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78节

  彭谦态度算不上多好,毕竟他一把年纪了,才从甘肃回来,还没休息,徐闻香就托关系找上了门。

  徐闻香:“我清楚,也快入秋了,菜场要准备秋冬季生产,所以才请你来看看。”

  顿了顿,徐闻香又说:“另外,今天我还请了另一个人,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菜老板,但种菜心很厉害,等会儿还请彭老帮忙把把关。”

  “规模有多小?”

  “几十亩地。”

  彭谦皱了皱眉,提醒道:“你这可是几百亩的大菜场,需要点管理能力。”

  徐闻香笑道:“所以等会儿还得请你帮忙把把关。”

  “先看看再说吧。”彭谦有点不耐烦了:“我可不敢保证。”

  随即,彭谦带着张华在菜场里转了起来,徐闻香和几个菜场的管理人员跟随着。

  彭谦做了30多年菜心育种,对本地的自然环境了如指掌。

  边走边看,边看边说。

  徐闻香听了后,感觉其说的头头是道。

  不自觉就和陈菜农作对比,理论上彭老要更强,作物特性随口就来~

  在地里说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又往回走。

  一辆轻卡车也进入了菜场。

  徐和来到徐闻香身边,说道:“陈菜农来了,那辆轻卡车是他新买的。”

  徐闻香愣了片刻,多看了一眼卡车,“你去接一下。”

  不消片刻,陈家志便来到了人群前,徐闻香给双方作了介绍。

  “这是农科院的彭老和张桦研究员,这是专门种菜心的陈老板。”

  打量了片刻这一老一少两个人,陈家志赶忙上前握手。

  应该没认错人。

  尤其是后者,张桦,现在是小年轻,但以后担任了很多年市农科院老大,也是叶菜育种专家。

  和他以后的上海老板是熟人,免费赠送了几次种子给他们菜场做试验示范种植。

  “你好,彭老,久仰大名!”

  “你好,张老师。”

  彭谦也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男子,有些黑,笑得很真诚,莫名让他很有好感。

  “你好像听说过我?”

  “岂止是我啊,应该是全国的菜心专业种植户,就没有几个不知道你!”

  陈家志大声说道:“我这个夏天用的菜心种子都是四九心19号。

  这可是好种子,不仅填补了老广人夏天餐桌上的菜心,也给我们菜农种植生产菜心提供了保障!”

  彭谦笑了笑,连连摆手,“夸张了,夸张了,我名气没那么大,菜心种子也还有很多困难要攻克。”

  “这可一点也不夸张!”陈家志说道:“要没有你培育的这菜心品种,我这个夏天可种不出来菜心。”

  “哈哈哈……”

  彭谦笑得开怀,徐闻香却一脸惊讶,彭老一早前来就摆着一张臭脸,结果陈菜农才来,就把他哄得哈哈大笑。

  听内容,好像是种子的原因。

  徐闻香开口道:“彭老,陈老板,难得来一次,一起去茶室喝杯茶吧。”

  彭谦还没答应,陈家志便又说道:“那我今天得借徐总的地盘,好好向彭老和张老师请教请教,不瞒你说,我今年也试着留种,但全都失败了。”

  彭谦笑了笑,“好,那就去喝一会儿茶,一起交流交流。”

第174章 赏识

  菜心喜欢生长在冷凉、干爽的气候环境。

  80年代之前,在漫长的夏日时光里,菜心是难觅踪迹的。

  广东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青光,岭南人爱吃菜心是出了名的,夏天缺菜心可不行。

  老一辈育种家:彭谦,为了能选育出夏季种的菜心品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70年代末选育出四九菜心19号,并在197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省审定的菜心品种。

  对这一段历史,陈家志只是略有了解,但他对四九心19号可就太熟了。

  他前世连续二十多个夏天,用的都是这个菜心品种,只是是由长合公司生产销售的种子。

  直到2025年,四九心19号都是早熟菜心里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一个品种,畅销了四十多年。

  这太难得了。

  所以,他对彭谦的奉承,除了想拉关系外,也确实带有敬意。

  彭谦被他的马屁拍得很舒坦,‘四九-19号’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作。

  在保障岭南地区的菜心周年供应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岭南地区寻常人家在夏季也能吃到菜心。

  茶室里,陈家志不断询问四九菜心19号的育种细节。

  彭谦很乐意聊这个话题。

  “当时蔬菜所也才成立没几年,条件差,我们只能从本地搜集各类耐热种质资源,采取自然高温鉴定的方法,一年一年的在地里筛选,整个高温季节都在菜田里呆着。

  只是呢,气候经常不稳定,但温度越高,我就越兴奋。

  因为每次极端高温天气后,常常能找到表现优异的单株,再采集其种子进行下一代播种,验证其性状遗传稳定性。

  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的重复试验,最终培育出了四九-19号菜心~”

  彭谦喝了口茶,笑道:“其实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靠坚持,方法虽然笨,但这样筛选的品种,更适应真实气候波动,更可靠。”

  徐闻香感慨道:“这份坚持就很难得,常人可做不到。”

  彭谦笑了笑,又看向陈家志,问道:“小陈,你说你留种失败了,留的什么种?”

  陈家志:“雍菜,有棱丝瓜和苦瓜,也不算完全失败,只是种子少,也还没进行性状验证。”

  “哦?说来听听看?”

  陈家志便详细介绍了一番过程,包括自己逆境驯化的想法,也都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你很有想法啊!”

  彭谦先是称赞了句,又说:“其实,自然高温鉴定也是逆境驯化的一种。

  只是你种质资源太单一,只有单一品种,成功率更低,需要的时间更长。

  而且,这种传统的方法也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效率太低。”

  陈家志:“我一开始只是想提纯复壮,自留自用,市场上买来买去都是一些退化的老种子。”

  彭谦:“有点得不偿失。”

  “彭老,我倒觉得他这个想法不错。”一直没怎么出声的张桦开口了。

  “现在种子公司就是默守陈规,毫无创新,庄稼活,不用看,人家咋干我咋干,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品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不过也有些不够魄力,提纯复壮算怎么回事,退化品种一味延用,只会更加退化,直接用新品种不好吗?”

  “……”

  看来这位是市场改革派,其实陈家志对种子行业不太了解,只是单纯觉得种子用得不顺手。

  “嗯,你说得对。”陈家志笑道:“张老师,有什么新菜心品种推荐吗?”

  呃……

  张桦语噎,他才参与菜心育种两年,没多少工作成果,更别提自育的菜心品种了。

  推荐别人的,又对不起刚才一番发言。

  彭谦笑了笑,出来打圆场。

  “现在是你们年轻一代的舞台,平时可以多交流交流嘛,小陈呐,你需要什么样的种子可以提一提嘛,来自基层的需求,也能给小张提供育种灵感和方向。

  张桦现在是农科院菜心团队的负责人,师从华南农大校长卢院士,育种理论很深厚哦,现在正在组织菜心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陈家志微微一惊,什么基因测序他不太懂,但背景他听懂了,校长,院士,听起来就很有逼格。

  他思索片刻,沉吟道:“还真想到两个需求,夏季菜心口感较差,要有一个口感好的品种就完美了。

  另外,现在各大菜场主种的都是圆叶菜心,产量高,但品质没那么好。

  尖叶和柳叶菜心品质和口感更优,但产量低,愿意种的人少。

  然而,现在市场上的需求在变化,品质好的菜心更受追捧。

  所以,对菜场来说,更愿意有一种既高产又优质的菜心品种。”

  陈家志说完后,彭谦和张桦各自相视一眼,眼里都有惊讶。

  没想到他还真能提出需求,听上去还很靠谱。

  尤其是后一个,已经能当成是一个成熟的育种研究方向,可以直接立项开干。

  育种单位-繁种单位-菜场,是近年形成的菜心育种生产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大菜场和研究院合作很常见。

  彭谦和张桦也与很多大菜场有过接触,但没想到会从一个小菜农身上听到这样的见解。

  张桦微微颔首,“很好的育种方向,我会试试的。”

  三人相谈甚欢。

  徐闻香却有些尴尬,聊的虽然是餐桌上常见的菜心,但有点插不上嘴啊!

  就连平时自己吃的是尖叶菜心,还是圆叶菜心,都有点摸不准了。

  趁三人停下喝茶的功夫,徐闻香说:“彭老,张主任,陈老板,我这边安排了便饭,我们边吃边聊。”

  时间确实不早了。

  陈家志说道:“我就不去了,菜田里还有很多事要忙,改天再来拜访彭老和张主任。”

  彭谦和张桦也都微微颔首。

  徐闻香挽留了几句,陈家志表现得坚决,她也就没再勉强,只说改日再一起喝茶。

  陈家志也感觉没有白来。

  至少下次去农科院拜访,不会被赶出门,人脉基础有了。

  而且,聊天中,他也得知现在种子行业在变革,科研单位逐步涉入种子生产经营。

  通俗点说,科研单位也可以卖种子了。

  并且,彭谦和张桦才去了北方,就是北上进行繁种工作探索。

首节上一节178/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