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600节

  文学嘛,不过使劲儿往下三路上去靠的事情,余华止不住的寻思,要是这个3T公司能再和裤裆靠近一点儿,兴许会更滑稽。

  看完手里的稿子,又去冯晓刚那儿取,却见他坐在原地,满脸的怅然若失。

  “嘿。”

  “嘿。”

  “你别在我脸前面儿招手,我没丢了魂儿。”冯晓刚说。

  “那是怎么了?”余华诧异。

  “不知道,看完这小说,心情止不住的低落,就跟和姑娘吵一架然后被姑娘撂在旁边儿似得,说不上来,反正是不好受。”

  “写啥了?”

  余华顺着冯晓刚的目光看去,只是这一看,眼神便像是被钉了个钉儿,定在那里。

  “.

  夜里,于观家,老头子半睡半醒地调着袖珍半导体收音机,调着寻找台,每个台的播音员都在说:‘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余华是真的怔住了。

  他没想到,在一幕幕的荒诞、一幕幕的盛大之后,江弦写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结局。

  一个寻常的场景,一句寻常的语言,竟让他陷入不可自拔的沉思,如入莽原,不知所从。

  这感觉无法言传。

  江弦是在讽刺么?

  或许。

  但仅仅是讽刺么?

  似乎又不是,讽刺的背后还有远不止于讽刺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

  余华说不好。

  此刻,他只感到一阵悲凉。

  这样熟悉的滋味儿,让他有些回想起一部和这篇《顽主》风格很相像的小说,同样是江弦的作品,是很多年前的小说

  《动物凶猛》

  那个闷热夏天的末尾,阳光灿烂一天的午后,小说最后一句的结局是:

  “.

  我抽抽嗒嗒地哭了,边游边绝望地无声饮泣。”

  如果非要余华评价一下,全世界不敢说,太绝对了,全中国也不敢说,太放肆了。

  就仅从当代中国的这些作家里评说。

  江弦一定是那个最会写结尾的作家!

  多漂亮的一句结尾。

  谁能想到,在一个个荒谬的场景后,等着的是一台袖珍半导体收音机,等着的是播送员的一句:

  “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神了。

  这一句真神了!

  余华拍着大腿叫绝,而看完这句话,回过头看再看向小说内容,心中竟然会生出几分不舍。

  好的小说就是这样。

  你知道这个故事会有结局,可你读着读着,会永远不希望这个结局来到。

  就像是收听播送员的广播,永远不愿意听到那句:“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我真是明白了。”

  冯晓刚这个时候说,“我真是明白什么叫‘给在雅俗之间左右为难的文学艺术各得其所’,这话说的那不就是头儿的这篇小说?”

  余华一琢磨还真是。

  说俗,这小说能把夫妻吵架的话,把女儿的碎嘴全部写到小说里,把“替人做什么”这种事儿写成小说内容。

  说雅,又能写出一些让你时不时的为之深思的话,这些话仿佛富含哲理又说不出究竟有什么哲理的,或许他就是江弦写的一句狗屁,但也能让你细细品味这个屁的前调中调后调。

  这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我总觉着,看完这小说,该怎么写《编辑部的故事》我也知道了。”冯晓刚说。

  “真的假的?”

  余华有些怀疑。

  结果等他一夜刚把《顽主》给看完,冯晓刚就把写好的剧本端到了他的脸上。

  “这啥啊?”

  “刚写的一段儿,你瞅瞅。”

  余华接过扫一眼:

  (开门声)

  年轻女子戈玲抱着书从门外进来,看向坐在门口位置的余德利:“哎,余德利,你这又算计谁呢?”

  余德利(扶着下颚,神采奕奕):“戈玲,我琢磨出一高招儿来。既能天天陪媳妇儿逛商场,又能一分钱不花,还能让她觉得你对她特别地当回事儿。”

  戈玲(甩甩卷发,冷笑):“你是不每次都不带钱包?”

  余德利(一本正经):“不灵啊,不带钱包不行,那只能使一回。现在倒好,一出门儿她先摸我兜儿。”

  戈玲整理桌面(不太感兴趣):“那你使得什么招儿啊?”

  余德利起身缓缓走向她身旁:“嗨,昨天啊,我跟她上隆福大厦,一进门她就瞧上一条六百多块钱的裙子。”

  戈玲回头看向他(有些好奇):“嗯?”

  余德利(对戈玲挤眼):“你说,不买吧,又得别扭好几天,买吧”

  戈玲(压低声音):“跟剜你心似得。”

  余德利:“你比她了解我。你听我说啊,绝就绝在这儿,当时,我就指着一五百块的裙子对她说,要买,咱就买这个。”

  (电话声)

  余德利边说边接起电话:“喂,是,在,老刘你的。”

  刘书友答应一声:“哎。”

  余德利回到戈玲身旁,“那算什么啊,满大街都是。”

  戈玲(笑):“您爱人激动不已。”

  余德利:“也就一眨巴眼的功夫,一会儿就含糊了,死掰咧往外拉我,说太贵了。”

  戈玲(眼前一亮):“哎?你这就坡下驴啊。”

  余德利(两眼瞪圆):“千万可不能马上就下。当时我扒着那个柜台,说:‘买,你嗓子不错,倘若一不留神,要是唱红了呢,好歹咱也得有身演出服啊。’”

  戈玲(大笑):“哎呦,你可真够逗得。”

  余德利(津津有味):“哎,我可告诉你啊,就这一招,只适用于这同舟共济的夫妻,搞对象可千万别使用这一招啊。唉,我怎么告诉你了,我应该告诉李冬宝。”

  “.”

  余华看着看着,忍不住咂舌看向冯晓刚。

  “这是你写的?”

  “刚改出来。”

  “哎呦。”

  余华上下重新打量一遍冯晓刚,“可以啊,有点儿意思。”

  “最主要的是,有没有左右雅俗的味道?”冯晓刚着急问。

  “有。”

  “不是玩笑话?”

  “真有!不是哥们奉承。”

  余华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已得咱头儿三分神韵!”

第519章 集体“开窍”

  “冯晓刚写出来了?!”

  这事儿就跟国足进世界杯了一样,迅速在“海马”的编剧之间传开,掀起惊天巨浪。

  太吓人了。

  大伙一个个都卡着文呢。

  结果你小子居然抢在前面写出来了?

  于是纷纷找上冯晓刚,拜读其大作。

  等把冯晓刚这一集的剧本看完,都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佩服佩服。”

  “写得好!”

  海马的人以前都没听说过冯晓刚这么一号人物,但是人这剧本写的确实不赖,看着特有水平。

  关键

  读完就会觉得,《编辑部的故事》这电视剧,它就应该这么写。

  “老冯,你怎么开了窍的,给大伙儿指点指点。”梁左比冯晓刚个头高点儿,说话的时候低着头,这叫不耻“下”问。

  “害。”

  冯晓刚摆摆手,“开窍不至于,我就是写的时候,尽量仿着头儿那篇小说里的味道,就是那篇.《顽主》。”

  “《顽主》?什么《顽主》?”

  “头儿还有这小说?”

  “没听说过啊。”

  “.”

  “害,最近刚写的。”

  有了冯晓刚的推销,《顽主》这小说很快便在“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的院子里有了知名度。

  “牛逼,这小说写的,反正我是写不出来。”王硕第一个拍着大腿喊绝。

首节上一节600/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