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24节

  “那也行,我回去做,你不用送我,去干活吧。”

  “就不许我偷懒多休息一会儿?”

  “那行吧,你回去听会儿收音机,我下好面叫你。”

  陈家志习惯了干重活,或者是能站着干的活,比如挖地、打药、浇水、播种,以及玩弄各种机器等等,就是不喜欢弯腰、蹲着或坐着的活。

  而下雨过后,就只有收菜、拔草、间苗~

  现在地里工人够,他本能的就想摸鱼。

  回了坝子里后,各家屋里都还黑着,经他一提醒,各家都更晚才收菜,还在菜田里忙着。

  进门后,李秀直接就去后门做饭,陈家志才帮着点了个火,就被无情的轰了出来。

  被逼一个人听起了新闻,同时拿出笔记本和笔。

  唰唰唰~

  “在花城市市民的生活开支中,仅菜的支出就占了60%以上。

  “菜篮子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已成为当今城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唰唰唰~

  两种声音在屋里不断响起。

  “舅舅~”

  没过一会儿,易龙领着两条狗跑了回来,喊了他一声便又匆匆去了灶房。

  “舅娘,能吃饭了吗?”

  “马上好了,晚上吃面,你去喊你爸妈还有三姨他们回来吧~”

  “好。”

  随后又匆匆跑到前门连续喊了几声,“妈老汉儿,回来吃饭了~”

  如果说菜农喊回家吃饭,还多少收着点,那易龙喊起来就是彻底的放开了嗓子,有点撕心裂肺的感觉,喊完了又去灶台挑面,两只狗也跟着跑来跑去,在屋里留下一个又一个梅花印。

  得,陈家志也没了写写画画的心思。

  进灶房挑了面,拌了酸菜鱼汤,又坐到了前门门口,易龙也在他旁边坐下,两只狗也吐着舌头蹲在一旁。

  易定干、陈家芳、陈家英和薛军四人从夜色里走了出来。

  “没等你们哦。”

  “没事,先吃。”

  没一会儿,屋里屋外就响起了吃面声。

  夏天菜农的晚饭时间都很乱,谁也顾不上谁,陈家志吃完面就又去了地菜田里。

  屋里,陈家英、薛军又商量起了去向。

  …

  深夜,寂静的马路边。

  黑娃儿发出了疑问:“菜价又涨了?”

  陈家志点了点头,“这两天看新闻了吗,蔬菜供应压力一直很大,马上又进入淡季了,后面菜价还得涨,我今天只涨了一毛,还是看在你拿菜多的份上。”

  “那还能再多点吗?”

  “不能。”

  “行吧,今天多少钱?”

  “854元。”

  黑娃儿付了钱,又看了看他车上的菜,才不舍离去,车离开的方向和市场相反。

  陈家志越发肯定,黑娃儿和洪彪是一路人。

  他也没打算深究,只管涨价。

  到了市场,又和陈泽完成了交易,一共198元,结了账后,两人点了支烟。

  “陈菜农,这两天菜心品质有所下降,尤其是昨天的,有小部分叶片腐烂了。”

  “嗯,昨天路上菜淋了雨,湿度太大,又装得多,所以出了问题,今天会好一些。”

  “菜田没受影响吧?”

  “还行。”

  “能稳定供应吧?”

  “没问题。”

  当平均气温超过25℃时,除瓜类和少数豆类外,大部分蔬菜的生长都会受到高温抑制,加上又与雨季同期,青菜的品质肉眼可见的下滑。

  最近陈泽也感受到了压力,除了陈菜农的菜心外,其它青菜愈发难买。

  昨天的菜心出了问题,让他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和陈家志聊了一支烟的功夫后,才松了劲。

  “对了,我应该会在市场租个位置,不出意外是本市场56号。”

  “恭喜恭喜!”

  “谢谢~”

  等陈泽走后,陈家志又一次来到了墙角,灯光昏暗,狭窄逼仄,道路坑坑洼洼,浊水横流,也不能遮风避雨,但短短三个月,在这个位置留下了许多深刻记忆,也让他积累起了第一笔资金。

  如今要换位置了,心里却没有任何不舍,可能是早习惯了飘泊不定的生活。

  刚卸下两筐菜,易定干三人也到了,薛军今晚没来,停好车后,易定干就靠了过来。

  “家志,你什么去找姓汪的?”

  “卖了菜就去。”

  “还有几天时间,要不吊一下他?”

  “没必要。”

  他卖菜的生意依旧可观,几百斤菜有点经不住卖,钱也是利索收了一把又一把。

  才被防虫网掏空的钱包,又慢慢多了起来。

  不过还没等他卖完菜呢,一身斯文模样的汪主任又来了,也算三顾茅庐。

  “陈菜农,考虑得怎么样,有什么条件可以提……”

  “56号档口我要了,先租半年,行吧?”

  “哈哈,当然可以。”汪主任伸出右手,往前走了两步,笑道:“生意兴隆!”

  陈家志也笑着与其握了握手,除了陈泽,这是又一个和他握手的人。

  不过今晚卖了1638元,转瞬间就有大半进了市场的兜里。

第128章 唯一还坚挺的陈菜农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一连三天时间,骤雨常常来势汹汹,狂风相伴,席卷着城市的每个角落,也没放过任何一片菜田。

  56号档口就是在这种天气下,从开业走向了正轨。

  日交易量虽然不多,但陈家志是菜农,不是蔬菜的搬运工,日交易额就是他的收入。

  1780元,1750元,1800元,还算尚可,批发商交易额可能比他多,但利润不一定有他高。

  地里的菜也又清空了一批,临时巷道即将迎来改造。

  未来可期……呃,这只是他的看法。

  对大多数菜农来说,雨下个没完没了,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这天早上,又在飘雨,陈家志穿着雨鞋,打着伞,才巡完田回来就看到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齐齐坐在门口小板凳上,一手倚着脑袋,一手夹着烟,愁绪放到了脸上。

  在各家门口,还时不时有妇女靠在门上,看着屋外的雨线。

  等他走近清洗雨鞋时,易定干三人更是轮番叹气。

  “唉!”

  “唉!”

  “这雨下得糟心啊!”

  陈家志眉毛一挑,看了过去,说:“冲我叹气干嘛?”

  易定干:“前几天看你一直在播种,大家伙也就都跟着播种了叶菜,这下好了,有没有收都还不知道。”

  郭满仓:“看现在这样子,应该是没了,有也卖不上价。”

  李明坤也摇了摇头:“早知道我就种苦瓜了,唉,现在想改种也来不及了。”

  陈家志不太喜欢听人唉声叹气,但此刻也无可奈何。

  确实挺惨的。

  即使是他的菜,在这般天气的摧残下,也摇摇欲坠,只是始终要比别人的好上一两层。

  但也就是这一两层,就能让他始终不愁卖菜,还能卖出好价钱

  这年头,花城的绝大数蔬菜都由近郊提供。

  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模式已持续了几十年,这两年才稍稍有所改变,但远还没有起势。

  青菜更是如此,稍远些的青菜产区,也就粤北山区可能还有青菜。

  再远就是云贵了,交通又是道阻碍。

  农业生产的确要尊重自然规律,品质最好的青菜一定是在合适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才能种出来,但当下陈家志还是靠技术水平吃饭。

  雨来得快,但磨蹭到下午才放晴,雨滴向往大地,蔚蓝盘踞天空,菜农俯身菜田。

  地不能耕,种子不能播,药不能打,肥也施过了,只能做些轻松活。

  也或者说干瞪眼,大多数人真就只能干瞪眼,期待后面几天不要下雨了。

  熬到晚上才又开始掐菜,其余菜农一筐菜也装得更少了,到凌晨出发时再转到铁框里,就算这样,在铁框里挤压过后的青菜也极为容易腐烂。

  但没办法,小菜农只有自行车,一辆车最多搭三个铁框。

  掐菜时还不能用力,这也是陈家志提醒的。

  稍微用力掐菜心,它的头会被捏得软掉,会更容易腐烂。

  一开始戚永锋几人还嫌麻烦,但菜腐烂了一次,被陈家志严肃训斥,并集体罚款后,人就老实了。

  但收菜时也小心翼翼,十分别扭,心里可能也多有埋怨。

  为此,陈家志去定做了几个‘铁指甲’:一个可以套在大拇指上掐菜的刀片。

  既可以保护手指,也是为了保护菜心。

首节上一节124/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