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62节

  沈红衣先是大为惊讶,接着又有些踌躇,“但是,这样,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啊?”

  李建昆微不可查地蹙蹙眉,思忖如果是南下之前,他这样说,沈红衣大抵不会是这个反应。

  她在顾忌徐庆有的感受。

  徐孙子这段时间到底干了什么?

  沈姑娘对他的印象似乎大有改观。

  “李学长,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也有这个路子。我……”

  “没事,你先干着吧。徐庆有在燕园?”

  “嗯,近期有个诗社“大比武”,他不是校社的干事吗,这会应该在大饭厅那边布置现场。”

  李建昆沉吟,沈姑娘居然对徐孙子的行踪了如指掌。

  “你和他最近……常一起吗?”

  “也不是经常啦,徐学长偶尔会找我讨论诗歌,李学长你可能不知道嘞,徐学长这个人很有才华的,他写的诗可好啦!”

  “是吗?真想见识见识。”

  李建昆看不出喜怒地笑了笑,心头明悟,原来是耍的这手。

  沈姑娘这个人吧,物质是绝对无法撩动她心弦的。而这样一种向往浪漫和理想主义的姑娘,恰好很中诗歌的毒。

  或者说,想走进她的内心,必须从精神层面出发。

  这也是为什么,李建昆始终不敢在她面前,表现得满身铜臭的原因。

  倒也不是什么特殊性情,这年头的姑娘多半如此,只是她可能更加纯粹。

  “那还不简单,诗歌比赛没几天了,徐学长已经报名,准备的诗歌还是精品咧,李学长你到时去看就知道。”

  “你也去对吧。”

  “那当然了,这么好的活动怎么少得了我呢。”沈红衣俏皮一笑。

  “行吧,你先忙,晚饭时在学一门口见,我拿酬金给你。”

  “不急不急。”沈姑娘小手摆摆,“还是先看过资料再说吧,如果哪里做得不够好,不用给那么多的。”

  告别她后,李建昆去80和90两间铺子逛了逛,了解了一下这一阵的进货走货的情况。

  80百货里间中,以前王山河用的那张五屉桌,重新拾掇出来,现在成为林敬民的办公桌。

  老林这会坐在那里,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已经在对账。

  有他在,李建昆倒是轻松得多。

  没待太久后,他颠上二八大杠,返回燕园,来到大饭厅。

  这里确实在布置会场,正对大门的最里侧,搭建了一方舞台,上面拉起一条横幅,贴着几张菱形红纸,其上书写着苍遒有力的毛笔大字

  未名湖杯第一届诗歌大赛。

  “孙贼!”

  正戳在舞台下方,叉着腰指指点点的徐庆有,闻言扭过头,做着口型怒骂:你TM别在这里乱叫!

  片刻后,大饭店门外。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打住,我先跟你说个事。”

  “说。”

  “钟灵出国了。”

  “嗯?”李建昆怔了怔,“啥时候的事,东欧?”

  “她学俄语的,不去东欧去哪儿?”徐庆有讥讽道,“你当然不知道了,你多忙的人啊,除了赚钱你眼里还有啥?我去送了行,你没出现,我能清晰看出她眼里的失望。”

  李建昆沉默少许,道:“你没告诉她,我不在京城?”

  “天地良心,我真说过,她问嘛,我就说你去南方赚钱了。实话不是?”

  “好,我本来想给你一拳,一笔勾销。”

  “这话说的,你凭什么打我?”

  “凭你贱。”

  徐庆有呵呵一笑,并不在意,“老贼,你这就有点太霸道了吧,你俩没领证吧?别说领证,也没确定个啥关系啊,我凭什么不能追?”

  “孙贼,你摸着良心……如果你还有的话,扪心自问一下,你是真喜欢她吗?你是看我对她意,总想给我找点不自在,是这意思不?”

  “害,话别说得这么难听嘛……行行行,我承认,刚开始是有点这种想法,但现在不一样,是个男人都不能否认她很漂亮吧?我现在确实喜欢上她了。”

  李建昆一脸嫌弃狗屎的表情,“你瑟个屁呀,你赢了?”

  “革命成功指日可待。”

  “啧啧,瞧把你能的。”

  李建昆伸手指向大饭厅里面,“听说这个诗歌比赛,全校诗社都可以参加?”

  “呦嗬!老贼,咋的呀,你还想玩诗歌?”

  徐庆有捧腹大笑,他自认也算了解这老贼,从没有见他看过诗集,更没见他写过一句诗,听都没听说过。

  李建昆也在笑,抬手拍拍他的肩膀,“老子这回玩给你瞧瞧。”

  路过的学生们还以为两人是铁磁呢,看看双方笑得多灿烂,一股子掏心掏肺的感觉。

  “行啊老贼,话说到这份上,你要不报名参加,我可真看不起你。正好,我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无地自容。”

  “你看你,把我想说的话说了。”

  “哈?”

  “哈哈。”

  “哈哈哈哈!”

  两人相视而望,仰天大笑,这份豪爽,这份义薄云天,羡煞周遭旁人。

  好兄弟啊!

  一看就是情比金坚。

  离开大饭厅,前往早晨社办公室的路上,李建昆仍在笑,眼泪水差点没笑出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想跟他怼怼诗歌??

  他为啥不看诗集?

  作为80年代走过来的人,谁还没点朦胧诗、改革文学,先锋文学的情怀?

  只因在他前世几十年的人生中,闲来无事,看得太多。

  拥有一片花园后,谁还稀罕野花小草?

第270章 你竟然报名诗歌比赛?

  “强哥,现在最炸裂的诗是啥?”

  “这还用问,当时是”胡自强从床上坐起,收敛嬉皮笑脸,摆出一个深沉的造型,用故意挤出来的沙哑嗓音道:

  “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好吧,《一代人》,确实炸裂,顾城用短短两句,诠释了诗歌是极简和留白的艺术。

  “现在最炙手可热的诗人有哪些?顾城,北岛,芒克,舒婷?”

  “我去,你个憨批也知道呀。”胡自强瞪眼,这里所谓的“憨”,是他压根没见这小子关注过诗歌。

  “你给我说说,他们都有啥代表作。”

  “哟!怎么个意思啊,俗不可耐的赚钱机器,现在也开始向往文艺圈了?”

  “俗不可耐的赚钱机器,兜里现在有包华子,你要是汇报得让我满意,归了。”

  “卧槽,这么大的事,你早说嘛!”

  强哥立马屁颠屁颠汇报起来。

  李建昆也是临时抱佛脚一下,他脑子里是有不少名篇不错,但一来怕撞了。

  譬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确震耳发聩,奈何人家正主已经发表,他要是在诗歌比赛上,振臂来上一嗓子,底下人怕不是一副看der的表情望着他。

  二来,诗歌是具有时代性的,甚至是人群特性。

  譬如汪国真的诗,在90年代风靡一时,某一年还被文艺圈称之为“汪国真年”,引无数年轻男女趋之若鹜。

  但是业内公认,他的诗歌非常浅显直白。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压根不承认他的诗是诗。

  料想,他的诗搁这年头,放在北大的诗歌大赛上,怕是不怎么受欢迎。

  说白了,李建昆想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等行情分析好,再在脑子里筛选下,及其所需。

  强哥絮絮叨叨半天,把肚子里的那点诗歌墨水,一股脑儿全倒给他。去他娘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落到手的实实在在好处,才是硬道理。

  该说不说,经济学,使人现实。

  “建昆哪,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咋还折腾诗歌,你毕业论文准备了吗?”

  窗台边,伏案疾书的老大哥扭过头,满脸关切和忧虑。

  他们仨现在的状态是,只要毕业论文交上去,导师审核、答辩通过,随时卷铺盖毕业。

  “在想呢。”李建昆含糊道。

  不把沈姑娘拿下,他能毕业的?那岂不是错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聊到这个话题,哥仨不自觉延伸到他们的未来方向。

  高进喜不用说,从踏入燕园的那一刻起,学有所成,回去造福家乡的目标,就没有动摇过,坚如磐石。

  李建昆呢,两人早已经看出来,他不会进入体制,貌似扛把子那边都点过头的。

  盖纵自个浪。

  那么“毕业纠结困难户”,只剩下一个胡自强。

  “我大概,还是留京吧。”强哥叹了口气。

  如同老大哥那样的愿望,固然令人钦佩,但他从自身情况出发,外加考虑到家乡资源贫乏,以农业为主,感觉实在没什么施展抱负的空间,故而还是决定留在首都中枢。

  他们是幸运的,以研究生的身份,至少有得选。

  李建昆道:“强哥你其实还是有点担心的吧,在京城这边,机会虽然更多,但很多固有形态也是难以打破的。”

  “知我者,昆子也!”

  求学两年半,三人至少在某一点上共识鲜明:计划经济弊端甚大。

  然而它又根深蒂固。

  “南方。强哥,南方你可以考虑一下。”

  “就是筹备建特区的那些个地方?”

首节上一节262/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