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有一阵地方财政困难,靠拨款维持的作协快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甚至吸纳了几个附庸风雅的土老板。当时的标准就放得极低,在县级刊物上发表一个小豆腐块,就能加入。
这些小豆腐块,基本都是代笔的,能发表也是打了招呼的。
而张潮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刊物的级别上,都达到了加入市级作协最高的门槛。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名太快,除了一次作文比赛以外,没有和本地文坛形成任何交集。
文坛大概是各种行业中圈子文化最盛行、堡垒最顽固的一个。在九十年代文学开始没落以后,更是暮气沉沉。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传统观念认为,加入作协,才算是踏入文坛的标志。
例如王小波,在他去世前,虽然已经在《花城》上登载过小说、在报纸上开设了专栏,还出版过作品,当编剧也拿了一个外国电影节的最佳剧本,但仍然找不到所谓“文坛”的门往哪边开。
以至于他死后,还被媒体称为“文坛外的真正高手”。
更尴尬的是,即使在他名声大噪后,近二十年时间,除了极个别作家,如王,整个“文坛”对他的作品是避而不谈的。除了研究者,你几乎很难找到哪个与其同龄或者前辈的作家谈论他。
所以会场里反对张潮加入作协的声量很大,甚至压过了支持的声量。反对者当然不能明说“张潮再有名气关我屁事”,而是举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时评和杂评的文学性不够!”
“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是小说吗?”
“写通俗小说难登大雅之堂!”
“就要出版,那就是还没有出版,不能算数!”
“为人太张扬!”
……
作协主席长天冷冷看着下面七嘴八舌的福海文坛老将小兵们,心中的失望溢于言表。
上次请阿莱过来,就是为了作协的年轻一代有一个能得到未来文坛大佬欣赏,有机会打开现在低迷的局面。结果人家除了一个张潮,对谁都是不咸不淡的,显然是都没有看上。
可张潮他不是作协成员啊。
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长天用茶杯盖轻轻扣了一下杯沿,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望向这位主席。
长天开口道:“有谁能记起来,我们福海作协,上一次有成员在《花城》这个级别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是多久以前了?”
众人由安静,变成了沉默。
文学刊物的等级,并不是只看其行政级别或者历史长短,而是几代编辑和作者用一部部坚如磐石的作品,垒起来的。
以纯文学领域而论,《人民文学》因其 ZZ地位而独树一帜;然后就是《当代》《十月》《收获》《花城》这四大花旦;再然后才是《钟山》《燕京文学》等刊物。
现在的主席长天,就是依靠在这些文学“顶刊”上多次发表作品,才有了今天在福海文坛说一不二的地位。但是自从他过了创作的黄金期以后,福海文坛也就陷入了沉寂当中。
作为主席,他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长天叹了一口气,道:“上次阿莱临走的时候,特地和我说,张潮是个好苗子,不能让他'流落在外'。大家刚刚说了那么多反对意见,为什么都回避了他最近发表在《花城》上的那篇小说呢?是《花城》的级别太低,还是小说写得不好?
要是我们这些人也见不得年轻人好,见不得年轻人高明,那就是不能容人。咱们作协的门槛再高,但也要有底线。文联的雁鸣主席和我说了,张潮我们不要,他们就要了。”
一番话说得所有人都低头不语。
长天举起了手,接着开口道:“我认为,张潮完全有加入我们福海作协的资格。谁赞成?谁反对?”
又是一阵短暂沉默后,其他在座的理事们,终于陆陆续续地也都举了手。不用清点,也能看出过了半数。
长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候,福海作协一个年轻理事突然怯生生地说:“……好像,好像根据章程,加入作协,是要本人提出申请。呃……张潮他提出申请了吗?或者,跟您沟通过了吗?”
长天:“……呃,并没有……”
长天自己都忘了这茬了这些年作协进人一直都是打默契牌,也就是新晋的作家要先与作协的一些成员眉来眼去一阵,混进圈子;时机成熟后,就诚挚地表示自己想加入作协;等作协成员之间协调确认好了,最后才是填写申请表格。
还从来没有作家,不找关系,不打提前量,直接填表格申请的。
立刻就有不服气的理事在下面阴阳怪气:“哟,招呼都没打,码头也没拜。原来是我们求着他加入啊?”
会场上顿时嗡嗡声一片。大家当年都是这么一层层混进圈子的,凭啥张潮能例外?
由于这些年作协头上的光环还在,走传统写作路线的作家,全都等着纳头就拜上梁山。哪有张潮这种野路子,和谁都不认识,谁也和他都搭不上话。
所以长天光想着要吸纳张潮,从来没有想过张潮愿不愿意的问题长天当然觉得张潮愿意啦!
可规矩不能坏!但是长天自己这个年纪,显然不适合再与张潮“眉来眼去”了;而会场放眼望去,不是白发就是秃,让人心塞。
于是长天一指刚刚那个出声的年轻理事:“小孙,理事里面数你年轻,你去和张潮交个朋友,做好工作。务必让他主动提出加入作协!”
这是福海作协最后的矜持。
第53章 只有小孙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小孙叫孙振海,笔名海风,今年32岁。他从16岁起,就在家乡苍山县的县级刊物《苍山志》上发表诗歌、散文。不久后《苍山志》倒闭,他又屡屡在福海市的文学刊物《福海文艺》上发表作品。
后来《福海文艺》也因为入不敷出停刊了。孙振海没有气馁,再接再厉,在外省的《乌江》《巴山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了一些作品,虽然没有“顶刊”作品,但总体还算高产。
终于在25岁加入了福海作协,30岁成为作协最年轻的理事,并成功从苍山县第二小学,调入了福海市作协。
这是孙振海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
但现在孙振海只想缝上自己的嘴巴,原本是想提醒主席长天,从另一个方向阻止张潮加入作协,结果让张潮加入作协却变成了自己的任务。
不过作为主席长天曾经大力培养的年轻人,他也只好领命。
Round 1
周一。孙振海早早来到长福三中,却直到下午下课了,才在三中的小会议室里见到张潮。
“孙理事是吗?实在不好意思,周末我去了燕京,结果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班机晚点了。我今天一早才在福海落地。实在太困,补了个觉才过来。”张潮的道歉十分有诚意。
孙振海好奇地问了一句道:“你去燕京干嘛?”
张潮咧嘴一笑,道:“录一个节目,叫‘将将三人行’,不知道您看过没有。”
“……”孙振海赶紧转移话题,“作协这次派我来,是想让我了解一下你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让你了解了解我们作协。”
“了解?了解了以后呢呢?”张潮瞪大了眼睛,一脸天真无邪地看着孙振海。
“……”孙振海心想你好歹也是写小说,这么明显的潜台词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孙振海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我们作协呢,一向很注重对福海本地作家的培养和保护。比如我,”说到这里他微微挺了挺胸:“原来只是一个小学老师,因为发表了几篇文章,长天主席就把我调到作协里面工作……”
张潮还是不吭声。孙振海心想高三生不懂编制,很正常,咱们换个话题!
“……一般来说,年轻作家想要发表作品,都不容易,我们作协能帮助协调……”孙振海话还没有说完,办公室周主任过来叫张潮,说有个电话要他接一下,孙振海只好打住。
张潮一个电话就接了十分钟,回到小会议室以后,马上向孙振海道歉道:“实在不好意思,刚刚是《青年文学》的李世栋主编找我约稿,我也是第一次和他沟通,所以说久了一点。
刚刚您说到哪儿了?作协能帮年轻作家干什么来着?”
KO!
孙振海:再见!
Round 2
周三。这次孙振海选择不在小会议室了,而是在“高三突击提分小组”的小教室里。
“张潮同学,我觉得你对我们的作协了解还不够深。”孙振海回去之后痛定思痛,觉得张潮既然现在发表作品不成问题,那他最想要的是什么?孙振海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突然发现少年时写作,最大的动力竟然是……
孙振海拿出一个相册,一页页翻着,对张潮介绍道:“你看,这是我们作协去福海纺织厂采风,纺织厂的职工文艺团给我们表演节目,都是年轻女工,平均年龄才20出头……”
“这是我们前年和隔壁市作协一起搞的青年作家座谈会,你看,这是他们那边最小的少女作家,当时也才19岁,长得多漂亮……”
“这是我们去……”
“我们作协的活动是很丰富的……我和我太太就是作协活动上认识的……”
照片都是孙振海精心挑选过的,每张里面都有一位他心目中属于高中生梦中情人的漂亮大姐姐。
这时候兰婷恰好推开小教室的门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宋诗语,孙振海眼前只觉得眼前一亮,如此明眸皓齿、顾盼生姿的少女竟然还是两个。
兰婷一看有陌生人,就道:“要不然我等会再来?”
只见刚刚还面无表情听孙振海介绍的张潮,突然眉目生动起来,笑着道:“别走别走。没关系,这位也不是外人,他是作协的孙理事你俩等着,我有东西给你们。”
张潮翻出一个包,又从包里拿出两样东西
“喏,这是给你的。燕京大学的专属明信片,一套十二张;还有这个,燕京大学百年校庆的纪念徽章。”张潮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兰婷。
兰婷又惊又喜,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
“诗语,这是给你的。郎朗的签名专辑,叫什么来着……《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周六晚上我看电视,新闻里说他周天早上会在燕京签售,我就去排队了。”
宋诗语也满脸惊喜地接过来。郎朗的这张专辑是2003年出的,她家里早就有,但是签名版无疑更有收藏价值。
这时候张潮才回过头,问道:“孙理事,刚刚您说什么来着?作协什么活动?”
KO!
孙振海:再见!
Round 3
周六。孙振海决定还是在小会议室里和张潮见面比较好,至少环境可控,不会有青春美少女来坏我道心。
“张潮同学,看新闻说你的长篇小说定了40万册的首印?”
“是啊。”
“40万册可不好卖呢。现在的书卖上几万册就算畅销了。”
“可不是嘛,我当时也是冲动……卖不够的话,我一分钱也拿不到。”
孙振海微微一笑,心想终于上钩了,连忙打起精神道:“我们作协有将近一千个会员,很多会员都很有人脉和名气。到时候,只要我们作协登高一呼……”
这时候周主任推门进来了,还指挥着几个保安,抬进来几个纸箱子。打开纸箱,里面都是码放整齐、崭新的书,书脊上赫然是《少年如你》四个大字。
“这是……?”孙振海问道。
张潮拿出一本,翻到扉页,一边龙飞凤舞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一边抱怨道:“《花城》社那边搞的噱头,说预售阶段,每卖出去1000本,就随机送1本作者签名版。结果就运来整整1000本,说是突击印好、加急空运过来的。
1000本啊!手都要签断了!一年级被罚抄名字都没写过这么多遍!”
孙振海正在心算:1000乘以1000,等于多少来着?1个 0,2个 0,3个 0……
张潮抬头问道:“孙理事,您继续。刚刚您说作协登高一呼,然后怎么样来着?”
KO!
The Final Round,Game Over!
孙振海:再……再也不见!
孙振海离开以后,张潮也算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装傻了。
他现在实在对加入福海作协,那是丁点兴趣也没有。
第54章 结局圆满的青春爱情故事
转眼快到3月底,张潮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毫无疑问就是签售……(划掉)参加全市高三二模。
这也是检验张潮带领的“高三语文突击提分小组”的时候。
这段时间,无论写作任务有多重,张潮都没有耽误过小组的课。这是他能继续使用小教室的理由虽然他很怀疑哪怕同学们没提分,校长也会继续让他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