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95节

  “老刘,当初不是你骂的最狠么?怎么样,还说的出话么?”

  “对啊,那会儿说人家《芙蓉镇》剧组态度傲慢,脱离群众,现在怎么说?”

  “啥也不用说,我要是你,我把全宿舍《芙蓉镇》的电影票都给包了!”

  被点到名的老刘老脸一红,“一篇小说而已,能说明什么.”

  他这番辩词没有人在意。

  正如同孔乙己涨红着脸说出那句“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一样。

  无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尴尬,迂腐穷酸,又自命清高。

  “咱明天一块儿看《芙蓉镇》去吧。”有人提议说,“这么好的电影,不应该被上面打压,咱们拿几张电影票去支持支持。”

  “我没意见。”

  “行啊,不为别的,就冲着江弦这篇写到我心坎儿里的小说,我也要去给贡献张电影票。”

  一宿舍男人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这时候,苏童幽幽开口道:

  “我怎么觉得,这篇《你别无选择》的背后,还有其他江弦想表达的事情。”

  “其他?”

  苏童拿起手中的《人民文学》,指着杂志最后一页上占据醒目版块的一篇文章,首行赫然写着:

  “关于《人民文摘》停刊整顿的声明!”

  “停刊?”

  全宿舍登时愣住。

  《人民文摘》自创刊以来,就凭其独特的办刊风格,快速打出了在读者群体中的影响力。

  在燕师大也有着极大的名气,苏童宿舍里几乎每月都会买来一份轮番阅读。

  室友老庄凑去杂志面前,仔细的阅读了下这篇声明。

  “尊敬的读者们:

  感谢一直以来对《人民文摘》的支持与关注。

  《人民文摘》自创刊以来,始终以“清新可爱,真切感人”为宗旨,致力于呈现具有先锋性与批判性的文化议题。

  然而,在追求艺术创新的过程中,部分内容过度聚焦边缘化叙事,未能充分考量社会共识与主流价值观的平衡。

  在此,我们向大家宣布一个重要的消息,《人民文摘》将无休止停刊进行整顿。

  临别暂叙,初心未改。

  《人民文摘》始终与时代共振、与读者共情,此番停刊非终点,待春山可望之时,我们必将携更成熟的姿态重返文化现场。

  《人民文摘》编辑部

  1985年3月27日

  ”

  “怎么会这样呢?”

  老庄感到不理解,“《人民文摘》我月月都读,从来没觉得这本杂志有什么过失的地方啊。”

  “是啊。”

  “这他妈也太离谱了,这么好看的一本杂志,怎么能说停就停呢?”

  对于这篇声明,一宿舍人都感到极度的不可思议,也不能理解。

  “《人民文摘》这是被人搞了吧?”

  “我觉得也是。”

  “难怪江弦会写这篇《你别无选择》呢。”

  老庄忽然反应过来,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

  “看来苏童说的对啊!光是《芙蓉镇》的那件事儿,恐怕还不够让江弦抒发出这句‘你别无选择’,加上《人民文摘》被停刊,这就合理了,他这是被逼到了绝境啊!”

  “太恶心了!”

  “‘部分内容过度聚焦边缘化叙事’?这不就是‘莫须有’么!”

  “作协疯了吧,这样好杂志都能停办?”

  正当所有人都为《人民文摘》的遭遇感到不公,群情激奋之际,老刘幽幽来了一句:

  “你们想多了吧,会不会是《人民文摘》真的发了什么不合时宜的东西?”

  “发没发,我们这些读者还不清楚么?”

  老庄猛然想到什么,“对了,孟野!这不就是孟野的遭遇么?江弦已经写在小说里了!”

  孟野正是《你别无选择》当中的一个角色。

  他学业突出,被金教授夸奖为“结构感好,分寸把握好”,但常常不照章办事,喜欢用非常规的方式审视世界,因而总做出各种“不规矩”之事,比如:敢于在大学期间与女友结婚。

  孟野试图在对本初、对既往的反思中,建构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他以其独创性的作品在同学中引起轰动。

  但他创新性的音乐风格,却成了贾教授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贾教授的引导下,孟野那首轰动全校的音乐,成了“杀人犯音乐”、“法X斯音乐”。

  而校方认为,“法X斯音乐”这个说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所以在评选委员会考虑送出国参加比赛的作品中,撤消了孟野的作品。

  将这一事映照进现实之中,这不正是与《人民文摘》雷同的遭遇。

  因为一些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的说法,竟然被勒令停刊。

  “原来如此。”

  听了老庄的解释以后,其他人都没由来的生出一团无名火。

  “我要给作协写信!他们这么做,是在毁掉一本好刊物!”

  “对,写信。”

  另一名室友马上响应,“我明天跟隔壁那几个说说,咱们一起给作协写信,《人民文摘》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是啊是啊。”

  个头最高的老秦嚷嚷说,“那啥,苏童,你笔杆子硬,这样,你写一份号召,明天咱们贴学校布告栏上去。”

  “好主意。”

  一宿舍人群情激奋,嚷嚷着要团结其他同学,一起为《人民文摘》鸣不平。

  至于苏童,答应下写号召的同时,默默的给明天定下两个计划:

  一、买一张《芙蓉镇》的电影票;

  二、买一份《人民文摘》。

  苏童的宿舍,仅仅是《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发行以后的冰山一角。

  小说发行后的几天,《芙蓉镇》稍有些回落的观影热度,又迎来了一波猛烈的爆发。

  影院的送片员们都懵了。

  他们不是没碰到过大火的片子。

  可一般的片子就算再火,在观影热度达到一个顶点以后,就会开始趋于平静。

  但《芙蓉镇》不一样。

  在热度渐渐消散,观众们观影热情开始下降以后,竟然又莫名其妙的迎来了第二波观影热潮。

  这样的结果,也让管意识形态的人傻了。

  观众们越是好评如潮,他们就越担心。

  观众的思维和领导的思维“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可又拿不出什么办法。

  他们担心的重点,不是“社会效果”和“副作用”,而是“导向性”。

  1985年,中国电影界有权威的三大奖:

  百花奖、金鸡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百花奖、金鸡奖不用多说。

  “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是今年刚确定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57年就开始评奖,一年一届。

  后来,改了个名,叫“华表奖”。

  之前出那么一招恶心《芙蓉镇》,就是为了防着《芙蓉镇》将来评选三大奖项,尤其是今年刚创办的“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届时,至少能用这件事产生的负面效果来挡一下。

  如今看来,这一招似乎没了效果。

  哪怕是群叔,在如此热烈的观影热情面前,都得悻悻着作罢。

  另一边。

  中作协也开始收到大量的信件,其中大多是为《人民文摘》叫冤,也不乏一些个性情中人在信里直言:

  “文人相轻,淋漓尽致!”

  “《文摘》何罪之有?这和‘党同伐异,陷害忠良’有什么差别?!”

  “一群活在粪坑里的蛆虫!”

  “.”

  这年头,连春晚被观众们骂了都得上《新闻联播》道歉,如此巨大的民怨,幕后操控此事的偏左派几人当然没办法忽略。

  “都是因为《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搞的事情。”

  “写评论,发评论,给我抨击这篇小说!”

  中央音乐学院。

  叶晓湘放下了手上的《人民文摘》,掩卷沉思。

  她是作曲系的一名学生,师从于杜鸣心这位音乐大师。

  杜鸣心曾为《鱼美人》、《红色娘子军》、《青年圆舞曲》作曲。

  前段时间在《人民文摘》《人民文学》两部刊物上同期发表的《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已经在读者群体中造成了极大轰动。

  他们中央音乐学院也掀起了一阵阅读潮。

  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音乐高等学府、培养中国音乐家的摇篮、无数怀揣音乐梦想之人心中的圣地。

  可以说,这座学府的学生,是最能与这篇小说感同身受的。

  《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中所写的:

首节上一节495/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