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42节

  但主打一个鲜!

  “新鲜!”

  “这也太新鲜了!”

  余华看的两眼发亮,颇觉惊喜。

  没想到自己和那老哥一换,真的换来本宝贝。

  他抬起头,刚想谢过那位老哥,却发现那位老兄已经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人呢?”

  余华四下搜寻一阵,忽的想到什么,一拍大腿。

  “我的车!”

  紧赶慢赶,这才没耽误了火车。

  余华拎着行李,匆匆在自己座位坐下,气都没喘匀乎,又迫不及待的掀开《人民文摘》翻看起来。

  他看了汪曾祺、冯骥才的随笔,读了郑渊洁的童话,时事政解他不感兴趣,作家王硕的一篇《空中小姐》倒是让他读的津津有味

  “小说还能这么写?”

  “有点意思。”

  “就是怎么下个月才能在《当代》看到完整版呢?”

  读完《空中小姐》,再往后是漫画,漫画上面画的东西余华已经看过了,这是今年春晚大火的节目:陈佩斯、朱时茂俩人共同出演的小品《吃面条》。

  这节目能播出也不容易。

  当时春晚剧组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住在宾馆里创作剧本,俩人住了一周,写好个剧本拿给剧组看。

  结果没通过。

  哥俩想着,在宾馆吃饭还要交粮票,剧组也很困难,再加上年轻气盛,受不了来回修改。

  一合计,走吧!

  春晚剧组又连忙去找俩人回来写。

  反复如是,前前后后,哥俩一共跑走三回,临春晚播出前半个小时,央视的领导都没敢点头让《吃面条》通过。

  最后春晚导演黄一鹤站了出来,顶住压力强行让哥俩上了舞台。

  一炮而红。

  余华也看这小品了,被里面那包袱逗得前俯后仰,此刻看着漫画寥寥几笔,就把陈佩斯的滑稽模样勾勒的活灵活现。

  他光是看着那几幅图,就能在脑海里想起春晚上陈佩斯、朱时茂深入人心的精彩表现,忍不住又弯了嘴角。

  除了今年春晚的小品,今年春晚上马季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也选了一段写进了杂志里。

  余华光是看着一行行的文字,脑海里都能映像出唐山口音的调调来。

  “.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你就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你年轻人你就搞不上对象!你学生你考不上大学!在座的各位都过不好年!”

  “.你想收藏我一套图案,就是八仙过海一套,你最少买我八盒香烟;金陵十二钗你买我十二盒;苏杭三十六景买我三十六盒;一百零八单将你买我一百零八盒;五百罗汉买我五百盒;我那还有百万雄师下江南呢!”

  余华越看越上头了。

  这《人民文摘》,每一页的每一个版块、每一个角落。

  都好看呐!

  都不容错过呐!

  就连页码上面的一小行空白也不放过,要写上一行小字: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一页一页连起来,就是今年大火的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歌词。

  有意思!

  意犹未尽的翻到最后一页,余华发现还有几道益智题目。

  数独游戏猜灯谜.

  编辑部说了。

  欢迎读者朋友把答案寄到他们的编辑部,他们杂志社将从来信里头挑选几个幸运读者赠送奖品。

  “头等奖1名,奖品:永久牌自行车一辆。”

  “一等奖3名,奖品:回力高帮白球鞋一双。”

  “二等奖10名,奖品:精品果匣子一份。”

  “参与奖30名,奖品:下一期《人民文学》+《人民文摘》各一本。”

  哟,还送自行车!

  余华激动起来了。

  永久牌自行车啊!

  他都骑不上这么好的!

  这手段在后世都快用烂了,顾客们也司空见惯了,搭理都懒得搭理。

  但在如今就是一剂猛药。

  青涩又单纯的市场,哪见过这么凶残的营销手段。

  妈呀,自行车都舍得送了!

  这编辑部不得亏死啊?!

  余华马上心动起来,可惜他数学不行,那数独连题目都看不懂,猜灯谜又猜不中,琢磨了半天,想出好几个答案都无法确定。

  一时间反倒对奖品没了什么兴趣,更好奇这几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可惜答案下一期杂志上面才会公布。

  也就是说,要想确定答案,你得先买下一期的《人民文摘》。

  “这不是吊人胃口么.”余华好奇的牙痒。

  他把自己的答案全在本子上记下来,又看了一眼寄信的地址,是在京城的翠花胡同那边。

  “也不知道离《京城文学》远不远。”余华暗自嘀咕。

  他觉得要是不远,自己可以过去问问答案,这样都省了他再买下一期杂志的钱。

  不过这杂志确实办的可以,虽然文学性没有文学期刊那么高,但是老少皆宜,而且特别适合拿来解闷、打发时间。

  余华觉得回头可以跟单位那边说一说,让单位订几本看看。

  不过那都是从京城回去的后话了。

  王硕已经在新华书店门口蹲了好几天了。

  他兴奋呐。

  虽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发表小说了,但还是兴奋,毕竟他之前也就正式发过那么一两篇,也没掀起什么波澜,而且时隔那么久。

  这会的他,充其量一名文坛的新兵蛋子。

  于是《人民文摘》发行以后,他第一时间跑到了新华书店门口蹲点,想看看自己的这篇《空中小姐》引起的反响如何。

  “这位女同志,你好。”

  “怎么的?您有啥事儿?”

  “害,我没啥事儿,我就想问问你,你买《人民文摘》了么?”

  “.关你屁事。”

  新华书店门口,王硕拦下个年轻姑娘,拉着人家还没问两句,人就翻个白眼扭着屁股走了,留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尴尬。

  正尬着,听到一声叫喊。

  “姓王的!”

  王硕顺着声音方向看去,看着自己女朋友沈旭佳,双手掐腰怒气冲冲的朝他走来。

  不等王硕开口,沈旭佳劈头盖脸:

  “我说您怎么这几天倍儿有精神呢,怎么一大早太阳还没升起来就往外面跑呢,嗬,今儿我是明白了!您挺能耐啊,怪会找时间找地方作案呢,我也算是开了眼了,大早晨的屁颠屁颠跑新华书店门口戏果儿来了!放眼全京城您也是头一号呐!怎么,人家要是相中你,你这穷酸秀才是准备当场抖擞抖擞你那浑身的文艺细菌呐”

  “说啥呢你!”

  王硕气急,吼她一声,“我就是来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人买《人民文摘》!”

  “甭忽悠我,谁信呐?”

  “你爱信不信,我这心思都在我那小说上头,我还戏果儿,我有那精力吗?”

  “.”

  别看沈旭佳嘴能叨叨,其实属于外硬内软的类型,不然也不能窝囊到眼睁睁看着徐静蕾住进自己家里。

  “我又不知道,你又没跟我说,你别生气嘛,有没有人买啊?”

  “我哪知道,刚才拉着个姑娘,问了人家两句,人家还骂我。”

  “忒没素质了这也!”

  沈旭佳爱屋及乌,听着王硕被骂了,登时一百个不乐意。

  “行了,别瞎叫唤了,咱们进去瞅瞅。”

  王硕拉着沈旭佳,一块儿进到新华书店里。

  这会儿的书店大部分都没有开架售书这一说,门市部大厅沿墙转圈都是柜台,柜台后面就是高高的书架,读者都必须隔着柜台买书,流程大概是:

  顾客在柜台买书,营业员开出销售小票,顾客拿到收款台交钱,然后凭小票回到柜台,这才能取走自己要买的那本书。

  王硕去的这家是王府井的新华书店。

  之前提过一次,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几年前就实行了开架售书。

  不过只开了一段时间,就闭上了。

  开不了啊!

  本来这会儿书就金贵,一开架,你一手、我一手,这会儿卫生条件又差,摸来摸去,图书全给抹的脏兮兮的。

  这还算好的。

  素质差一点的,揣怀里就给偷走了。

  书店里是呼吁一阵,有所好转,然后过不了几个月,故态复萌。

  所以一直到现在,所有的新华书店都还闭着,厚厚的柜台围着书架。

  “同志,你买什么书?”营业员看着王硕问了一句。

  “那啥,我不买。”

  “不买书?”

首节上一节442/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