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08节

第179章 赵云带来的消息

  

  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的巧,赵云找到东莱军的时候,正好日落西山,是用晚膳的时候。【】

  如果是恶客,李贤只要将其驱逐出去就可以了,可对赵云,自然不能如此。

  设宴款待,亲身相陪,这是最基本的礼数。

  李贤虽然不指望赵云倒头便拜,口呼主公,却也不想跟这大名鼎鼎的赵子龙交恶,能够增加几分好感的话,即便日后兵戈相见,那也是各为其主,不算是私仇。

  为了显示对赵云的重视,李贤把麾下几员将领尽数唤到帐外。

  除却轮值的王老八之外,周仓、徐盛、徐庶、胡庸、周东昌四人一一现身。

  正巧,白日间,一只青驴崴伤了腿脚,不能驮运了,李贤便使人杀了它。

  这时候,篝火上烧烤的正是那青驴的肉。

  赵云长途跋涉而来,虽然有一身武艺,可风餐露宿,已经许久未曾饱餐过一顿了。

  李贤如此安排可谓恰到好处,赵云即便嘴上不说,可心里还是颇为感动的。

  周仓等人虽然不明白李贤为什么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可他们熟悉李贤的性子,知道这时候只要该做什么做什么就可以了。

  肉熟了,自然要吃。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七条大汉就吃光了半头驴。

  男人的感情都是在酒桌上产生的,甫一开始,赵云还有些放不开,吃的不算多,可等到后来,察觉到大家都是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之后他便也敞开了肚皮,吃了个满肚。

  受到众人感染,徐庶吃的也很是豪爽。

  营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军卒们虽然不得饮酒,可却也有肉食可以吃,他们相互吹嘘着昨日里砍杀曹军的勇猛事迹,间或有人牛皮被戳穿了,发出恼羞成怒的怒吼。

  离乡作战,最怕的就是军卒思乡,厌战,那样的话,即便是百战雄师也难逃一败。

  垓下之围,刘邦使出“四面楚歌”之计,项羽麾下兵马军心动摇,无心作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无奈挥刀自刎,落得一个不渡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惨下场。

  眼下,东莱军人人思战,军心可用,李贤也就不需要耗费心机去鼓舞士气了。

  偌大的军营当中,最不开心的一个人就是于禁了。

  几日之前,于禁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谁能够想到,今日的他却沦为了阶下囚。

  兵败被俘的曹军士卒对于禁颇为怨恨,在他们想来,如果不是于禁有眼无珠,没能识破周仓的诡计,他们又怎么会落到这般下场?

  于禁原本是鲍信部将,投靠曹操之后骤然提拔,很多曹军士卒便心有怨言,之前只不过是顾及于禁的武力、地位,他们才隐而不发。

  如今,大家都是兵败被俘,谁也不必谁高贵到哪里去。

  万一那李贤心狠手辣,说不定大家伙儿一起去见阎王。

  有了这样的心思,被俘的曹军士卒对于禁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污言秽语不绝于耳。

  于禁气的七窍生烟,却又无法反驳。

  是呀,如果当时于禁眼睛擦亮一点,早些识破周仓的伎俩,严防死守的大营又怎么会李贤轻易攻破。

  大营不破,大家又怎么会兵败被俘?

  郁郁寡欢之下,于禁食欲全无。

  有人欢喜有人愁,酒足饭饱之后,李贤与赵云相谈甚欢。

  赵云武艺高强,心性良善,他可以感觉到李贤对他满满的善意。

  君子讲究投桃报李,赵云是个君子,李贤对他友善,他自然也报之以善意。

  不过,赵云毕竟受人所托,大家熟归熟,可该做的事情却不能拉下了,当下嘴里道:“我此番前来是受刘玄德刘使君所托,他让我找到李使君之后把这封信交给你”。

  说罢,赵云从胸前贴身处摸出一封信笺。

  李贤展开之后顿时了然,信中刘备大概描述了一下河北、平原郡的战况,在袁军的攻打下,平原军仅能保持不败,刘备希望李贤的北海军能够北上平原,与他携手御敌。

  对此,李贤嗤之以鼻。

  曹操很快就要跟袁绍联手了,那时候别说李贤了,就算加上太史慈、陶谦,也绝难讨到好处。

  平原郡地处要害,除却浩荡的黄河之外,连个可守之地都没有。

  在平坦的土地上,袁绍跟曹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军卒的数量优势,将刘备的精兵淹没在人海的浪潮之中。

  只要刘备一日不撤离平原郡,他必败无疑的结局就不会转变,即便李贤北上,也不可能改变整个占据。

  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他们麾下都人才济济,绝不会像黄巾那般,空有数量优势,却良莠不齐,从而容易给人可趁之机。

  对上他们,李贤不敢妄言必胜!

  信中的内容,赵云想必已经猜出了几分,他倒是没有催促李贤,而是将自己沿途间的见闻缓缓道来:“河北诸郡在袁本初的治下休养生息,百姓各得其所,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刘玄德的平原郡虽然轻徭薄赋,可无奈地穷人弊,无论如何也难以跟袁本初抗衡的,而且,行至半途中,我听闻一个天大的消息”。

  胡庸是个大嘴巴,他好奇地问道:“什么消息?”

  “卞喜投降了曹操,曹操麾下多出了几十万青壮!”

  除了李贤之外,其余几人都是惊呼出声。

  即便早有预料的徐庶都是面露惊色,他没想到曹操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卞喜麾下的几十万黄巾部众,说收降也就收降了。

  放眼天下,能够有如此胆魄、如此能耐的,也只有曹孟德了。

  胡庸大大咧咧的,嘴硬道:“那又如何,这么多兵马,人吃马嚼的都是个天文数字,他曹操难不成还会变出粮食?”

  这插科打诨的话顿时让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确实,就算曹操有通天之能,也绝不可能在兖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养活三十万大军,充其量收编其中的三五万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饶是如此,曹操收降了卞喜,也等于如虎添翼,这么来看,刘备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李贤环顾四周,道:“昨日我们全歼了于禁的千余人马,想必用不了多久,曹操就会派兵前来报复,诸位有何高见?”

  赵云眼皮一跳,他没想到李贤不声不响竟然已经先胜一阵。

  胡庸依旧是那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使君怎么说,我怎么做就是了”。

  徐盛笑道:“如今之计是做好救援刘玄德的准备,我估摸着,平原军很快就要败了”。

  徐庶深以为然,道:“不错,曹操有卞喜相助,无论如何刘玄德也是抵不住的”。

  周仓偶有惊人之语:“我与黄巾头领徐和有旧,如果找到他,我有把握将其劝降!”

  李贤大喜,如果有徐和相助,便是曹操大军来犯,也有取胜的可能。

  

第180章 借刀杀人

  

  徐和是何方神圣?

  史书记载,当卞喜大部人马被曹操收编之后,徐和依旧率领余部在青州多地顽抗,此时,曹操吞并青州,立足未稳,对其无可奈何。()

  直到数年之后,曹军大将夏侯渊、臧霸、吕虔集结泰山、齐国、平原郡三郡人马方才击败徐和,将其斩杀。

  这样一个枭雄,如果能够收入麾下,对李贤来说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周仓的为人李贤也明白,此人言出必践,从不妄言,他说能够说降徐和,便一定能够说到做到。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徐和人在何处?

  李贤的商队虽然在青州、兖州多地都有眼线、商栈,可毕竟根基较浅,短时间内,指望他们提供详实的情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青州糜氏的实力在黄巾肆虐之后大为削弱,他们也是指望不上的。

  思来想去,李贤只得广布探马,让他们详细查探,一旦发现黄巾的迹象即刻来报。

  翌日一早,东莱军依旧往乐安国开拨而去。

  卞喜投降曹操的消息虽然比预料中的时间提前了不少,可却也还在意料之中。

  与徐庶等人商议一番过后,李贤决定按照原计划行事。

  曹操又如何?难道他麾下的大军还能长了翅膀飞过来?

  这时候可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最快的机动兵力也不过是骑军而已。

  就算曹操查明了李贤所在的方位,命令麾下骑卒全力追赶,等到他们追上东莱军,那起码也得五日之后的事情。

  五天的时间,李贤麾下的兵马早已经到了乐安国。

  乐安国可不是曹操的地盘,那里距离泰山郡很远,是曹操势力影响最弱的地方。

  只要曹军兵马不过一万,李贤就有把握全身而退。

  当然了,对曹操来说,李贤虽然是个对手,却还远远不值得他全力以赴,眼下,曹操的眼中钉是自称大汉皇叔的刘备刘玄德。

  三日之后,正在大营中查看舆图的曹操眉飞色舞,他对着身旁的一干文武将官说道:“待我大军抵达,刘玄德便插翅难逃,平原郡已入我囊中矣!”

  荀笑而不答,曹仁却大笑道:“大耳贼自不量力,就凭他那点本钱,也敢跟主公叫板,实在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夏侯渊摩拳擦掌,嘴里道:“都说刘玄德麾下关羽、张飞俱是一时豪杰,我倒是想跟他们较量一番”。

  曹操捻须笑道:“妙才莫急,刘玄德命大的很,他的两位义弟也不是短命之人,有你畅快对阵的时候”。

  “哈哈,那自然是极好的”

  帐内气氛热烈,收降了卞喜,曹营一干人马全都喜上眉梢。

  连坐拥数十万兵马的卞喜都能够收入麾下,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曹孟德做不到的?

  荀虽然想提醒一下曹操不可太过大意,可却也不想坏人兴致,只是在心里盘算,等到他人散去的时候,一定得提点几句,尽到自己谋士的职责。

  哪曾想,就在众人开怀大笑的时候,帐外忽然传来一声通禀:“报!”

  曹操皱起眉头,道:“何事?”

  “回禀主公,帐外有两名溃卒,自称于禁于将军麾下,他们说有军情向主公禀告”

  溃卒?于禁?难不成于禁打了败仗?是谁干的好事?

  毕竟是自家军马,曹操很是关切:“去把他们带来!”

  “喏!”

  帐内一众军将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一出。

  没多久,两名衣衫褴褛的溃卒扑倒在地,连连叩首,道:“请主公为我们报仇呀”。

  “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他人呢?于禁呢?”

  “于将军兵败被俘,其他兄弟伤亡过半,我们二人要不是见机的快,怕也是难逃一死”

  于禁真的败了!曹操强忍住怒意,冷冷地问道:“是谁做的好事?”

  “北海相孔融麾下大将李贤!”

  又是李贤!曹操抽剑在手,一剑削断了面前的木案,只听他狠狠地咆哮道:“李贤小儿,我誓杀汝!”

  夏侯渊等人已经许久没有看到曹操如此发怒了。

  李贤的名字,帐内的几人都曾听说过,据说此人大小征战数十起,无一败绩,是北海国内第一将。

首节上一节10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