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51节

  青年也开得还行,速度慢,最多也只是擦杆,显然也练习了很多次了。

  陈家志也没有乱教,只是适时指出一些毛病,以及如何通过考试。

  又一人练习了两圈,太阳出来了,车里也越来越热,张教练叫停了练车的两人。

  陈家志也知道了青年的名字:王斌。

  “陈哥,走,我请你喝瓶冰汽水。”

  “好呀。”

  熄火,停车,拔钥匙,王斌到小卖部买了三瓶冰汽水。

  先给张教练送了一瓶,才又来到自行车棚旁边的树下给了陈家志一瓶冰可乐。

  大热天喝一口这个,只感觉透心凉,一爽到底。

  陈家志喝了一大口后,问道:“王斌,你以后跑运输家里有门路吗,有没有考虑过运蔬菜?”

  “蔬菜?”

  王斌愣了愣,随即又笑道:“可以呀,我家里也有点关系帮我找路子,但能赚钱我肯定不嫌多是吧。”

  陈家志笑了笑,说道:“那你给我留个联系方式,说不定以后还得找你。”

  “你等我一下,陈哥,我去小卖部写!”

  几分钟后,陈家志就拿到了王斌写的纸条,上面有个地址和电话号码。

  “陈哥,你要找我就打这个号码,我家楼下的,告诉他找王斌就行。”

  “好。”

  陈家志将纸条叠了下,放进了裤包里。

  “我先走了,还有事。”

  “明天还来练车不,陈哥?”

  “不来了,周末来,你也可以周末来,到时候又一起。”

  “那说定了哈。”

  陈家志戴上草帽,跨上车,摆了摆手,走了。

  穿过一条条大小街道,来到了市桥大龙街道,这里有一条种子批发街,县种子公司直营店就在这里。

  现在种子行业还没进行改革,以国营为主,地方山头保护主义严重。

  种子的县域流动很狭窄。

  但番禺的贸易氛围浓厚,又有众多的海外华侨,在种子进口方面走在了前列。

  只是有些进口种子要外汇券,比如用于出口的西兰花种子。

  但也有不要外汇券的。

  陈家志在门面里来来回回仔细转了两三圈,就有了不错的收获。

  比如意大利生菜,现在还是新鲜玩意,但以后是云南叶菜四大金刚之一。

  其它三大金刚是油麦菜、黄白菜、上海青~

  但最终陈家志还是只打算买大利生菜,以及广东农科院育成的粤油1号油麦菜。

  上海青其实也有种子卖:矮抗青,顾名思义,长得很矮。

  但其实历代上海人最爱吃的青菜,是矮脚青,矮脚青才是一代又一代沪上阿姨在厨房的真爱。

  可惜品种太娇嫩,不耐热,也不是很耐冻,最主要的是病虫害太多,夏天的青菜根本长不大,只能长成细细小小的‘鸡毛菜’。

  说到鸡毛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鸡毛菜其实就是上海青的幼苗。

  矮抗青应该是升级版矮脚青,耐病虫害,但也不耐热,陈家志记得耐热的品种是夏冬青。

  他前世在上海种了不知多少次。

  应该也培育出来了吧。

  上海农科院为了上海人民的菜篮子,可谓是把青菜研究到了极致,耐热、耐寒、叶大的、叶碧绿、紫叶的方方面面的类型都有。

  青菜是一种很平和的蔬菜,没什么味道,但上海人离不了。

  上海的老人时常挂着一句话:“我三天不吃点青的就不舒服。”

  这个青,十有八九就是上海青。

  只是一开始上海人接受不了上海青这个名字。

  和四川人吃鸳鸯锅类似,把青菜称为上海青的人也一度被开除‘沪’籍。

  陈家志在上海时,就经常听沪上阿姨用上海话念叨。

  “青菜就是青菜,还什么上海青。”

  然而,随着粤厨将中国菜带向世界,上海青的名字也随之扩散向了全世界。

  在国外,上海青一般被直译为‘Shanghai Qing’,或者‘Shanghai Baby’

  不管怎样,都离不开上海。

  哦,对了,菜心在上海又被叫做‘菜妹妹’,不叫青菜。

  没找到合适的上海青品种,比如夏冬青,让陈家志有点遗憾。

  但有大利生菜,还有粤油1号油麦菜,也算是不错的收获。

第151章 给我留点

  “你好,姐,帮我拿下这两种种子。”

  趁一位膀大腰圆的妇女路过时,陈家志赶忙喊了句,妇女原本有些不耐烦,回头看了他一眼后又变和蔼了许多。

  “靓仔,要什么?”

  哟,靓仔,陈家志不由笑了,好难得的称呼,但看了看来买种子的其他人,这一声靓仔理所应当。

  陈家志指了指:“这个,大利生菜,还有这个,粤油1号油麦菜,先各拿5包吧。”

  妇女先走近看了看两样种子,说:“大利生菜只有3包了,还要吗?”

  “要。”

  “大利生菜一包15元,油麦菜一包5元,一共70元,先给钱。”

  陈家志没有犹豫,当即开始摸钱,不过这时一个古铜色皮肤的中年男子走了上来。

  “咦~还真有人买这玩意。”

  男子指了指大利生菜,说道:“小伙子,考虑清楚,这种子是国外进口的,不仅卖得贵,在国内还水土不服,谁种谁倒霉,不然也不会放出来。”

  生菜在这年代确实是新鲜玩意,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还不认识。

  陈家志笑道:“大哥,你种过呀?”

  中年男子说:“唉,别提了,种过一次,但太容易抽薹了,而且吃这个菜的人少,又卖得慢,结果在地里全开花了,我劝你还是别种。”

  柜台里的妇女不耐烦的说道:“哎哎哎,别在这捣乱,买不买啊?”

  “买。”

  陈家志付了钱,拿了种子,又问:“进口的‘优秀’西兰花种子能卖点给我吗?”

  “有生产队的介绍信或者外汇券才行。”妇女又说道:“不过马拉松西兰花种子可以卖给你,要不要?”

  “算了。”

  马拉松西兰花算是国内第一代自主培育的西兰花种子里的代表性品种。

  不过缺点比较多,花球较小、花蕾颜色偏浅、低温易发紫、花蕾偏粗等等,陈家志提不起兴趣。

  男子见陈家志不听劝,头铁的买了大利生菜,嘀嘀咕咕的走了。

  陈家志也不在意,3包种子而已,总共还不到100g,本来也计划的是先试种。

  粤油1号也要先试种,陈家志看了包装上的信息,也才推广两三年。

  如果试种效果好,再扩大规模,效果不好,再做其它打算。

  这年代买种子就这么麻烦,如果是尝鲜,付出的时间成本很高。

  还好陈家志有记忆优势,能被他记住的大多是好种子。

  但也不会贸然上规模。

  国产种子太复杂,地域性明显,更多农民是自己留种,种子退化了,农民之间就互相交换种子,或者是在农贸市场上买别的农民摆摊买的自留种。

  不确定性太强。

  地方种子公司要正规上许多,但好种子依然难买,买到假货次货的情况同样不少。

  还有就是洪中这种,同样鱼龙混杂,既有收购的农民自留种,也有农技站流出来的种子,还有走水进来~

  总之,种子行业现在很乱,堪称群魔乱舞,离我国第一部《种子法》出台都还有六七年时间,这期间买种子再谨慎都不为过。

  但种子又太重要了,所以陈家志才有很强的留种欲望。

  一来可以提纯复壮,用以生产,二来长期也可以做育种尝试。

  而且应当是越早越好,越早期,好种子的优势就会越大。

  …

  出了门市部,阳光透过头顶的树叶星星点点的落在身上。

  看了看时间,已经12点过了,陈家志随意找了个饭店吃了碗面,才戴上草帽又往家里骑。

  七八月的正午时分热的发烫,道路上很安静。

  陈家志一路穿过番禺市区,城市楼房不高,出了城后便是大片农田,河网纵横,一片片晚稻才插秧不久,还有众多的甘蔗田,是白蔗,一片翠绿。

  陈家志有听过相关新闻,国家下达了相关任务,番禺今年要保障25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其次是甘蔗14万亩,蔬菜常年7万亩,还有9.3万亩鱼塘。

  还真是鱼米之乡。

  番禺挺好。

  但再一次路过丽江花园时,陈家志已没有了那么强的买房欲望。

  一个优秀的职业菜农不会长期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上一茬菜品质太低,让他明白跟着产区和气候走才是归宿,就像候鸟一样,南征北战才是宿命。

  沿着碎石道路进了菜场,静悄悄的,两只狗子趴在角落阴凉处一动不动,陈家志回来时也只是睁开了下眼皮。

  将自行车放在门口,陈家志便去晾衣服的竹架上取了换洗衣服。

  “家志,歇一会儿,出了太多汗,现在洗不好。”

  李秀听到动静后,推开了门。

  陈家志回头道:“还没睡呢,我以为你睡了,就没进门。”

首节上一节151/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