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了撒。”
前世易龙比陈家志早三年拿驾照,他当时学车还多亏易龙带他练了一段时间。
易龙开车也很稳,就是离婚后,换车就和换女人一样勤快,还都是二手的。
相比之下,易虎婚姻很稳,开车很猛,也增驾到了A1,老爹去世那年,易虎连夜开车赶回老家,把一车人都甩吐了,面包车底盘险些干废,被同车的人念叨了十几年,也算幸运,老头走得那么干脆,也赶上了最后一面~
跃进开起来很吃力,不好开,转向费劲,刹车反应迟,也就陈家志年轻力壮,又眼疾手快,才能一路驰骋。
呃,油门踩到底了,也就90km/h。
这点速度,洒洒水啦。
到了市场后,也很拉风,市场里有轻卡的人也不多,几个来得早的客户更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他开进了56号档口。
等他和易龙下车后,就看到了陈泽、老吴、卷毛三人精彩的表情。
卷毛一脸不可置信:“陈老板,换车啦?”
陈泽笑道:“恭喜。”
老吴打量了下车里的菜,眼睛瞪得浑圆:“陈老板,你那么大个车,就拉这么一丁点菜,你好意思吗你?”
档口里又陆续来了人,就连对面档口的胡老板也过来凑了热闹。
“陈老板,你这确实奢侈了,有点运力浪费,费油钱。”
陈家志笑了笑,“是有点浪费,所以我也打算哪天去清远转一转,看能不能拉一车菜回来。”
胡老板心里一咯噔,他就不该来多嘴。
第173章 农科院的菜心育种家
陈家志只是随口诈唬一下,没想到胡老板含糊了两句,便走了。
这段时间圆椒和番茄都不太好找,胡老板隔三岔五就能来一车,产品新鲜,价格合适,属于闷声发财的类型。
其货源地很神秘。
现在看有可能在清远。
只是清远也很大,即使知道了也没多大用,只能吓唬吓唬他。
胡老板回了57号档口后,也反应过来,对面很可能是在诈他,不由擦了擦汗。
其妻子问道:“怎么了,老胡?”
老胡点了支烟,看着对面的轻卡车,很长,车屁股都快到通道口了。
“陈老板很厉害!”
“你之前还说他就是小菜农呢,充其量不过赚点种地的辛苦钱。”
“但现在他这车摆在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随时也能改换门庭,专门做批发生意~”
“也影响不到我们。”
“他说他想去清远找货。”
“……”
道清了来龙去脉后,胡老板被念叨了一晚上。
“你说你没事去多嘴干什么!”
……
56号档口。
“你这车都是我们给你攒出来的。”老吴数出215块钱给了陈家志,然后又摸了摸车厢的挡板,满是感慨。
“四五个月时间啊,我老吴可是见证了你的崛起,从骑自行车的小菜农,到现在开上这么大一辆轻卡,你有菜心时,我可从未缺席!”
“还有我。”卷毛也在一旁说道:“陈老板卖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场了。”
377笑了笑,说道:“我和陈老板认识也不晚,当时我打眼一看,这靓仔面相好,迟早能出头。”
“听说陈老板还生了儿子,双喜临门啊!”
一个个的今天都不急着走,反而在原地拉起了家常。
陈家志也乐得和他们多聊聊,让易龙帮忙从车里拿了烟,陈家志一人给散了两支。
抽了支烟后,老吴才拿菜走人,卖菜才又开始推进。
“今天1件菜心。”
“55元。”
“我也1件,再来20斤豇豆。”
“一共91元。”
熟练了后,陈家志和易龙的配合也愈发默契,效率很高。
今天的生意也似乎比往常好一些,可能是因为下午落了雨的缘故,本地菜农的叶菜很少。
陈家志的菜心根本就不够卖。
“老板,今天菜心没了。”
“你那里不还有两件吗?”
“给别人留的,钱昨天就付了。”
“你这么大一车菜,这么快就卖完了?!”
面前是个有些面露凶相的男子,光着膀子,右面胸口纹了一头老虎,有些面生,应该是第一次来这个市场。
陈家志略显尴尬的说道:“今天菜少,车没装满。”
“行吧,那我明天早点来。”
男子又走了,想着这车即使没装满,菜也应该不少,明天早点来应该能赶上。
只剩下最后两件菜心,给徐和留的,易龙也去送菜了,陈家志便双手一撑,坐在了车厢上,又拿出挎包,整理起了钞票。
包里零钞不少,但总金额不多,大头在买车时就用出去了。
兜里只剩了些零碎。
算了下,今天也卖了有1470元,照往常也还算不错,每天能维持1000元以上的日收可不容易。
不过和他这车一对比,又显得有些寒酸了。
易定干三人,以及客户们的吐槽都没有错,那么大一车,就拉了这么点菜,确实有点运力浪费。
但陈家志也不急。
一千多元的日收可不少,他这又不是赚差价,毛利润比批发商高很多。
他大致估算过,以他这种高投入的方式,把人工、地租、油耗、档口租金、电费、车辆小拱棚防虫网水泵微耕机电线等设施、种子农药化肥、驾照、房租、生活成本等一大扒拉,全折算下来~
每天成本700~900元浮动。
日收上千稳赚不赔。
目前日收1400多元,利润其实依然不低。
何况他现在处于出菜低谷期,等八月末菜就又将多起来。
如果再赶上一波行情,又将是一次大丰收。
秋季再稳扎稳打一批菜,年底寒潮再博一下,今年就圆满了。
思索间,耳旁传来菜筐摩擦地面的声音,抬头看去,只见易龙拖着一人高的菜筐回来。
身侧还跟着一个光头。
陈家志跳下了车,说:“徐老板,你可算来了,这两件菜差点没给你留住。”
徐和嗯了一声,算是打了招呼,有点心不在焉,目光在轻卡车上来回游离了一圈后,才有些恍惚的问道:“多少钱?”
“今天一共110元。”
“车多少钱?”
“哦,六七万。”
徐和神色又陡然一变:“这破车也要六七万,你还不如买五十铃呢,供港蔬菜都用五十铃,还可以改装成冷藏车。”
“一辆合资的基础版五十铃轻卡至少也得12万起步,好一些的就奔20万去了。”陈家志忍住心中吐槽的冲动。
“你多来买点菜,说不定我下次能早点换车。”
“……”
徐和付了钱,又说:“江心菜场明天邀请了农科院的蔬菜专家去指导,徐总也想邀请你去听一听,一起喝茶。”
“菜场要准备秋播了吗?”
“嗯,快了,所以找专家也去看一看,另外,我们也还在重新选址建基地,只是比较缺管理人员。”
其实他和徐闻香都认为陈老板是很合适的人选,只可惜求而不得。
陈家志想了想,和农科院的专家接触一下也挺好,前世可没这种人脉,便同意了下来。
“对了,是哪个专家?”
“好像叫彭谦,是从事菜心研究方面的专家,才从甘肃回来,就被徐总请了来。”
陈家志感觉很耳熟,应该在哪里听过。
“明天什么时候?”
“早上八点吧,早一点没那么热。”
“好,我准时到,替我谢谢徐总。”
“嘿,明天你当面谢她不就行了,不过,真要谢的话,来当个场长可比嘴上说说说强多了。”
“分身乏术啊!”
…
次日一早,一辆黑色轿车上坐了四个人。
徐和开车,副驾驶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后排座位上则是一男一女。
女的是徐闻香。
男的则是一个头发有些灰白的男子,市农科院退休返聘的研究员彭谦。
此时还早,露水未干,远处江面上也还飘着淡淡的白雾。
下了车,
徐闻香说:“彭老,这次还要麻烦你了。”
刚才在车上,彭谦也听了江心菜场这一年来的遭遇,有些惨。
“算不上麻烦,种菜心还是比较简单,越夏种植也不难,只是我给了你建议,你也得找到执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