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06节

  李贤不打算再往北去了,直觉告诉他,北方有天大的祸事。

  

第176章 我们是来劳军的

  

  往北前行,这是李贤与徐庶商议妥当的事情,眼下,李贤有了不同的想法,自然要征询一下徐庶的意见。

  见了徐庶之后,李贤开门见山,嘴里道:“先生,齐国士绅豪族完全把曹军当成了自家兵马,却视我等如仇寇,以我之见,此地不宜久留”。

  李贤军中的斥候瞧的清楚,不少对东莱军一毛不拔的豪族堂而皇之地向曹军输送粮秣,摆明了不把李贤放在眼里。

  徐庶吁了口气,道:“我没想到曹孟德在此地竟然有如此威望,使君说的没错,齐国已经是大凶之地,须得早做谋划了。”

  李贤大喜,原本他还怕徐庶与自己的意见相左,那样的话,自己势必要纠结一番。

  哪曾想,徐庶也察觉出了潜伏的危机,这样以来,东莱军的去向就很容易决定了。

  “先生认为,我军当往何处去?”

  “原道回返,势必会挫伤士气,此路不可取”

  李贤颌首,深以为然,大军北上,原本士气正佳,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倘若不打一仗就回转北海国,定会有损军心士气。

  徐庶开始继续分析:“北上济南国,极有可能一头撞上曹操的大军,即便没遇到曹操,若是被卞喜纠缠住,那却也是不妥的”

  “那究竟该往何处去?”

  “乐安国”

  李贤皱起眉头,“乐安国跟平原郡、济南国、齐国三地接壤,去了那里,会不会四面受敌?”

  “使君莫忘了,刘备刘玄德也在平原郡”

  “刘备?”李贤压根不想把自家兵马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

  万一到时候东莱军被围,刘备坐视不管,天下之大,又能找谁说理去?

  “使君可是怕刘备坐山观虎斗?”

  李贤微微颌首,却又摇头说道:“我是怕他自顾不暇,曹孟德跟袁本初可不是良善之辈,平原郡身处四战之地,刘玄德落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使君认为,曹孟德、袁本初胜在何处?”

  “以多击寡,各个击破,哪有不胜的道理?”

  徐庶“哈哈”大笑,道:“没错,倘若没有东莱军,以我之见,不出三月,刘玄德、袁公路、陶恭祖、公孙伯圭必败,联军看上去兵多将广,可却难以齐头并进,而曹孟德跟袁本初就不同了,他们可以集中兵力,先行击败其中一人,然后再合兵攻打最强劲的对手”。

  李贤隐约间记得,刘备好像就是败在曹操跟袁绍的联手之下,最终不得不落荒而逃,流窜徐州的。

  “先生的意思是?”

  “进军乐安国,绝不北渡河水,这样以来,万一刘备败退之时,我军可以及时出兵救援,而且,使君不觉得有必要解决掉身后的尾巴了吗?”

  不渡黄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袁绍兵马的攻击,如果仅仅面对曹操,李贤还是有把握全身而退的,毕竟,曹孟德不可能为了对付他几千人,把麾下兵马全部征调过来,那样的话,未免有些太过高看李贤了。

  听到这里,李贤心里已经倾向于徐庶的观点了。

  “好,就依先生所言,进军乐安国!我会使人通知糜氏,让他们为我筹集粮秣”

  “有糜氏相助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使君切记,商人无利不起早,如果可以,还请使君莫要与他们牵连太深”

  徐庶的顾虑不无道理,历史上,糜氏可是投靠刘备的,李贤可不确定自己在糜氏兄弟心里究竟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毕竟,人家刘备可是皇亲国戚,正儿八经的“中山王之后”。

  想到这里,李贤诚恳地应诺:“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以后我会多加小心。不过,刚才你说可以解决掉身后的曹军?不知道是怎么个解决法?”

  徐庶笑道:“曹操不是在此地颇受豪族爱戴吗?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说罢,徐庶将计策缓缓道来,李贤听罢之后大喜,连连称妙。

  两日之后,一队两百余人的车队押运着数量不菲的粮秣径自往曹军的大营而来。

  隔着老远,曹军的卫卒便朗声长喝:“来者是谁?速通名姓!”

  “可是孟德公麾下兵马?还请通禀你家将军,我乃陈家庄的管家,近日,我家庄主听闻孟德公军马至此,特意让我前来劳军!”

  看着那满载的车马,卫卒略一沉吟,语气便转缓道:“陈家庄是吧,你且在营外稍待片刻,我这就去通禀一声”。

  “有劳了”

  类似的情景在之前的日子里出现过很多次,不过是些想投靠曹使君的墙头草罢了,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自家人。

  抱着这样的想法,曹军士卒对这伙劳军的人马并没有多加防备。

  领头的管家三言两句就将营中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原来,为首的曹军大将就是于禁,那个在都昌城外被李贤挤兑一番的家伙

  曹军入营通禀的这段时间,陈家庄的乡民倒是谨守本分,他们老老实实地守在粮车旁边,没有半点异动。

  营中的粮秣确实不多了,为了保持兵马的灵活性,于禁此番压根就没带什么粮秣,本想到下一个乡堡里打些秋风,没曾想陈家庄竟然这么知情知趣,主动送上门来,单是这一点就值得于禁亲自接见一番。

  不过,于禁毕竟是谨慎的,他出营之前特意在暗处打量了一番,确定车队没有任何异常之后才松懈下来。

  看模样,对方确实是陈家庄的乡民,这里不是北海国,李贤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除了李贤,于禁实在想不出在齐国境内,谁还会跟自家兵马作对。

  出营与陈家庄的管家攀谈一番过后,于禁按照曹操的吩咐,向他出示了一个收据,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于禁在齐国境地收取陈家庄粮秣千斤,酒三十坛,肉三百斤。

  这收据在日后可是论功行赏的依据呀!

  陈管家见状之后珍之又重地将收据贴身放好,然后就要将粮秣交接了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留恋的迹象。

  于禁仅有的一点戒心转瞬即逝,他笑道:“陈管家,不如你把粮秣卸到营中吧,放在门口,总归还要多费一番周折,麻烦的很”。

  “都依将军所言!”

  

第177章 请将军速做决断

  

  五里开外,东莱军已经扎下了大营,营内,几十面大旗迎风招展,间或有军卒在营帐内进进出出,没多久,股股炊烟冲天而起。

  负责监视东莱军动向的曹军斥候松了口气,看模样,今日又无战事了。

  为了随时随地掌握东莱军的动向,于禁足足派出了三支斥候小队,在他想来,就算东莱军有通天之能,也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无声无息地灭杀所有斥候。

  哪曾想,李贤压根就没打算同时解决三路人马,他听从徐庶的建议,迷惑一路,引开一路,灭杀一路!

  曹军斥候不知是计,很快就中了圈套。

  有心算无心,东莱军的斥候统领胡老七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抢在曹军斥候示警之前将其干掉。

  另外一支斥候被李得福领着人马引开了,东莱军大营附近的那支曹军斥候小队完全被李贤的“空营计”唬住了,他们没想到,李贤的大队人马早已经倾巢而出,留在营中的只有周东昌的辎重营。

  没了碍眼的家伙,李贤、胡庸、徐盛兵分三路,大队人马在夕阳的余晖下快速向于禁的营盘靠近。

  长期以来,地方豪族对于禁的巴结、奉承,渐渐让这位年轻的将军失去了往常的警惕心,而长达五六日的接触,李贤的东莱军也一直没有对于禁的这支曹军采取措施。

  渐渐的,于禁有些麻痹大意了,他认为,自己派出的三队斥候足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哪曾想,状况就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了。

  运粮入营的陈家壮丁不知道怎么突然惊了马,受惊的马匹拉着车马横冲直撞,随行的陈家护卫慌了手脚,有的人去拽马,有的人去拉车。

  人越多,马儿越慌。

  躁乱的位置正好靠近马厩,外来的马匹进入自家领地,马厩内的马匹顿时仰天长嘶,咆哮不已。

  陈管家吼破了喉咙,可依旧无济于事。

  拉车这马好像没有煽过,竟然撞破了马厩的护栏,径自冲向了一匹母马。

  场景不堪入目。

  等到于禁再度闻讯赶来的时候,辎重营所在的位置已经人仰马翻,不少曹军士卒也加入了“追马”的行列。

  每日里除了行军还是行军,曹军士卒早已经烦闷交加,今日好不容易有了乐子,都是显得兴致勃勃,不少人评头论足,调侃不已。

  于禁勃然大怒,他咆哮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都围在这里做什么?难道要把公马拉下来,换你们上去?”

  于禁的话,没有人敢不认真去听。

  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位年轻的军将用自己手段彻底在军中建立了威信。

  于禁甫一出现,曹军便噤若寒蝉。

  眼瞅着一场闹剧就要落幕,忽而,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陈家管家暴起发难,他从车上抽出一根长剑,干净利落地刺死了离他最近的一名军校。

  “杀!”

  剑光好像一个信号,变故突生,二百多名陈家乡民纷纷摸出利器,大叫着向附近的曹军杀去。

  曹军士卒目结舌,陈家车队不是来劳军的吗?怎么突然闹出这一出?

  唯有于禁猩红着双眼,咆哮道:“别他娘的发愣,动手,快动手,杀死这些乡民,他们是假扮的!”

  在于禁的提醒下,曹军士卒方才如梦初醒。

  然而,事发突然,陈家乡民完全杀了曹军一个措施不及,乡民与附近的曹军数量相当,而且抢占先机,甫一动手就杀死了几十名曹军士卒。

  在于禁抽调更多的人马过来之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乡民们把他麾下的军卒一个接一个地刺死。

  “贼子,你到底是谁!”于禁抽刀迎向了“陈管家”。

  陈管家“哈哈”大笑,嘴里道:“我乃东莱军麾下统领周仓是也!”

  “周仓!”于禁听说过这个名号,他脸色一变,道:“李贤好大的贼胆,竟敢与曹使君作对,他就不怕我家主公秋后算账吗?”

  周仓“啐”了一口,不屑道:“曹阿瞒何人?阉人之后而已,我家使君不去寻他麻烦便是他的造化,他若是敢再行滋扰,你们便是他们的下场!”

  于禁额头生汗,他知道,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危险。

  既然周仓敢孤身入曹营,那么狡猾的李贤就一定做好了准备,如若不然,他岂不是让周仓白白送死?

  不好,大营危险!

  想到这里,于禁刚要传令下去,让守军谨守营房,不得擅出,哪曾想,接连不断的喊杀声此起彼伏。

  于禁脸色大变,他知道,李贤来了。

  夜色降临之际,李贤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三营人马对于禁的大营展开了最猛烈的攻击。

  守营的曹军士卒原本听到辎重营的喊杀声,正打算前去支援,哪曾想,一直若即若离的东莱军竟然杀了过来。

  斥候呢?

  留在外围监视东莱军东西的三路斥候呢?

  答案无从揭晓,惶恐不已的曹军在各自军校的指挥下勉力抵抗。

  天色昏暗,看不起目标,曹军弓手只能盲目地射出了两轮箭矢,然而,在东莱军厚重的盔甲前,这些箭枝收效甚微。

  除了三五名倒霉鬼被流矢伤到了脚面之外,曹军弓箭一无所获。

  这处曹军营地虽然也有鹿角、栅栏、壕沟,可夜袭的东莱军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四千人的军卒合力攻打一座临时营地,只是半柱香的功夫就冲破了第一道防线。

  几十块木板架到了壕沟上,硬实的栅栏被钩镰扯倒,东莱军呐喊着冲入曹营。

首节上一节10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