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那天,正是周六,下午下课以后,小组的同学们在小教室里复盘了一下考试内容,基本都信心满满。
兰婷笑着道:“你的‘基地’保住了。”
众人笑谈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宿舍换衣服,准备回家了。
兰婷故意落在最后,和张潮走在一起,待大家都走远后,才低声问道:“你……今晚有别的事吗?”
张潮笑着答道:“有一个约稿要写……不过一时半会的不着急。剩下就没别的事了。”
兰婷眼睛一亮,又问道:“那你晚上出来陪我逛逛呗。我还有些问题想问你。”
张潮爽快地答应了,道:“好。什么时候,哪里见面?”
“还是小公园那里吧,七点半,可以吗?”
“好!不见不散。”
“不见不散。”
张潮回家以后,吃过晚饭,就和爸妈说要去找同学。出门前,张潮母亲多嘴问了一句:“是陈欢吧?都快高考了,你们都多读点书,少打点球。”
“不是他。是兰婷。上次来过咱们家,长头发那个。”张潮回了一句,蹬上鞋子就走了。
“诶?诶!……你倒是把头发梳一下……换身衣服……”张潮母亲刚反应过来,却怎么也喊不住儿子了。张潮早就消失在小巷口。
从家里到小公园,张潮也不过走了十分钟。还没过马路,远远就看见兰婷在小公园的大榕树下张望着,望见张潮,就急忙朝他招手。
明显可以看出来,兰婷是特意打扮过了一身可爱的蓝白色公主裙,长长的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将圆润小巧的脸型、高而饱满的额头和亮亮的大眼睛这些突出的优点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显得俏丽、活泼又不失精致。
张潮道:“我来晚了。”
兰婷甜甜地一笑:“我也刚到。我们就在这儿走走吧。”
于是两人就在小公园里静静地走着,兰婷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张潮说着话。
“有没有想过高考以后去哪里?”
“大概,大概是去燕京吧。我这次去了燕大,觉得氛围挺好的。”
“可是……”
“可是,我的成绩太差是吗?哈哈,这么熟啦,你直接说就好。”
“好吧……那你想进燕大?”
“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去旁听蹭课。”
“那能行吗?”
“燕大从蔡元培当校长时开始,就有旁听的传统。那时候大学学费昂贵,招生名额又有限,许多贫寒子弟只能望而兴叹。蔡元培校长就默许外人‘偷听’,说的好听点,就是‘旁听’。”
“偷听生可太难听了,还是旁听生吧。你肯定会是燕大历史上最厉害的旁听生。”
“……你要知道都有谁旁听过,就不这么说了。”
“?”
“沈从文、冯雪峰、金克木、李苦禅……”
“……好吧。不过你也不会差。”
“你对我就这么有信心?”
“那肯定的。”
“对了,你不是说要问我问题吗?什么问题?”
“嗯……嗯……我忽然又不想问啦。对了,《少年如你》我看完了。书,下次还你。”
张潮前几天把花城社寄给他的样书,借给兰婷看了。
张潮笑道:“没事,你留着吧。好看吗?”
兰婷问道:“好看,好几次都把我看哭了。可怎么说呢……程念和晓北,你为什么不让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呢?”
张潮写《少年如你》,其中与上一世电影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并没有按照原有的结局,让程念与晓北终成眷属。
张潮耐心地给兰婷解答道:“程念与晓北,在历经了种种以后,彼此之间的羁绊,已是堪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无需再用爱情去定义……”
兰婷听完以后,幽幽地道:“这些我都懂。可是还是意难平。还有你那篇《少年的巴比伦》,陆小路和蓝白,最后也失散了。”
张潮笑道:“也许遗憾才是青春的底色吧。”
兰婷抬起头看着张潮,问道:“你为什么就不能写一个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呢?是怕这样写,太俗了吗?”
张潮哈哈笑道:“俗不俗,看谁写!我写,就肯定不俗。”
兰婷道:“那你写一个!”
张潮道:“好!写就写!”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张潮看着眼前的少女,心里满是温暖又略带伤感的情愫。
兰婷在听完张潮说出“一言为定”以后,忽然一扫之前的低沉,又活泼起来,向前蹦了两步,转过头笑着问张潮:“那你想写什么?看你这么有自信,应该已经想好了?”
张潮沉吟了一下道:“我想写的故事,和之前的都不太一样。”
“哦?”兰婷的兴趣更大。
张潮接着道:“这次去燕京,虽然只呆了两天,但是给了我不少灵感。我在想,如果写一个生活在燕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的男生,与万里之外、生活在小镇里的女生相爱的故事,会怎么样呢?”
“哈,那这样的故事可有大把,你可说过自己不会往俗套里写的哦。”
“如果这个男生和这个女生相识,是因为他们两个互相交换了灵魂,彼此用对方的身体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呢?”
“嗯?”
“如果两个人其实并不在同一个时空里,而是相隔了3年呢?”
“啊?!”
“如果两人彼此交换灵魂,是为了拯救一场巨大的灾难呢?”
兰婷彻底听迷糊了,她还是不能理解张潮所说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似乎很复杂,但直觉告诉他,一定很好看。
兰婷问道:“是科幻小说吗?还是魔幻小说?”
张潮答道:“说哪种,都不太准确吧。用岛国最近几年刚推出一个小说术语来概括,可能比较准确轻小说。”
“轻小说?我好像没有看过。”
“等我写出来,你就知道了。”
“最后问一个问题,小说叫什么名字,你想好了吗?”
“想好了,就叫《你的名字》。”
第55章 气场两米二的郭小四
张潮重生后第一次主动向学校请了一个两天的“长假”,在4月1日晚上,独自一人搭飞机前往羊城,与花城社的工作人员汇合,一同参加由天河购书中心举办的“南国书香节”中“青春烟火”书展单元。
“南国书香节”是时隔十年的重新启动,天河购书中心又是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型书城,因此“青春烟火”书展的规格也非常高。
周五是媒体采访日和订货会,周六是名家讲座和公众开放日,周日则是签售日。
朱妍玲一见到张潮,就对他说道:“这次很多80后作家会来,小四也会过来,你不要紧张。”
张潮用一个烂梗回答道:“不用担心,我姓张,叫不紧张。”
朱妍玲看他现在还有心思开玩笑,也松了一口气。年轻作家最怕沉不住气,遇到压力特别容易应激反应,不是胡说八道,就是以言伤人。
韩涵就是典型例子。可以说他30岁以后受到的诸多非议,大部分是为了还他20岁时欠下的“嘴债”。
朱妍玲道:“羊城是我们花城社的主场,这次书展其实我们也有份参与组织。所以有一些便利。我和你说说这次的安排,到时候……”
周五早上的媒体采访日上,张潮携着《少年如你》正式亮相,宣布这部小说正式发行。
订货会上,张潮则出席了呗塔司曼与花城社签订8万册《少年如你》订购合同的仪式,这也是《少年如你》最大的单笔订单当然,实际的采购流程早已经完成,今天只是在媒体上造势而已。
然后张潮、花城社主编萧建国与呗塔司曼的中华区总裁温德华进行了一个有媒体在场的座谈会。
温德华非常年轻,不过35岁,刚从上一任总裁艾科那里接下蒸蒸日上的呗塔司曼中国区业务不到一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温德华盛赞了张潮的年轻有为和花城社的魄力,并且表示《少年如你》在未来两个季度都会出现在推荐书单的首页当中。
由于温德华不会中文,三人的沟通只能通过翻译进行,因此基本都是商业互吹,没有什么实际内容。
只有张潮看着豪华的背景板上,巨大、鲜亮的呗塔司曼标志,以及在背景板下满面春风的温德华,心中冒出一句话:“冢中枯骨尔!”
这当然不是他对温德华个人以及呗塔司曼有什么意见,而是温德华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年将是他职业生涯的顶点,2005年开始,呗塔司曼的业务就将一路下滑,最后不得不在2008年,关闭了国内书友会。
订货会结束以后,没什么事的张潮就开始四处乱转,本来想打听打听小四来了没有,结果很快听说因为他最近在司法上有点麻烦,所以不进行媒体采访,直接签售。
张潮不禁有些失望。不过路过一家展位的时候,很快被一个显得很精干、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拦下了,他递上一张名片,笑着道:“张潮同学,希望以后能和你合作。”
张潮一眼就看出这是铛铛网的李国清,不过还是接过名片,假模假式地看了一下。
2004年的铛铛网号称国内网络图书销售霸主但实际上它的销量,也仅仅与燕京的西单图书城这样一个大型书城相当。不过这就已经占了此时全国网络图书销量份额的40%,说是霸主确实不为过。
所以即使贵为总裁,现在的李国清也要亲临会场,在展位里为自家企业站台,抓住一切可能的发展机会。
现在正是铛铛网高速发展的时期,李国清意气风发,在今年1月份拒绝了亚马逊1.5亿美金的收购方案,甚至后来亚马逊提出“1到10亿美金都可谈”,也被他坚决拒绝了。
可见李国清的心气有多高。这也是这时国内互联网创业者普遍的心态特征。
寒暄过后,李国清只觉得这个小伙子贼眉鼠眼地尽往自己的腰上瞅,不禁有些奇怪,觉得是不是自己着装不得体,低头看看,衬衫下摆没有从西裤里跑出来啊。
张潮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在看您有没有别着公章……”
李国清笑道:“哪有人腰上别公章的,这不神经病么?张同学真会开玩笑。我和你介绍一下我们铛铛网的发展吧……”
张潮:“……”
周六,张潮参加的一个由沪上女作家王安亿主讲的论坛活动,主题是“后青春文学时代的突围”。论坛内容倒没有什么特别,不过王安亿说的另外一个信息却引起了张潮的兴趣。
今年她开始受聘于沪上的复大,在学校里教授现代文学和写作学课程,并且透露将来可能会开办一个“创意写作班”,有点类似于上世纪 80-90年代许多大学都办过的“作家班”。不过此类班在 90年代初期就因为各种原因,而陆续停办了。
张潮动了一点心思。
周日,是这次书展对张潮来说最重要的一天,那就是签售。书展官方这次颇有创意地引入了电影节明星走红毯的环节,让参与签售的作家们都从一条红毯上走进会场,并且在红毯后的大宣传板上留下自己的签字。
这次参与签售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除了很早放话“不签售”的韩涵以外,几乎所有有点名气的八零后作家都来了。
拿过新理念一等奖的蒋锋,带着他的新书《维以不永伤》来了。
同样获过一等奖,后来在某直男论坛上被戏称为“涨工资”的张佳伟,带着他的第一部长篇《倾城》来了。
被称为“少年王小波”的胡剑,带着他再版的畅销书《愤青时代》来了。
还有李傻傻、小饭、蒋方舟、春树、刘嘉俊……
不过由于这时候的年轻作家们普遍都还没有镜头意识,也缺乏形象设计,同时不够重视这个环节,所以穿的衣服都过于家常和休闲,不太上镜。
朱妍玲本来想让张潮穿校服的,彰显他“校园作家”的身份,让张潮黑着脸拒绝了,最后穿了一身休闲西服去了,虽然没打领带,却几乎是全场最得体的着装了,引得记者一阵狂拍。
张潮其实也不太适应,所以匆匆在宣传板上签完字,就准备走进会场。这时候,他身后突然一片喧闹,远远就听到不少女生尖叫的声音,隐隐可以听到
“小四……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