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71节

  一般的散户即使有品质意识,也达不到陈家志的标准。

  竹筐是最常见的运输载体,一筐装五六十斤菜很常见,易腐烂。

  手工也不行,大的小的全部混在一起,损耗率更高。

  粤菜菜式本身就小而精致,越高档的餐饮酒楼,其蔬菜的损耗率就越高。

  而他呢,

  标准的包装、标准的采收、以及冰袋辅助预冷等措施极大降低了过程中的损耗。

  品质也很有口碑。

  对高档餐饮酒楼来说,省了很多事。

  所以行情不好在他身上不存在,只是提价也让一些客户很不爽,减缓了卖菜速度。

  要更辛苦一点。

  但也值得。

  一件菜心涨5块钱价格,一斤相当于涨了0.167元,一天要多卖135块,一批菜要多卖400多块钱。

  累积下来也很可观。

  价格博弈也是卖菜过程中的乐趣所在,每次博弈成功,都是一种享受,会让人心情愉悦,日常闲聊时也多了谈资。

  李秀也很喜欢听这些。

  “哎哟,舅舅,你可算回来了,去送个货咋用了那么久哦?”

  一到档口,陈家志就见易龙拿着笔记本抓耳挠腮。

  “我考察市场去了,咋了?”

  “我菜都卖完了,你还没回来,一个人等到无聊得嘛!”

  易龙把笔记本和卖的菜都给了他,又说了下后面几个客户的情况。

  尤其是买最后一件菜心那个客户,明明气得走了都要掉头回来拿菜,让陈家志听了都有点乐不可支,只恨自己没在现场。

  把易龙记得鬼画符调整了下后,两人菜才开始收拾东西。

  “舅舅,你考察市场,又发现了什么没嘛?”

  “发现咯。”陈家志说:“这两个月外地来的菜也有点少。”

  “这不是正常的吗?”

  “那你注意看再过一两个月,外地来的菜会不会增加。”

  “这对你有啥用嘛?”

  陈家志一滞,不自觉就又想远了,可能这也是重生者的缺陷,眼光看得很远,但又太远了,不贴合当下。

  就像这几天去考察市场一样,看得越多,就越发觉自己体量太小。遍地是机会,却也只能徒增烦恼。

  “确实,对我现在没多大帮助。”

  现在他的势头不错,就更应该保持下去,在叶菜上市旺季来临前,可能只有最后一波行情了。

第168章 热得滚烫

  花城八月的桑拿天,有点难顶,如果车再坏路上了,这下更是满大街‘熟人’。

  好在只是传动链条脱落。

  车上备了钢管,拿来当撬杠复位,再找了家路边的修车店,该保养的部件都保养下。

  这伙计跟他这两个月也不容易,一天都没休息过。再不出问题,陈家志都要慌了。

  修车师傅忙活了三四个小时,陈家志才开车往家里走,易龙搭易定干的车先回去了。

  即使吹着车风,身上也直冒汗,浑身难受。

  还好过了洛溪大桥,街道两边植被茂盛,大树下的阴影会让他获得一刹那的凉爽。

  盛开的紫薇和三角梅也会飘来阵阵花香。

  约摸十点时,三轮车才驶入了被晒得滚烫的碎石道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让人担心会不会爆胎。

  菜农们也都回来了。

  男人们光着膀子,坐在台阶上,汗流浃背,拿着蒲扇不停地扇,屋里放着悠扬的音乐。

  见他回来,敖德海几人都来帮着把菜筐卸下,放到阴凉的地方。

  一个个的都直喊热。

  李秀也出现在了窗户里,“家志,快回来吹会儿风扇,等下就吃饭了。”

  陈家志擦了把汗,看了看被太阳直晒的琉璃瓦房顶,李秀额头也冒出了细汗,她这时候还不能直吹风扇。

  “等一下,我盖几张遮阳网到房顶上去,太热了。”

  随即他又看向光着膀子的男人们,喊道:“都来搭把手,在房顶上盖一下遮阳网,要凉快得多,我出网。”

  此前陈家志就想盖了,但一直没抽出空,这两天雨水没了后,温度直线抬升,尤其是今天,热得受不了。

  一栋房子全部盖完,也用不了一亩遮阳网,早有准备。

  男人们纷纷来搭手,一人站一个位置,借着竹竿、竹梯和绳子,半小时就盖好了。

  “哎,好像还真凉快了些。”

  “是噢,陈老板这办法真管用!”

  “就和地里的菜一样嘛,盖了遮阳网,温度就没那么高,也没那么晒了。”

  做好饭的妇女们感受了一番效果后,都纷纷称赞了起来。

  这法子现在也不难理解。

  地里好大一片黑网呢,呃……还没盖,这会儿才又匆匆出门盖网。

  菜田盖网也麻烦,不能早了,也不能晚了。

  盖了网,又去洗了把脸,泡了种子,这才开饭,温度高,也都是些清凉的饭菜。

  放凉后的稀饭,以及凉拌黄瓜、清蒸鱼,再炒了份菜心。

  饭桌上,陈家志、易龙和易定干不时说一些市场上的经历,陈家芳和李秀也听得入神。

  尤其是这两天陈家志的提价过程,让二人听了不由会心一笑。

  陈家芳说:“就是你们工人收菜太浪费了一点,地里还有好多可以收的呢,这盘菜心就是在昨天收了菜后的地里掐的,看着还不错吧。”

  李秀也用筷子夹了一根菜心,说:“是有点浪费了,家志,你要不要给永锋他们说一下,像这种也都掐去卖了?”

  陈家志摇了摇头:“这种菜也掐进去就不好看了,也很难再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李秀说:“我看菜都差不多,都是好菜,这不也能吃吗?”

  陈家芳:“一块七一斤,一亩地里起码还能收出100斤菜心,这就是170块啊!”

  “账不是这么算的,如果菜不好,但凡多一点问题,也卖不出这么高的价钱。”

  顿了顿,陈家志看向易定干:“你看易哥他们空心菜才卖多少钱一斤。”

  易定干:“好好的,你扯上我干什么!”

  李秀:“能多收一点是一点吧。”

  陈家志:“工人会受不了的,本来就是晚上摸黑收菜,还要一点不浪费,想想也不可能嘛。”

  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一会儿,陈家志依然没有把陈家芳和李秀说通。

  主要还是认知和传统的节约观念,好好的菜不要了,就是有很多人看不过眼。

  前世李秀种了几十年菜,都没有改掉这一点。

  让她收排菜,她能把根条小的菜心,夹在一手菜的菜叶子上,从前面看菜头看不出一点问题,但里面夹带了私货,陈家志很是被客户吐槽了许多次。

  吃了饭,抽了支烟,一群男人又去洗澡间比大小后,陈家志才回到屋里。

  小豆豆又睡着了。

  陈家志盯着看了一会儿,睡得很香。

  李秀说:“这遮阳网还真是有效果,豆豆睡起来都舒服了不少,难怪中午要给菜心盖遮阳网。”

  “黑色吸热嘛,就是不能防雨水渗透。”

  “遮阳网里面盖层薄膜呢?”

  “……”

  “不行啊?”

  “不行。”陈家志笑了笑:“短时间可以,久了就不行,遮阳网是吸热的,温度太高,薄膜本来能用两三年,这样一搞,能用一年就不错了。

  而且对菜也不好。”

  看了一会儿娃,陈家志又拿出笔记本,翻看了起来。

  “又看啊,早点睡~”

  “看一会儿。”

  “看什么?”

  “这三批菜心的产量。”

  “给我也说说,产量是不是越来越低了?”

  “嗯,但收入还可以。”

  李秀躺在了床上,床上铺了凉席,手里也拿着蒲扇偶尔轻柔扇风。

  电风扇则对着陈家志。

  他也一一说了起来。

  “第一批菜心,采收74件,亩产2220斤,收入3330元。”

  “第二批菜心,采收68件,亩产2040斤,收入3400元。”

  “第三批菜心,采收62件,亩产1860斤,收入3100元。”

  李秀听了后,不由说道:“看吧,产量越来越低,收入也在下降。”

  “……没腰斩就不错了,夏天菜心产量本来就更低。”

  早上没巡田,但他也大致清楚地里的情况。

  现这阶段主要是稳住出菜,有菜出就有收入。

  再博一下最后一波行情。

  今天是七号,八月的那一场台风应该也不远了。

  陈家志也越发肯定最后一次行情出现在八月末九月初。

首节上一节171/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