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62节

  是个什么玩意,李建昆早有想法。

  搞“发明创造”没人比他更内行,毕竟他靠抄呀……捂脸。

  这款产品有两个目的,一自然是赚钱,让厂子产生利润,才能良好运行;二是练练手,不仅是给工人们,也是给管理人员包括他。

  他上辈子从事的全是传统行业,没涉及科技领域。

  所以这款产品,有那么点科技含量,但不高。

  循序渐进嘛。

  林新甲回道:“没有。”

  李建昆:“???”

  林新甲苦笑说:“是真没有,你看看呀,特区自己搞基建施工人员都不够,还能给我们安排专业施工团队?”

  别说专业的,草台班子都没有。

  鹏城范围内,但凡会些建筑活的,比如泥工、瓦工、木匠啥的,早征召“入伍”。像他们茶花大队的几个手艺人,如今早出晚归,都成建筑工人了。

  李建昆悻悻一笑,说得也是。

  特区现在啥都缺,最缺的还是基建人员。

  看来这事还真有点麻烦,得从外部找人。

  李建昆心头暗道:别耽误我的计划啊!

  他脑子里的那款产品,具有时节性。错过黄金销售周期,今年别说赚钱,能不能捞回本都难说。

  

  罗湖。

  某条老街,一栋骑楼二层。

  里头做过精装,布置温馨,两年多没回过家的徐庆有,独自生活在这座城市,内心的孤寂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仍不打算回家。

  虽然这两年他狠赚了些钱,但他明白,在父亲眼里,钱根本没那么重要。

  他渴望达到一种成功,一种地位和身份上的成功。

  比如像那些港商样,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官员陪同。

  事实上,他想变成一名港商很容易。当年刚过来这边时,抵垒政策还没取消。即使是现在,以他经营的人脉关系和财富,也仅仅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但他不敢动。

  父亲不可能接受他成为一个歪果仁。

  现在,徐庆有躺靠在客厅的蓝色布艺沙发上,身前的玻璃茶几上,放着一瓶喝到一半的嘉士伯啤酒。

  他眉宇间充斥着一股愤怒,还有眸子里不加掩饰的怨恨!

  当然他也明白,如果这么轻易被收拾掉,那就不是老贼。

  他思维发散,联想到一些其他事情,这使他心悸。

  港城华人电子……这家公司,很不对劲!

  它的法人叫林新甲,正是那个险些把他送进炮局的家伙。

  可是不管当年,还是如今,很多细节上表明,这姓林的明显以老贼马首是瞻。

  他让港城朋友帮忙查过,华人电子上面还有一家全资控股公司,注册在百慕大,股东信息未知。

  他现在很怀疑,这两家公司,根本就是李建昆的!

  “玩得真花呀!”

  徐庆有拿起啤酒,咕噜一口。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老贼在1980年已经过去港城,以骚操作弄出一家港城公司,并在内地进行投资。

  TTK家电的投资金额是五十万港币。

  这狗几把在1980年,居然就有五十万港币!!!

  你敢信?

  这次,华电又投资两百万在特区建厂!

  太骚了这家伙,天知道他现在到底有多少身家?徐庆有觉得自己如果不赶紧做点什么,以后连老贼的衣服角都摸不着。

  谈何报仇?

  害自己被学校除名,有家不能回,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好在,这次在敌人身上,他学到一手:既然老贼能在港城搞公司,他为什么不能?

  弄家港城公司,找个代言人,再以离岸公司全资控股……该说不说,真是个好主意。

  想到这里,徐庆有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即使现在落后一点,不打紧。办电子厂,能赚几个钱?

  房地产才是真正的暴利!

  特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两年他攒下近百万身家,只不过是帮人做事拿的佣金。

  如果他有家港城公司,自己来搞房地产……不亚于开台印钞机!

  财富上超过老贼,指日可待。

  至于说其他的,他本身就比老贼强。

  念头至此,心情豁然开朗,徐庆有美美品上一口啤酒。

  “老贼啊老贼,等着吧,撑死再有两年,老子用钱砸都砸死你!”

第476章 特区最不能遗忘的人

  三月上旬,鹏城春意盎然,山谷里百花齐放,田野间嫩绿新生。

  踏青的好时节。

  如果得闲,李建昆也想去郊外走走。问题是,找厂房承建方的事,整的人头大。

  他特地派林新甲去羊城踅摸,一番打听,好家伙,大的承建单位全在支援特区建设,人根本不够用。

  要知道,特区可不止鹏城一个,1980年规划的第一批特区,有四个。

  其中鹏城、珠海和汕头,全属于广东。

  优质单位指望不上,林新甲只能退而求次,好歹谈到一家。门户不大,排场不小。

  因为李建昆给的工期只有一季度,需要的工人不少,过来吃饭住宿都是个问题。

  对方要求伙食方面,每顿必须有一个大荤菜,并且有汤,米饭管够。这还没什么,建筑工人干力气活,肯定要让他们吃饱,另外岭南一带钟饮汤,能理解。

  李建昆没有二话,满足!

  已经让中英街那边的阿昌,囤积了一批粮油物资。

  对方又要求住宿方面,得是正经搭建的板房,里面要有床,不超过六人一间。

  行吧,满足!

  李建昆去其他工地,问来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两家供应单位,分别送来二十套搭建板房的材料,以及九十乘木质双人床。

  如今全堆在工地那边,用油布罩着,特意找来俩本地人看守。

  到这一步,李建昆心想吃住问题全解决,尽数满足你们的要求,这回该赶紧把人马开过来吧。

  谁承想,临了临了,对方又对工程款提出异议,不稀罕人民币了,要求按官方汇率用港币支付。

  我叼你老母!

  李建昆现在自个都缺港币,承诺投资两百万港币建厂,一分一厘都是要到位的。而他通身只有一百万港币。

  当然,这不是重点。

  主要隔三差五整一出,弄得人很不舒坦。

  这天傍晚,思月书院旁边的国营饭馆。

  林新甲不在,李建昆、金彪和陈亚军三人,要了些饭菜,外加一瓶红曲酒。

  这回是真的借酒浇愁。

  酒喝到一半时,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火车拉笛声。陈亚军还打趣说,这一喇叭咋这么响,搞得他差点没钻桌底,以为是防空警报。

  不多时,饭馆门外人流躁动,一拨一拨人,喜笑颜开,仿佛去赶什么热闹场子,全往一个方向冲。

  李建昆三人你看我,我看,啥情况?

  “我去问问。”

  金彪哧溜冲到门口,拦下一对叠罗汉的父子,年轻父亲把四五岁大的儿子,搁脖子上坐着,双手抬起,扯着儿子的小手,喔喔喔往前跑。

  “同志,问下,这是干啥呀,你们去哪?”

  “你还不知道?大部队来了,看兵哥哥去啊!”

  金彪仍然没搞懂,挠挠脑壳,返身回来,把对方的原话叙述给李建昆。

  唰!

  后者听罢蹭地站起,眸子里精光四溢。

  来了?

  算算时间,好像也差不多。记忆中,国贸大厦1985年竣工,史料记载耗时三年,那么今年得开建。

  李建昆蓦地想起,春节后特区的一队人马跑去京城要人的事,来龙去脉能对上,大概率没跑。

  如果真是他想的那些人,属实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

  脸上掠起一抹喜色,他招招手。

  是与不是,去看看就知道。

  “咋了,不吃了?”

  “还吃个毛球!”

  李建昆去柜台买单结账。

  金彪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张牛皮纸,卷成一个三角兜,把没吃完的花生米和兰花豆,混在一起倒进去。

  陈亚军拎上没喝完的半瓶红曲酒。

  这会倒知道节约,去苏记买面包时,那比港商还款爷。

  李建昆无力吐槽,出门后,沿着人流涌动的方向,一溜小跑,冲向罗湖口岸。

  火车站在附近不远。

  

首节上一节462/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