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小拱棚保护,叶菜‘颜值’这一块还是能轻松脱颖而出。
越往后,越明显。
陈家志又扭头看了看已经在进行设备安装的泡沫箱厂。
等再一次统一包装标准,江心菜场也将完全继承东乡菜场的‘颜值’优势。
只要菜品相和包装远比别人的好,至少不愁销路。
工人陆续找地方躲雨,易定干和小组长们也都跑回了办公楼,嘴里碎叨叨的。
“这雨来得真踏马快!”
“被淋成狗了,全身衣服都打湿了~”
“就是要这样下,雨下得越大越好,让菜价赶紧涨起来。”易定干笑道:“我们的第一批菜心也马上要出来了。”
几人上了楼,陈家志挨个给点了烟,烟一抽上,几人就又提起了劲儿。
“不得不说,小拱棚除了盖膜累,用来防雨是真有用啊!”李明坤得意的说:“雨下这么大,我的菜畦都没有打湿。”
“下吧,下吧,雨再下大一点,再下久一点。”易定干神叨叨的念道:“还有15天就端午节了,这龙舟雨也该来了。”
然而,这雨来得也快,去得也快,没下一会儿,雨就又停了。
不过天空仍旧阴沉沉的,还有可能继续下雨,薄膜也就一直盖着。
下雨天也不敢摘青椒,不仅容易染病,货架期也短,你敢摘去卖,别人就敢压价。
一时之间,菜场就闲了下来,只能让工人提前下班。
陈家志也陆续给夏有车和薛军打了电话:今日下雨无菜。
两个电话打完,屋外便又响起了下雨声。
陈家志想打电话给李才,如果佛山没下雨,让他有机会就多发两车菜回来。
但李才没有固定联系方式,一般也是他主动打电话回来。
这让陈家志迫切想念手机。
花城一下雨,蔬菜供应就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叶菜~
这时从外地发干货来市场,就很容易赚到信息差的钱。
转过念头,陈家志便又把电话打给了薛军。
“如果李才给你打电话,让他连夜组织再发两车叶菜过来,今晚上和明天菜都应该比较好卖。”
“好~”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是来不及了。
佛山白天没下雨,但晚上就下起了雨,李才没有时间组织货源。
当天晚上没淋雨的蔬菜也确实更抢手。
这一波小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李才得知后也很懊恼,没留下固定联系方式,或者该早点回电话。
但这东西难以预料。
从这场雨后之后,花城又间歇性的下了两场雨。
和去年的场景很是类似,江心菜场的青椒产量受到了直接影响,落花落果大幅增多。
连续停了三天,一直到5月22日晚上,才又恢复了采摘。
一车7吨发往香江。
另两车13吨发往63号档口,同时还有李才发回来一车菜心,东乡菜场也来了一满车高品质青菜。
一天大约有二十六七吨菜,销售势头也很不错。
到天亮时,就卖完了。
准备收工时,陈家志注意到旁边张启仁的档口来了一大车冬瓜。
一问,忙着囤货。
由于最近雨水增多,市场里不少人都在囤货,尤其是冬瓜、土豆等耐储蔬菜。
“家志,冷库马上就能用了,要不我们也囤点冬瓜吧,端午节快到了,应该会有行情。”
回家的路上,李秀也在向陈家志提议。
“囤不了,当大伙都在囤货的时候,很可能就要倒霉了。”
端午节今年是6月2日,还有十天时间,变数还很大。
第289章 差点梭哈
李秀很惊讶,偏头看向专注开车的陈家志,“不会吧,去年6月行情很好啊,我记得6月初菜心和空心菜每斤都卖到2.5和2元了,6月末时精品菜心更是卖到了3块5!”
“为什么卖这么贵还记得吗?”
“有两场暴雨吧。”
“记得很清楚嘛,去年5月25日下了暴雨,在那之前空心菜只有5毛,普通菜心也只有8毛,暴雨过后菜价才暴涨上去的,随后6月18日又下了场暴雨,菜心才冲上了3块。
今年应该也有龙舟水,但前后跨度有二三十天,现在囤货风险很高。”
“但今年端午节提前了呀!”李秀说道:“易哥和老辈子、老郭他们都是这么说的,我也问了蒋琳,她们囤冬瓜好像也是这种想法。”
蒋琳就是张启仁的媳妇,两人是夫妻档。
陈家志沉吟道:“端午节提前了,并不代表龙舟雨提前了,而且,如果都这么想,菜就都撞在一起了,这行情能不能起来很难说。”
“那要不要和易哥他们说一下,我听薛军说,敖德海在6月初也计划了挺多菜。”
经陈家志这么一提,李秀也有些松动了,如果只是敖德海和易定干也就罢了,关键市场上也有这么想的人~
“没事,赌一赌也无妨。”
“万一菜要不好卖咋办?”
“卖肯定能卖出去,现在花城发展太快了,感觉每天都有工地和工厂开工,菜是不愁卖的,最多价钱稍微差点。”
也就是时代好,不然陈家志早就纠正易定干和敖德海的行为了。
在当下以及未来十来年,蔬菜市场的下限都比较高,是最适合赌鬼的版本。
就算失败了,花点小代价,让易定干和敖德海长长教训也好。
“何况我们还有冷库呢,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价格低可以入库囤着。”
“我就是想着有冷库,才想着早点囤一些冬瓜。”
“没必要,要是囤了冬瓜,半个月后行情没起来,冬瓜更便宜不说,菜心还没法入库,那就亏大了,再说冷库一运行,光电费就不低。
冬瓜和叶菜也不能一起囤,两者冷库保鲜的温度不一样。”
李秀惊讶道:“还有这个讲究吗?”
“当然有。”陈家志说:“叶菜冷库保鲜0~5℃最为合适,冬瓜好像是10~15℃,所以我的计划是菜场的冷库只储藏叶菜类。
江南市场也在建大型冷库,等建好了,需要囤货时,可以在市场租冷库用,对外采购的青菜也能在市场打冷~”
一边开车,陈家志也时不时给李秀普及一些常识。
无论是种菜,还是卖菜,现在的李秀都像是一张小白纸。
更年轻,更漂亮,身段更诱人,但没有陈家志那近30年的专业种菜经验。
过往李秀在农村积累的那些种地经验,完全应付不了当下局面。
她就像后世刚出社会的学生一样,懵懂,但又被陈家志直接带上了一个大项目,让她很不适应~
只是从坐完月子过后,李秀就一直在默默学习。
有时去地里干活,有时去拍照记录各种有意义的瞬间,有时跟着坐办公室看书学习管理,有时跟着去市场卖菜~
她想做什么,陈家志就让她去做什么,行政、财务等各方面其实都有尝试~
不过在管理上确实有点跟不上,陈家志节奏太快了,今天是一个想法,明天又是新的想法。
一件事还没等她适应,就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但李秀也从来不会添麻烦,拿不准的,有争议的,一切都听陈家志的。
陈家志也适应她这种风格,事实上,前世也是这样,种菜卖菜上都是他拿主意。
一路闲聊,李秀也记下了如何囤菜,以及为何当下不适合囤菜。
一句话:盲目跟风要不得。
到家时,时间也快到了十点。
让李秀先回家休息,陈家志则去了菜场巡田。
最近的风气有些激进,都在想博行情,不是不可以博,只是别总跟着风潮跑,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独步江湖。
这两天他也强调了稍微克制一点。
但以他对易定干的了解,没梭哈就算是克制了。
所以他要来巡田,看他梭哈到什么程度了。
把车在院子里停好,陈家志便戴着草帽,蹬着自行车出门。
几天的间歇性雨水过后,又恢复了晴朗,空气里带着丝丝闷热。
300亩青椒经过一个半月的采摘,也不似年少时的风华绝代,多了些中年人的不修边幅,看着没那么清爽,植株上不时能看到枯萎的枝条和果实。
按正常管理,今天天晴,该安排人修剪。
然而,陈家志从北片三组一路向西,在北片一组时,才看到敖德良在组织人打理青椒田,除了修剪,还有人在喷药。
如果说北片二组和三组是油腻中年男,北片一组则突出了中年男人的成熟稳重,着装得体,风度翩翩,自有一番魅力~
陈家志停了下来,欣赏着这片风光。
敖德良也注意到了他,走了出来,戴着草帽,穿着老旧的短袖短裤,递烟的胳膊和露出的小腿都晒成了古铜色。
“老板,有什么问题吗?”
“抽我的。”陈家志习惯性的掏烟,又说:“没问题,管理得美如画,不像旁边两个糙汉子~”
敖德良点着了烟,说:“青椒产量在走下坡路了,永锋和黄日新都想着赶紧种一茬叶菜,都在准备着小拱棚需要的竹片,龙舟水要来了嘛。”
“那你呢?”
“我就想着下一茬的叶菜行情没人一定说得准,反而现在青椒的价格依然可以,那就该尽力管好,尽量采摘久一点,多摘一点,先把能赚到的钱放进包里~”
陈家志比了个大拇指,“靠谱!”
这才是最踏实的做法,而且从东乡开始,敖德良就保持了一贯的风格,菜地打理的一丝不苟,朴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精致的心。
北片一组也是江心菜场的门面,从城里或者镇里来菜场,入眼的第一片菜田就是北片一组。
不仅实用,看着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