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37节

胡大锤在身后赶紧解说道:

“这是大将丁普朗……”

原来是他,丁普朗本是汉军大将,早年曾跟随徐寿辉,是徐寿辉座下四大金刚之一,跟赵普胜、邹普胜、傅友德齐名,为人深受徐寿辉器重。

陈友谅篡位杀死徐寿辉,让丁普朗等人非常不满,没想到紧接着陈友谅又设计杀死了赵普胜。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赵普胜、邹普胜、丁普朗三人名字中都带有一个“普”字,这可不是白叫的,他们是如假包换的同门师兄弟。

尤其是赵普胜,平日里跟丁普朗关系极为要好,丁普朗一怒之下,就拉着傅友德降了朱元璋。

虽然降了朱元璋,但丁普朗的大仇未报,昨日受到张定边刺激,今日又见到陈友谅中军出动,丁普朗突然怒发冲冠。

只见他效仿张定边,单船出击,直奔汉军中军而去。

丁普朗持枪披甲,怒气蓬勃站立船头,船上高挂一面大旗“旁人勿问,只取陈九四!”

丁普朗的战船乘风破浪,如出弦的利箭,直入汉军重围,把众人全都打懵了。

正常来讲,水军交战,极少有人会单船深入敌阵,这摆明了就是送死!

战船又不是人,情况不对可以拔腿就走,战船一旦陷入重围,调头可就不那么方便了!

但丁普朗显然心存死志,他根本不考虑后果,哪里汉军最密集,他就偏往哪里钻!

这种出人意料的行为,让汉军阵脚大乱,丁普朗一路披荆斩棘,竟冲出汉军前锋重围,直奔陈友谅的中军。

陈友谅大惊失色,没想到昨日张定边单骑闯千军,差点取了朱元璋首级,今日就遭报应,遇到这么个玩命的丁普朗!

陈友谅急命中军战船一拥而上,丁普朗虽然勇敢,但却没有张定边对战机的把握。

他只顾杀的兴起,哪里人多往哪里钻,很快就不见了陈友谅踪影,自己反倒被重重包围。

汉军一拥而上,将丁普朗的战船团团围住,只见汉军士卒多如蝼蚁,从四面八方涌上战船。

丁普朗只杀的浑身浴血,一连折断三杆长枪,尤自死战不退。

他身中数十箭,终于力战而亡,死时被汉军一刀砍掉首级,尸体却靠在长枪上屹立不倒,所见汉军人人胆寒。

丁普朗的行动,为吴军争取了宝贵时间,常遇春、俞通海、廖永忠趁机率六艘战船带头冲锋,极大鼓舞了吴军士气。

战况惨烈异常,随着交战的持续,吴军大将张志雄、徐昶、陈弼、徐公辅等相继战死。

危急时刻,大将郭兴向朱元璋急谏道:

“汉军势大,又用铁索连环,唯有火攻可破,请国公速速采纳!”

这不废话吗?

朱元璋也知道火攻可以破连环,他昨晚就准备好了七条火船,问题是没有风啊!

火船一旦点燃,上面就无法站人,只能靠风向航行!

你总不能扛着火船,冲到汉军中去吧?

眼见局面越打越不利,吴军伤亡越来越大,朱元璋恨不得当场搭个祭坛,求老天爷刮场大风。

却没想,朱文正在身边突然说道:

“让我去,我有办法将火船送入汉军阵中!”

朱元璋一脸惊疑的看着朱文正,这十万火急的时候,要是换个人口出诳语,只怕早被他一刀砍了。

但朱文正是自己的大侄子,不但有救驾之功,还在刚刚的水战中表现出色。

朱元璋半信半疑的问道:

“文正,军中无戏言,你切莫胡言乱语!”

朱文正一脸正色道:

“绝无戏言,只需将火船交给洪都水军操作即可!”

朱元璋脸色阴晴不定,朱文正伤未痊愈,让他去于心不忍,但吴军除了火攻,已经无法可想!

最终,朱元璋咬咬牙:

“一切见机行事,切莫逞强!”

朱文正领命而去。

朱元璋只见洪都水军在朱文正的指挥下,扛起一个个大型木筒,飞快登上了火船。

这些木筒长约一米六左右,硕大惊人,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却是从未见过。

朱元璋看了看身边的宿将郭兴,郭兴也是一头雾水。

洪都水军登船后,迅速将木筒绑在火船两侧,尾部尤其居多。

紧接着,他们荡起船桨,飞快划起火船,每艘火船后面,还跟了一艘空荡荡的快船。

朱文正亲自激励大家:

“兄弟们!拿出我们洪都水军的气势,给汉军点颜色看看!”

朱文正早已成为洪都军队的常胜旗帜,众水军纷纷大声喊起号子,将火船越划越快。

很快,火船就接近汉军百步左右,这是个危险的距离,已经进入弓弩射程。

朱文正大声喊道:

“点火!撤退!”

洪都水军纷纷点燃船舷两侧木筒尾部的引线,又将火船一并点燃,然后飞速撤往身后快船,驾起快船就向回跑。

朱元璋和郭兴看得面面相觑,不明白如此这般,火船要如何靠近汉军?

就在这时,捆在火船上的木筒尾部,突然喷出熊熊大火,似有大量火药在急速燃烧。

这些喷射出的气流,如同一阵猛烈的罡风,强行推动火船向前冲去。

紧接着,火船上的引火物也燃起大火,火势瞬间铺满整条船,整个火船看起来就像个熊熊燃烧的烈日。

七条火船,如七条火龙猛然出世,带着噼啪作响的狂暴气势,一往无前的冲向汉军巨舰!

这一刻,陈友谅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太尉大人说过,今日必定无风!

第50章 胜负难料

朱文正使用的这种新武器,有个非常牛逼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当然,这并非原版,而是朱文正改造过的。

原版的“火龙出水”,神乎其神,简直就是人造鱼雷。

它最早见于明代焦玉《火龙经》及茅元仪《武备志》两部军事著作。

据文中记载,火龙出水的主体为5尺长的毛竹一节,前后用木头分别雕成龙头和龙尾。

龙腹内装神机箭数枝,龙头及龙尾下每侧安装半斤重火药筒一个,总计四个,为飞行提供动力。

战时离水三四尺点燃火药筒,可在水面上飞出二三里远,当筒内火药燃放完毕之时,龙腹内火箭即可飞出,焚烧敌船。

这是一个非常玄乎的设计,现代科学家曾依据描述仿制,并用电脑多次模拟,但无论怎么做,这玩意都不具备实用价值。

因为四个火药筒,根本就无法保证飞行稳定性,龙头龙尾的造型,也不符合空气动力学,无端制造阻力,更不用说,里面还有可以飞出的火箭?

不要说以古代的技术条件,就算是现代工艺造个这玩意,想要达到书中效果,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火龙出水”真这么好用,为何明军从未见实际装备,就连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舟师篇里,也从未记载过这玩意。

说到底,这很可能只是古人臆想出的试验品。

但朱文正将其做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去掉华而不实的龙头龙尾,去掉不可思议的内置火箭,取而代之的是,在里面装填大量火药。

发射方式也不是扔在水上充当鱼雷,而是捆在船两侧充当火箭助推。

如此一来,简单明了,大功告成!

只见七条火船,带起一阵疾风,势不可挡的冲入汉军阵营,瞬间就点起一片火海。

汉军全是高大楼船,平时看起来有多拉风,现在烧起来就有多火爆!

只见大火燃起数丈之高,几乎直冲云霄,“噼啪”声络绎不绝,响彻鄱阳湖面,汉军战船被铁索连环,一船起火,连接成片,延绵数十里,几乎全是熊熊燃烧的火光,远远看去,仿佛整个天地都在燃烧。

一个个汉军士兵化作赤红的火球,在战船上四处奔嚎,不断有人在绝望下,穿着铁甲跳入湖中,宁可被水淹死,也不愿活活烧死。

鄱阳湖上浮尸遍地,肉焦尸糊之味充鼻灌顶。

陈友谅亲眼看着自己花费巨资打造的数十艘楼船,被焚毁一空,兵士死伤无算,心中一阵剧痛,脚步踉跄,差点摔落湖中。

“朱文正!怎么又是你!”

此时此刻,盯着朱文正的可不止一个陈友谅。

常遇春挺身站立船头,眼中充满钦佩:

“大都督果然名不虚传,昨日阵斩张定边,今日又火烧陈友谅!痛快!痛快!”

俞通海、廖永忠一阵感慨:

“说来惭愧!大都督并非水军出身,却比我等更精通水战之道,实乃当世奇才!”

大将郭兴满脸都是兴奋,冲着朱元璋报喜道:

“成功了!成功了!大都督真乃神人也!”

朱元璋大步走到船头,汉军带来的强烈压迫感终于一扫而空,他心情大悦,面带微笑,神情欣慰的说道:

“家门大幸,国家大幸,得侄如此,何愁天下不定!”

朱文正正站在快船上,指挥众人奋力划水,突然鼻子一痒,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在骂我?

…………

夜幕降临,吴军大营是欢声一片,人人斗志高昂,经此一战,汉军水军折损过半,虽然吴军兵力仍不占优势,但已经能看到胜利的希望。

唯独朱文正躺在自己的营帐中闷闷不乐,丁普朗和张志雄的战死,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

丁普朗是赵普胜的师兄弟兼好友,张志雄曾是赵普胜的得力干将,两人极有可能知晓赵普胜的底细,朱文正还想打完仗后找两人打听,弄清那晚的黑衣人到底什么来历?

谁知道,他们两人竟然在同一天战死!

朱文正在这儿发呆,门帘却被一根木棍挑起,小朱棣挥舞着木棒咿咿呀呀走了进来:

“大兄!你怎么不去吃饭?”

朱文正看见他总觉得好笑,谁能想到以后威震四海的永乐大帝,小时候竟是这么可爱,便忍不住逗他道:

“朱队友!我被陈友谅打伤了,要不明天你替我上阵报仇怎么样?”

朱棣一听,嘟起小嘴,使劲挥舞木棍道:

“谁敢欺负我大兄!我一刀砍掉他娘的狗头,给大兄出气!”

朱文正一脸无语,这小子简直出口成脏,还动不动就喜欢喊打喊杀,难怪长大后,杀的北元远逃大漠,屁滚尿流。

首节上一节37/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