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3节

第60章 高考!

  2004年6月7日,属于张潮的第二次高考,开始了!

  从去年开始,高考就从7月挪到了6月,对福海这样地处南方沿海、难耐夏日苦热的省份来说,是种福音。

  早上8点多点,张潮就和父母一起到了考场门口,长福一中。

  同在这个考场的同学还有宋诗语、申明,兰婷则被分配去了二中考场。

  在考场外,张潮简单地把早上语文考试的要点和几个同学又说了一遍,专门提醒了要注意问答题的格式。

  至于今天的作文题,张潮不是不想帮,而是实在没想起来……

  8点30分,进场铃响了,保安拉开了大门,所有人汇聚成潮,涌进了考场,随即又分化成不同的支流,进入各自的考室。

  点名、核对准考证、发考卷答题卡……一切流程如故。

  张潮平复了一下情绪,冷静地先翻到作文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要求:1.题目自拟 2.不得抄袭……】

  看到题目,回忆这才像潮水一样涌进心头。自己当初应该是选择了写史蒂芬霍金,原因很简单:对于2004年的高中生来说,霍金相对其他人物陌生感一些,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他身残志坚,却对《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知之甚少。而张潮当年恰恰看过这两本书,写起来自然更有优势。

  “要是考史蒂芬金就更好了……”

  不过这次他并不想走以前的老路。

  9点整,开考铃声打响。张潮先去把默写做了,6句分别出自《将进酒》《阿房宫赋》和《朱子治家格言》。看到这里,张潮心中大定,前两篇一直在必背篇目里,20年后的自己都滚瓜烂熟;《朱子治家格言》早移出了课本,但这次也被他重点复习到了。

  只要搞定默写,剩下的题目就是一马平川了。他已经想好了,这次虽然能凭作品进“作家班”,但也要在语文这一科上考出一个让人闭嘴的分数。

  前面的题目很快就被他扫荡完了,只剩下作文。张潮抬头看看时间,才过去了1小时5分钟。

  他深吸一口气,在答题卡的作文面第一行正中间,写下了标题:

  《为失败者的鲁迅》

  是的,这次他要写的是大先生,而这次考试可能最多人选择的就是他。

  大先生是张潮研读最多的作家,也是曾给予困境中的他最多力量的作家。无数个疲惫而孤独的夜晚,是大先生的小说和邓丽君的歌曲,让他有了面对生活的希望。

  但这一次,张潮不想去写一个笼罩在光环里的他,也不想去写一个作为战士的他,甚至幽默的他、深情的他、富有生活情趣的他,张潮都不想写。

  张潮想写的是一个作为失败者的大先生

  【……大先生在他生命的终点,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落下了人生的帷幕他参与的辛亥事业“半途而废”,他的公务员生涯以欠薪结束,他的精力被极大消耗在无关创作的事务上,他的文学道路几乎可以说无人继承,他的文坛盟主身份摇摇欲坠,他眼前的敌人没有被打倒,他身后有所谓的“朋友”在捅刀子。

  ……

  某种意义上说,大先生在 1926年以后的人生充满了失败。

  但是新时代来临以后,他又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归来,裹挟着巨大的光环。但是这不是大先生的胜利,也不是某种政治算计或者策略的胜利,而是民族文化整体新生和发展的象征。

  无论是“走上神坛”还是被“赶下神坛”,无论是“战士鲁迅”还是“非战士鲁迅”,都不能改变大先生已经成为国家甚至民族文化底色的一部分的事实。

  研究大先生,就是解剖自己。】

  写完最后一个字,张潮长舒一口气,抬头看看时间,还不到11点,还有半个多小时考试才结束。不禁感慨年轻就是好,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写字速度都更快。

  2024年的自己虽然经验更丰富,但是做题速度却不能这么快。

  张潮又检查了一遍试卷,重点看了看准考证号和选择题有没有涂错,然后就开始闭目养神。

  11点30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等监考老师收完、清点好试卷,考生们才离开了考场。

  见到父母,张潮轻松地比了个“OK”的手势,让他们放下心来。

  中午吃了一顿清淡却丰盛的大餐后,张潮去美美睡了一个午觉反正下午考的是数学。

  不过有赖于这小半年基本都呆在课堂上,磨耳朵也磨熟了一些基础题,勉强做出了几道不太确定对错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剩下的就只能是空白了。

  张潮放下笔,呆呆望着窗外的白云,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考试结束。

  第二天早上的英语,基本重复了数学的流程。不过同样得益于课堂上磨了磨耳朵,记住一些单词和语法,张潮觉得这次怎么也能比一模二模稍微强点。

  重点是下午的文综,300分的大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这半年有限的复习时间里,除了语文的背诵篇目,张潮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综上,二模甚至考到了230分。现在又多复习了两个月,张潮确定自己文综功力已经基本恢复。

  要是单论问答题的表述,张潮觉得现在的自己比上一世还更加凝练、扼要、准确。不过文综的难就难在于本身已经很庞杂的史、地、政知识,还要进行学科交叉,有些题目的难度确实溢出了,而且问答题主观性强。

  所以老高考(3+X,即语数英+文/理综)时代,大部分省份的文综历史最高分,也不过在280分左右。

  做文综题,最重要的就是别钻牛角尖,要学会“放过”一些小枝节,避免答题时间不够,有大题留空白。

  下午5点30,文综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了。

  张潮似乎听到空气中有一种低沉的声音在躁动、在酝酿。考生们虽然还站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清点完毕,但灵魂已经迫不及待冲出门去。

  窗外的阳光仍然灿烂,天空依然湛蓝,初夏的空气潮湿而黏稠,蝉群嘶鸣,绿叶翻动。

  张潮的高中生涯,又一次结束了。

第61章 我来做你的班主任好不好?

  天苍如墨,夜凉如水。

  张潮和父母坐在小院里乘凉,吃着西瓜、摇着蒲扇,闲聊未来。

  “你有什么打算?”

  “打算吗?明天去报个驾校,先把驾照考了。”

  “……你这个死孩子!我是说大学,你想报哪个?”

  “唉哟,我这次也就400来分,你们说能报哪个?报个大专得了。”

  “……老张,竹条呢?”

  “好嘛,大概就是燕大咯。我好歹见过燕大的老师。”

  “那他们这个录取,是怎么一个章程?”

  “……我也不知道。后天报志愿的时候我问问看。”

  2004年的高考录取,还是估分后的“盲报”,所以有时候戏剧性十足。高分滑档和低分捡漏都是常见的。

  “你说那些大学应该靠谱吧……”

  “……应该吧……”

  第二天,张潮收到了一份杂志,是《青年文学》6月号上半月刊的样刊,《你的名字》作为封面作品,被加上了“编者按”进行了强推。

  杂志特地为作品设计了一幅封面图,正是小说结尾,龙与汐在长长的台阶上擦肩而过,又回首相望的那一幕。

  【所以,我转身,几乎是同样的速度,她也看着我……她长长的头发,被如夕阳一般颜色的发结所裹挟……

  终于相遇了……

  接着我们,同时张口。

  如打着节拍倒数的孩子们一样,我们的声音整齐划一。】

  也不知道《青年文学》哪儿找的画师,倒是颇有些岛国风格,只是不像新海城的动画,比较接近《I'S》的桂正和,女主人公画得更饱满了些。

  这时候家里电话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兰婷。

  “我和诗语今天去市区买手机,你去不去?”

  “好!走!”

  二十分钟后,三人就在长福的汽车站汇合了。宋诗语今天穿着一身淑女风的连衣裙,露着两条长长白白的胳膊,更显得身材的修长、纤细。兰婷则是利落的短袖、牛仔裤,头发依旧是高马尾,可爱又活泼。

  张潮打趣道:“和你们俩走一起,我成土包子了。”

  兰婷也笑道:“封你做我们的大护法还不满意?”

  三人说说笑笑,买票上了大巴,一个小时就到了福海市区,又换乘了公交,到了市区最有名的“太平洋数码城”。

  数码城门口照例是大喇叭放着当年的金曲:

  “我爱你

  爱着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

  张潮先陪着兰婷与宋诗语在一楼的品牌专卖店里挑选手机。

  兰婷挑选了一台诺基亚7610,机身棱角像一片叶子,用红、银两色勾勒边框,屏幕大至2.1寸,塞班7.0系统,64MB存储,能放MP3,还有100万像素的摄像头。讨价还价后,4000元拿下,还送了一条耳机。

  宋诗语则花3000多元买了一部索爱的K700。JAVA系统,屏幕同样不小,足有1.8寸,分辨率也高达176×220,还有41MB的内存。就是摄像头像素低了些,只有30万,但是却配备了一个闪光灯,而且背面造型就像一部数码相机。

  两人挑完以后,问张潮看上哪款了,张潮却不在一楼的大品牌店里挑选,而是直接带她们去了二楼的水货店。

  张潮挑了一家老板看着还比较顺眼的进去,露出垃圾佬的本色,直接问:“奔迈的Treo 600,还有黑莓的8700有没有?”

  本来看是三个半大孩子,以为只是好奇看看的老板,顿时从无精打采中振奋起来,答道:“Treo 600有,但黑莓哪有8700?现在最新款是7730。”

  张潮让老板拿出来看看。

  Treo 600和黑莓7730都属于商务机的范畴,能简单处理一些文档,而且全键盘。张潮工作以后自己花工资买的第一部手机,就是黑莓的8700。

  现在这两部手机在国内都没有上市,但是水货市场上还是非常活跃的。虽然多普达的商务机比如D600屏幕更大、而且能用笔触控,但是 Windows Mobie系统当年给他的印象实在不行,也就不考虑了。

  老板一看张潮是个懂行的,也不矫情了,从柜台底下摸出两台用气泡膜塑料袋包好的手机,摆在张潮面前。

  张潮比较看了一下,黑莓7730屏幕大,有3.0寸,而且没有突出的天线设计。Treo 600那根大天线现在看着太膈应了。

  张潮问道:“7730不是翻新的吧?”

  老板立刻叫屈道:“天可怜见,都是‘14天机’,从外到内,全是原装,要换了你一颗螺丝,你把我店砸了。”

  张潮知道他没有说谎。黑莓手机被当成电子垃圾大量进入国内进行重新组装,主要是2006年以后了,之前一直比较小众,还是走水货渠道进来的。

  最后老板叫价3200,张潮还价到2600拿下了。老板含着眼泪、咬着牙齿,勉强答应了。

  走出店铺,张潮才发现兰婷、宋诗语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

  兰婷问道:“你怎么买个这么大、这么丑的手机?”

  张潮看看手里尺寸上“小巧精致”的黑莓7730,无言以对。

  宋诗语问道:“不是品牌的,坏了你去哪里保修啊?”

  张潮看着手里方方正正可以当飞砖甩出去的黑莓7730,同样无言以对。

  接着张潮又花了2万多,去买了一台东芝R100笔记本,和兰婷借他的那台几乎一样轻薄,不过击键的深度更深,因此打字的手感更好。

  只是兰婷有些失落。

  最后三人一起去办了手机卡,准备暑假先用上两个月,以后到外地上大学了,再换卡。

  数码城的大音箱依然在嘶吼:

  “我们的爱

首节上一节33/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