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7节

  李云梦眼珠子骨碌碌转着,道:“我过十岁生日你不在家,我都十岁了!”

  李建昆在她脸上捏捏,明白她要表达什么,这年头在农村,哪怕是小孩,都不怎么过生日,但十岁生日不同。

  有些说法。

  无论家境如何,总要摆两桌,请亲朋好友过来聚聚,热闹一番。

  “行吧,二哥给你补个生日礼物,你想要啥?”

  “叭!”

  李云梦计谋得逞,在他脸上吧啦一口。

  嗯,温润温润的,舒坦。

  “我知道二哥你最有钱了……”

  李建昆一拍脑门,是谁给这孩子瞎灌输理念?

  左右一瞅,没见李贵飞那厮。

  他现在可真不叫有钱,全身家当也就二百来块,过年走亲访友,花销都不一定够。

  所幸小猴子铺垫蛮深,要求不高,想要一只粉红色发卡。

  哟哟!

  小屁孩都知道爱美了。

  吃罢早饭,李建昆打声招呼,说去镇上小王家,颠了。

  腊月年近,也挡不住他搞钱的劲头。

  没办法,作为一个后来人,他太明白钱的重要性。

  有钱,你才能不畏惧生活,不用紧绷着根弦,生怕家里老人害病,怕小孩读不上好学校,怕妻子踌躇许久,问你要个东西,却无法满足而带来的失落……

  糟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后面浮华的社会,钱,即代表安全感,代表幸福。

  只有财富自由,你才有资格去追寻那些最初的美好。

  搞钱人,冲!

  一路腿着,来到石头矶。

  彪子三天前,搁家待一宿,翌日一早便颠回城关,厂里还未放假。

  来到小王家,李兰阿姨好一阵热情,李建昆被生逼着,干掉一碗排骨汤。

  啧啧!

  大早上喝排骨汤,这小日子过的。

  奈何走到外面却不被人待见,即便是在镇上,也不乏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李建昆拽着小王来到向阳修造厂,他寻思的空手套白狼的点子,正是基于这个社会现状冒出来的。

  还不是双赢格局。

  三方有利!

  没有标牌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黑旋风王秉权同志。

  见面少不了一阵寒暄,老王指挥小王泡茶,又摸出大红鹰递给李建昆一根。

  弄得小王很不得劲,咋不发一根给我?

  不拿亲崽儿,当社会人儿是不?真说起来,建昆才是个学生!

  唠了小半个钟,李建昆适时转入正题,道:“王叔,那天跟你一起开会的人,你都认识不?”

  “知道倒都知道,就那么一亩三分地,有些熟,有些初次照面。”

  李建昆笑呵呵说:“王叔,你能给我写个单子么,就那些人,叫啥,哪一片的。”

  “干啥?”王秉权不解。

  那李老师就要给他普及一下这个生意的理念了。

  “王叔你看哈,现在国家搞开放,你们这些人算是翻了个身,问题是群众思想还没转过弯,相信你们心里也不舒坦,县里也发愁……”

  可不吗?

  这话说到王秉权心坎里。

  “但在我看来,甭管你们这些人过去怎么样,就创业这件事来讲,能把事业干成,谁没吃过大苦头?”

  “来建昆,再抽一根。”

  这回王秉权不仅上烟,还给点火。

  这孩子懂我呀!

  创业这件事简单吗?在过去那种大环境下?

  说出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旁人现在只知道他们有钱,却不明白他们背后付出了什么。

  “所以我想出本书,山河肯定跟你讲过,我是学经济的,这件事我觉得责无旁贷!”

  李建昆脸不红心不跳,大义凛然道。

  “出书?”

  王秉权先是一愣,继而眼神明亮,忙问:“干啥的书?”

  “响应国家号召啊,一本介绍本县,像你们这些农民企业家,艰辛创业史的书……”

  豁!

  你听听这词儿,农民企业家!

  王秉权激动得手都抖了。

  “让民众对你们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我相信书出来后,大家思想观念会有一定转变的,你们的社会地位也会因此提高。”

  “好!好!好!”

  王秉权兴奋异常,鼓起巴掌。

  这主意可太棒了!

  “建昆,这事需要我干点啥吗?”

  他热切询问,忽想到什么,又道:“出书肯定要花钱吧?”

  “呃…多少要点,印刷啥的也需要成本。”

  “没事!要多少我支持,我赞助!”

  你看,说什么来着?

  人得感激不尽。

  这还是第一茬韭菜……呸!第一个利润点。

第99章 年代的全县首富

  第99章 70年代的全县首富

  老大桥头,县印刷局。

  李建昆蹬着小王的二八大杠,颠过来。

  说是个“局”,实际门户很小,平常八成印些县刊县报啥的,有没有出过书不好说。

  所幸他脑子里的这本书,特简单,几十页绰绰有余,嗯,纸张得用好点,显得厚,看起来珍贵点,有收藏价值。

  也就够了。

  如果实在工艺不达标,太费劲,连文字排版都不用,他自个拿钢针笔和蜡纸,刻!

  印刷局这边,能帮忙订成书就成。

  这年头学校印试卷,就都是使用钢针笔、蜡纸和墨滚筒三件套。

  老师一手包办。

  推着车走到门口,被门卫大爷拦下。

  介绍信是木有的。

  但李建昆有个在京城百试不爽的玩意,不知道在本县能不能奏效。

  遂掏出学生证,双手呈上。

  “什么呀?”

  门卫大爷一脸不耐,接过后,低头瞅去,“学生证啊……呦呵!大学生呀!”

  顿打个激灵,态度180度调转。

  可劲瞧稀奇,人生头回见到大学生的学生证,瞅着念出声,“BJ大学,1977届,经济系,研究生!”

  嚯嚯!

  北大研究生!!

  门卫大爷两眼泛光,不自觉腰都哈起来,恭敬交还学生证,脸上堆满笑容,问:“小同志,你有啥事啊?”

  “噢,想找一下贵单位的领导。”

  “好好好,请进,请进,我这就领你去。”

  还是挺好用的。

  瞧,这就是70年代,大学生的逼格。

  在印刷局的两层主楼,102室,李建昆见到一位领导。

  门卫大爷介绍说,叫常主任。

  再次呈上学生证,常主任一瞅,跟门卫大爷又有点不同。

  “诶这名字!你……是去年的省文科状元吧?”

  原来哥们这么出名了?

  李建昆含笑点头,表示正是在下。

  他自己没关注,却不知道,这件事去年闹出的动静可真不小。

  尤其是县里的知识分子,谁没听说过李建昆这个名字?

  “哟!小李同志,来,坐坐坐。”

  常主任忙起身招呼,一方面出于对全县骄傲的敬意,另一方面,特现实,这孩子将来毕业,那得是什么起步标准?

  他八成得喊领导!

首节上一节117/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