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志也感到很心酸,易龙易虎从小就是他的跟班,但在老家时都一直瘦得不成样子。
所以他才想把爹娘接过来,把儿子留在身边教育,不要当留守儿童。
平复了下心绪,陈家志才又开口。
“那你得让你爸种菜攒点劲,有钱了给你在这边办借读,还可以把易虎也接来。”
“办借读得多少钱咯?”
“不知道,可能一年得一两千块吧。”
“好贵噢~”
“知道我今天卖了多少钱不?”
“好像一天就够一年借读费了。”
第167章 势头不错
又过了两天,易龙手拿挂钩,吃力的拖着十来个回收的菜筐在地上滑行。
市场里人来人往,各种交易声,行车声络绎不绝,脑海里却想着借读。
借读的钱只能爸妈出。
因为他给舅舅打工的事,爸妈心里已经有了疙瘩。
即使舅舅愿意帮忙,爸妈也不会同意,何况舅舅也说了,这钱他不方便出。
告诉他收入,也只是想让他知道这钱并不算多。
炎热的夏天,炎热的夜晚,车灯一闪一闪的照射着,炎热并没因一两场雨就褪去。
菜筐在地上发出刺耳摩擦声。
脸和手臂上的汗水不断滑落,只是现在每天有十块钱了,胳膊的酸痛也能忍受。
市场里各种人都有,不乏他这样的‘送菜工’,也不缺更辛苦的搬运工。
一辆大货车就停在路边,车上用麻袋装满了土豆。
光着膀子的搬运工扛着麻袋,面孔都被这重压压得变了形。
再走几步,又遇到了一名送菜工,看年龄比他大不少,也光着膀子,推着斗车,斗车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蔬菜袋。
交错而过时,他多看了几眼,牙齿咬得死死的,显然很吃力。
“嗨,小孩,你家菜心还是50元一件啊?”
他埋头拉菜筐时,通道边一个中年妇女向他喊道,他愣了两三下才反应过来对方在和他说话:“对,50元一件,你要拿货吗?”
那妇女叉着腰,指了指身后档口上几个竹筐,竹筐里也有菜心。
“我这菜心9毛钱一斤,你买回去,转手就能翻倍,你看怎么样?”
“肥婆娘,鬼迷日眼的,当我哈啊!”
一顿方言输出,易龙走过了这家档口,档口上方写着数字60。
说来舅舅还真是厉害,价格比人贵了1倍,每天的菜都还能卖完,虽然比之前慢了不少,但终归卖完了。
每天27件菜心,一件多5块钱,一天就要多…多135块,一件贵20块钱,一天就要多500多块!
同样都是菜心,差距却如此的大。
都说市场上行情在变差,但舅舅仿佛没受到影响一样,依旧照常卖,中途甚至还提了一次价。
他亲身经历了提价过程,看到了那些买主的变化,明明歇斯底里,对涨价非常抵触,然而,大多数人最后依然选择了接受。
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
不知不觉,回到了档口,档口上多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车上装了一车菜筐。
“小龙,你歇一下,我去送一趟货,有人来拿菜,你在本子上记一下,把钱收了就行。”
“嗯…好。”
易龙其实想说我去送的,但手有点脱力了,而且他不会骑车~
在市场上呆了快一个月,也和许多人混了脸熟,其中不乏送菜工,偶尔聊两句,也知道了送菜工的工资。
400块一个月,比他高不少。
一开始他也有点不忿,对方却戏谑的反问你一天才工作多久?
他们要从凌晨干到白天,一天至少十个小时,送好几吨菜,才能有这个收入。
易龙在心里盘算。
除了来回在路上的时间,他最短的一次只干了半个小时活,还是拿了8块钱。
今天时间算长的了,但好像也才干了两三个小时,送了一半多的货,但总共也才一千斤菜,他充其量送了五六百斤,剩下的还都是舅舅送的。
今天也能拿10块钱。
但这不是因为他的价值,而是有人照顾他。
“小孩,你家大人呢?”
易龙抬头看了眼,是名熟客,“送菜去了,今天拿多少菜,等会儿给你送过去。”
“一件菜心吧,我自己带走就行了。”
“50元。”
“该降价了,给陈老板说,别光涨价,该降的时候也得降,现在菜多了。”
易龙默默收了钱,给客人拿了菜,然后才拿起放在菜筐上的笔记本准备记录。
笔记本中间放了笔,一打开便是最新书写的那一页。
易龙只是看了一眼,顿时感觉很难很难下笔。
他又往前面翻了翻,每一页都很工整有序,而且字迹清晰,字也很好看。
他那狗爬一样的字写在上面,仿佛会污染了前面的内容。
“算了,还是等舅舅回来写吧。”
不自觉的,他又想到了借读,如果不会读书写字,他还能干什么?
做生意吗?
做生意也得会认字算账,那些买菜的、卖菜的,大多数人都会带着小本本和笔。
种菜吗?
但见识了舅舅是如何种菜之后,对老汉儿那一套就完全提不起兴趣了。
一个是地道的菜农,主要靠下苦力挣些辛苦钱;一个是有文化的菜农,赚钱像坐火车一样快。
哦,还有一个选择,在家里玩,妈老汉就是这样想的。
他也想一直玩。
但玩能买自行车吗?
能自己买吗?
挣钱仿佛有瘾一样,工作一天就有八块钱,现在是十块钱了,等今天的钱到手,他就存够两百块钱了。
已经够资格去挑一辆新自行车了。
想到这里,他就有点兴奋,脸上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小孩,想到什么了,这么高兴,陈老板呢?”
又来了客人,有点面生,不是常客。
“他送菜去了。”
“今天菜心怎么卖的?”
“还是50元/件。”
“陈菜农这吊毛也是牛气!”
来人听了价格后有些咬牙切齿,易龙以为这单泡汤了,但对方还是要了一件。
“要收20元菜筐押金。”
“什么?”
“一共要收你70元,有20元菜筐押金,筐回收了后押金会退你。”
“我不给呢。”
“不卖。”
“买你大爷的,不买了!”
“不买就算了,反正就剩最后一件菜心了。”
那人转身就要走,易龙刚准备坐下,就见走出七八米远的男子又掉头回来,掏了钱。
“老子第一次买菜这么窝囊!”
易龙并没有被对方的气势所吓到,反而心里有点畅快的感觉。
你再怎么逼逼赖赖,最后不也乖乖给钱了吗?
收了钱,易龙拿着笔记本,再一次陷入了纠结,现在这是写了也不好,不写也不好,再来个人,他就该记不住了。
舅舅咋就还不回来呢。
一个人有点慌啊!
纠结了片刻,怕忘了,他还是在笔记上连画带写的做了标记。
自己看了都忍俊不禁。
…
陈家志还了6号档口的人力三轮后,就去了临时巷道的墙角位置。
和易定干、李明坤、郭满仓抽了支烟,又闲聊了两句后,才转悠着,绕了两圈回56号档口。
市场挺缺菜,叶菜行情却不太好,豇豆、苦瓜、丝瓜等耐储菜的价格比叶菜更高。
原因很复杂。
首先是台风后的蔬菜生产陆续恢复了,供应增加。
同时香江农残中毒持续发酵,压制了叶菜的需求。
再有就是品相更差,不耐储藏,损耗量更高,这些都在压制餐饮端的需求。
不过后两点反而成了陈家志的优势。
农残这方面,由于客户稳定,长期都是那些人,要出问题早出问题了,所以口碑效应比较明显。
而储藏上的优势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