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前他们不会重视这种单兵装备,而是更相信人海战术,但是经过山地兵搜捕特务一战,便让他们意识到,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小规模战斗反而更有用,同时也琢磨出一些小规模作战的特点,现在也就自然而然重视起来。
剩下的事就跟陈建国无关了,
他就是个小孩儿,短短几天内,又是鼓捣出山林战、又是试制出吉利服,很累的,
小孩子太累了会影响发育,以后这种事情还是少来点比较好,
倒不是说他脑子里的那点东西快要被掏空,主要是动不动就被那么多人注视着,太考验心脏强度,
而且要是不小心说错话,想借口的时候也太伤脑筋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吃过早餐,便揣着自己的小手枪,再一次轻而易举地甩开妹妹,偷偷溜出了门。
先到棉纺厂马厩刷马喂食,随后便往学校跑。
快步赶到学校,不出意外,整个学校只有王婉茹一个人在,
其实她住在学校,主要还是为了值班,义务劳动的那种,
学校的老师、校工都是本地人,家离得不远,没有必要在学校住宿,但是学校又离不开人,否则有什么意外状况,连个打招呼的人都没有,
于是这个值班的重任,就落在年纪最小,而且没有家庭负担的王婉茹身上,
反正她的母亲几乎一天到晚都在棉纺厂食堂里工作,回来也只是睡觉,加上左右邻居都有人照应,学校确实离家很近,留下来值班也没什么,
而急于表现的王婉茹也尽心尽力承担了这个工作。
宿舍里,王婉茹看着突然冒出来的陈建国,当即放下手里的书,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小国来了,今天没去训练?”
随即耸了耸鼻子,“你去哪儿啦,怎么一股马粪的味道?前天民兵连不就回来了吗?”
陈建国走了进来,自己拉了把椅子坐下,嘿嘿笑道,“刚从马厩过来,训练下午再去,姐,我跟你说,”
他说着得意洋洋地昂起头,“我有马!”
“你有马?”
王婉茹不解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便猛地瞪大眼睛,呆呆地看着他,“你说,你有马?骑的马?”
早几年还好点,可从前年开始,经过大改造之后,谁家要是能有匹私家马,那震撼程度不下于九十年代村里谁家买了小轿车,王婉茹心里的惊讶自然可想而知。
“对啊,”
陈建国点点头,咧着嘴笑道,“前天上午民兵连路过卢家湾,……”
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陈建国呵呵呵地笑道,“所以他们就送了我一匹马。”
听完经过,王婉茹顿时也有些无语,被拉过去吃饭,恰好发现了管涌,弟弟这运气,是该说好呢,还是不好呢?
“哎,不说这个了,”
陈建国趴在桌子上,凑到王婉茹跟前,故作神秘地说道,“我给你带了个好东西,猜猜是什么?”
好东西?
王婉茹转动眼珠想了想,笑道,“好吃的?”
陈建国眨眨眼,若有所思地说道,“为什么你跟巧儿的思路是一样的呢?”
王婉茹立刻伸出双手,揪住某人的脸颊,还往边上轻轻扯了扯,“敢说我是贪吃鬼,哼。”
“嘿嘿,”
陈建国也不挣开,直接从兜里掏出带着枪套的小手枪,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看看,喜欢不。”
王婉茹的动作瞬间停住,眼神直愣愣地盯着小手枪,可脸色却变得格外严肃,
她立刻按住陈建国的肩膀,正色急声说道,“你跟姐姐说实话,枪从哪里来的?”
陈建国知道现在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当即将枪的来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所以啊,我现在不止有手枪,还有全套的骑兵装备,”
然后又小声叮嘱,“这事地委武装部下了命令的,不许外传,否则特务可能会找到我,你可千万别对别人说。”
刚才还听得一惊一乍的王婉茹,此时听到他这么说,当即吓得双手捂住自己的嘴,脸色苍白连连摇头,“唔唔唔。”
发现说不出话,又将手放下来,“我不说,打死我都不说,”
然后立刻起身跑到门口往外看了看,发现没有人,才松了口气,又赶紧跑回来,蹲在陈建国面前,拉着他的双手,“小国,以后你也不能跟任何人说,知道吗?!”
“知道啦,我又不傻,”
陈建国反手握住她的手,轻轻将她拉起来,昂起头笑道,“我有多聪明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事我也就只跟你说过,连奶奶和妈妈都没说。”
王婉茹这才缓缓呼出一口长气,伸出手指狠狠戳了一下他的脑门,“就你聪明!”
“嘿嘿,”
陈建国晃了一下脑袋,随后打开枪套拿出手枪递给她,“拿着试试,看看合不合手。”..
王婉茹先在身上擦了两下手,才小心翼翼地接过手枪,用右手轻轻握住,满脸赞叹地说道,“好漂亮的枪啊!”
看到她如获珍宝的样子,陈建国咧着嘴笑了笑,说道,“枪是拿来用的,你连握着都感觉怕弄坏,那还怎么学打枪啊?”
说着一把拿了回来,双手用力,咔嚓几下便将一把手枪拆成了零件。
“呀,”
王婉茹顿时瞪大眼睛,“你怎么把它拆了呀?!”
陈建国拉住她的手腕,将她拽到椅子上坐下,正色说道,“要想练好枪法,第一步不是学射击,而是学习怎么拆枪、养枪、组枪,你需要了解手里的枪的每一个零件,它的所有性能,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之后再学射击,就可以迅速掌握要领,不说指哪打哪、百发百中,只要不是特别小的目标,击中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陈建国的话,王婉茹脸色也迅速认真起来,双手搁在桌上,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解。
陈建国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翘,继续说道,“咯,现在跟我学,
你看这里,这把枪一共有39个零件,这个是枪管、这是弹夹、这是枪上部壳、这是扳机、这是弹簧、这是机动钢铁、这是手柄……”
第121章 赚钱的办法
要赚钱了啊!
陈建国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拿着毛笔练字,分心二用,苦苦思索这年头有什么可以赚钱的方式。
本来以陈家的条件,他是不需要为钱发愁的,可自打拉回来一匹马,大爷爷给他算了一笔养马的账,便知道陈家也只能算是衣食无忧,想干点别的什么,就有心无力了,
幸好自己鼓捣出一点东西,帮民兵立了大功,曹爷爷答应帮自己养马当做奖励,否则的话,小马驹可能都保不住,
下次再有什么事,天晓得该怎么办。
比如,明年的困难就要来了呢!
不管钱有没有用,反正有备无患,多准备一点总是好的。
但是,
怎么赚钱,却是个大问题!
首先排除做生意,
现在唯一一个留出来的计划外口子,就是特意开给农民的自贸集市,这种自贸集市统一管理,允许农民集中出售自家产的蔬菜、手工品之类的物资,
但是这种集市的管理非常严格,除了只允许农民卖货,其他的任何工业品、粮食之类的物资都不许出现在这里,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连大爷爷都承担不起的那种,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
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去这类集市上卖东西的人也少了,顶多就是几个老太太带着小孩儿,提几个鸡蛋、弄点自家编的竹制品、腌制的干货、水沟里套来的鳝鱼泥鳅过来卖,
甚至他们都做好了卖不出去的准备,到了地头都是找相熟的人聊天,聊过瘾了,可能就会互相交换一点物资,或者原样留着提回去,然后等下次再提过来,
于是就连县城里的居民都已经不大乐意过去,
这种情况下,怎么做生意?!
更别说陈建国还差两个月才满9岁,让他去做生意?
玩过家家的吧!
其次,打工也是不行的,
这年头提倡的是小孩子义务劳动,大人,咳咳,免费加班,
他出去给人做事倒是可以,进棉纺厂整理碎布头、去运输队铲马粪、到肉联厂外公那里看杀猪、去食品公司外婆那里混吃的,
都没有问题,但是别想拿钱!
除了做生意和打工,还有什么办法能来钱呢?
一边想着一边写,旧报纸上的字就变成了,
“白日依山尽,钱从哪里来?好雨知时节,何时能赚钱?客在青山外,行舟绿水钱。海上生明月,天涯哪有钱。”
等陈建国反应过来,看着满满一篇正楷,果断揉成一团跑到厨房塞进煤炉毁尸灭迹。
这东西可留不得,以前无非就是个笑话,但再过两年,那就是个祸根。
唉,没心思练字,还是去遛马吧。
先将毛笔洗干净,扯了张旧报纸便准备擦干笔头,
然后,他突然愣住,
将毛笔一扔,抓起这张报纸捧到眼前,不一会儿,嘴角便往两边咧开,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钱有着落啦!
随即便将报纸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
那上面赫然印着,《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
1958年7月14日,文化部颁布《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正式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原则。
“基本稿酬”决定于稿件的质量和篇幅,篇幅就是字数、行数或页数,不受印数的影响,一般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只计算基本稿酬。基本稿酬的标准以每元、4元、5元、6元、8元、10元,也是六档。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人一个月能写一万字的文章,被报社或出版社采用,最低稿酬也有40元,与普通工人的工资相当,
若是能勤奋一点,一天能手写一千字,笔耕不辍,一个月就是最少120元的收入,与一个中级干部相当,要是能小有名气,分分钟翻个两三倍,给个部长都不换,
要是再勤奋一点,一天一万字,直接上天!
这还只是基本稿酬,如果文章被出版社看中,出版书籍的话,另外还有“印数稿酬”。..
“印数稿酬”专对书籍而言,在基本稿酬之外,再根据图书的实际印数,按基本稿酬总额的百分比支付给作者报酬,
印数稿酬以千册为计算单位,实行累计递减的办法。
印1到5千册,每千册按基本稿酬的8%付给,如果这个作者的稿酬标准是千字15元,出版一部20万字的书稿5千册,就是200千字15元5千册0.08=1200元,
但是印4万册,每50元。
这也很不得了了,因为那是“印数稿酬”,是基本稿酬之外的额外收入,也就是后世出版书籍的“版权费”,
所以要是谁的文章能出版,印数再多一些,单靠“印数稿酬”,恐怕就能供一家人生活十几二十年。
看完这篇新闻,陈建国不禁感慨,难怪很长一段时间内,文人的生活都过得那么好,
尤其是那些名声在外的大文学家,一年的收入都是以万计,
在这个没有盗版,稿酬还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时代,一个勤奋的文人只靠稿费就能成为万元户,甚至是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