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09节

  原本大家伙儿都觉得言过其实,一个盐贩子而已,能够有什么能耐?

  什么阵斩张饶,击溃管亥,在众人想来都是以谣传谣的谎言,顶多是恰逢其会,运气好些罢了。

  不过,荀从北海国回转之后,再三向曹操谏言,一定要对李贤多加小心。

  正是在荀的再三建议下,曹操才派出于禁的千余人马,让其在齐国境内监视李贤的动向。

  在曹操想来,一千兵马已经足以让李贤投鼠忌器了,他压根没想到,李贤竟然敢主动出击,擅启战端。

  几日之前,于禁的最后一名信使刚刚带来了消息,他说麾下兵马已经找到了李贤的东莱军,正在严加防范,密切关注。

  哪曾想,今日就得到了噩耗。

  按理说,于禁也是军中宿将,怎么会轻易败下阵来?

  曹操喘了口粗气,语气森然地问道:“于禁是怎么败的?”

  溃卒不敢妄言,一五一十地说道:“于将军派出三队斥候时刻监视李贤的动向,哪曾想,狡诈的李贤竟然使人伪装成劳军的乡民,进入大营之后,乡民暴起发难,大家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还有呢?”

  “营中乱起的时候,李贤麾下大军席卷而来,营中兵马抵挡不住,便败下阵来”

  “好,好一个抵挡不住,败下阵来”,曹操喃喃自语,忽而问道:“我问你们,你二人杀了几名东莱军?”

  溃卒羞愧不已,颤抖着跪伏在地,道:“东莱军身着铁甲,我砍了几刀却毫无收获”。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懦夫,另外一人掀起上衣,急忙说道:“不错,也不知道李贤哪里来的银钱,竟然给麾下军卒装备了厚实的甲胄,我们竭力刺杀,可往往却连对手的盔甲都刺不破,我身上这枪上就是被他们刺到的”。

  听到这里,曹操羞恼的神色才趋于平缓,他敲着面前碎裂的木案,嘴里道:“谎报军情可是大罪,你们确定李贤麾下军卒装备了铁甲?”

  两名溃卒四目相对,旋即颌首,嘴里道:“绝不会有错,那时候天色渐晚,看不真切,不过,我可以肯定,李贤麾下铁甲军超过了两百之数!”

  一具铁甲的造价完全可以打造五面铁盾,五十把长刀,曹操想不明白,李贤为什么会花费这么大的代价。

  难道说,北海国真的富庶至此?连普通的军卒都能人人穿着铁甲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于禁败的也不算冤。

  曹操松了口气,铁甲的存在总归让他面子上好看些。

  不然的话,一千兵马不明不白的折损了,传出去肯定是个笑话。

  眼下,正是曹操平定青州的关键时刻,他可不想有一丁点的意外出现。

  将两名溃卒打发走了之后,曹操盘膝坐在蒲团上,目光幽冷,道:“李贤小儿狂妄至极,诸位,谁可为我取其项上头颅?”

  早已心痒难耐的卞喜急忙前行请缨,道:“末将愿往!”

  曹操看了卞喜一眼,嘴里道:“最近几日正是遴选兵员的关键时候,你若是抽身离去,谁为我稳定军心?”

  卞喜知道曹操这是在欲擒故纵,可是,灭杀李贤的诱惑实在是太大,由不得他退缩,当下嘴里说道:“主公多虑了,往日种种都已过去,我麾下兵马虽是黄巾,可自打他们向主公乞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痛改前非,此番,我只需八千兵马,必可为主公杀了李贤”。

  曹操其实巴不得卞喜离得越远越好,只要有卞喜一日,他想尽收黄巾军心就需要大费周折。

  可若是卞喜离开,亦或是不在了,那时候,三十万黄巾便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没了主心骨、精神领袖卞喜的存在,黄巾军永远只是一盘散沙。

  卞喜毛遂自荐,对曹操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他早就想找个由头支开卞喜,如果,恰好有了这理由,一旦利用妥当,就是一条借刀杀人计!

  曹操佯作思索,片刻之后才说道:“也罢,我知道卞喜你想为弟报仇,这样吧,你可自行选择一万兵马,军械、粮秣由你挑选,记着,我在平原郡等你的好消息”。

  “多谢主公成全!”

  “李贤麾下有铁甲军,你莫要大意了”

  “喏!”

  “好了,你去吧”

  “喏!”

  目送卞喜离开之后,曹操换了副表情,嘴里道:“机会难得,卞喜追杀李贤,我给你们五天的时间,五天之后,我要见到一支三万人的精锐老卒”。

  “其他人马呢?”

  “有妇孺在军中的,可以就地遣散,了无牵挂的青壮,暂时让他们做辅兵吧”

  “喏!”

  曹操对着舆图半晌未曾开口,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缓缓地问道:“你们认为,卞喜此番可否取胜?”

  跟卞喜交过手的曹纯微微颌首,道:“卞喜麾下老卒颇为精悍,李贤不是他的对手,再者,据说东莱军兵马不过五千,就算他军中有少量铁甲,也难以改变战局”。

  曹仁深以为然,便是夏侯渊都觉得曹操有些过于谨慎了。

  只有荀叹了口气,嘴里道:“于将军兵败被俘,罪责在我”。

  “先生这是哪里话!于禁之败,与你何干?”

  “如果不是我竭力让主公出兵,李贤又怎么会有机会先胜一阵?”

  曹操大笑:“先生莫要自责,胜负乃兵家常事,况且,适才你也看到了,如果不是于禁打了败仗,我还没有由头支开卞喜,如今,卞喜离去,我可以放手整编黄巾,这可是天赐良机!”

  荀又道:“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何须客气”

  “还请主公早做谋划,只怕卞喜不是李贤的对手!”

  

第181章 循序渐进

  

  荀在曹操营中地位超然,他出身望族,又曾陪侍过天子,在河北诸郡拥有不小的声望,可以说是曹操麾下谋士第一人。

  这样一个人物,他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曹操的决断。

  卞喜有可能败给李贤?

  听到荀如此断言,帐内诸将俱是面带异色,连曹操都有些目结舌。

  自打荀从北海国回来之后,他便多次提醒曹操要提防李贤。

  事实证明,李贤确实不凡,能够一举击溃于禁,这已经说明了他的能耐。

  只不过,于禁之败,可以推脱成敌众我寡,可卞喜又怎么会败?

  卞喜为弟报仇,挑选的肯定都是军中精锐,以两倍于敌的数目攻伐李贤,若是依旧败了,那岂不是说,对付李贤须得曹操亲自出马?

  一个北海国长史而已,哪里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胜了,会被人说成胜之不武,败了,铁定会被人嗤笑。

  思虑片刻,曹操还是颇为不解,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卞喜失败的理由,“敢问先生,李贤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主公可还记得孔融的粮秣换铁器的要求?”

  曹操皱起眉头,那是他少见的被人勒索的记忆,“当然记得,孔融空有仁义之名,却作出利益熏心之事,实在为人不齿”。

  “按照我对孔北海的了解,他是不会想出这种主意的,背后另有主谋,近来我多方打探,终于确定,李贤就是那幕后主使”

  曹操双眼眯起,缓缓地说道:“只可惜我那封书信没能奏效,不然的话,孔融早就夺了李贤的兵权,没了爪牙的老虎,不过是头大猫罢了”。

  荀微微颌首,嘴里道:“李贤此人能文能武,夷安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民生富足,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收为己用,最好杀之以除后患!”

  曹操吸了一口冷气,这还是荀第一次提出要诛杀某人,而且还是因为对方的才能威胁到了自己。

  就算是袁绍袁本初、刘备刘玄德都没能让荀提出必杀令,这李贤到底有何德何能,值得荀如此重视?

  荀目光长远,思维缜密,从来不虚言妄言。

  曹操吸了口气,嘴里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卞喜是成是败还在两可之间,且稍等几日观察一番吧”。

  让卞喜对付李贤,这是曹操应诺过的事情,这时候若是再调派人手紧随其后,只怕反而会让卞喜反感。

  荀自然明白曹操的顾虑,当下也没有不依不饶,他的意思原本就是让曹操提升警惕,不要对小觑了李贤。

  如今,目的达到了,荀也就闭口不言。

  只是,卞喜真的会败吗?

  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已经进入了乐安国,黄巾渠帅管亥流窜北海国之前就是在这里晃悠的,虽说管亥自家兵马极少滋扰百姓,可其他黄巾头目难免会做出一些欺男霸女,强取豪夺的事情。

  李贤击溃管亥,打的这位黄巾渠帅无影无踪,这就等于给乐安国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乡民们自然感恩戴德。

  虽说乡民的热情与北海国内的百姓比起来大有不如,可却也是要粮给粮,要药给药。

  对这些知情知趣的乡民,李贤自然不会亏待他们,缴获的曹军武器当中,他挑选出一些用不上的,赠给了这些乡堡。

  乡民们乐不可支,乱世来临,手中的武器可比什么都靠得住!

  李贤的所作所为,周仓等人早已经习以为常,可赵云就不然了,他跟李贤接触时间较短,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对待百姓的官儿。

  就算是刘备刘玄德,他在面对黎民百姓的时候,那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却不像李贤这般,压根没有什么官架子。

  这样一视同仁的态度让赵云感到很亲切,他虽然学得一身武艺,可却也是寒门出身。

  倘若李贤像袁绍袁本初那般只爱世家子,不喜寒门人,赵云说不定早就拍马离开了。

  五日之后,东莱军哨探发现了徐和麾下黄巾的迹象。

  周仓听闻之后只身离开大营,临行之前,他向李贤许诺道:“多则四五日,少则一两日,是成是败必有分晓”。

  李贤怕徐和起了歹心,折损了周仓,那样的话,等于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周仓意义已决,李贤无奈,只得嘱咐他,一切以保存性命为佳。

  周仓大笑,道:“借他徐和十个胆子,也绝不敢留我!”

  周仓走后,他麾下的背嵬营暂时由胡庸掌管,而胡庸麾下的五百背矛士交给了赵云,

  背矛士在东莱军卒地位极高,可以说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初闻消息,赵云诧异不已,他只不过是一个传信的使者,李贤怎么敢把这么一支兵马交到自己手中?

  如果是别人,说不定会欣喜若狂,可赵云却坚辞不受:“使君三思,子龙初来乍到,有何德何能掌管如此精兵?”

  李贤大笑,道:“不妨事,子龙只是为我代为统领罢了,等到周仓回转,你还是你,我绝不多言”。

  赵云顿时明白,李贤这是看中了自己。

  无论是谁,被人欣赏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赵云在公孙瓒军中也曾统领过一百名骑军,不过像李贤这样,甫一开始就委以重任的经历却是从未有过的。

  “使君!”

  赵云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使得李贤麾下的军将们离心离德,那样的话,他可就成了罪人。

  有了这方面的顾虑,赵云依旧不想接受这差事。

  哪曾想,李贤意义已决,他板着脸说道:“莫非子龙不拿我当朋友?将背矛士暂交与你手,这是我跟徐元直商议过的事情,徐盛他们也没有意见,怎么,难道常山赵子龙连几百名老卒都掌控不了?”

  明知道是激将法,可赵云心里还是涌出一股好胜心,“如此,子龙便领了这差事!”

  李贤大喜,“好,这才爽快”。

  凡事讲究循序渐进,这事情就好像女人的衣服一般,一开始总是裹的比较紧,可只要你解开一颗扣子,再往下,便是褥衣也有为你敞开的那一天!

  李贤不禁开始臆测,若是能够抢在刘备之前下手,将赵龙拐到自己麾下,这感觉,想一想就爽呆了。

  常山赵子龙呀,长坂坡七进七出,连曹操都赞叹不已的大将,一定要加把劲,将其留在麾下!

首节上一节10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