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晒昏头了吧,管我睡没睡,这是自己家,还不是想进就进。”李秀穿着宽松衣服,叉着腰,喊道:“快点进来,喝口水,吹会儿风扇再去洗澡。”
“要得。”
陈家志放下衣服,又拿了种子后才走进门,李秀便把装满白开水的搪瓷杯递给了他,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
“爽!”
“你也是,大热天的还在外面跑,也不怕中暑。”
“都晒了两三个月了,要中暑早中暑了。”
喝了水之后,流汗更多更快了,李秀拿了汗巾给他擦了擦汗,才看了看他拿回来的种子。
“油麦菜?咋看着有点像莴笋尖呢?”
“还有这生菜是什么菜,生吃的菜吗?”
陈家志:“……”
他琢磨了一会儿,也不知该怎么解释,反而感觉李秀说的挺有道理,生菜本来也可以生吃~
和李秀聊了会天,陈家志才又去洗澡,然后睡觉,再起来时夕阳已缓缓沉入地平线,天际染上了一抹抹鲜艳的红。
一只成年燕子捕食归来,房檐下燕子窝里的幼鸟顿时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陈家志伸了个懒腰,洗了把脸,才去二姐家吃饭。
饭菜挺丰盛,苦瓜炒蛋,回锅肉,黄瓜炒瘦肉,还有个芥兰汤。
陈家志一上桌后,便开饭了,也早饿了,便都专心干饭,先填饱肚子再说。
等他添第二碗饭时,易定干才问道:“家志,你又去买种子了?”
陈家志点头道:“嗯,买了点生菜和油麦菜种子。”
“生菜?”
“才从国外引进几年的品种,买点试一试,不一定好用。”
“哦,你接下来还要种油麦菜吗?”
“也先试一试,另外还有上海青,我也打算找路子从外地发种子回来。”
陈家志也没急着吃饭,说:“下一茬不一定赶得上,不过秋冬茬也快了,到时青菜好种,可以分散点试试,但菜心、芥菜、芥兰肯定还是主力。
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呢,早点尝试,肯定比晚点强。”
“道理说得通。”易定干点头道:“但也只有你愿意花时间和成本去尝试了。”
陈家志:“没事,我试了后哪些种子好用,会给你们说的。”
易定干和陈家芳都愣了愣,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别这样看我,我拎得清,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要想自己种菜,我未必还千方百计拦着你们不成?当然也希望你们越做越好。”
陈家志瞄了眼易定干,笑道:“知道什么叫格局不,我这种就是。”
易定干没接着他的话开玩笑,而是郑重点了点头。
陈家志反倒有点不习惯这种气氛,对他来说,和二姐易哥分享交流种菜技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唯独有区别的是,他现在水平有点高。
“哎,易龙,你咋光吃肉啊,这青菜还是得多吃!”
“芥兰不好吃啊,舅舅,又那么贵,还不如拿去卖钱,反正广东人喜欢吃。”
“嘿,你小子,我给你说,芥兰吃了好处多着呢。”
“有啥好处?”易龙放下了空碗:“舅舅,你给我说说呗。”
陈家志笑了笑:“我说了你就再吃点青菜行不行?”
“那算了。”易龙又看向易定干和陈家芳:“妈老汉,你们晓不晓得芥兰吃了有啥好处?”
陈家芳骂咧咧道:“让你吃青菜,你还挑三拣四了。”
“你们就是不懂。”易龙又扭头看陈家志:“舅舅,你就和我说下嘛。”
李秀也好奇的看着他,一直听人说吃了芥兰好,但又没人说得明白哪里好。
陈家志也不卖关子了,沉吟道:“其一哈,芥兰含有大量维生素C,都说菠菜维生素C含量高,但芥兰维C含量远远超过菠菜,另外,还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是岭南药食同源的大众蔬菜之一。”
易龙:“文绉绉的,听不懂,你就说能有啥好处就行了。”
“你……”
陈家志噎了一口气,但一看,李秀、陈家芳、易定干也一脸茫然。
他也无奈,又说:“清热解暑知道吧,吃了不容易上火,还有就是吃了对眼睛好,可以预防白内障。”
“白内障是什么?”
陈家志好想买台电视,但这会儿电视里好像也没有白内障、青光眼的广告~
“白内障是一种眼睛疾病,我们菜农长期暴露在日光下,比一般人患病的几率更高,所以更应该多吃芥兰,这下懂了吧?”
他这话一出,易定干就忙不迭的夹了两根芥兰到碗里,又给陈家芳夹了两根。
李秀见状也给陈家志挑了两根,易龙顿时急了。
“哎哎哎,给我留点。”
第152章 有总比没有好
易龙赶忙将汤盆里剩余的三两根芥兰夹到了碗里,虽然有点不习惯,但还是皱眉吃了下去。
陈家志也没骗人。
其实他原本也不喜欢吃芥兰,但从知道吃芥兰对长期晒太阳的菜农有很多好处后,他便养成了习惯,并慢慢喜欢上了这种蔬菜。
芥兰,也称芥蓝。
刚入口时略带苦涩,多嚼一会儿,会由苦转甘,有苦尽甘来的味道。
当然,这几天的芥兰品质依然远赶不上秋冬季的芥兰。
好吃的芥兰其肉质脆嫩、清甜,感受不到苦味。
不一会儿,几人都把碗里的芥兰吃了下去,只是都觉得口感不太好。
陈家志笑道:“其实可以剥一下皮,味道会好些,就是太小,剥皮麻烦了点,如果能长到比莴笋小一点,剥皮后斜切炒肉片,或者是切丝凉拌,都很好吃,也更适合我们的口味。”
李秀讶然道:“芥兰还能长到莴笋那么大吗?”
陈家志笑道:“和莴笋不能比,但小一点是可以的,只是在花城,要春秋两季才能长到那么大,有时一根芥兰就能有七八两重。”
“嘶~那一亩产量得有多少?”
“很高。”
芥兰是个能创造奇迹的品种,陈家志记忆里就有几次芥兰批发价上了10元/斤。
是国内批发价10元/斤,而不是港澳或者出口。
他在上海打工时博中了其中一次,但离现在还有七八年时间,早得很。
这几年也未尝不能有机会。
听了陈家志的介绍后,几人都不免多了些期待,期待芥兰的产量,期待它其它的吃法。
饭后。
陈家志没有逗留,拿了提前催芽的芥兰芥菜种子,直接出门去了地里。
最近菜心在按两天一次的节奏播种,芥菜芥兰也分别在7.14和7.17各播了一次种。
按计划今天又到了芥兰芥菜播种的日子。
用的还是散装的水东芥和中花芥兰,在夏天种有风险,所以陈家志都是提前采收。
一共三组地。
目前戚永锋的2组地里只有5批菜心,后续陈家志也打算继续播菜心;
敖德良的3组除了2.3亩豇豆,主要是芥菜,也还将继续播芥菜;
敖德海的1组则集中播芥蓝。
三个小组勉强形成轮作。
落日的余晖洒满菜田,菜田里尽是劳作的身影。
陈家志眼眸一扫,三组地的情况尽收眼底。
1组的菜田里摆好了菜筐,四个菜工分成两组在耙地,等着夜幕降临才会收菜;
2组胡春梅和黄娟埋头在间苗,木讷老实的张卫东胸前挂着黑色的木桶,洁白色的尿素一把一把的撒向青绿的菜苗,步伐不快不慢,戚永锋一个人拖着水管在后面浇水。
3组也把白色的菜筐放在了地里,人也齐齐的在耙地~
陈家志用了四个字来总结:井然有序,看上去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或许可以找人来留影,以后也不失为一番回忆~
放下这样的念头,陈家志也到了3-1,新接的地,被敖德良打理得也有一种精致美。
平整如稿纸,斜阳抚摸菜畦,好似柔软的锦缎,每一寸土地都不曾落下。
陈家志行走在田畦边,右手挥动,一颗颗种子落入畦面,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在田畦里晃动,游走,成了剪影。
一亩种子撒了一大半时,瞄见隔了两条沟的敖德良穿着短袖短裤,脚踩黄胶鞋走了过来。
却是在旁边遮阳网下抱出了另一卷水管,看样子是打算浇水了。
还真是一点时间也不耽搁。
陈家志往前估了下剩余的畦面,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便回头喊道。
“德良~”
“哎,老板。”
“留了点地,你来试试播种,看看效果。”
敖德良在水沟边放下了水管,有些忐忑的走了过来。
“陈老板,我没撒过种子,万一没撒好……”
“没事,给你留的不多。”陈家志笑了笑,不甚在意,“即使出苗不好,也可以补苗。”
“那我就试试。”
敖德良拿了盆,脑海里回想了下陈老板撒种时的样子,学不来,他做不到那么流畅。
略一思索,便按自己理解的方法撒了起来。
动作不好看,速度也很慢,但他觉得这样出苗也不会差。
陈家志看了一两分钟,便去铺水管,搭电淋水,水管向上,在扁平钢管的分散下,像水花一样洒落在畦面上,不一会儿便湿了一片。
过了一会儿,敖德良才把撒种的盆拿来替换下了陈家志。
陈家志又拿着芥兰种去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