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一直自顾自低头品茶的陈老爷子抬起了头,好奇问:“是又出了什么好文章?”
涉及到李恒,想起前段时间在邵市被李恒无情讽刺和支配的时光,陈小米顿感无地自容,不愿意多言一语,只是翻开《收获》杂志,翻到《活着》那一页,递给了老爷子。
陈老爷子接过,并没有急着看,而是人老成精地问:“其中有什么故事?”
陈小米双手交叉,不情不愿说:“总编看完《活着》,连说了三个好,断言这是一篇可以传承后世的经典佳作。
在得知作家是我们邵市人时,他就兴致勃勃地给大哥打了电话,说要送他给品鉴。”
看到小女儿的不快表情,陈老爷子反应过来了,“这就是你上次特意去邵市想要收编、却被竞争对手抢走的作品?”
陈小米眉毛一挑:“我是输给了巴老先生。”
“哦?怎么讲?”巴老先生在国内文坛的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老爷子更是有兴致了。
陈小米郁闷坏了,但事关自身职业生涯耻辱,她还是硬着头皮把《活着》版权协商事宜的过程大致讲了一遍。
末了隐隐有些羡慕地开口:“因为前所未有的版税一事,因为巴老先生亲口拍板并亲自下场力捧的缘故。
这《活着》还没出山,就已经在文坛引起了巨大轰动,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它。
您不信,就看看接下来一星期的报纸吧,保准全是关于它的新闻,就是不知风评是好是坏了?”
听到“版税”二字,陈老爷子什么都明白了。
事关这么多出版社的切身利益,《活着》风评就不可能一致好。
不过有巴老先生亲自镇场,相信很多人会给几分面子,要是作品质量真过关的话,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至少,舆论起来了,《活着》就已经具备了爆火的先天基础。
想通一切,陈老爷子笑着说:“看来巴老先生也很会甩手段嘛,就是不知道这作家“十二月”有没有福气消受了。”
听闻,心塞的陈小米更是堵得慌。
在下班之前,周明伟主编和孙总编就跟她说过类似的话,让她都不免有些眼红。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
因为冲着巴老先生的名头,冲着巴老先生给出石破天惊的“版税”名头,就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鸳地读一读《活着》。
而以《活着》的高水平质量,不说把全部人留下吧,但留下的数量肯定也会非常可观,足够李恒那王八蛋爽一把了。
一部作品竟然引出了这么多故事,何况巴老先生都这大年岁了还亲自下场扶持一后辈,再加上作家“老乡”身份的效果加成,陈老爷子的欲望是被彻底勾出来了,随即不再管儿媳和大孙女的别扭,当场翻阅了起来。
旁若无人地翻阅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陈子衿内心已经开始了翻江倒海。
她相信宋妤不会无的放矢,在那紧急情况下还让自己关注作家“十二月”,肯定和自己有关系。
这么厉害的作家和自己有关系,难道是李恒?
呃,陈子衿被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吓了一跳,然后立马否定了,他在忙着学习呢,哪有时间?
再说了,以前他虽然喜爱看李叔叔的存书,但更多是逃避下地劳动,更喜欢在自己身上使坏,哪能真的有这样天才?
那宋妤这样做的意思是什么?
陈子衿疑虑重重,却百思不得其解。
女儿困惑,钟岚同样困惑。
《人民文学》总编和自家丈夫是校友,经常有互送对方小礼物的行为,目的是维持友谊,钟岚对此并不觉着有什么。
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作者竟然来自邵市?
虽然还没看过《活着》,不知道其水平到底如何,但傻子也能想清楚一个简单的道理啊。
作品若不好,没好到一定程度,还没资格让巴老先生不顾晚节名声、而亲自去下场的地步。
所以,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论调:这《活着》的高度虽然犹未可知,但必定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佳作无疑。
思及此,钟岚偏头问陈小米:
“小米,你上回见到了作家真人吧,是邵市哪的人?”
ps:求月票!求订阅!
第76章 ,暴击钟岚(求订阅!)
第78章 ,暴击钟岚(求订阅!)
这问题一出,陈子衿和陈子桐的目光齐齐投放到陈小米身上。
此刻,陈小米很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从邵市回来也有半个月了,这期间她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一直在为这个问题作思想斗争。
本来呢,她和嫂子、以及两个姐姐的观点基本一致,以前对李恒和李家是各种瞧不上,各种看不起。
并一度认为:李恒心术不正,花言巧语把子衿骗上床,除了贪图子衿美色外,说不得背后目的就是想抱陈家的粗大腿。
她们有这种思想不奇怪,自打陈家复起后,自打老爷子和大哥相继平凡后,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想要通过巴结、示好、送礼走后门的人,见多了,天天见,她们烦不胜烦。
导致到得后来一旦见谁主动靠过来,都要习惯性怀疑其动机。
当然了,她们不喜李恒,主要还是三点:
一是子衿还没高中毕业。
在这思想偏向保守的年代,李恒的做法直接触及到了她们的红线。
加上陈家嫡系第三代就两个女儿,如今就这样被祸害了一个,更是犯了陈家逆鳞,犯了陈家众怒。
所以,陈家一大家子人,从上到下,对李恒十分反感。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统观念作祟,现在陈家发达了,就像村里人说的一飞冲天了,给子女找对象,那自然是希望找个门当户对的啊。
可看看李家现在的穷酸样,和普通农村家庭有什么区别?根本入不了陈家的眼。
第三点就不用说了,十里八乡的流言蜚语非常难听,逼得陈家不得不暂时舍弃老家,一齐搬来了京城。
如此种种因素累积到一起,陈家人可谓是把李恒恨透了。
不过这些现在随着李恒突然名声鹊起而变得有所不同了,逼得她们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
至少,陈小米已经为此纠结半个月了,脑海中天人交战半个月了。
她想过告诉家里,可是可是,自己以前她和嫂子一样,是最瞧不上李恒的啊。
她怎么开得了这个口?
她如何开得了这个口?
想象那副场景,如果当着一家人面,自己口若悬河地亲自告诉他们:李恒现在多厉害多厉害,写的《活着》有多受文坛大佬们青睐,有多了不起!潜力有多不可限量,未来可期。
那不是啪啪啪打自己脸吗?
合着自己以前有眼无珠了,过去有多看不上李恒,现在反过来李恒就有多生猛,这不是衬托得自己跟个小丑一样么?
对于一向自命不凡、自视清高的陈小米来说,这是特别难受的,无法接受的。
她宁愿李恒暴打她一顿,把她按在地上摩擦一顿,都不愿意去外面宣言李恒的泼天才华。
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实在是太难受了!
于是,她一直在拖,自欺欺人地拖着。
但现在,呵!嫂子这一开口,她就知晓再也拖不下去了。
因为随着外面的舆论发酵,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迟早有一天会传进陈家人耳朵里的,传到子衿耳朵里的。
更何况,邵市还有一个李恒呢,这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相与的不定时炸弹,搞不好哪天就上新闻媒体露个面,给自己来一炮!
李恒这王八蛋的嘴上功夫,上回在邵市是已经充分领教过了的,她自愧不如。
就在陈小米做最后挣扎时,等急了的陈子桐发问:“小姑,那作家长什么样?是个老头,还是个温文尔雅的中年大叔?要是个高大帅气的英俊小伙子就好了,以后说不定能认识哩。”
陈小米无视小侄女的话,深吸一口气后,她起身对望着自己的嫂子说:“嫂子,你跟我来一下,我有事和你说。”
不得不说了!
再不说李恒那王八蛋要挟雷霆之势来家里抢人了,到时候更难收场。
迟早躲不过,还不如早有个心理建设。
当然,她是没法当着子衿的面开口的,她拉不下那个脸。
钟岚不明所以地跟着来到小姑子卧室,门一关就疑惑问:
“小米,怎么了?什么事要和我说?”
陈小米转身,目不转睛地看着相隔只有一米的嫂子,过了好会才出声:
“你不是想知道写出《活着》的作家是谁吗?”
钟岚发怔,下意识问:“那作家有什么隐秘?非要到这里说?”
陈小米点头,问:“嫂子你现在还气不气?”
钟岚不知道这小姑子今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气谁?子衿?”
陈小米说:“李恒。”
听不得这名字,一听就炸,钟岚脸色瞬间拉了下来,“提这小东西做什么,我恨不得生剥了他的皮。”
陈小米苦笑说,“可他就是写出《活着》的作家。”
“什么?你说什么?”
“李恒是作家。”
钟岚心里巨震,以为自己耳花了,没听清,声音不由变得尖锐问:“你说谁?”
陈小米说:“李恒。”
钟岚不敢信,眼睛大睁,都快睁到额头上去了,“李恒是作家?写出《活着》的那个作家?”
陈小米重重点头,“就是他,我亲眼所见。”
嗡嗡嗡.
钟岚脑海中现在一片空白,就剩下了嗡嗡声在作怪。
见嫂子脸上丰富多变的表情,真是堪比看一场川剧变脸啊,陈小米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个坏种,竟然有种变态的满足感。
自己煎熬半个月了,如今有嫂子跟着受罪,她一下子好受多了,心情一下子愉悦了几分。
反正有眼无珠的不只是我一个,当初对李恒颐指气使、变本加厉的也不只我一个,要不舒服就大家一起不舒服。
忽地,她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这样,就早告诉嫂子了。
脸色有红变白,由白变成铁青,再由铁青回到苍白,钟岚好比坐了一次过山车。
许久许久,她沉声问:“当真是李恒?”
陈小米认真说:“虽然我不愿承认,但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