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用主动找人找关系了。
书商们在主动上门。
价格战,是从古至今最有效的竞争策略!
在拿下了作协的订单之后,又接连拿下了三个订单。
周浩然这天过去的时候,刚好见到李长兴笑容满面的送一个书商离开。
“这是又谈成了一笔?”
“嘿嘿,拿下!”
李长兴现在就有点春风得意。
周浩然跟他一起步行进厂,“咱们是先付费、后下单,让他们先交定金。开工之前,把所有费用都交齐。出版行业的三角债,要是不解决这个危机,风险太大。”
李长兴笑道:“先付费是对的,省去了我跟银行打交道的麻烦。没了这个环节,那就太轻松了。”
进了厂房,机器轰鸣。
印刷机在开工。
这味道很刺鼻,因为在印刷过程中除了油墨,还会用到一些其他的化学制剂。
却发现工人们都没佩戴口罩。
“这是什么味?”
“固化剂、清洗剂、涂料、油墨什么的。”
“这有危害性啊!”
周浩然表情严肃,很重视。
李长兴不以为意,“没事,都习惯了。”
周浩然瞥他一眼,“以前几个月开工一次,这些怪味很快就散了。现在天天开工,接下来还要两班倒、三班倒,这厂里都得是化学品的味。”
李长兴笑呵呵,“没事!”
“买口罩,配工作服。”
周浩然不容置疑的做出了安排。
李长兴微微皱眉,“没必要啊?全国的印刷厂都这样,咱们跟造纸厂不一样,这点味就算有危害,也都很轻微。”
周浩然道:“就算无害,也得规范起来,这是个形象工程。”
“形象工程?”李长兴微微一愣,“给谁看啊?”
“媒体。”
“媒体?”
“既然出手了,那就不能留情。接下来,要找一些媒体来报道,来做点广告。”周浩然手里有资源,自然得利用起来,“你看着吧,我得对三彩印刷那边来点狠的!”
第223章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厂房里其实有口罩。
但是没人戴。
这大夏天的,厂房里又没有空调,戴着口罩能把人捂死。
周浩然叫人拿来了口罩。
李长兴根本没有这样的认识,听他说起了媒体,就很振奋,“我们是要做广告吗?”
“会有广告,先不急。”
周浩然戴上了口罩,跟他一起进厂,先参观了一圈,虽然他还没有了解具体的业务细节,但粗略的走一圈,他就知道还有很多可以改进、有机会进一步的控制成本的地方。
这年头国内的民企,管理都普遍都很随意粗放。
“形象工程也不仅是面对媒体,还有官员。”
周浩然跟他进了办公室。
觉得这样不行。
门关上了,还是能听到外面闹哄哄的机器声。同时,屋子里化学制剂的味道也一点不少,得在外面搞一个独立办公室。
或者把作业车间给隔离开。
李长兴殷切的给他倒水,“官员?什么官员?”
周浩然道:“要欢迎地方领导过来调研,尤其是高级别的领导。”
“啊?”李长兴就觉得这很难办,“咱们这种民营小厂,哪个领导会来啊?没政绩没体面的。”
周浩然笑道:“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想办法给领导们送政绩。”
“嗯?”
李长兴微微一愣。
周浩然道:“现在订单这么多,只靠一个班组是不够了,得招工。”
李长兴点了点头,“嗯,招工启事发出去了。”
“撤回。”
“啊?”
“你去找地方领导谈。”
这才是周浩然最主要的目的。
李长兴就不太理解,皱眉道:“谈什么?”
周浩然道:“现在国营企业都在倒闭、破产、下岗,那些国企工人,都是沉重负担。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帮他们解决国营工人的安置问题,免得社会生乱。”
印刷厂里的工人,技术工人其实不多,有十几个,来运营、维护设备就行了。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图书的装订工人。
这才是最需要人力的地方。
而图书的装订并不复杂。
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
这就给印刷厂的招工创造了很宽松的条件。
不过,等过个十几二十年,全都是数字化流程了,自动化越来越强,装订效率大幅度提高,大量的装订工人就会纷纷下岗。
“这些安置工人可不好管理。”
李长兴认为这是个馊主意,觉得周先生还是太年轻,有一种虚假的情怀。
做民营企业的,就安安心心的开工赚钱就行了,社会责任那是国企的。哪有国企不想承担社会责任了,大肆裁员,然后让民企来承担责任的道理?
周浩然笑道:“所以为了更妥善的安置好工人,印刷厂也需要拿到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拿到一些土地来扩充厂房,比如盖员工宿舍、盖居民小区。”
“还要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李长兴都快崩溃了,苦着脸道,“周大先生啊,咱们是民企啊!民企!”
周浩然瞥他一眼,“老李,咱们订单价砍半后,印刷厂还有利润吗?”
“没什么了。”
“那我们靠什么赚钱?”
“嗯?”
李长兴愣怔了,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周浩然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老李,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商业模式。靠着一个业务来引流,流量来了之后,靠着另一个业务来赚钱。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什么啊?”
李长兴一脸懵逼,哪能理解这么花花的互联网玩法。
周浩然简单的说:“放弃印刷业务的利润,把印刷订单都抢过来。在招工、扩大业务线的时候,去积极跟地方合作,帮他们解决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用土地来交换。”
李长兴似乎明白了,“做房地产?靠着买房来赚钱!”
“房地产好啊,一套房子,工人要贷款三十年才能买下来。”周浩然瞥他一眼,神色就冷峻起来了,“跟银行合作,靠着卖房子拿到了工人未来三十年的血汗钱,再一年一年的发给他们,让他们安心做工。”
“嘶!”
李长兴面色猛地一变。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让他猛然就从周大先生的这套说法里,感受到了一个遥远又陌生的词。
资本家!
这是资本家的做派啊!
太黑了吧?
“经济的蓬勃发展,不牺牲一两代人,哪能快速转型?”周浩然看出了他的心思,“房地产是国策,这是大势所趋。”
“房地产……”
李长兴目瞪口呆。
“现在政策还不明朗,地价都很低,地方领导们也都不在意。拿着免费的土地,就能帮他们解决掉职工安置的隐患,何乐而不为?就算不免费,给出一个很低的价格,或者延期一两年再付土地转让金,也足以把印刷业务损失的利润给赚回来。”
周浩然现在没什么实力去房地产市场做大项目。
围绕着印刷厂,先开发两个职工小区的楼盘,试试水。
李长兴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大计划啊!”
周浩然鼓舞道:“印刷行业的市场太小了,也没什么利润。你要是想当大老板,还是得做地产。不过,现在没钱买地,你得先从印刷业务往那边转。”
李长兴失笑道:“怪不得要自砍半价去搞印刷呢,原来是这样!”
“半价也可以有不错的利润空间,不过在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的精细化。等过段时间有空了,我过来研究几天,想办法在业务层面进一步的压缩成本。”
周浩然起身,打算离开了。
这里都是化学品味。
“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化。把工人的服装都统一起来,都佩戴好口罩,做好通风,别搞出什么安全隐患出来。”
没想到,走到厂区门口,准备上车离开了。
一辆黑色的奥迪开了过来。
“周总,留步!留步!”
奥迪车上,仓皇跑下来了一个灰白色西装的人。
竟然是三彩印刷的老板麦良平。
“麦总?”
周浩然笑着过去跟他握手。
麦良平笑着说:“真巧啊,要是晚来一会儿,就碰不上周总这尊大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