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38节

就在这时,蓝玉抱着个小罐子,一脸殷勤的跑了进来:

“大人!听说您受伤了,我给您带了点祖传的伤药,保证药到病除!”

朱文正伸手接过一看,只见陶罐上印着一个“常”字,忍不住笑骂道:

“还你家祖传?这是偷你姐夫的吧?”

蓝玉小心思被撞破,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大大咧咧的说道:

“都一样嘛!姐夫也是自家人!”

说完,他又厚着脸皮凑过来,一脸期待道:

“大人!听说你昨天阵斩了汉军第一名将张定边,给我们讲讲呗……”

朱文正没好气道:

“差点丢了半条命,有啥好讲的?”

朱棣也挥舞着木棍,雀跃道:

“我也想听,快讲,快讲!”

朱文正经不住死缠烂打,还是给两个小跟班绘声绘色讲了一遍,只听得两人双眼冒光,蓝玉更是一脸憧憬,估计早就在幻想自己将来要如何如何?

朱文正讲完,一直没看到朱标进来,便好奇的问道:

“朱标呢,他在做什么?”

小朱棣答道:

“他本来也想看大兄的,结果书法没练完,宋老师不让他出来!”

好嘛,原来学霸就是这么练成的!

…………

与此同时,汉军大营。

跟吴军的欢欣鼓舞不同,汉军大营是一片愁容,两日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不说,连大将张定边都被杀死,汉军士气怎么振作的起来?

水军大将于天成一脸愁容的向陈友谅谏言道:

“汉王!我们突围吧,再不走,就万分危急了!”

亲兵统领陈英杰也紧跟着说道:

“于将军说得对,就让我来断后,掩护汉王撤退!”

这两人一带头,其余将领也都憋不住了,纷纷七嘴八舌喧哗起来。

只有陈友谅手按宝剑,稳坐王位纹丝不动。

众人见汉王毫无反应,只是脸色阴沉可怕,忍不住心生畏惧,慢慢不敢多言。

陈友谅冷眼扫过四周一圈,顿时鸦雀无声:

“你们真以为,朱重八就要赢了?”

于天成低着头,脸上大汗直冒。

却见陈友谅突然站起,信心十足的说道:

“吴军伤亡同样不小,他们连胜两场,军心必然懈怠!吾大计将成,明日只管随我出战,必将一战定天下!”

亲兵统领陈英杰心中纳闷想到,我天天跟着汉王,也没见他还有什么计策啊?

猛然间,他突然睁大双眼,想起一事,那是在三个月前,攻打洪都不利时,陈友谅就早早做下的安排……

第51章 临危受命

第三天黎明时分,朱元璋就被汉军的震天锣鼓声惊醒,他心中十分诧异,还以为陈友谅连日大败后,会避战不出。

没想到,陈友谅是越挫越勇,竟主动找着吴军来打。

要战便战,当我朱元璋怕你不成!

吴军大队鱼贯而出,很快布满湖面,双方激战一起。

汉军失去大量楼船后,今日战力已大不如前,但陈友谅却毫无畏惧,只是挥师猛攻。

战斗逐渐白热化,吴军主力尽出,利用优势火力,不断将汉军战船打得硝烟四起。

朱元璋试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消灭汉军主力。

朱文正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汉军这么个打法,不就是在送人头吗?

陈友谅怎么也不像干这种蠢事的人?

“国公!汉军形势异常,恐有欺诈!”

朱元璋也不傻,很快反应过来,但却想不明白个中原因,只是皱眉抓着胡须思索。

陈友谅的主力全被困在鄱阳湖上,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猛然间,朱元璋想到一个地方,急命大将郭兴道:

“你速速派人,去南湖嘴查看!”

鄱阳湖经湖口流入长江,迎面就是南湖嘴,到了南湖嘴,向左走可以逆流长江抵达武昌,向右可以顺流到达应天。

朱元璋为了彻底截断陈友谅后路,除去以主力占据湖口外,还在其后的南湖嘴安排大将傅友德驻守。

如今陈友谅明知处于下风,却还死死缠住朱元璋的主力,让他不得不为身后的南湖嘴担忧起来。

就在这时,一艘哨船从后方疾驰而来,船上旗手甚为慌张,还隔着老远,就拼命晃动起信旗:

“汉军大队突袭南湖嘴,南湖嘴告急!”

朱元璋大惊失色,前方跟陈友谅激战正酣,后方又遭汉军大队偷袭,这是要深陷重围,被两面夹击吗?

更离奇的是,这些汉军大队人马,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

早在三个月前,陈友谅攻打洪都不利,已经预判到自己后路可能被朱元璋截断。

为了以防万一,他命其弟,五王陈友仁亲自回武昌运粮,但陈友仁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他在武昌干些什么呢?

原来,陈友仁回到武昌后,就按照陈友谅的计划,一边整备军队,一边督造新船。

到今天为止,陈友仁刚好搜罗了大小五十艘战船,其中巨型楼船二十艘,在接到汉王被困鄱阳湖的消息后,陈友仁就带着舰队马不停蹄的赶往湖口。

算算时间,正好应该是今日赶到。

傅友德虽然受命驻防南湖嘴,但他主要防备的是,汉军从鄱阳湖中冲出,对于来自武昌方向的突袭,缺乏警惕。

陈友仁智勇双全,五王的称号不是白给的,他趁着黎明时分,傅友德最松懈的时候,大举进攻南湖嘴。

陈友仁自武昌而来,正好是顺着长江而下,汉军楼船又身高体大,借着水势威猛无比。

傅友德猝不及防下,匆忙接战,阵型竟被陈友仁冲乱,眼看汉军巨舰抵挡不住,陈友仁即将进入湖口,出现在朱元璋背后,傅友德吓得魂飞魄散,只能命哨船拼命赶往报信。

得到信报后,朱元璋也是傻了眼,吴军主力已被陈友谅拖住,他身边算上朱文正也只有二十多条船,要是陈友仁趁机冲过来,那他岂不是又要撸袖子投湖?

朱元璋到底是千古一帝,值此危难关头,一咬牙,当机立断道:

“传令!俞通海断后,其余各军火速撤往湖口大营,结营坚守!”

大将郭兴听得一呆,这个方案倒是应急,只是平白牺牲了俞通海所部,可如此一来,陈友谅就里通外应,全盘皆活了。

汉军进可攻,退可守,更要命的是,之前将士们浴血奋战取得的机会,就全都白费了。

郭兴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有些游移不定。

朱元璋大怒:

“还愣着干什么?”

就在这时,朱文正挺身而出:

“国公!我去挡住陈友仁!”

郭兴大惊道:

“陈友仁有二十艘巨舰,傅友德已抵挡不住,都督怎可冒险?”

朱元璋也神情犹豫,只是闭口不应。

朱文正却一脸坚毅道:

“我军浴血奋战多日,牺牲将士无数,如今大功即将告成,万万不可功亏一篑!我有洪都水军利器,请放心让我一战!”

朱元璋向来行事果断,如今却为这个侄儿犹豫起来。

每逢战事紧要时,都要朱文正以身犯险,纵然朱元璋心坚如铁,也让他为之恻然。

老朱家没剩多少人了,大姐就留下个外甥李文忠,大哥只有朱文正这一个后人。

当年大嫂带朱文正来投靠时,朱元璋完全是把他当亲儿子在养。

但朱元璋有不得不打的理由,他半生凄苦,给地主放过牛,去庙里当过和尚,为了吃口饭,甚至当过乞丐。

长久以来,朱元璋其实都没什么野心,他最迫切的愿望,只是活下去,好好的活着。

即便他后来加入红巾军,也是因人诬告,被逼上了梁山。

在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实后,朱元璋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苟且偷生的年代。

元朝早已腐朽不堪,是天下动荡的根源,老百姓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勇敢站起来,推翻暴政,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华夏。

为了这个远大的梦想,他卧薪尝胆,披荆斩棘,一路奋战到现在。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只有彻底击败陈友谅,才有问鼎中原的资格!

为了这个资格,许多人已经倒下,现在,很可能又要轮到朱文正!

朱元璋眼角发红,牙关紧咬,紧紧盯着朱文正道:

“文正!你可清楚此去的风险!”

朱文正当然明白,从他知道赵德胜的往事时起,他就明白吴军是在为何而战!

朱文正一脸肃然道:

“叔父!当断则断,就让我去吧!”

这一声叔父,让朱元璋笑了,他亲手打理好朱文正的战袍,用力在他肩头拍了拍,只说了最后一句话:

“叔父在这里,等你得胜归来!”

朱文正飞身跃上“定海”号,环顾四周,看着这些自洪都时起,就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大声呐喊道:

“兄弟们!随我一战定乾坤!”

洪都守军气势如虹的呐喊道:

“必胜!”

“必胜!”

首节上一节38/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