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北片一组,转过弯,就到了南片一组。
一个个敞开着的小拱棚下全是绿油油的青菜,一行行,一列列,它们相互依偎,却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既不会过于拥挤,也不会显得过于稀疏,形成了一片绿色海洋。
一个个穿着汗衫,戴着草帽的菜农或站,或坐,或躬腰于田间地头忙碌。
间苗、施肥、除草、浇水、打药……一切都井然有序。
也聚集了菜场里最多的有生力量。
陈家志逐一打量,观察着每片菜地蔬菜的大小。
主要是菜心。
入眼所望,除了有一片是大骨青空心菜外,其余全都是菜心。
陈家志去年留种的丝瓜和苦瓜,易定干调整到了下一茬。
荷兰豆是月初下架拉秧,整地花了几天时间,陈家志记得第一批播种的菜心是5月7日。
算算时间,到今天过了15天,每天播种20亩左右,刚好播完~
然而,菜地里一片绿啊!
哪有才播种的地块?
甚至没有一块菜田看得到土地的颜色,都是绿油油的。
陈家志心里讶然了一瞬,又并不感到意外,这才是易定干。
他无视了从菜田中走出来的易定干和李明坤两人,骑车继续往前。
半大的苗,半大的苗,半大的苗,正在间苗,正在间苗,栽苗~
他还在南片看到了北片戚永锋和黄日新的人。
踏马的,是说人都跑南片来了,原来活都集中在一堆了!
陈家志在菜场东南角的南片三组停下,组长郑中走了出来。
“老板,巡田啊?”
“我问你,你这组最迟播种的菜心是哪一天?”
“15号。”
陈家志略一思索,“也就是说当天至少播种了30亩地了?”
“差不多吧。”郑中说道:“易场长这样安排的,说是去年行情好,今年也很可能有大行情,所以要赌一下。”
“不仅在赌,赌得还不小~”
聊这两句的功夫,易定干也走了过来,他还是保持了工作场合称职务的习惯,开口就是陈总。
陈家志调侃道:“易场长,看来你这是信心十足的想搞一波大的啊,不来巡田,我还不知道,你这快梭哈了!”
易定干讪笑道:“略作了些调整,种菜嘛,讲究的就是随机应变。
我感觉很有机会,前几天都是雨,龙舟水也快到了,只要扛过去了,就是一波大赚。
各项准备我也都做好了,再加上小拱棚,只要不被大面积淹,扛过去应该没问题~”
‘龙舟水’时段是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最多,最为集中的时段,常常出现连续几天的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
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
去年在5月25日和6月18日前后,出现了两次强降雨。
其实这时候大部分外来菜农对龙舟水并没有什么概念。
但江心菜场不一样。
陈家志去年6月,六亩八分地,靠着‘龙舟水’行情,一个月卖了6万多元,大获成功。
易、李、郭、戚、敖等几人都印象深刻。
所以今年想复刻一次。
陈家志也没过于苛责,敖德良这样精致稳妥的员工他固然喜欢。
但本质上陈家志也是菜农中的赌徒,只是后来被社会调教成了稳重模样。
既然把权力下放了,易定干选择赌行情也并不算什么大事。
“对了,穴盘育苗在继续弄没有?”
“有!”易定干沉声道:“菜心穴盘苗现在也很充足,就是要快点腾地出来移栽了。
菜心计划最早采收时间是5.31日,所以我想清理一批青椒~”
“这不行!”陈家志断然否决。
“没人知道龙舟雨落在哪几天,万一来得很晚呢,青椒能保收入下限。
育的穴盘苗大了,就直接割了卖菜苗,再播种下一批,反正要随时保证有能移栽的苗子。”
青椒保前半段收入,穴盘苗能赶后半段的行情。
无论龙舟水什么时候来,都有收入保证,最怕的就是它不来。
但花城的龙舟水有上千年历史,而且,全球变暖背景下,花城的龙舟水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强才对,没理由今年会缺席。
第290章 吃干抹净
既然谈到了穴盘菜心苗,陈家志便和几人一起去看了看。
育苗棚在靠办公区域的角落后面,旁边就是快完工的泡沫箱厂。
这里地势高,被淹风险小。
揭开薄膜,进入大棚里面,一股热气扑腾而来,入眼的却是一片架高了的穴盘苗,苗子有大有小,很齐整。
“可以呀,还知道拿砖头和木板垫高。”
这片归属于李明坤的南片一组,“防暴雨淹嘛,菜心播种很激进,这些穴盘苗就是最后的保障,所以才垫高。”
“挺好。”
陈家志微微弯着腰,向棚里走去,和露地的菜心一样,穴盘苗播种也很紧密。
一天或者两天一批。
在一批已经有4~5公分高的菜心苗前,陈家志停了下来,从穴盘的育苗孔里拔出一株幼苗,根壮叶茂。
易定干站在旁边,说:“这苗子再有两三天就该移栽了,但菜场没空地,才会想着清理一批青椒出来。”
“这事就别想了。”陈家志又看了看看跟来的戚永锋和黄日新,“多向德良学学,把青椒管理好。”
戚永锋说:“苗子已经老了,再怎么精细管理,也最多只能采摘一两批青椒,单批产量也不行了,早点移栽菜心还可能赶上行情。”
雨水多,青椒产量减少是必然,昨晚看似青椒多,但那是积压了两三天没摘的存货。
青椒过熟再采摘,也会影响整体的产量。
“这不是松懈的理由~”陈家志说道:“你看看你那组地里青椒都成什么样子了,枯萎了的枝条和果实都没人清理,这不是等着发病嘛!
再说了,行情的事没人说得准,先把能赚的钱赚到手!”
“是该加强管理了。”易定干接话道:“永锋,日新,下午你们的人先都回自己小组打理一下,南片有需要再调人。”
顿了顿,易定干又叹了口气,“不过这苗子想收菜秧也不容易,估计最后只能倒了。”
如果就这么倒了,确实有点可惜,但哪有事事完美的?
看完苗,从大棚里出来,也都出了一身汗,临近中午,也越来越热。
易定干带着人去调整工作,陈家志则骑着车回了家。
“家志,今天热,熬了有酸梅汤,刚在冰箱里放了会儿,快来喝一口,歇一会儿马上就吃饭了。”
还没进屋,彭国真就端出来一搪瓷杯子装着的酸梅汤。
“哟,那我有口福了。”
陈家志上前接过搪瓷杯,就吨吨吨喝了起来,入口先是那股清冽的酸,如山间清泉直冲味蕾,紧接着甜味悄然浮现,酸酸甜甜,舒缓悠长。
早上巡田时的那丝火气也都悄然消散。
“啊,舒服!”
“这大热天的来一杯这个,简直就是爽到心里面去了。”
陈家志赞道:“妈,你这酸梅汤在哪学的,味道巴适得板!”
彭国真呵呵的直笑,“你要喜欢喝,我后面经常煮一些,有冰箱也方便,冰镇起来快。”
“好啊,就是辛苦你了。”
“哎呀,不辛苦,不辛苦。”
在堂屋里歇了一会儿,易定干也骑车载着陈家芳回来了,彭国真又乐呵呵的送上去了两碗酸梅汤,赢得了交口称赞。
陈家志说道:“易哥,冷库还有两三天就能用了,天热的时候可以安排菜场食堂也煮几大锅酸梅汤,放冷库里冰镇一下喝起来也舒服。”
易定干撇嘴道:“陈总,你对工人还真是好啊!”
陈家芳不满道:“你可不要忘本哈,你也是菜农出来的,夏天在菜地里干活有多热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一碗冰镇酸梅汤喝,那确实很提劲。”
“我怎么忘本了,我又没说不做。”易定干一脸不服气,说:“我现在也天天在地里,还不是一样和你们一起晒。”
彭国真端着菜走了进来,“行了,别吵了,先吃饭,吃了饭家志赶紧去休息~”
易龙易虎两兄弟要晚点才回来,在家里吃饭也是分批次。
吃了饭,陈家志去冲了澡,才轻手轻脚的进屋睡觉。
一觉醒来后,又到了傍晚,李秀已经起床了,在院子里带着陈正云玩,易龙易虎都在忙着写作业看书,为了买电脑也是拼了。
彭国真和陈少昌则在准备着晚饭。
陈家志先去了菜场,今日的青椒也已采摘得差不多,正在定重装车。
沿着公路来回走了一片,北片二组和三组的情况有所改善,加强了管理,陈家志还是希望多采摘一些是一些。
等又到车前时,夜幕开始降临,两辆装菜的车也先一步出发。
陈家志找徐瑶要了今日的清单,才又回家吃饭,接上李秀一起去卖菜~
又是朴实无华的一晚上,唯一不变的只有鼓鼓的钞票。
这一茬青椒卖得确实很爽,只要有货出现在市场,就根本不愁卖,价钱也高,再怎么卖也不会腻,每一个菜农都会希望这样的日子长久一点。
陈家志也不例外,但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没人料到晴了两天后,老天爷又抽风似的间歇性下了一天雨,就像六七十岁的老头一样,尿起来总喜欢歇一会儿。
高温,潮湿~
青椒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就像人类蒸桑拿大量出汗一样,高温会使青椒内部的水分蒸发到表面。然而,持续下雨的潮湿环境又让这些水分无法及时散去。
导致微生物在瓜果表面大量繁殖,果实表皮开始出现水渍状斑点,乃至整个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