁也不知道其中一个不起眼的郡兵会不会有什么了不得的后台。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贤根本没有精力整顿兵勇,他只是打算管好自己的麾下,至于其他人马,留到以后在说。

  此番,大军出战,李贤压根没指望郡兵的帮助,他的意图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只要主动挑衅,由不得曹军不上钩!

  为了吸引曹军的注意力,确保北海国平安无虞。

  进入齐国境内,剿灭了驻守三亭的两千名曹军之后,东莱军与北海军并没有就此收手,他们往西南而去,大有进入泰山郡的态势。

  相较于偏远穷弊的齐国,泰山郡接近曹操的核心腹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一路路告急的飞骑直奔陈留而去,

  自打曹操掌控兖州以来,像今日这般飞骑告急的情形却是从未有过的。

  袁术北攻豫州那一次也没有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之前,袁术兵马虽多,声势浩大,可却奈何不得曹军,而李贤军力总共不过两万余人,可先声夺人,上来就无声无息地剿灭了两千曹军驻守的据点。

  加之李贤凶名在外,由不得曹军不谨慎。

  消息辗转,传到曹操身边的时候已经是两日之后的事情了,这时候,李贤麾下兵马一路攻城拔寨,又取了泰山边陲重镇盖县。

  守城的千余曹军战死多半,余者尽数乞降。

  曹操铁青着脸听完了信使的战报,半晌,他才强忍住亲自出兵击杀李贤的冲动。

  可恨,实在是太过可恨了,卑鄙的李贤竟然专挑这个时候下手,若是任其嚣张下去,用不了多久,曹操在各地留驻的守军都将被一扫而空,这个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夏侯渊呢?他到了哪里?”

  “回禀主公,小人出发的时候,夏侯将军正在追踪北海军的动向”

  “沿途间,你可曾发现了什么不妥?”曹操目光闪烁,他最怕的就是有世家豪族趁机作乱。

  李贤虽然可恶,可总归是皮癣之痒,而齐国、泰山郡的豪族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地方上一言九鼎,实力惊人,真要是决意反曹,这对百废待兴的曹操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是人自会有好恶,即便以曹操之能也绝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过往的时间内,他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万一这些家伙趁机反了,那危害性自然是极大的。

  “回主公,小人急着赶路,没来得及打探消息,不过,在途中换马休整的时候,小人听说不少地方豪族都有了首鼠两端的迹象”

  曹操微微颌首,道:“好了,你且退下吧,记住三缄其口,绝不能泄露出去”

  “喏!”

  身边没了荀的指手划脚,曹操总觉得很是不习惯。

  其余文士书吏虽然也能提出建议,可像荀那种鞭辟入里、分析透彻的感觉却是再也没有了。

  无人的时候,曹操只能自言自语,“妙才呀,妙才,你可莫要让我失望啊!”

  泰山郡,统领三万名曹军的夏侯渊怒发冲冠,“什么?牟县也丢了?该死,我不是派人通知过吗?为什么牟县丢的这么快,城内的县令、县尉呢?”

  “回禀将军,牟平县令意图据城而守,哪曾想,东莱军竟然一击破城,入城之后,牟平县尉战死,郡兵们便再也抵挡不住东莱军了”

  “李贤、太史慈去了哪里?”

  大队人马往南而行,看模样是为了救援徐州。

  夏侯渊冷笑道:“李贤打的一副好算盘,他真以为没有人能够降住他?”

  军卒不敢多言,只是唯唯诺诺着,不愿触怒夏侯渊。

  三日过后,夏侯渊在本地豪族的帮助下终于截住了李贤。

  一场大战掀开了序幕。

  曹军兵马三万,而东莱军与北海军总共不过两万多人。

  从数量上讲,曹军占据上风。

  没有高大的城墙,东莱军与曹军在一览无余的平地上展开了对决。

  夏侯渊对李贤恨之入骨,他咆哮道:“来人呐,击鼓,前军出击!”

  隆隆的战鼓声响起,三千名曹军先锋呐喊着往东莱军的战阵冲去。

首节上一节15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