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没有像前世那样每天有人来围观,陈家志种出好菜已经是稀疏平常的一件事。
李秀看着逐渐圆润饱满的豇豆,心里重重一松,有这茬豇豆在,后续收入也不会太差,离给家志换车又近了一步。
敖德良的地里除了豇豆,还有6.19播种的芥兰芥菜各0.5亩,也是正采收的这批。
以及7.14和7.17播种的两批芥菜。
其余就全是空地,都翻耕了出来,旋耕机打出来的土壤很细碎,也很平,混杂着猪粪的痕迹。
整理出来的畦面也笔直,十分受看,陈家志不由多打量了两眼,才注意到敖德良在厢面两端拉了绳子,绳子边放着洋撬,应该是用洋撬笔着绳子铲出畦沟,再用锄头耙地……
他若有所思,又多看了看敖德良的第三组,似乎有点强迫症啊!
两人又往前走,边上的小水沟里装满了水,天热,早上要给菜田浇水所以才拦住,陈家志和李秀穿着凉鞋,时不时在水里咚一下,清清凉凉的。
就是这狗不喜欢沾水,陈家志寻思着这不行啊,他的狗不仅要会巡田,还得会玩水。
“黑仔,白仔,过来。”
黑仔明显更壮,一个蛮牛冲撞就把白仔挤在了身后,屁颠颠的到了陈家志身前,摇晃着尾巴。
然后被陈家志扔到了水沟里,吓得惊慌失措,想爬上来,又被陈家志弄下去。
“家志,你干嘛!”
“哈哈…没事,这水不深,让它练一练。”
李秀哭笑不得,白仔吓得叫了两声,不敢再过来了,黑仔扑腾了几次发现水不深,也不慌乱了,只是眼睛里有很浓的怨气。
玩闹了一两分钟,来到了重新编号过后的1-7和1-8附近。
1代表第1组,组长敖德海,1-7和1-8则是第1组的7号和8号地,都是1亩左右。
1-7是改编前的6-5和6-6,地里是7月1日播种的菜心0.5亩,7月1日移栽的穴盘苗芥兰。
1-8则是原来的6-7和6-8,地里是7.2日播种的0.5亩菜心,以及移栽的0.5亩西兰花。
1-7的菜心今天就要开始采收。
陈家志揭开防虫网的一角,看了看里面的菜,茎叶青绿,但还有点短,大概不到10cm高,但粗度够了。
这样的菜产量低,但客户喜欢,也没有其它选择,只能狠心采收,毕竟要做一个持久的男人,让客户离不了他。
呃……
开玩笑的。
菜心持久不起来了。
下一批菜心在2-6,归二组组长戚永锋管理,是7.10播种的1亩,还才间苗。
接肯定接不上了。
随后7.13、7.15、7.17、7.19播种的菜心也在戚永锋管理的第二组。
总的来说,三个小组菜都不多了,每个小组都有一大半的空地晾晒着。
陈家志也不急。
先稳定节奏和频率,打好基础,待时机合适后,再发力冲刺~
兜兜转转,又到了留种的苦瓜丝瓜地。
李秀拿着盆去瓜蔓上挑选成熟的苦瓜收种子,陈家志则给三个小组安排起了工作。
“现在菜少了,手上的工作都追一追,永锋要抓紧间菜心苗,间完苗立即追一次肥,药也应该打了。”
“整地就不用我再强调了吧,每天早晚都可以弄一点出来。
不过呢,德海和永锋也可以去看看德良是整的地,不仅标准,看起来也赏心悦目。”
第150章 新的蔬菜品种选择
敖德良是三个小组长中最不起眼的,个子不高,人也不壮,沉默寡言,也不会奉承,长期都是跟在敖德海、戚永锋后面点头。
‘嗯’‘好’‘晓得咯’‘要得’是他嘴里最常见的词汇。
如果他看过三国演义,可能还要多一个‘俺也一样’。
陈家志不怀疑他的种菜能力,贵州菜工在这方面一直有口皆碑。
只是挺担心他的管理能力,管理几亩地可以靠自己,但后期地一多,和工人的沟通就尤其重要了。
但早上仔细看了地里的情况后,再回想了下过往一段时间他的表现,才发现敖德良的一个特质:强迫症。
或者说精益求精。
比如整地拉绳这事,陈家志习惯性作法是拿锄头凭感觉整地,也能保证畦沟笔直,深度足够。
但对新手来说,如辅助敖德良的小霞和黄山,保证畦沟笔直就很难了,尤其是畦沟还要有一定深度,深度也得一致。
如果畦沟深度不够,又不平不直,遇到暴雨涨水,水排得慢,就会漫过畦面,造成较大损失。
而敖德良的做法不是靠嘴说,而是拉绳,用洋撬铲土,再用锄头耙地~
别说小霞和黄山了,就是把易龙叫来,按这种方法他也能做得像模像样。
速度也并不慢。
再有,在菜田里,路边有些杂草很正常,但敖德良地里就看不到,豇豆地里也很清爽,采收芥兰芥菜后留下的菜头也第一时间拔掉了。
这是一个种地精细、做事干净利落的菜工,陈家志颇为欣喜。
安排完工作,李秀也端了一小盆粉红的苦瓜出来,比昨天更少一点,只有五六根苦瓜。
“剩下的苦瓜也不多了。”
“嗯,太小的就不要了,毕竟是留种子的。”
“我晓得。”
两人又往回走,菜田四周没有高楼大厦,天边云卷云舒,路边偶尔有散落的菜心种子发芽生根后开出的金黄色菜花,引来一只只蝴蝶蜜蜂飞舞。
黑仔白仔喜欢去扑,但又扑不到。
到了坝子里后,李秀准备扣苦瓜种子,又催促陈家志赶紧去学车。
陈家志推了自行车出来,头上戴着草帽。
“中午不用给我留饭哈,我要去找一找种子,后面要多种两个品种。”
李秀抬头说:“那你早点回来,要不再多休息一天,明天去吧。”
“不用,昨天和今早上都睡了不少,我先走了哈,你就在家里不要乱跑,有事喊二姐。”
陈家志交待了几句,便左脚踩上左踏板,右脚自认为潇洒的在空中划了个半圆,腿崩得笔直。
李秀笑骂道:“骚包!”
…
陈家志到驾校时还不到8点,但其他学员已经练了一会儿。
他早到也没用,张教练不让他练车,用他的话说就是你就等着实操考试吧。
理论他轻松考过了,但还有实操、路考、机械常识三次考试。
张教练这个‘等’字就很灵性。
没有明确说等多久。
所以陈家志今天来时,提了一个黄色的油皮纸袋子,从外面看不出里面装的是啥。
到场地后,陈家志等了一会儿,趁张教练一个人躲树下遮阴时,才走了过去。
“教练,给你带了点特产。”
张教练接过袋子一看,两条红白硬盒的万宝路,顿时笑了。
“可以啊,小陈,出手阔绰,准备好,下周一和周五连着考两门,等会儿再练几把,下周争取一次就过,没问题吧?”
“没问题。”
原来等一等还真就是等着他送礼,不过也无所谓了,能早点拿驾照就行。
又过了一会儿,教练车解放CA141开到近前,张教练示意停车换人,从车上走下个约摸二十二三岁的青年。
“来了?”
“嗯,要考试了,来练两把。”陈家志和青年打了招呼。
“我坐副驾驶,看看你怎么开。”
“行啊。”
两人也只是见过几面,交流并不多,但青年学车时间比陈家志更长,却开得不熟练,今天也只有两人练车。
爬上了车,三座硬板凳,方向盘大如脸盆,铁杆档把,座椅上垫了竹编凉席降温。
驾驶室没有空调,早上这会儿还好,稍晚一些,就能体会到蒸桑拿的感觉。
点火启动,陈家志流畅的走了一遍流程,方向盘没有助力,有些时候得鼓起了劲抡胳膊,汗水也流了一脸,好在第一遍就很顺利,完美过关。
旁边坐着的青年脸上满是羡慕。
“兄弟,你是做什么的,这看着瘦,手上的劲不小啊!”
“种菜的,我是菜农。”
陈家志笑了笑,其实他也是这两三个月力气涨得厉害。
青年有些惊讶,菜农也来学大车?
“你来学车是不打算种菜了吗?”
“学车和种菜没有冲突吧,你呢,是做什么的?”
陈家志笑了笑,又开始练第二遍,速度不快,也能分心聊两句。
“下岗了,无业青年。”
青年摇了摇头,有点惆怅:“所以家里让我来学车,打算以后买车跑运输。”
“那你家里条件挺不错的。”
“唉,哪那么容易,我有个亲戚是银行的,我爸妈打算把单位的房子抵押贷款买车,以后每个月都得还款,想想就压力大啊!”
“不怕,跑运输肯定能赚钱,你家里人是有远见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偶尔陈家志也分享些经验,第二次练习也完美的过了。
青年由衷的赞叹:“兄弟,你是真牛逼,没看你练几次车,就能开得这么熟练,我开的时候,你能帮忙指出下错误吗?”
“可以。”
两人又交换了位置,天气热了起来,张教练完全没有上车的意思,任由两人练习。
青年坐得笔直,两只手紧握住方向盘,汗水一溜一溜的滑落脸颊。
“放轻松点,擦擦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