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鬼子与西方列强一起打进了京城,
当时,他们骑的马是本土培育的战马,平均身高不到130厘米,
马的身高是按肩背算,身高不到130,也就是马背离地不到130,而那时候的小鬼子平均身高不到150厘米,
所以哪怕是同一边的联军,骑着身高在160厘米以上战马的西方列强骑兵,也将其称之为“侏儒军团”,将马称为“大号老鼠”。
但是西方军团不知道,这已经是东洋人经过很长时间改良过的战马,
最早的时候,他们引进了蒙古马作为他们的战马,但是橘生淮北则为枳,本来就不高的蒙古马到了东洋,水土不服,竟然长成了更小的来苏马,身高和骡子差不多,战斗力也像骡子,基本上上不了战场,只能当做挽马用,
后来经过不断引进良种改良,才长到和蒙古马差不多的个头,成为鬼子的战马,
但这种他们以为很好的战马,却在西方高大的马种前不值一提,..
被嘲笑之后,小鬼子又奋发图强,不惜一切代价,先后引进阿拉伯马、顿河马、盎格鲁诺曼马等世界顶级战马,与适应了本土气候的来苏马配对,最终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东洋气候的一流战马,
这种战马的身高最低标准就达到160厘米,甚至超过了当时小鬼子的平均身高,
这便是东洋马,
也是那时候老百姓口中的东洋高头大马。
二战初期,整个东洋拥有20多万骑兵部队,单单一个骑兵中队就有144人,配134匹东洋马,只有少量辎重兵才配来苏马,
他们的一个骑兵旅团,就拥有八个骑兵中队,再加上炮兵连队、装甲车队和步兵,就有五六千名士兵,配有数千匹东洋马,
直到后来随着他们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东洋马才逐渐退出常规战斗序列,成为军官的坐骑,或者转送给了伪军,
那时候我军不少高级将领,也以有一匹东洋马为荣,
当然,必须是缴获来的。
后来小鬼子打到江南这一带,因为地势特殊,没走几步路就有河沟,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所以有很大一批东洋马被调配到了这里,那时候鬼子兵几乎是人手一匹,甚至就连拉车的,也是从机械化部队淘汰下来的东洋马,
后来抗战胜利,被缴获的合格战马自然是被大部队带走,组建我们自己的骑兵部队,而更多的因伤残不适合作为战马使用的东洋马,就被留在了本地,
这些顶级战马也就成了农民耕地、拉货的工具,
时至今日,十几年过去,这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数量不等的东洋马,或者是与东洋马杂交的马、骡子,像棉纺厂运输队的马,也差不多有一半是当年那批东洋马的后代,
只不过后来的这些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已经不适合上战场,徒有一副蛮力,只能拉拉车,人骑着也跑不太快、太远,
再到后来,因为缺少粮食,不得已杀马吃肉,这一带的东洋马才几近灭绝,再之后便渐渐不见了踪迹。
此时陈建国手上牵着的,便是一匹东洋马小马驹,
这是他首先发现管涌,并连放两枪示警的奖励!
陈建国手里牵着缰绳,得意洋洋地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偶尔还回头看一看自己的宝马,伸手摸摸马头,
那样子怎么看怎么傻。
陈善平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傻小子”,随即摸了摸马背,看着陈建国问道,“大孙子,你这马……”
不等他说完,陈建国就警觉地转过头看着大爷爷,满脸严肃地说道,“我的!”
“我知道是你的,没人跟你抢,”
陈善平有些哭笑不得,“我是说,这马你是打算用来拉车,还是用来骑的?这两种用途的驯马方式可不一样,你选好之后,就要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否则这么好的马驹,只能当挽马用,可就浪费啦。”
听到大爷爷的话,陈建国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骑的啊。”
这匹马是只有一岁多的小马驹,距离成年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身高也只有150厘米的样子,目前只能养、驯,别的什么都干不了,
但等它完全成年,长到一米六以上绝对没问题,甚至有可能达到一米六五,是最理想的战马高度,
而一岁多的小马驹,也是最适合开始训练的时候,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成年之后,只需要简单的适应就能骑乘,然后等到三岁以上,骨骼完全长开,就可以策马奔腾了。
但是,
陈良平走了过来,对着陈善平轻声问道,“大哥,你会驯马?”
陈善平眨眨眼,“我?不会啊!”
骑马我就会,驯马?那是什么?
这时陈善平才意识到问题,
他脱掉帽子摸了把脑袋,眉头高高皱起,“谁会驯马呢?”
陈建国也听到他们的话,呆呆地昂起头看着两位爷爷,
对啊,谁会驯马?
这一带从古至今就没有大规模使用骑兵的历史,也没有本土马种,当然也就没有懂驯战马的人,这也是抗战后留了那么多的东洋马,结果却没能建起马场、组建骑兵,只能将战马当挽马用的主要原因,
没人会驯马啊,这马除了拉车耕地,还能干嘛?
吃肉?
得了吧,谁没事吃那玩意儿,还不如腥得要死的野猪肉好吃呢。
陈建国看着浑身枣红没有一丝杂色,两只眼睛像玻璃球的小马驹,脸皮不禁直抽抽,
难不成,自己千辛万苦挣回来的宝马,结果只能当拖拉机用?!
就在陈建国满腹心事的时候,陈善平一拍马背,挥着大手说道,“没事,不就是驯马吗,有什么难的,
这马终究是给人骑的,没有驯马师,就骑着它多跑跑,再给它吃好喝好,习惯成自然嘛,这就跟人读书一样,读不懂就多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马啊,骑久了也就练出来了!”
陈建国一想也对,
自己又不是要养马参加马术比赛,无非就是骑着过瘾而已,只要马能跑,跑得稳跑得快,别的管他呢!
这么一想,他又开心起来了。
第116章 还有这种好事?
如果换成普通人家,即便是得了这么一匹宝马,也没地方放,
也就是棉纺厂有个运输队,正好适合寄存。
民兵连回到县城,便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陈建国牵着马,跟着大爷爷到了棉纺厂运输队的马房,在最边上的角落里,腾出一间单独的马厩,
必须要单独的马厩,否则跟其他马混住在一起,如果保持烈性就会打架,不打架就会失了烈性,永远养不成一匹好马,
所以好马一般都是住单间。
住的地方找好了,吃的饲料却是个大问题,
一般的马给点草料就行,吃得少干得多,
可骑乘的好马,尤其是战马,那就很不一样,除了要经常在草料中加盐,使马保持体力,还要隔三差五给它喂精料,包括且不限于高粱、荞麦、豆料、燕麦,每天晚上还要加餐,
马无夜草不肥嘛,
再加上马的大肚量,在古代就有“一马养十人”的说法,
一匹战马的喂养费用大约相当于三个骑兵,而一个骑兵伙食标准又相当于三个普通士兵,
这么一折算,真就差不多等于十个普通老百姓的口粮。
当陈建国听到大爷爷说,养马这么费钱的时候,顿时目瞪口呆,继而看向自己的宝马,
陈家条件再好,也只是靠四个人的工资过活,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
所以,这算不算五十年代版的有私家马却养不起?!
陈速羽摸着脑袋,看着在马厩里略显不安来回走动的小马驹,愁眉苦脸地想了想,转头对着陈善平轻声说道,“大伯,要不,把这马交给运输队算了?”
这东洋小马驹确实挺不错,但在这里也并不算稀罕,要不然卢家湾也不会这么轻易就送出来,
别的不说,就运输队里的这些马,哪年不生个一两匹东洋马啊。
无非就是怎么养的问题,训练好了就是好马,没有训练只喂点干料,千里马也只能干拉车的活,就这么简单,
自家平时又不怎么出远门,偶尔出去一趟也可以借运输队的马车,费那钱养马干什么呢?!
听到父亲的话,陈建国顿时满脸纠结,眼巴巴地看着大爷爷,
送吧,舍不得,不送吧,养不起,
哎呀,在7月中旬的烈日下,陈建国的一颗心却是冰冰的。
听到陈速羽的话,陈善平一想也是,刚想答应,可看到大孙子那可怜兮兮的眼神,不禁心里一软,
“嗯,这样,先、先养着,回头我找榨油厂那边要点豆粕,那东西喂马挺好,还有马上就要双抢了,等打了谷子,也有很多米糠,糠皮便宜,到时候多买点囤着,掺着草料也够吃一段时间,
要是实在太费钱,再交给运输队也不迟。”
说着看向小马驹,两手叉腰地笑道,“难得家里有匹马,要是能养起来,以后去哪里也都方便。”
陈速羽心想也是,便不吭声了。
如此,小马驹便在这里安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惦记自己的宝马,便使了个金蝉脱壳计摆脱黏人的妹妹,留下大黄大黑在家里给她折腾,自己颠颠地跑到棉纺厂去看马,
正好牛老三带着运输队的人给马刷洗喂食,见到陈建国过来,便教他怎么养马,
“这马就跟人一样,你得跟它亲近,每天亲手给它喂食、刷洗、铲粪,还要带它出去遛弯,它开心了,就认可你啦,”
牛老三拿着好大一把马刷递给他,“咯,养马第一步,先给它洗澡!”
正兴致勃勃的陈建国,只感觉又一盆凉水泼到头上,养个马而已,有必要这么麻烦的吗?!
但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他也就只能一边在脑子里幻想,以后自己骑着高头大马驰骋江湖的样子,然后一边卖力地给马儿洗澡澡……
好不容易忙完,竟然已经是日上三竿,运输队的其他人都已经离开,只有他一个小孩子还在伺候另外一个小宝宝。
就在这时,陈速羽快步走了过来,看见儿子浑身脏兮兮,还一副累惨的样子,责备的话顿时又咽了回去,只是铁着脸说道,“忙完没有?”
陈建国拽住缰绳走了过来,有气无力地说道,“就差带它遛一圈就完了。”
“自作自受!”
趁着两个老爷子不在,陈速羽果断使出一阳指,戳在儿子脑门上,将他脑袋戳得一歪,
随即挥了挥手,“那就带它去训练场,曹部长他们回来了,正要找你有事,快点过去。”
说完便背起双手转身离开。
陈建国瞪大眼睛,曹爷爷和欧伯伯他们回来啦?任务完成了吗?
随后拉着缰绳就往外跑。
等到了团部训练场,由于今天民兵没有展开训练,场地上空旷得很,
陈建国先确认大门关好,随即放开缰绳,一巴掌轻轻拍在马屁股上,“跑吧。”
小马驹顿时打了个长鸣,迈开蹄子便开始撒欢,
偌大的训练场比一般的赛马场还大不少,足够它在里面折腾,
得,这下连遛马的地方也解决了。
陈建国看了一眼奔腾的小马,这才快步跑到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