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02节

  “敢问使君,不知道他们需要去哪里?”

  “牟平,距离都昌城不过两百里”

  梁益松了口气,道:“好,这样的话,匠工们若是问起来,我便心中有谱了”。

  李贤应了一声,又随意在营中转了一圈儿,他发现,单独面对他的时候,马钧总是显得很紧张,可一旦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立刻就会打起精神。

  真是个技术狂人!

  

第169章 去牟平的人选

  

  离开匠工营之后,李贤派人给马雍稍了个口信,让他即刻赶到剧县。

  在糜氏的帮衬下,马雍的商队一年来扩展的极快,他们的足迹遍布青州、兖州、河北、徐州等中原各地。

  商队主要贩卖北海特产鱼干、高粱酒,有时候也偷卖一些淘汰的军械品。

  这些军械多数都是李贤在战场上缴获所得,真正的精品东莱军都已经留了下来,剩下来的都是弃之不用的货色。

  比如说,角弓,在匠工营的劳作下,李贤军中已经有两千人装备了长弓,有了射程更远,更省力气的长弓,谁还稀罕角弓?

  不过,李贤看不上的货色,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乱世来临,乡堡村寨都试图自保,他们往往会想法设法的购买一些武器。

  长枪、长矛只能近战,唯有角弓之类的远射武器才可以算得上攻守兼备。

  不过,除却射程极短的猎弓之外,等闲的军用角弓乡民们根本难得一见。

  如果谁家的乡堡中有三五十支角弓,那腰杆绝对会硬起来。

  因为,角弓对于乡民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杀伤性武器了,他们只需要付出一些土特产,便可以从马雍的商队里以物易物,等价置换。

  实惠的价格让地方豪强们甘之如饴,毕竟,商队完全可以把价格抬得很高,可马雍遵从李贤的吩咐,并没有那么做。

  这样以来,不少地方豪族都对李贤生出了好感。

  马雍赶到剧县的时候,李贤把一张手绘的图纸交给了马钧,让其着手研制。

  图纸上的东西是个形似公鸡模样的车子,马钧虽然满腹疑问,可还是动手做了起来。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李贤虽然是个外行,可却不妨碍他看热闹。

  无论是取材、量木、钻孔,还是衔接、牢固,马钧都做得像模像样,让人挑不出毛病。

  看这模样,用不了多久,马钧就可以完工了。

  马雍在卫卒的带领下早已经来到了营房外头,施礼过后,他静静地侯在李贤身边,不发一言。

  马钧投入的样子让马雍啧啧称奇,匠工他也见过不少,可像马钧这般年轻却又有一把刷子的匠工就少之又少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贤方才开口,嘴里道:“商队的事情怎么样了?如果我现在让你抽身离开,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马雍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主公放心,我可以在此立下军令状,即便我不在商队,也绝不会有人敢玩什么花样”。

  “这样就好,牟平有铁矿,我打算让你替我去总揽全局”

  “啊?牟平有矿?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不过,我对采矿一事一窍不通,只怕会误了主公的大事”

  “不妨事,我给你找了个帮手,喏,就是这位,他懂”

  这时候,马钧已经完成了主体架构,只要安上车轮,这辆木车就算是完工了。

  开矿的事情干系重大,马雍压根没想到李贤竟然会把这样的差事交给他,交给眼前这个年轻的匠人。

  矿石取材、冶炼可不像做木工活这样简单。

  是谁给了自家主公这样的信心,他就不怕把事情搞砸了?想到这里,马雍吁了口气,道:“主公三思”。

  “怎么,你没有信心?”

  “我怕误了主公的大事”

  “好了,我让你去,自然有我的道理,放心,马钧不会让你失望的”

  “喏!”

  “嗯,这一次,俘虏的五千名黄巾也会随你一道去牟平,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这么多俘虏,一旦看押不善,立刻就是一场祸事呀”

  “我知道,所以我会抽调一千五百兵马助你一臂之力,不过,到了牟平之后,就得看你的本事了,我这里人手紧缺,离不开徐盛的人马”

  马雍微微颌首,道:“商队里抽出五百名护卫不在话下,可仅靠他们还是大有不足,不知道我可否向家中求援?”

  马雍的家族在夷安也是个大族,只要马县丞点头,抽出几百名家丁简直易如反掌。

  不过,牟平的铁矿是李贤的产业,马雍不敢擅自做主,所以他才向李贤请示。

  “嗯,可以,马县丞也不是外人,有他相助,事半功倍,至于人手嘛,我也会从介亭抽调几百人前往牟平,助你一臂之力”

  “那便多谢主公了”

  “如果你还嫌人手不够,我可以从流民营中选出一千青壮,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用他们了”

  马雍明白,青州流民与黄巾之间有深仇大恨,一个不好,很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

  不过,有这么多人马相互制衡,应该没有人敢闹出乱子。

  想到这里,马雍说道:“请主公给我便宜行事的权力,只要赏罚分明,应该不会有人不知死活”。

  “好,出了剧县,全由你一言而决,你还有什么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李贤如此信任,让马雍感动莫名,他抱拳作揖,道:“元直先生胸有丘壑,我想跟他学习一段时间”。

  李贤笑了,他说道:“这个事情我可不好做主,来人呐,去把元直先生请来”。

  “喏!”

  没多久,徐庶便在卫卒的指引下来到了营帐之外。

  甫一见面,马雍便向徐庶恭敬地行礼:“见过元直先生”。

  徐庶虚搀了一把,道:“无须多礼”。

  李贤见状,笑道:“马雍,先生已经过来了,你自己问问他吧”。

  徐庶不明所以,牟平要开矿的事情他早已经知道了,主管的人选李贤也跟他商议过。

  马雍这人思虑周全,可堪一用。

  只是不知道马雍要问什么事,值得这么郑重其事。

  “元直先生,主公让我去牟平主持开矿事宜,我怕自己能力不足,误了主公的大事,所以想恳请先生与我同行”

  徐庶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马雍明白,人家是在等自己表态呢,他急忙抱拳说道:“此去牟平,一切都以先生为主,我负责鞍前马后,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徐庶还未多言,李贤已经笑道:“先生便应下吧,你去牟平一趟也好,等到那边局势稳定之后你再回来”。

  “也罢,不过此番还是以马雍为主,毕竟以后他才是主事人,我不能越俎代庖”

  “先生,这样不妥吧!”

  徐庶笑答:“没什么不妥的,就这样定下了”。

  李贤微微颌首,向徐庶报之一笑,道:“那就辛苦先生了”。

  “无妨,正巧我也想去瞧瞧牟平的风景”

  这番话没有人当真的,如果不是愿意为李贤效力,谁吃饱了撑的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第170章 东莱军与北海军的区别

  

  翌日一早,徐盛看押着五千名黄巾俘虏率先上路,同行的有神策军的一千五百名军卒。

  神策军顾名思义,军卒善射,长于跋涉,其中有五百骑军装备长弓,五百人装备长枪,五百人为刀盾手,这是一支攻守兼备的军队。

  当年李贤让徐盛整编夷安守军,徐盛下了好大一番力气,淘汰庸员,补充精锐,方才训练出一支可战之军。

  河谷一战,徐盛率领骑军围歼了卞南的数百骑卒,而他麾下的神策军也很给他长脸。

  无论是长枪兵还是刀盾手,在追袭卞南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番,李贤原本打算让青州流民与徐盛同行,却被徐盛拒绝了,徐盛认为,神策军足以震慑俘虏。

  李贤知道徐盛从不说大话,既然他说神策军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打发走了五千名黄巾俘虏,东莱军在剧县的人马只剩下了一千多人,即便算上太史慈的两千人马,统共也不过三千多人。

  这么点人手,一旦外敌来犯,北海国绝难抵挡。

  要知道,李贤、太史慈是孔融最为仰仗的两支人马,要是他们都顶不住了,那北海国真的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孔融准许李贤、太史慈招募兵员,扩充人马。

  数月以来,涌入北海国的青州流民已经超过了三万之众,其中,青壮足有一万多人。

  李贤记得很清楚,在另外一个时空,曹操的青州兵天下闻名,他们吃苦耐劳,作战坚韧,是最理想的兵源。

  既然有着绝佳的兵源,李贤自然不会放过,他与太史慈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到流民营中招募军卒。

  为了不伤和气,东莱军和北海军并没有主动到营中挑人,而是把招募军卒的需求广而告之。

  如果流民有意,可以自行到军营中应募。

  至于谁是首选,全凭流民决断。

  与未经战阵的北海军不同,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南征北战,从未败绩,甫一听说他们要招募兵源,第一日,侯在营门口的青壮就超过了两千之众,而北海军那边门可罗雀,连一百人的数目都没有。

  太史慈也就罢了,他对这种情形早有预料,可他麾下的军将、吏员就大为不爽了,同样是北海国的军马,凭什么流民们狗眼看人低?难道说,东莱军真的就比北海军要强?

  不过,想到东莱军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少军将也只得闭紧了嘴巴。

  东莱军中,李贤被热情的青州百姓搞的哭笑不得,为了不刺激孔融,他此番只打算招收两千兵卒,哪曾想,第一日前来应募的人数就超过了缺额,如果不提高要求,只怕两三日的功夫这边就满额了。

  可如果提高入军要求,岂不是更让太史慈难堪?

  说不定有好事者会散布谣言,说加入北海军的士卒都是被东莱军挑剩下的。

  李贤颇有些无语,让流民自行选择,原本是一番好意,可他哪里想到自家兵马在流民心中已经有了难以超越的地位。

  青州流民最恨黄巾,而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在面对黄巾的时候从未败绩。

  如果可以选择,流民们自然把东莱军当成了首选。

  早知道如此,当时就应该分头到流民中挑选兵员,也省得彼此尴尬。

  如今,木已成舟,只能进行补救了。

  如何补救?自然是早早把兵员收满了结束了事,也只有这样,青州流民才会考虑北海军。

  不然的话,即便东莱军降低月俸,流民们也会趋之如骛。

  在李贤的示意下,两日之后,东莱军就收满了缺额。

首节上一节10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