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308节

  这种情况只能采摘后立马打药,打了药之后,采收时间又得延缓~

  相比之下,小拱棚里的叶菜状态就还好,毕竟有薄膜挡住了雨水。

  这也是雨季小拱棚最大的作用。

  趁着下雨,不用去卖菜,陈家志准备回东乡菜场看看情况。

  东乡的征地时间早就正式定在了7月1日,也就是6月一结束就到期。

  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其实也能做点文章,敖德海应该也是这样的想法。

  不过这段时间薛军主要在市场上卖菜,东乡的菜都是对外找车运,如今是什么情况,陈家志还真不了解。

  一路行驶。

  乡村道路上也就四五十码的速度,道路两边的风景一览无余。

  此时的番禺很大,农田更是广阔,金黄的水稻,硕果累累的菠萝蜜和黄皮果,田园景象随处可见……

  陈家志最关注的还是菜田,他对这条路线很熟,途中要经过不少蔬菜基地~

  两三个月前,这些菜田都还一片翠绿。

  如今,原本鲜嫩翠绿的菜畦夹杂了零星的黄,这还是在车上看,如果走近了,可能会更糟糕一些。

  这是露天叶菜无法避免的硬伤。

  随着雨水变多,处境会更困难,叶菜通常叶片多汁且含水量高,长期处在高温高湿下,原本鲜嫩翠绿的叶片会变得毫无生机,仿佛被无形的力量侵蚀,逐渐失去水分和光泽,最终腐烂成一堆无用的烂叶。

  有的在地里腐烂,有的在运输过程腐烂,有的在销售时腐烂……真正能到餐桌上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

  所以经常会看到农民批发价1元/斤,但在城里买菜时,就变成了6~7元/斤。

  途中的损耗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当然,也有例外。

  叶菜退场之时,也正是瓜豆类蔬菜逆袭之际。

  青瓜、冬瓜、苦瓜会更耐涝一些,也更耐储存,供应更稳定,价格反而亲民。

  兜兜转转,东乡菜场到了,那栋琉璃瓦房依然孤立在菜场中央。

  淅淅沥沥的雨打在菜田里的薄膜上,发动机声也吸引了房间里的菜工,纷纷探出头来。

  一黑一白两条大狗站在屋檐下犬吠,等车停下时,又变成了摇头晃脑。

  “陈老板来了~”

  “陈老板。”

  一个个菜农也都打着招呼,大都是些熟悉的面孔,普遍肤色偏黑,也算是行业特色了。

  陈家华、吴成勇和陈家英也都在,早已熟悉了菜场生活。

  寒暄过后,陈家志打着伞,换了随车带来的雨鞋,与敖德海一同走进了菜田里。

  雨不大不小,耳旁都是雨点打在薄膜上的声音。

  弯腰从小拱棚通风的一头望进去,菜心挺立于干燥的菜畦上。

  也有不少空地。

  50亩地粗略看完,雨也小了些。

  陈家志说道:“最近出菜量也挺多啊!”

  他虽然来得少,但出菜量骗不了人,最近东乡只要天气适合采收,那最少也是上万斤,即5吨。

  敖德海的模样没变,但精神头很好,他笑了笑,“可能过惯了大鱼大肉的日子,突然再卖便宜菜,总感觉挺没意思,所以就想着博一下行情。

  这一茬大概有30亩地陆续采收,现在看价格也一般,但6月初还有10亩左右还有机会。”

  博行情嘛,无可厚非,这风气还是陈家志带起来的。

  东乡菜场这一两月相比此前也确实要萎靡了不少。

  陈家志指了指不远处,“空地怎么计划的?”

  “等天晴了继续播种吧。”敖德海笑道:“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至少一茬菜没问题。”

  陈家志眺望着空地,想了一会儿,沉吟道:“江心菜场有批菜心穴盘苗,买过来移栽好像也有搞头啊!”

  “嗯?!”敖德海讶然,“江心菜场特意育了苗吗?”

  “对,还不少,最近正愁没地栽。”

  “那买呀!”敖德海说道:“这边有10亩空地,现在采收这批很快也能结束,甚至6月初那批采收后,也能移栽,在征地前肯定也能采收。

  说不定哪批菜就赶上行情了!”

  “靠谱,就这么干!”

  陈家志差点交手称赞,这地的肥力能吃干抹净啊,这一年来那么多粪肥也没白施!

第291章 坚持即是意义

  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天一夜。

  一早,让菜农又爱又恨的太阳从江面上爬了起来。

  太阳出来,这薄膜又得立马揭开,就是反复折磨人。

  不过当翠绿的菜心随风摇摆,仿佛小学生一般欢呼高唱时,这份忙碌也就值了。

  昨晚没去卖菜,但陈家志也凌晨四点就到了菜场,一车穴盘菜心苗很早就发往了东乡。

  不出意外,往后每天都会发穴盘苗过去,一直持续到6月10日左右。

  既能让东乡菜场火力充足,在征地前都还有菜上市,榨干最后一分地力;

  也让江心菜场解决了没有空地的问题,同时还入账了一批卖苗收入,至少能收支相抵。

  这样算下来,形成了一个完美循环,并且,不论龙舟水什么时候来,菜场都能保证有火力输出。

  随着菜工陆续上班,清晨的菜场也格外鲜活,碧绿如洗。

  陈家志绕场走了一圈,既是工作,也是锻炼身体。

  火红的太阳出来时,他就往回走,冷库和泡沫箱厂的安装也进入了最后的设备调试。

  其实这两者都不难,陈家志前世也都接触过。

  只是当下成本稍高,一般的菜农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很多菜场也不想投入。

  同样的例子还有小拱棚,明明很实用的技术,但很多人摸不准,成本又高,愣是犹犹豫豫的不敢投。

  等情况明朗了,敢投入了,很多人也就知道了,只能喝些汤汤水水。

  这就属于跟风都跟不明白。

  在冷库前看安装师傅一番折腾,猛地一声,压缩机就运转了起来,呜呜呜的响。

  陈家志察看着冷库内外,验收着花了50万元的成果。

  冷库里已经在进行打扫和消毒,内部长20米,宽15米,高约2米2,比预期的500方要大出100多方。

  如果菜心用塑料筐堆垛储藏,放个两百吨完全没问题,也有可能能装300吨,具体多少还得试了才知道。

  但当下完全够用了。

  与此同时,泡沫箱厂也进行了试生产,其实就几套设备,招了两名老师傅,再招几名工人就能实现运转。

  原料主要是聚苯乙烯,按目前的模具设计装30~50斤蔬菜,一吨原料大约能生产5000个泡沫箱。

  聚苯乙烯是原油化工原料,当下每吨8000多元,比较贵,但人工成本低。

  综合下来,每个泡沫箱的成本可控制在2元左右。

  陈家志能接受这个成本,比对外买划算多了,以后说不准还能对外卖泡沫箱。

  验收,签字,付结算款,总耗资100万元的两大设施随时能投入运转使用。

  …

  傍晚的光慢慢变得影影绰绰,和着天边的夕阳撒落,点燃了天边的云朵,泻了一地的橘橙,农人也成了剪影,从菜场的四周隐去。

  冷库边上。

  陈家志组织着今晚的总结会。

  “明天开始,早上没露水时就可采摘青椒,改用泡沫箱装,先在冷库预冷,傍晚再装车发车。

  有两个要点,首先入库前要剔除劣质果实,其次是保鲜温度定在8~12℃左右。

  储存温度不能低了,一旦温度低了,青椒就会颜色变暗,出现斑点,口感也会变差,也更容易腐烂。”

  其实还有很多要点,比如要想青椒能长期储存,还需要用漂白粉和过氧乙酸消菌杀毒,但陈家志只需要短期预冷。

  “陈总,现在这样卖也挺好的啊,预冷一下,又增加了泡沫箱成本,还要电费,这多的成本从哪里出?”

  戚永锋这声陈总让陈家志有点措不及防,这群人,都被易定干给带不纯洁了。

  “你说呢?”

  陈家志笑得意味深长。

  易定干秒懂,“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卖出去的时候能加价是吧?”

  “当然喽,我提供了服务,自然要有对应的价值,而且预冷可以降低蔬菜的田间热,抑制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长,延长保鲜期,提升商品价值~

  这么多好处,我一件菜多收三五块钱很合理吧?”

  “合理~”

  冷库和泡沫箱对众人来说都还很新鲜,不过也早都有心理准备。

  只是从去年的竹筐,到后面的塑料筐+冰袋,再到现在的塑料筐+预冷库+泡沫箱,这装备也在一次次升级。

  莫名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

  夜色弥漫,微风轻抚,带着丝丝凉意。

  时隔一天,陈家志和李秀又一次踏上了卖菜之旅,李秀在家休息学习了一天,精神饱满的诉说着白日的成果。

  不多时,便到了市场。

  昨日青椒耽搁了一天,但产量并没有上扬。

  除了发往香江的7吨,63号档只留了8吨青椒。

  不过,东乡菜场有5吨青菜,李才也从外地发回来了一车菜心,大约8吨,一共也有二十吨菜。

  陈家志到档口时,除了青椒,其它的菜早都卸了下来。

  薛军有些忧心的走上前来,说:“今天发回来的一车菜心状态不怎么好,刚才开了几筐,水分比较重。”

  “白天佛山下雨了么?”

  “听说菜收到一半时落了雨。”

  闻言,陈家志和李秀也当即去看菜心,叶片上有少许水滴,状态如常,但重点在下层。

首节上一节308/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