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68节

附近几张桌子迅速安静下来,远处的人见这里没人说话了,也好奇地往这边张望,

而大堤上的陈建国一看那些人还没有反应,当即又是一枪,

啪……

这回很多人都听到了枪声,左右张望的时候,便有人看见了大堤上高举手枪的小小身影,新笔趣阁

再然后,便看见梅映雪一边狂奔,一边在大声哭喊,“管涌啦,管涌啦,……”

这一下,几乎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不需要任何人指挥,所有男女老少纷纷往自己家里冲,有离得近的,出来时手里已经拿着锄头、铁锹、扁担、箢箕等工具,

卢大队长则迅速往那边跑去,等汇合后,一把扶住差点摔倒的梅映雪,快声问道,“哪里有管涌?”

梅映雪顾不得喘气,便往管涌的方向一指,“卢十四叔家的菜地里。”

卢大队长当即撒腿就往那边跑。

村民们都动了起来,民兵连的人自然不会闲着,

对于抗洪抢险,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民兵都不陌生,因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哪怕这支民兵连的战士很多都是在县城工厂里上班的工人,但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也没少跟着民兵连上大堤抢险,

江南丰腴之地、鱼米之乡,给了当地人丰富物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年年不尽的水患,防洪抗灾,已经成了这个年代,甚至直到九十年代,这里所有农村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是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大多也知道怎么看水位,怎么处理管涌。

随着陈善平一声令下,民兵连迅速***,这时候什么枪都不好使,最有用的就是铁锹、箢箕,

民兵连里就有工兵铲,只是数量不多,没拿到工具的就帮忙挑沙土碎石,

最快的一批人已经担着沙土赶到了菜地,一看管涌的地方,已经积出一片水洼,还有浑浊的黄水混着泥浆往外冒,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当即二话不说,便将两担沙土倒在水眼上,

有了第一担,很快就有第二担,

封堵管涌光用土石还不够,这时卢大队长又安排人背来一个个装满沙土的麻袋,封堵在管涌区的周围,有的人排水,有的注浆,

陈建国站在大堤上,看着好几百人拉成一条长线,像蚂蚁搬家一样,迅速在管涌区垒砌出一个土堆,又有人牵着马拖着石碾,在土堆上来回碾压,

直到这时,这口不大不小的管涌眼才被封堵住。

管涌就是这样,刚开始时只有一点点,如果能发现得早,很快就可以封堵,要是没能及时发现,等小眼变大眼,想要彻底封堵,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候奋战十几二十几个小时都不奇怪,

如果再大一些,涓涓细流变成喷涌而出,甚至还有土方塌陷,那就别去管什么封堵了,赶紧收拾东西逃命才是正经!

因为等到那个时候,管涌处大堤崩溃的概率极高,大洪水已经不可避免,谁来了都没用。

也就是等到新世纪以后,科技进步物资丰富,长江沿岸的水利部门,才对大堤进行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又增添了许多监控设备,那时候这种管涌现象才少了很多,

至于现在嘛,家常便饭,习惯就好。

确定管涌处已经封堵好,这还没有结束,

卢大队长又喊来一批人,“你们几个,往东排查,你们几个,往西排查,要一直排查到下一个哨岗,并通知隔壁两个村子,卢家湾出现了管涌,让他们要小心。”

十个人当即分成两队,往相反的方向离开。

这时候公社沈主任也是一身稀泥,他站在一旁两手叉腰,突然昂起头放声大笑,

卢大队长看了他一眼,也忍不住呵呵直笑,

陈善平一看,不觉有些奇怪,“沈主任,卢队长,这管涌了,有什么好笑的?”

“我在笑咱们卢家湾的运气好啊!”

沈主任走过来,一手拽住同样一身泥的陈善平胳膊,笑着说道,“今天要不是坚持请你们过来吃饭,咱们这些人肯定都在各忙各的,这处偏僻的小菜地,多半是没人来管,

但是现在,先有您大孙子鸣枪报信,后有民兵连帮着咱挑土封堵,您说,这算不算是运气好啊!”

陈善平看看他,再看看咧嘴直笑的卢队长,也不禁仰着头哈哈大笑起来。

第114章 奖励

危机过后,终于有人想起两个报信的小家伙,

“梅丫头,梅丫头呢?”

一个妇女伸长脖子左右张望,“梅丫头在哪里?”

“在这里呢,”

另一个妇女一把拽过人群后面的梅映雪,笑呵呵地推到前面,“今天梅丫头可是立大功了啊!”

这时梅映雪的父亲、母亲都跑过来,拉着自家的小闺女乐得合不拢嘴,

从今天起,以后谁敢说他们是外姓人,抽不死他!

卢队长踩着泥泞走了过来,轻轻拍拍梅映雪的脑袋,“梅丫头今天表现不错,应该表扬!”

梅映雪涨红着脸,低着头喃喃说道,“不,不是我发现的,是陈建国。”

对了,陈建国在哪儿呢?

听到她说到陈建国,陈善平也转动脖子张望,

随后便听见陈速羽大声喊道,“你小子还站那里干嘛?”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陈建国两手叉腰,威风凛凛地站在大堤上,竟然从头到尾都没下来过。

陈建国听到父亲喊他,不由得满脸诚恳地喊道,“我怕下来给你们添乱!”

一听这话,人群中顿时爆出轰然大笑,

沈主任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拉着陈善平说道,“陈团长,您家大孙子真是这个,”

说着竖起一根大拇指。

陈善平老脸微红,“沈主任,不兴说反话啊!”

“怎么能是说反话呢,”

沈主任笑道,“我可是诚心诚意的,刚才抢险的时候,确实用不上他,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报信之后就待在一旁不给抢险的队伍添乱,

这个年纪就有这份见识,这不是很好是什么?!”

陈善平转念一想,也对,便咧着嘴笑道,“我就且当好话听吧。”

小孩子人小力气也小,挑不动太重的东西,掺和进抢险队伍里面,不仅帮不上多大的忙,反而会打乱大人们的工作节奏,说是添乱,一点都没错,

不仅是陈建国,村里的其他小孩儿也都在远处看着,

如果是以前还有十二岁以上的半大孩子跟着大人屁股后面挖土,可今天多了三百多个民兵,连他们都用不上,就别说更小的。

说笑了几句,卢队长留了两个人在这里守着,确保不会再次出现管涌,其他人便各自散去,洗漱干净后,又到稻坪上***,

饭都还没吃完呢,

当然,现在肯定也不能继续吃了,但碗筷总得收拾干净吧。

人多力量大,很快稻坪上就被清理一空,只留了几十条板凳给民兵连的人休息,.

陈善平和沈主任他们也没搞特殊,就在原地坐着板凳,手里捧着大搪瓷缸子喝茶聊天,

直到这时,陈建国才慢悠悠地晃过来。

沈主任看了一眼陈建国,转头对着卢队长说道,“老卢,今天两个小家伙可是立了大功,必须要好好表扬!”

“嗯,那肯定会的,”

卢大队长歪着头想了想,突然凑到沈主任耳边,小声说了句话,

在周围几人疑惑的目光中,沈主任略作沉吟,便点了点头,“我看行。”

随后,卢队长便喊来一个人,又低声说了几句话,那人便迅速跑开。

这时沈主任才对着陈建国笑道,“陈建国同学,你今天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励啊?”

陈建国咧嘴一笑,应付起这种情况可谓是驾轻就熟,“没有,都是我应该做的!”

课本上就是这么教的,咱是好学生,必须按照课本上教的学。

然后,不出陈建国小朋友所料,沈主任当即故意板起脸,正色说道,“那不行,有功就要奖,有错就要罚,赏罚分明才能办好事,你立了功,就应该奖励。”

陈建国眨眨眼,指着被父母牵着站在一旁的梅映雪说道,“管涌是她发现的,要奖就奖她吧。”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看向梅映雪,

梅映雪红着脸,赶紧摆手说道,“不是不是,就是陈建国先发现的,是他指给我看,问我那是什么,我才发现了是管涌。”

陈建国两手一摊,“看看,就是她发现的吧。”

梅映雪张大嘴,总感觉他的话有问题,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幸好,这时卢队长摆摆手笑道,“那就是你们一起发现的,都应该奖励,”

说着看向梅映雪,“小梅,你想要什么呀?”

梅映雪本能地昂起头看向父亲,

她父亲正要说话,结果被卢队长一指,“梅继平,这可是你家梅丫头应得的奖励,可不许推辞。”

一听这话,梅继平刚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低下头看着女儿,小声问道,“丫头,你有没有想要的啊?”

梅映雪两眼茫然,不知所措,

目光飘忽间,突然看见陈建国对她做了几个口型,她突然眼睛一亮,猛地抬起头看向卢队长,却又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我想跟二奶奶学唱戏。”

嗯?

卢队长一听,似乎不敢相信,愣了愣地看着她,“学唱戏?就这个?”

一看他这样子,梅映雪又将头低了下去,“不,不行就算了。”

“怎么不行,当然行,”

卢队长当即一拍大腿,看着她笑道,“不就是学唱戏吗,这个简单,那三爷爷还会拉二胡弹琵琶,你想不想一起学了啊?”

梅映雪猛地抬起头,两只眼睛似乎在放光,“可以吗?”

卢队长当即抬起头,转动脑袋找了找,随即喊道,“老三,二姐。”

人群中两位老人听到喊声,立刻快步走了过来,

卢队长指着梅映雪说道,“今天梅丫头立了功,我问她要什么奖励,她就想跟你们学艺,这个徒弟,我做主替你们收下了,你们要好好教,认真教。”

那位三大爷看了一眼梅映雪,笑着说道,“行啊,难道村里还有娃娃看得上我这几手把式,”

说着弯下腰,对着梅映雪说道,“梅丫头,学艺很辛苦的,可不要哭鼻子啊。”

这时二奶奶也搂住梅映雪的肩膀,“好,以后你就跟奶奶学唱戏。”

梅映雪抬起头甜甜笑了笑,咧着嘴说道,“我一定好好跟二奶奶学唱戏,跟三爷爷学拉二胡、弹琵琶,一定不哭!”

今天之前,她要想跟这两位老人学艺,除非是嫁入卢家还差不多,可现在因为她,卢家湾免了一次可能的灭顶之灾,什么规矩都没有这个功劳大,再教她唱戏弹琴,谁都说不出二话来。

就在这时,刚才卢队长喊过来又走掉的那人,牵着一匹小马驹走了过来,

陈建国看了看那匹枣红色的小马驹,先是没太在意,

下一刻,他忽然想到什么,顿时两眼放光。

第115章 驯马?

首节上一节68/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