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02节

  至少也要等到84以后,这是一个长远计划。

  一切皆源于生活,只因眼前这段小插曲,激活了李建昆的思维,替他点燃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的方向。

  仅此,这趟南下就不虚此行了。

  “其实我们不愿意跟不认识的港城人做买卖,玛德,抠得要死。”

  耳边传来林海骂骂咧咧的声音。

  他曾经用两筐土豆,从对面换回五条丝巾,拿到镇上卖掉后,除去土豆的成本,也就赚了一块四毛钱。

  人累得个半死。

  “哦?那怎么还这么多人?”李建昆的思绪并没有完全拉回,随口搭话。

  “有些年纪大的人吃苦惯了,不怕累,再说也找不到什么其他事干,没得办法。有些是在那边有熟人,双方商量好的,那边要什么,他们来搞。或者反着来。这样才有搞头。”

  林海说到这里顿了顿,笑嘿嘿道:“我也有!”

  李建昆心说听你哥讲过了,侧头看向他,饶有兴致问:“那不是挺好嘛,不提其他,你专门往过贩菜就行,对面接头的人拿去卖掉,赚头不老少啊,怎么没见饬?”

  以内地现在的物价,再以港城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来看,即便真卖萝卜白菜也能发个小财。

  内地萝卜白菜多少钱一斤?

  两分。

  港城怎么的不卖到折合人民币两毛的价格?

  溢价十倍。

  称得上是优质生意。

第197章 代言人目标

  谈到这里,林海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倒是想啊,关键这事得双方配合,我一个人又干不了,他们不常过来。”

  “关系不好?”

  “那倒不是,我那些亲戚都还行。尤其我有个堂哥,老娘走得早,老爹是渔民,小时候常寄养在我们家,跟我哥共一条裤子穿。问题是,他在港城那边混得……”

  “太差了是吧。”小王插一嘴道。

  林海摇摇头,“不是,是混得太好了。”

  “啊?”

  小王和鲁娜四人一脸懵逼。混得好,关系也好,那你家穷成这个鬼样子,怎么不帮着拉扯一把?

  李建昆倒没有太大反应,你不能去指望一个屁股蛋上打两块补丁的穷小子,他幻想出的好,能有多好啊。

  再说了,搁哪儿挣的钱,在哪儿消费,港城的消费水平可不低。

  面对王山河四人的不解,林海解释道:“我这堂哥可是个牛人,早年在我们大队就是狠角色,游过去的第二天就拿到了合法居住身份……”

  小王打断他,诧异道:“港城的合法居住身份这么好拿?”

  “好拿!有个什么,什么政策,你只要……”

  李建昆见他说得急死个人,插话道:“抵垒政策。”

  “对对对!”林海竖起大拇指,“还是李老板懂得多。”

  王山河忙向李建昆打听,鲁娜和小龙小虎也是一脸好奇,李建昆旋即娓娓道来。

  抵垒政策是港城1974年出台的一项政策,到现在依然有效,内容简单来讲就是:

  内地非法入境者进入港城后,必须抵达市区指定地点,至于怎么溜过去,全看的本事,但凡成功,就能申请港城合法居民身份。

  但倘若在此过程中,被执法人员截获,那么不好意思,立刻遣返。

  搞明白怎么回事后,王山河四人大眼瞪小眼。

  小王道:“这样搞?整得跟猫抓老鼠一样。”

  鲁娜附和说:“这么大的事,弄得像儿戏。”

  李建昆耸了耸肩,谁又能说清楚,这里面一定没有上位者的儿戏心思呢?

  但事实就是这样。

  有时候现实比小说还要荒诞。

  而且他还知道,抵垒政策在明年就会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即捕即解”政策,也就是说不给机会了,逮到立即遣返,没逮到的也是黑户。

  所以就事论事地讲,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将是游过去的最后时机。

  当然了,他没兴趣。更不会把这个天机泄露出去。

  “你接着说。”

  李建昆望向林海道,他对林海的这个堂哥,产生了兴趣。

  “他不是一过去就搞到合法身份了么,没几天又找到正式工作,在一家服装厂上班。”

  林海顿了顿,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艳羡,看向小王四人道:“你们知道我堂哥的工资怎么算的么?按天结!多劳多得,一天能到手三四十港币咧!”

  然而,小王四人对港币完全没概念。

  王山河侧头问:“建昆,跟咱们多少汇率啊?”

  “大约4:1吧。”李建昆含糊道,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70年代后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看似在不断增高,港币越来越不值钱

  从50年代开始,100港币兑换42.7元人民币的这个固定汇率,持续很多年。

  而70年代中后期,固定汇率取消了,现在你跑储蓄所去兑,100港币只能兑20元人民币,但是,还给相应金额的侨汇证。

  侨汇证可是个好东西啊,米面粮油随便卖,包括二八大杠和黑白电视啥的。现在有些地区又将侨汇证升级成了外汇券,正在逐渐推广全国。

  外汇券那就更不得了。

  不仅能在友谊商店这些个地方,买到十分紧缺的物资。购买进口商品时,还有优惠,比如买进口家电时,能比凭票用人民币购买,便宜50%-80%不等;买进口香烟、饮料和生活用品时,更能便宜到100%-150%不等。

  所以你说港币兑人民币是什么汇率?

  钱加上证或券,你用法不同,那实际汇率价值就不同。

  算不拎清的。

  小王雾草一声,包括旁边鲁娜三人,同时瞪眼。

  那岂不是一天的工资,能有十块钱?快抵得上内地一级工半个月的工资了。

  乖乖!

  难怪林海这么眼馋。

  林海摊了摊手,苦笑道:“所以你们看哪,我堂哥上一天班就有这么多钱,还瞎折腾啥劲?再说也没时间啊,要是搞耽误了,把工作丢了,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其他几个亲戚也差不多,工作都不错,忙得很。还真是看我们家穷,偶尔休息的时候,才弄点港城的小玩意,让我拿到这边卖,他们也不要钱。”

  王山河评价道:“你这些亲戚确实挺好的。”

  “嗯,以前没开边境贸易的时候,过年时也会寄点钱回来,不过净给我哥贴学校了。”

  林海瘪瘪嘴道。

  口气虽然不爽,却也没太多埋怨劲。因为他的瞎子老娘说,他哥干的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好人会有好报。

  鲁娜感慨,“林老师真是个好人哪!”

  岭南一带宗族意识很强,李建昆倒不奇怪林家的亲戚都这么好,这说明不了什么,但他对林海的这个堂哥,确实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林海无意识,可信度却很高的言谈,可以得知此人是个有勇有谋之辈。

  没勇,他游不到对岸;没谋,他不能第二天就获得合法居住身份,甚至可以说十几小时之内,因为他肯定是晚上游过去的。后面很快找到工作,大抵也能印证这一点。

  这样一个人,很符合李建昆脑中设想的港城代言人的角色。

  胆量和智慧缺一不可,不然都难以成事。

  同时他还从林海的话中,听出不少弦外之音,遂问道:“这么说,你要联系你这些港城的亲戚,比如你堂哥,其实很简单?”

  林海点点头,指向铁丝网那边,回道:“对面总有些我们大队和周边游过去的人,他们在港城是抱团取暖的,好多人住在一起,熟得很,让他们捎个信就行。”

  李建昆心中已有主意,比较遗憾的是,他没办法靠近铁丝网,不然就能和林海的堂哥当面谈谈。

  “走吧,先回去,我写封信,你让人捎给你堂哥,我找他帮我办点事。”

  “啥?找我堂哥办事?”

  林海诧异,心说有事你不应该找我吗?

  李建昆哪里不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臭小子一门心思想从他身上薅小钱钱呢,遂解释一句道:“我要干的是件大事,港城那边要有个人配合,他配合好了,你这边才有事干,懂么?”

  林海挠挠头,懂了。

  这李老板还没搞到货源,想让他堂哥帮忙搞,等货源搞到后,他堂哥往过送,由他来接,李老板再拿去卖。

  形成一条产业链!

  那他必须促成此事啊,往后可就是长期饭票,赚不完的小钱钱。

  他唯一担心的是,李老板能不能说服他堂哥,堂哥舍不舍得他制衣厂的好工作。

第198章 蛇口工业区

  返回茶花大队的途中,李建昆一路想了不少事,有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他需要确实一下。

  这年头,内陆地区很少有关于港城的新闻。而当下又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陆港两地间的许多政策都发生改变,单凭前世的所见所闻,他也把握不到具体。

  因此一行人没有先返回林家,李建昆让林海领着,来到茶花大队的大队部。

  他倒是问过林海啊,但这小子拎得清才有鬼。

  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回乡证”。

  搁后世叫“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他们运气不错,碰到了茶花大队的会计,一般来说,会计就是公社大队的军师,全大队数一数二的文化人,同时能接触到政策文件。

  会计姓赖,四十来岁的瘦黑中年男人,李建昆派上一包华子,也便美滋滋地知无不言。

  “回乡证现在简单啊,去年年底上面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后面这个对外开放,主要说的就是我们省,要开放肯定先开放港澳同胞嘛。

  “我们省积极落实,今年8月1号,公布了新的回乡制度,港澳同胞只要凭当地签发的有效身份证,到罗湖口岸或者拱北口岸申请就行。

  “现在申请成功,一张回乡证可以用三年咧。”

  漂亮!

  李建昆心头大喜,这样一来事情不就简单了吗?

  他以往道听途说,一张回乡证没个三两年都申请不下来。

  按赖会计有理有据的说法,现在是直接在通关口岸即时申请,当场办理,当场放行。

  李建昆道谢离开,回到林家后,找出信纸和钢笔,开始给林海的堂哥,林新甲写信。

首节上一节202/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