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蛾 第117节

  哪怕一株不知名的野草,在何考眼中也有无尽的新奇感受。他原先只能简单地判断有其没有“毒”,突破三阶又兼修鉴药术之后,则能察觉更多的玄奥。

  若是往玄了说,世上又有多少株野草?哪怕是同一个品类,每一株都不是完全一样的,生长的环境、年份、经历的气候变化、表现出的形态都有微妙的差别。

  何考一路北上,原本主要目的是点亮新地图,但他点亮的可不仅仅是新地图,而是新世界。

  但他并没有只顾着钻进山野尝百草,去当个小神农。

  江老头应该早就预料到,假如他突破三阶又兼修了鉴药术,忽然发现那么多东西的灵效,可能会忍不住在自己身上尝试,所以早就警告了他。

  江道祯说了,他眼下的修炼,服用了二十三年份碧玉梧桐子辅助即可,不要乱吃药。

  驱车过了鸿河之后,地势渐渐变成开阔的平原,何考也不再执着于行走乡野公路,又上了不再拥堵的高速,驱车经过了几座大城市,夜间就找酒店住宿。

  他是隐蛾,住在酒店里,也可以随时回到曾去过的地方,比如在浦港镇那株梧桐树上修炼。

  既然要点亮新地图,那么位于重要交通节点的大城市,他肯定也是要去的。

  丹鼎门的鉴药术,不仅能用于山野中鉴别花草,可以对任何地方所见到的任何东西施展,无非是有时得不到明确的结果。

  入微门还有一门鉴物术,修炼到高深境界又称鉴灵术,主要是鉴别各种东西的物性与灵性,倒可以弥补鉴药术在这方面的不足,将来也可以兼修。

  何考驱车从大江北岸出发,先鸿河再过祖河,沿途既行走山野,也在重要的大城市停留,还去了不少乡间集镇看热闹,见到了许多新奇的特色物产。

  如今网商与物流发达,很多东西在网上都能买到,但你得知道有这些东西,平时才能想起来去找……何考都一一记在心里。

  过了祖河后他停留时间最久大城市,就是东国首都平京。他的车没办证,也不敢随意乱闯,在六环外找了个酒店住下,然后在当地租了另一辆车逛了两天。

  从平京出发后,他就驱车出关进入东北地区……于大年初五这天赶到了宽春市,给老叔一家捎去了很多栖原的土特产。

  宽春市他曾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小时候跟着爷爷到叔叔家玩;另一次就是去年,穿着单衣被困在了大冷天的公园厕所里,差点回不去。

  叔叔名叫周峰,该叫二叔还是三叔,好像还有点疑问。假如按过去的宗族传统,他是爷爷的第二个儿子,那就应该叫二叔。

  但到了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叔叔在家中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个大姑,好像也应该叫三叔?

  到了东北,他这个问题好解决,叫老叔就行。

  老叔的意思并非年纪最老,而是排行最小。同样的道理,年纪最小的姨妈也叫老姨。

  周峰是家中的老幺,最受父母疼爱,哥哥姐姐对他也很照顾。他上高中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已经不错了,所以他有机会读大学,考上了东北的阿城工业大学。

  阿工大是全国重点高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蒲户村,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当时爷爷还在村里大摆宴席,感觉那是光宗耀祖。

  叔叔毕业后到了宽春工作,单位是一家生产汽车的大型国企,从技术员干起,再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如今是一名中层领导,日子过得还比较宽裕。

  记得叔叔参加工作后,每年都会给他压岁钱,数额从几百逐渐增长到几千不等,直到去年春节。今年何考特意告诉叔叔,他已经参加工作,不必再给压岁钱了。

  老婶就是老叔工作后在厂里认识的同事,他们有个儿子叫周立功,今年刚上大二,放寒假也在家。

  何考事先就跟老叔打了招呼,说自己自驾游路过宽春,大年初五到,特意挑了个寓意很吉利的日子,俗称破五迎财神,又称开财门。

  叔叔还开玩笑说,他这是来当财神了。

  何考事先打了招呼,不需要叔叔特意招待什么,也不需要给他安排食宿,他就是登门探望一番,算起来自从爷爷去世后,已经有四年没见面了。

  但叔叔还是很热情地订了一个大包间,地点是附近最好的酒店,点了满满一桌,几乎全是硬菜!堪比小洗脸盆的盘子、满满的菜量,给人感觉甚至多看几眼就会饱。

  原本这只是家宴,叔叔、婶婶、堂弟再加他四个人就行。叔叔许是觉得不够热闹,又叫了几个朋友过来,朋友又叫了几个朋友,结果总计十五个人把一张大圆桌都给坐满了。

  何考也不是没喝过酒、吃过席,但这种场面还是第一次。既然是以招待他的名义,哪怕席上不认识的朋友,也纷纷叫他喝酒。

  何考喝得有点多了,感觉晕晕乎乎的,突然想到前几天经过的大别山深处,有几种野草的根萃汁可以消解此刻的酒劲……可惜没有事先准备啊。

  何考喝得晕乎,但同一桌的他可是喝翻了好几个。老叔当然也喝多了,见到这个场面红着脸非常兴奋,在席间一个劲地夸赞何考有出息,好像感觉极有面子。

  叔叔喝多了,在席间还讲了一个传奇故事,就是他的大哥、何考的父亲周度,去世前在银行留下了一个保管箱,二十年后才被何考拿到里面的东西……语气很是唏嘘。

  叔叔是怎么知道的?想必是大姑告诉他的。再看席间众人的反应,好奇多过惊讶,显然在别的场合已经听过这个故事。

  何考本不想提这件事,但他如今的心态已经很平和,很给面子地并没打断叔叔的讲述。接下来旁人好奇地询问时,他也简单地确认了几句,只是没有说太多。

  婶婶去结账的时候,何考远远地听了一耳朵,发现消费比他预想的要便宜得多,与栖原相比,这里的饭店性价比很高啊!

  第二天睡醒后,何考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时间好像来不及了。今天已是大年初六,单位是大年初八上班,就算立刻往回走,他也很难从宽春开车赶回栖原。

  从地图上看有一千八百公里,而且导航推荐的最短路程,其中大部分都是高速。以何考的精力、体力,连续开车没什么问题,但这两天高速也开始堵车了。

  更何况他原本的目的地,是比宽春更北的地方,最好能到雪原林海深处中走一趟。

  成为隐蛾后,很多时候他已经忽略了空间距离问题,因为他有事可以随时回到栖原,看来这个习惯要注意改正,否则容易暴露隐蛾的身份。

  于是他就跟高雪娥说明了情况,问能不能节后多请几天假?高雪娥回复说没问题,总之要他注意安全,不能特意连续开快车往回赶。

  按高主管的说法,他可以请事假,只要组长同意,认为工作上能安排得开,然后由主管批准。

  黄组长同意了,却说何考最多只能请两周假,再长绝对不行!

  两周已经足够长了,超出了何考的预期。高主管批准了,但也告诉何考,事假是要扣钱的……扣就扣吧,反正他可以继续北行了。

  他自驾去宽春的事,高雪娥当然早就知道,听说他还想继续往北溜达,高雪娥又私下问他,难道要去大安岭采野山参吗?

  何考笑着回答:“对,若有机会可以采到百年老参王,这趟路费就全有了,还能赚回好多倍!”

  玩笑归玩笑,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采参的时节。

  这个时节,大江流域还有很多常绿草木,一场雨后甚至会冒出一片水笋,但是宽春以北河流仍处于封冻状态,山野中也是白雪皑皑。

  当地人采山参的最佳季节,是在秋季草木枯黄后、土地封冻之前。这时人参存储了营养物质准备越冬,品质最佳,

  但这个时间窗口期很短,所以开春后和夏季也有人采参,那时地表上的枝叶部分更容易辨认,效率也更高。

  这里的冬季经常大雪封门,雪层下的冻土很硬,普通人用锄头都挖不开。那么冷的天气也没有什么农活可干,尤其是在乡村里,成天可不就是凑在炕头聊天逗闷子嘛。

  东北的炕头文化自古都比较发达,一堆人凑在一起唠嗑,就跟演小品似的。

  何考给车换了防冻液,加装了雪地胎衣,才敢继续往前开,幸亏这车是油电混合动力,假如是纯电动力,性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他下一站停留的大城市,是叔叔曾经上大学的阿城,发现这里今年的游客居然挺多,来参观冰雪风景以及体验各种冰雪娱乐项目。

  何考已经请好了假,也在这里玩了一天。

  离开阿城再往北走,车便开得越来越费劲了,主干道尚有市政铲开积雪随时清理出路面,而其他的乡村道路,何考这辆SUV就没法开了。

  到达鹤岭之后,他终于找了家酒店住下,将车停在了有暖气的车库中,自己则带着装备徒步出发……气温很低,夜间往往有零下好几十度,他也穿上了专业的防寒服。

  何考给酒店前台预交了一周的押金,给人的感觉就像他一直住在这里,其实人已经进了茫茫的大安岭。

  山起起伏伏绵延不断,林木生长得不是那么茂密,地势越平坦的地方雪越厚。

  假如不是何考有修为在身,在这种地方根本走不远。他除了携带必要的物资,还背着滑雪板,在下坡时滑雪可以省很多劲。

  其实他随时都可以回别的地方,比如去秘密基地里休整并取东西,然后再回来接着出发,感受与大江流域一带完全不同。

  他这一路上可是采集了不少好吃的,不是当药材,就是做菜。水笋就不说了,还有很多不知名根茎和芽尖,滋味都是极好的,尤其是那种无敌的鲜嫩感。

  要注意烹饪方式与食材搭配,才能发挥其最佳的风味……

  哪怕在大雪封山的大安岭中,何考仍然能找到不少好吃的,比如秋天成熟的松子,有的松塔尚挂在枝间,还有的松塔能在积雪中挖出来。

  除了松子、楱子一类的坚果,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浆果。

  它们可能在秋天刚成熟时不好吃或者不能吃,但是留在寒枝上经历了天然的冻干过程,居然变得十分美味,往往带着独特的口感。

  更多的食材,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的各种根茎,这需要以神识去分辨。

  这对神识是极大的锻炼,因为雪层很厚、冻土层很硬,有时需要清理出一片积雪,才能感应泥土下的东西,而且感应距离受到了很大限制。

  何考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美味,松鼠也是这么认为的,野猪也是,甚至狗熊也是。

  野猪群会在橡树下拱开积雪吃落地的橡子,这东西的口感很不怎么样,想吃的话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加工,就算用来酿酒,杂醇含量也很高,所以何考并不感兴趣。

  但是野猪不知道啊,每当何考路过遭遇,它们好像都以为何考是来抢食的,要么被惊走,要么发出警告让何考绕道。

  狗熊这个时间尚在冬眠,但是睡得不踏实,天气好的时候,它们偶尔也会出来转转。何考远远地看见过,都及时避开了……他不想发生冲突。

  听说熊掌是美味佳肴,熊胆也是珍贵的药材,但是没必要的话,他也不想伤害这些野生动物。

  每天在旭日初升的雪原中舞一套练龙筋,他的动静,吓跑过不少动物,也会吸引一些小动物远远地围观,比如树洞中的松鼠就很疑惑这人在发什么神经?

  在山林中,何考终于见到了野生虎豹的踪迹,为了避免发生危险,他不得不保持警觉,同时拿上了一件武器。

  武器仍是紫玉斑竹所制,质地非常坚韧富有弹性,却不是长枪,看形状有点像防暴叉,非伤害性而是限制性的。

  有危险的不仅是何考,对那些虎豹而言,何考其实更危险。

  保险起见,他随身还揣了一支枪,并不打算用,但是也得预备着。

  **

第145章 识人未必曾相见

  何考发现,豹子异常敏捷,其神经反应速度几乎和一位二阶圆满的修士差不多,就连何考也不敢靠近了去挑逗。

  至于老虎,当然比豹子更凶猛,而且它是会爬树的。只不过因为体型和体重的限制,有些树不好爬,有些地方它也上不去。

  在这种环境下,何考也做了一些测试项目,比如被野生动物盯着的时候,隐蛾之能会不会受到限制?答案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

  更进一步的测试,在什么情况下会这样?

  初步的答案,应该是对方能认识到他是活动的个体,并能从环境中将他这个客体分辨出来,且保持感知状态。

  有的动物能做到,有的动物做不到,而在同一种动物中,居然也是有的做得到、而有的做不到。

  那么在能做到的情况下,对方是如何感知的呢?

  首先是视觉,有些动物只要盯着他看,往往就能锁定他,除非他及时能转移到遮挡视线的地方。

  至于听觉,锁定效果不是那么明显,除非他持续地发出声音。假如他保持静止,发出的声音很微弱,大部分情况下听觉就失去了锁定效果。

  最特别的是嗅觉,何考发现,有好几种动物能用嗅觉锁定他,这简直不可思议啊!但何考修习了通感术之后,也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比如他在未入门之前,就能根据听觉感应空间结构,当他突破三阶之后,某些情况下闻到明显的气味信号,也能在脑海中形成空间场景。

  对人来说,这是一种术法神通,但有的动物可能先天就具备这种能力。

  何考也发现,其实只要自己不刻意去挑逗那些动物,让对方不得不感知自己,通常情况下他就不会被注意到,隐蛾之能便不受限制。

  何考由此也解开了一个疑惑。

  为何曾经看过的纪录片中,草原上羚羊群对不远处趴着休息的狮子视而不见,非要等到狮子潜行接近、突然发起攻击时,才会惊起逃跑。

  何考搞得像一个哲学家,思考着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概念……又像一位实验科学家,测试着傻狍子与熊瞎子们的反应。

  测试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感知,也等于在在测试,什么情况下可以避免被感知锁定?所以他也测试了潜行术效果……施展潜行术后,则大大降低了被感知的可能。

  行游途中,何考也开始祭炼新得到的法宝,所谓祭炼只是初步的,以神识与之沟通、感悟其灵性,首先就是那眼罩状的隐娥纱。

  他将其戴在头上,并保持神识始终与之一体的状态,确实能极大地降低被发现的可能。但这种妙用,对山野中的虎豹有效,对人却没什么效果,除非别人看不见他!

  为什么呢,因为戴着那样一个黑眼罩,纯纯的显眼包啊,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奇怪,不可能不注意到!所以它的副作用,远远超出了潜行的效果。

  看来想发挥隐娥纱真正的妙用,怎么也得等到突破四阶、掌握御器之后了。

  由于厚厚的积雪阻碍了神识,更难发现冻土中的植物根茎,在这个过程中,他倒是初步掌握了地灵幡的妙用,恰好能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很大的帮助。

  锁灵阵的阵器,是红、黄、蓝、黑四杆小旗幡,以何考如今的修为还用不了,连参悟阵法都尚欠火候。

  其中黄色的旗幡名叫地灵幡,两位长老却告诉他,此物可以拿出来单独用,具体怎么用需要他自己琢磨。

  琢磨了隐娥纱之后,何考就把地灵幡掏了出来,还真的找到了一些决窍。具体的祭炼方法,其实就是以神识延伸,将它当成自身的一部分,然后体会其“功能”。

  何考发现,通过锁灵幡的激发,神识能延伸得更远、感应到的东西更多,比如地脉走向与地气灵枢它们就像山川河流的经络与腧穴。

首节上一节117/2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