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变 第103节

奕訢年纪虽轻,却不好这种调调儿,不过架不住宝鋆、刘杰、胡林翼等人簸弄,终于还是入了席,觥筹交错之间,气氛也很是融洽起来。

“宝大爷想招呼谁?”坐在宝鋆身边的一个姓项,人称小项,生了一张圆滚滚的脸庞,很是讨喜,一边给宝鋆斟酒,一边低声的问道。

“我还是第一次到贵地来,可有什么好的?”

“那好,我来荐闲。”小项是那种按肩膀浑身动的家伙,只是初见却已经知道宝鋆是好‘水陆并行’的,嘿声一笑,命听差取过纸笔,来写局票。一边写一边说道:“有个李小宝,很是灵透,一定能入你老的法眼。”

“也好。”

刘杰和胡林翼都是熟客熟主,不等小项问及,各自挑选熟悉的,桂良也就罢了,李棠阶很不喜欢,却也不好多说什么,在这样的场合,只能洁身自好了。

等待的功夫,宝鋆看到奕訢还是面带愁容,当下为他解劝道:“王爷不必如此,以我想来,皇上于我大清武备不修,兵员差强人意一节,怕也早就默识于心了。”

“这话怎么说?”

“上一年,皇上就英夷进城一事,曾有圣谕:‘其人纵有百般不是,单指武备一途,难道不就是比我大清兵勇要胜强百倍的吗’”看众人的注意力都给自己的话吸引了过来,宝鋆一笑,他说:“由此可见,皇上虽足不出九重,却尽知天下。嘿!比起运筹帷幄的诸葛武侯,怕也是不遑多让呢!”

“你是说,皇上也知道……”

“此事嘛,只要王爷呈上折子,皇上自当有所批示,到时候,不就全然通晓了吗?”

“上折子言及此事?”奕訢一皱眉,只听宝鋆继续说道:“皇上,”他的眼睛左右转了转,放低了声音:“皇上不过是借王爷的眼睛,和王爷的条陈,来做事呢。”

“啊!”奕訢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说着话他站了起来,向众人拱拱手:“请诸位少坐片刻,我去去就来。”

正式和英人见面是在折子呈送上京的转天,英方公使以外相特使奥尔德·伯明翰勋爵为首的一行人承小船登岸,早有等候在码头的刘杰和胡林翼带同听差迎了上去,一方拱手,一方鞠躬:“欢迎您,来自大英国的特使阁下。”

“请允许鄙人向您和您的随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听完通译的解说,伯明翰哇啦哇啦的说了一通:“很荣幸能够踏上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刘杰笑呵呵的,做足了礼数,答说:“对于来自遥远的地方的朋友,我们中华上国,从来都是以礼相待的。”

“那么,尊敬的中国朋友,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

“回天津府城,大清朝皇帝派遣的特使,同时也是我国的亲王殿下,正在天津府城中等待接待来自贵国的使者呢。”

“先生们?”伯明翰回头一笑:“我们就去吧?”

双方拱手告别,刘杰和胡林翼钻进官轿,英国人则安排他们乘坐蓝呢后档的马车,从塘沽码头启程,浩浩荡荡的向城中进发。

到了城中已经是中午时分,中方先安排来使在位于天津府道衙门不远处的管驿中休息,早有听差为来宾准备了午餐,这也不用细说。

刘杰和胡林翼和伯明翰一行人拱手告辞,自回衙门向奕訢回报:“已经安排英人住下了吗?”

“是!按照此次英使到津的行程,今天下午暂时安排对方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在衙门中正式商议。”

***

***

******

和英夷相见照样是先在天津府道辕门前放炮,轰轰作响的礼炮声中,伯明翰、文翰、阿利图、麦华陀等人西装礼帽,从中方特别准备的官轿中弯腰而出,自然的,又是惹来周围围观的百姓的一片窃窃私语:“怎么回事?这些老外是谁?”

“不知道呢?看他们的样子,多哏儿啊?手里拿的那是什么啊?”

“不会是拐杖吧?”

“别胡说!他们的样子还很年轻的嘛,什么拐杖?”

入耳全是嘈杂的天津话,便是李鸿章这样的南人都不大听得懂,更不用提来自遥远异国的使者了。礼炮放完,双方公使各自上前几步:“大英帝国外交大臣特使奥尔德·曼彻斯特·伯明翰勋爵,拜上大清亲王殿下,并代表大英帝国巴麦尊外相,亨利首相,女王维多利亚一世陛下,向大清国皇帝陛下,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方此次抵津,也带来了己方的通译,是理藩院礼宾司的一名司员,姓孙,名叫以文,字仲玉。孙以文从小和父兄在香港,澳门一带生活,学了一口很流利的外语,不过他自幼长在南国,说话的时候口音很重,听起来相当的费解。

等他翻译结束,奕訢点点头,上前一步向伯明翰一拱手:“很感谢贵国特使带来的英国女王的问候,本王代表我大清国皇帝陛下向贵特使的到来表示欢迎。”

伯明翰知道奕訢是中国皇帝的弟弟,一国的亲王,比之自己这个勋爵不知道要高了几个层面,也不敢失礼,恭恭敬敬的一鞠躬:“多谢亲王殿下。”

“那么,特使先生,请进。”

“亲王殿下请。”

第134节 恭王为使(6)

双方特使并肩而行,麦华陀和孙以文各自陪在伯明翰和奕訢的身侧,为他们做着及时的翻译。到了衙门中早已经准备好的大厅,双方分宾主落座,谈及正事之前,奕訢照例是要和对方寒暄几句:“本王看过特使出发之前通过两江总督上呈的公文,特使是从贵国本土而来的?”

“是的,殿下,鄙人是从大英帝国本土而来。”

“路上走了很久吧?”

“大约4个月的时间。”

“那可真的是很远的路途了。特使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多谢殿下的关心,我想,只要鄙人这一次的劳动能够达成让英、中两国能够在一个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我想,我个人再多一点辛苦,也是很愿意承受的。”

奕訢楞了一下,没有想到英国特使词锋如此锋利一般的,竟是无以为继!还是坐在一边的李棠阶立刻接上了话头:“特使先生这样的话请恕老夫不能苟同!我大清天朝从来便是宗主之国,便如同高宗纯皇帝当年,贵国公使先生来天朝觐见我国皇帝陛下,也从来没有提及什么‘平等’,真不知道今日贵使这番话,是为何解?”

伯明翰微笑着听麦华陀把话解说了一遍,完全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先生,您说得这件往事,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当年的时候,我国公使马嘎尔尼先生来到贵国,只是为了增进两国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并非是以附庸之身向宗主国朝觐。所以我才会说,这一次是希望能够在一个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增进贵、我两国的友谊。”

奕訢看场面有点发僵,当下微笑摆手:“特使先生,此次从香港出发,沿途北上,我大清朝的风土人情,可还看得吗?”

“非常的优美。”伯明翰真心的赞美了一句:“贵国的风貌实在是令人折服。虽然我们的语言不通,却不会成为很大的障碍,贵国人的脸上似乎总是带着微笑和热忱,当然,如果这份微笑和热忱是面对着我们这些来自外国的客人而发出的,那就更加的让人觉得愉悦了。”

“就正如特使先生所说的,这大约是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吧?”

“但愿如殿下所说。”

闲谈了几句,奕訢双手抱拳,向空中虚虚一拱手:“我天朝皇帝陛下高屋建瓴,庙谟独运,于上一年贵国公使文翰勋爵阁下提出之广东府城入城之事,圣心挂念,特命我朝礼部尚书领衔,会同户部侍郎曾国藩大人,都察院御史沈淮大人赴江宁与文翰先生会商此事,并就英使进入我天朝首都朝见我国皇帝陛下之事展开磋商,文翰勋爵以事关重大,其人不能决为由,将此事迁延至今。我皇上有爱民之意,亲亲至德。恐贵国公使远路奔波,舟车劳顿,特准将今次会商之地改为在天津举行。”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待到麦华陀把自己的一番话转述给伯明翰,这才继续说道:“本王此次来,身兼皇命,为增进两国友好,与贵特使商讨入城一事。只是不知道,特使先生贵我双方始终不能达成一致的礼法一节,可有什么主张吗?”

“殿下,首先,请允许鄙人向贵国皇帝陛下的宽广胸怀表示诚挚的敬意。”伯明翰站了起来,深深的点点头,随即坐下,继续说道:“贵国皇帝陛下允许我大英臣民进入贵国的首都,这是可以在贵我两国交往中留下浓重一笔的事迹,我个人对于贵国皇帝陛下的这种决定非常之欣赏。”

“……关于亲王殿下提出的问题,我国首相阁下提出的建议是,希望能够免除我国使节的跪拜之礼,改为用五鞠躬的礼节,向大清国皇帝陛下表示我们的敬意。”

话题刚刚展开,就遇到了困难。英人拒绝在觐见大清皇帝陛下的时候行跪拜礼,而这,偏偏是中方强烈要求的:“特使先生,贵国这等不考虑两国交往中的特定情况,完全一意孤行的做法,我很失望,也很不满。”

首节上一节103/9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