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26节

  夏侯渊深深吁了口气,根据守军的反击力度来看,对方实力犹存,压根没有太大的损伤。

  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一千六百名曹军兵卒死掉了。

  这可是曹军营中较为精锐的兵马,他们装备齐全,却还是死在了防不胜防的打击之下。

  守军东莱军又折损了多少?

  夏侯渊没有答案,不过,看模样,城头的伤亡不会超过三百人!

  初次交锋,东莱军大占上风。

  是继续攻城,消耗守军的体能,还是及时撤军,等待更好的机会?

  夏侯渊思虑一番之后,还是下达了退军的命令。

  守军没有动用守城器械就已经打成了这副模样,一旦他们全力以赴,曹军的伤亡肯定会直线上升。

  夏侯渊此行是来擒拿刘备的,与此同时,更大程度上保存自家兵马的实力,这是题中之义。

  倘若为了刘备,夏侯渊折损了太多兵马,日后特定没法向曹操交待。

  仗打到现在,夏侯渊对李贤早已经没了小觑的心思。

  正面硬撼,守军摆明了会顽抗到底。

  这样硬碰硬可不行,无论对谁来说,这种程度的厮杀折损,都会超过各自的心理预期。

  “叮叮叮”,夏侯渊心情灰暗,下达了鸣金收兵的命令。

  侥幸抵达城下的那些曹军顿时大怒,他们好不容易穿过箭羽,来到城下,本以为可以等来同伴,合力夺取战功,哪曾想,等来的不是同伴,却是撤兵的消息。

  有好事者不禁叫唤起来,“我说夏侯渊怎么这么好的心思,把甲胄全部交给了我们,原来他是想借刀杀人!”

  “不错,兄弟们,你们看看身旁的人,咱们要么是原本兖州刺史刘岱的麾下,要么便是黄巾卞喜的麾下!真正的曹军老卒又在哪里”

  支撑曹军士卒坚持厮杀的念头很快就崩塌掉了。

  怀疑的种子已经发了芽。

  伤痕累累的各方人马大声咒骂着,小心翼翼地离开了城墙近郊。

  毫无例外,又是一阵短矛呼啸扑来。

  夏侯渊看得眼皮急跳,不能解决短矛的问题,大军攻城只能是徒劳无功。

  初次试探,曹军付出了一千八百人的代价,而城头的东莱军却伤亡不过三百人。

  自始至终,没有一名曹军登上城头。

  城头上,胡庸咧着嘴角大笑,道:“使君,好不过瘾,曹军怎么就撤了呢?”

  “夏侯渊八成是后悔了,他对我们的实力评估有误,看模样,卞喜兵败之后,尚且没有人把我们的底细告诉夏侯渊”

  徐庶这时候插口说道:“之前夏侯渊只不过是想速战速决,所以才给了我们可乘之机,接下来,如果我猜的没错,夏侯渊一定会想法设法了解我们的底细!”

  李贤深以为然,倒是胡庸不屑道:“夏侯渊也不过如此,曹军又有何惧?咱们还没动用滚木石就取得如此战果,真要是动用了全部手段,就算两万大军齐聚攻城,我也有把握守住!”

  “胡吹大气”,李贤没好气地喝斥一声。

  挫败了夏侯渊的初次试探之后,东莱军士气高涨。

  初战小胜的消息很快在整个临济城内传遍了。

  百姓欢欣鼓舞,他们都知道东莱军秋毫无犯,是支难得的强军。

  李贤打了胜仗,意味着曹军破门而入的可能性又小了。

  这样的消息,自然令人高兴。

  临济县令大大地松了口气,他笑道:“严防死守,一定要给我严防死守,李贤麾下的兵马在南门外斩杀了两千名曹军,击败了夏侯渊!你们可不能疏忽大意,记着,你们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临济城中呀,真要是有人里应外合,擅自开了城门,倒霉的铁定是大家!”

  “使君,那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传我命令里通外敌者,定斩不饶,其家中妻女尽数为奴,子孙世世代代为仆!”

  “喏!”

  刘备立在城楼,登高远望。

  曹军来了,据说已经到了南门外。

  李贤不知道怎样了,是胜还是败?

  张飞、关羽、简雍侍在刘备身旁,都是不发一言。

  忽而,有军卒来报:“报,刘使君,大捷,东莱军在南门外大胜曹军,斩敌两千有余”。

  张飞瞪大了眼睛,道:“你说什么?大捷?李贤打了胜仗?”

  “不错,回禀三将军,曹军业已退却”

  关羽不容置信,嘴里道:“这才多久的功夫,夏侯渊就败了?”

  “不会有错,曹军连尸首都没来得及带走,退的很匆忙”

  刘备心中暗暗惊叹,谁也没想到李贤竟然胜得如此干净利落。

  这样的实力着实令人恐惧!

  夏侯渊可不是庸碌之辈,李贤能够从他手中小胜一场,这说明东莱军确实有过人之处。

  只是不知道,已经吃过一次亏的夏侯渊,下一次会采取什么手段扳回一城。

  刘备暗自警惕,虽说他驻守的城门易守难攻,一般情况下曹军不会从这里进攻,可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万一夏侯渊想多点开花,同时进攻呢?

  多做有些防备总归是没有错的!

  “来人呐,传我命令,曹军虽败,实力犹存,全军不可懈怠!”

  “喏!”

  

第201章 夏侯渊的战后总结

  

  曹军初战失利,折损了两千兵马,士气大损。

  尤其当参战的四千名战兵成功逃回军阵之后,夏侯渊借刀杀人,借故铲除异己的流言不知怎么流传开来。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参战的前军对夏侯渊中途退军的举措很不理解,他们明明已经杀到了城下,而且熬过了短矛的洗礼,只要后军及时跟上,说不定临济城便可以一击而破。

  夏侯渊有他自己的顾虑,他麾下虽然有兵马两万,可诺大的乐安国内仅有他这么一支兵马,真要是折损过多,即便杀了刘备、李贤,夺了临济城,日后,又拿什么来驻守地方?

  曹操临行之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乐安国、济南国、齐国互为犄角,哪一个地方都不能放弃。

  如今,济南国与齐国的兵马加起来不过三五千人,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彰显曹军的存在感,指望他们增援乐安国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别人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

  后援断绝的情况下,对夏侯渊来说,麾下的一兵一卒都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可以,夏侯渊更愿意以最小的代价来攻占临济城。

  如何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开动脑筋了。

  大军入营驻扎之后,夏侯渊开始整理思绪,分析今日的得失。

  敌情不明,对李贤了解的过少,这是前军失败的主因,可谁也不能够否认,曹军在遭受短矛打击的时候表现的太过差劲,几乎只是一刹那的功夫,曹军的阵列就崩溃了。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在东莱军异乎寻常的箭雨打击下,曹军表现的很是顽强,只可惜,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太过凶狠,他们投掷的短矛对于攻城一方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

  战前,谁也没有想到守军竟然还有短矛这种犀利的武器。

  对守军的进攻手段估算不足,导致了今日之败。

  那么,李贤还有什么隐藏的手段?

  夏侯渊皱起了眉头,军中的粮秣所剩无几了,即便沿途间的乡堡都进献了不少粮秣,可总归是杯水车薪。

  一旦临济的战事拖的久了,无粮可食的曹军必败无疑。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夏侯渊领兵追杀刘备的时候,压根没想到徐和竟然会归顺李贤,而李贤竟然杀了卞喜。

  这么一赠一减之间,刘备的帮手差不多增加了一万五千人,而夏侯渊却少了卞喜这么一大助力。

  太多太多的想不到是曹军一败涂地的原因。

  如何破解?

  见招拆招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夏侯渊深深吸了口气,他相信,临济城绝非铜墙铁壁,只要耗费力气,肯定能够攻而战之。

  从之前东莱军犀利的反击来看,要想从外攻入,只怕不花费一些代价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果城中有人接应呢?

  里应外合的话,东莱军又会作何反应?

  正在夏侯渊渐渐理出思绪的时候,帐外“哗啦啦”传来一阵甲衣的撞击声。

  “将军!”

  “嗯?是曹亮呀,怎么,有什么事情吗?”

  曹亮是军中的一员裨将,他统领着两千人马,是夏侯渊掌控兵权的中流砥柱。

  “回禀将军,末将在外头听到一些流言蜚语,如果将军不能及时澄清,只怕会闹出乱子”

  “什么流言?”

  “不知道谁乱嚼舌根,说之前你是在借刀杀人!”

  夏侯渊勃然大怒,“荒唐!”

  “将军,此风断不可涨呀”

  夏侯渊阴沉着脸,道:“我知道了”。

  曹亮再不多言,他相信,夏侯渊可以把事情处理的很是妥当。

  临济城头,百十名东莱军卒用绳子缒下了城。

  城外,有密密麻麻的箭矢,有锋利的短矛。

  趁着曹军的注意力不在这里,早早地回收武器,循环利用,这是李贤早就想到的事情。

  临济城虽然军械充足,可短矛却是东莱军中独有的武器,一旦消耗殆尽,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就成了摆设。

  背矛士在之前的厮杀中大出风头,三十步之内,他们用短矛完美地弥补了长弓不能近距离射杀的遗憾。

  远处有长弓,近处有短矛。

  只要利用妥当,东莱军的防守毫无破绽。

  一百多名东莱军卒动作麻利,他们将短矛一根根收集起来,然后用最快的速度递到城下。

  城上,有专门的军卒负责将短矛提入城中。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东莱军就回收了六百多杆短矛。

首节上一节12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