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46节

  何志刚暗暗感慨,又点点头:“那就找一下,万一呢?”

  “对!”陈朋点头,“万一呢?”

  这么严肃的案子,这样的公开场合,“万一”这样的词,从这样级别的两位领导口中说出来,就挺怪异。

  陈朋又看了看表:“王教授,我和何局得去给领导汇报,先走一步。小林,你有事找老关,找老郑(市鉴主任)也行,或是直接给我打电话……”

  交待了两句,都转过了身,陈朋又想起来:“哦对了,刑侦和稽查又查到一批,昨天刚运过来,麻烦王教授和小林帮着看一看……”

  两人点头答应,又握了一下手,两位局长带着助理离开。

  东西就在楼下,市鉴的郑主任陪着王齐志和林思成下楼。

  刚转过身,就看到那两位女博士站在不远处。四只眼睛灼灼生光,带着几丝愕然、惊诧,以及怀疑。

  任秋玉脑子没坏,眼睛更没瞎,恰恰相反,不是一般的聪明。她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两位领导对王齐志和他学生的态度:

  虽然对王齐志也很客气,不过更多的是公式化的应酬。而对他学生,却是发自内心的亲切?

  特别是何志刚:两人明显第一次认识,但看到林思成的时候,双眼乍然一亮,不由自主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

  惊喜什么?

  正处级干部,市文局主要领导,见到个学生,有什么好惊喜的?

  再想想当时何志刚说的那几句话:

  一直听名字,今天才见到人?

  上一次还没来得及说谢谢,这又得感谢你!

  我的电话你存好,能沟通解决的,电话里讲就行,没必要多跑一趟……

  越想越怪,甚至有些无法理解:明明刚认识,但感觉就跟自家小孩说话一样?

  下意识的,两位女博士就想歪了:会不会,来历和王齐志一样?

  怪不得刚才对她们爱搭不理?

  两人迎了上来,任秋玉吟吟浅笑:“王教授,要去物证处吧?正好,一起……”

  王齐志之前确实没怎么留意,只是觉得任秋玉的性格挺开朗,和他挺说得来。但既然为人师表,林思成又刻意提醒,肯定要注意一下。

  所以,他只是点了一下头。

  咦,这怎么还带传染的?

  他学生刚才就是这样,突然间,王齐志也是这样?

  怔了一下,任秋玉笑了笑,再没说话,静静的跟在两人身边。

  林思成暗暗叹气。

  他之前还奇怪:一般搞研究的都比较沉稳,很少有那种诈诈唬唬,毛毛燥燥的性格。

  何况还是女研究员?

  现在知道了:因为王教授就稍微有那么点跳脱,所以任傅士才会跳脱。

  当王教授不跳脱的时候,这位任博士也能安安静静的当淑女。

  这叫设计型人格,就是你喜欢什么,我就会是什么。

  很正常,也不奇怪,毕竟研究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何况王教授还足够优秀。

  但要说想撬单师母的墙角,那真真是吃错了药。

  甚至都不用自己出手:只要老王同志脑子转过弯,清醒一半睡一半,再让一只手,都能应付得来。

  发散着思维,几人到了四楼,进了物证中心。

  人很多,估计是临时组织的原因,稍有些乱。

  教授和专家门三五个七伙,七八个一堆,盯着长案上的物件指指点点。

  各种机器都已热好,一众科员严阵以待。

  大致瞅了一圈,林思成正准备凑近点看看,胳膊上被人捶了一下:“你小子可以?偷师都还没偷会,见了人就装不认识?”

  林思成忙回过身:“呀,黄主任,我没看到?”

  废话,被那俩人来疯的婆姨一顿调戏,你能看到才怪?

  其实开会的时候,两人坐的并不远,但黄智峰不想和任秋玉打交道,就没过去。

  黄智峰开着玩笑,又和王齐志打了声招呼:“王教授也在?”

  王齐志一怔愣:怎么谁见了,都是这句话?

  陈朋是这一句,黄智峰也是这一句?

  搞的自己跟多余的一样?

  他用鼻子嗯了一声。

  黄智峰也不在意,继续和林思成说话:“你好几天没来,姚科天天唠叨:说你不务正业,放着实验不做,尽往公安局跑。”

  “应该快忙完了!”林思成笑了一下,“那黄主任呢?”

  “省博的研究员大都在省文物局文保院和考古院有兼职,肯定要随叫随到。看,陈组也来了”

  黄智峰指了指长案边的陈芬,“姚科老胳膊老腿,领导就放了他一马!”

  林思成哈哈哈的笑,又向陈芬挥了挥手。

  陈芬走过来,叹了一口气:“又是王教授带你来凑热闹的?”

  林思成笑:“真不是!”

  陈芬不相信,瞄了王齐志一眼。

  王齐志比窦娥还冤……

  两个女博士面面相觑:王齐志这学生,怎么走到哪都有熟人?

  而且感觉,比之前那两位领导更亲近?

第154章 朱头五铢

  像林思成这样,既有能力,性格又乖,很难不让人喜欢。

  像郝钧,像关兴民。

  像陈朋,像何志刚。

  像陈芬,像姚汉松。

  仿佛自然而然,不着痕迹,且不由自主的,就会与林思成亲近。

  比如刚才的何志刚,以及现在的黄智峰。

  特别是省博的那几位,也就接触了一个来月,用王齐志的话讲:就差烧黄纸摆香案了。

  王齐志觉得,主要是林思成嘴甜,脸嫩,长的乖,眼又尖。

  当然,关键是能力超强:谁不喜欢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帮你分摊困难,乃至解决难题的万能工?

  就像黄智峰,现在基本林思成一去,他就当甩手掌柜,比姚汉松这个科长还舒服,还轻松。

  见了林思成,当然亲切……

  聊了几句,三人男人走向长案,陈芬特意停顿了一下,等了等任秋玉和吴韵。

  属于同一系统,同为研究人员,这两位的性格确实有些特别。用黄智峰的话说:姓任的婆姨超会演,特会看人下菜碟,还动不动就人来疯。

  但同为女性,陈芬的评价相对宽容,也并没有那么抵触,笑吟吟的打了声招呼:“任研究员,吴博士!”

  两人连忙回应,语气温顺,姿态谦恭:“陈组长!”

  在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更或是研究学界,省考古院、省文研院,基本就等于一个省的天花板。

  甚至于放眼全国,陕博的研究能力、学术成绩,依旧处于前列。

  如果再打个比方,将学术和研究等级看作一座阶梯,任秋玉和吴琳使出浑身解数,才攀上第一层台阶。而陈芬、黄智峰已经攀登了几十上百级,离巅峰触手可及。

  很难让她们不尊敬,不恭顺。

  而这样的人,对权力、等级的概念其实很模糊,见了院长是一个态度,见了市长、高官,可能还是这样的态度。

  所以,就让她们格外的不理解:如果像之前猜的那样,这小孩和王齐志一样,来历同样不凡,那这黄智峰和陈芬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就应该一样?

  但事实截然相反:对林思成就很亲近,对王齐志就很淡然……

  仿佛猜到了她们在想什么,陈芬笑了笑:“是不是之前还在想:王教授对他这位学生真不错,去哪都带着?”

  两人猛点头。

  特别是任秋玉:她以为是王齐志利用便利,带林思成来长见识的,所以才心血来潮,调侃了几句。

  其实很正常:第一次王齐志带林思成去省博的时候,姚汉松和陈芬也这么觉得。

  “其实王教授教不了他,至少研究生阶段,不管是学术理论,还是应用实践,王教授都教不了他。”

  “不是说王教授的水平不高,而是研究方向背道而驰:王教授的研究重点在铜器,而林思成在黄金工艺、瓷器修复、髹漆工艺等方面的造诣已经相当高。着实没必要舍近求远,再去学什么铜器研究……”

  陈芬言言简意赅,不带半点儿遮掩,“所以姚科和黄主任一直想,等林思成大学毕业了,能不能把他招进省博。”

  他本科还没毕业?

  这是两人的第一反应。

  陈芬、黄智峰,乃至姚汉松都觉得,王齐志在误人子弟……这是两人的第二反应。

  两位女博士嘴唇微张:陈芬口中的造诣很高,那就绝对很高。

  但是这个年纪,只是其中的一项,都让人有点无法理解在,是黄金工艺、瓷器修复、髹漆工艺、以及鉴赏……这是跨了多少学科?

  脑海中还在反应,陈芬又支了支下巴,示意了一下站在长案边的林思成:

  “他鉴赏水平也很高,之前开会时,重点介绍的那五件物证,都是他发现的……可以这样讲:如果不是林思成,这案子到现在都发现不了……”

  任秋玉猛的怔住:怪不得那两位领导,对他是那样的态度?

  但随即,“唰”的一下,任秋玉脸红了个通透。

  “同学,这个认不认识,这叫遗策……”

  “这个呢,也不认识?这个叫玉温明……”

  “呀,你这学的不行啊?怎么考上的研究生……”

  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在会议室里,她心血来潮,逗弄林思成的场景。

  再想想林思成的当时的表情:淡然中透着古怪,以及几丝莫明其妙……

  顿然,任秋玉的十指脚趾扣着鞋底,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看她呆住了一样,陈芬笑了笑,走向长案。

  吴琳拉了拉袖子:“走啊?”

  任秋玉猛摇头:“我不去了,太丢人了!”

首节上一节146/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