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沉思了一会儿,道:“马悦然院士这么一说,把事情复杂化了。”
“哦,怎么讲?”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
张潮简单把刚刚看到的文字稿复述了一遍,并且补充道:“这个讲话的针对性太强了,我刚刚看到燕大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喊着要揪出‘文坛内奸’了……
虽然那些超过文学批评边界的言论我也讨厌,但是……”
王蒙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明白了张潮为什么欲言又止,索性帮他补充道:“但是用这种方式把他们‘揪出来’,同样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边界,是吗?”
张潮点点头,顺着王蒙这句话往下道:“其实我知道这些人是谁,甚至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一片沉默,在座的都是人精,都是见识过文学圈、舆论界的许多怪现状的,张潮和王蒙这一唱一和下,哪里还不知道这股风从哪里来。
刘恒和张潮关系不错,脾气也大,用保温杯一磕桌面,发出“咚”的一声响,吓了大家一跳,只听他道:“要越界也是这些人先越界。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次你要去日本展现中国文学的形象,就得先把泼在你身上的脏水擦干净了。
这些人真是什么钱都敢赚,这回让群众收拾收拾他们!”
张潮:“……”心里忍不住翻了白眼。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有这么咒人的吗?
但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道:“这次泼脏水的这些人都是无名小卒……”
刘恒纳闷了,问道:“无名小卒不好吗?这优势在你啊!”
张潮:“……”刘老师,你不会说话就少说点!还有最近那个经典电影少看点……
不过他还是只能耐心地解释道:“马悦然这么一说,同学们这么一‘揪’,我就没办法放长线、钓大鱼了啊,可惜,可惜!”
众人:“……”大家都在同仇敌忾,你琢磨的是怎么钓大鱼?
不过没一会儿,也都琢磨过来了,就连刘恒都猛拍了一下大腿道:“还真是!”
这件事复杂就复杂在,他们可以扣屎盆子,但是在现在的舆论环境下,同学们“揪出来”的行为,反而会让张潮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因为时过境迁,张潮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儿了,无论他承不承认,他都是文坛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一方诸侯”。
而这一次批评他的人无论是某某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还是某某地方作协的老作家,加起来与他都不在一个量级。
张潮过往在舆论战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一直都是相对弱势的那一方,他的反击往往被认为是无可奈何的正当防卫只是有时候防卫太过当了点,不小心就把对手舆论超度了而已。
就像这一次他拒绝马悦然,人们在态度上认同他的更多一些,除了他在CCTV访谈中的出色表现以外,内在的情感逻辑仍然是他和马悦然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
一个刚刚崛起几年的中国青年作家,一个“积威”20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大家下意识肯定认为前者的话语权大大弱于后者。
尤其在国内媒体持续几周的炒作之下,会面邀请如同马悦然所说,成为了“宫廷觐见”,舆论就更认可两者的等级差异。
张潮的拒绝,就不再是一个没礼貌的年轻人,拒绝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是一位勇敢的青年,反抗强权的收服。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对张潮的批评远还没有形成“墙倒众人推”之势,连重要点的报纸都没有转载,仅在一些销量低迷的地方报刊上打转。
而站在张潮这边的大学生和网友们,现在就要冲过去把人老底都掀了,还直接扣上了“文坛内奸”的帽子,实际上并不能让张潮真正赢得舆论上的优势。
反而会让人觉得张潮站得高了、人也飘了,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还动辄就发动粉丝四处出征。
2007年的舆论环境,就是这么怪你越强,就越得忍着;忍不住反击了,那是你没修养。
所以张潮虽然在
省得东拍一只苍蝇,西捏一只跳蚤,没完没了。
结果马悦然这老头在燕大演讲一激动,他自己倒是脱身了,却把烂摊子留给了张潮不过估计这也是马悦然事先想不到的。
张潮最后只能叹口气道:“这事只能我自己来平大家还是说回正题吧。我觉得行程没什么问题了,饭教授那边应该也可以接受。
整个行程15天,不短不长,东京、京都、大阪……”
高洪波问道:“北海道不去吗?我看最早日本发过来的行程里有这一项,后来怎么划掉了?莫言他们前年去了一趟,说是很不错,莫言不是还出了本书叫啥来着?”
陈建功在一旁道:“《北海道的人》。”
高洪波道:“对对,《北海道的人》北海道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域,川端康成的《雪国》就是写北海道的。
他那个开头棒极了‘穿过长长的界限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张潮打了个寒颤,连忙道:“北海道最美的时候是冬天雪国嘛。10月上旬都还没有开始下雪,去了也看不到‘夜的底色变成银白’的景象。
所以还是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再去。”
高洪波惋惜地“啧”了一声,道:“这样啊……还真是可惜,好吧。”
张潮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莫言的《北海道的人》后来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争议他可一清二楚,他特意让饭容取消北海道的行程,就是不想两者之间发生任何联想。
张潮心里最清楚不过,文化人写的文字里,就数游记最敷衍、最不可信,要么和郭德纲早年相声里的主流相声演员一样,到哪儿演出都要唱一句:“xx啊xx啊我滴故乡。”
要么和于秋雨老师似的,到哪儿都能说一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深刻大道理出来。
至于莫言属于哪一种,显而易见。只不过他本人估计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一个发言和这本散文集联系起来以后,竟然迸发出了如此独特的戏剧效果。
也算是某种由时间凝练而成的行为艺术标本了。
张潮可不想当标本。
这时邹光明道:“还有一件事,你确认韩涵、小四他们两人会来吗?他们俩可出了名的不合群,尤其是韩涵……”邹光明想到那个黑瘦的年轻人的张狂,不禁摇了摇头。
要说张潮之前,谁是文坛的“麻烦制造机”,韩涵当仁不让。不过随着张潮的崛起,这两人的星光都黯淡了很多,没有那么扎眼了。
张潮自信地点点头,对众人道:“我一个多月前就和他们沟通过了,他们两个都同意参加这次的访日代表团,只是在时间上可能不会和其他人同步。
韩涵现在正在赛车季当中,中间大概能抽五天时间去一趟东京,刚好参加在涩谷的那场讨论会。小四现在开公司,也挺忙的,不过也答应至少参加两到三个行程。”
邹光明道:“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带上他们两个?其他人,加上你,就足够有代表性了吧。”说罢其他人也好奇地看着张潮。
张潮笑问道:“那如果这个时代没有我,同样有这么一个团,却少了他们两个,会有代表性吗,还是「代表团」吗?”
大家闻言都沉默了,张潮这个理由实在……太有说服力了。
张潮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对众人道:“好了,我回去了,还要接着灭火啊……头疼……”
第348章 诺贝尔奖得主?插标卖首尔!
离开作协以后,张潮并没有立刻着手去“灭火”,而是开着车一溜烟去了国贸的「俏江南」,今天晚上他在这里佳人有约,还是两个!
到了餐厅以后,张潮报上名字,被服务员一路引到了早就定好的包厢。两位女士早已经就坐,张潮也不客气,打了个招呼就坐到她们的对面。
看着眼前两人,一个笑靥如花、一个矜持温婉,张潮心中也颇为感慨,开口就道:“几年没同时看到你俩了,啧,诗语你怎么还是比兰婷高一个头?”
兰婷的笑脸立马就变成茄子,好容易才忍住拿起眼前的勺子伸过去敲一下张潮脑袋的冲动,气嘟嘟地道:“不会说话就少说点!
还有,明明是你请客吃饭,怎么还迟到了?”
张潮笑着解释道:“下午去作协和老头们说了一堆事儿,别提了多糟心了。”
兰婷闻言叹了一声道:“这机会好多人求都求不来,你却嫌糟心……”
张潮道:“其实挺没意思的,全是老烟枪,一屋子的烟味儿。茶叶也不好,一喝就是放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陈茶,喝一口茶倒要啐好几口茶叶沫子。
你要是想去,下次我带着你,你不许半路跑了。”
兰婷嫌弃道:“听你这么一说,还真不想去了……诶,你什么时候去日本?”
张潮盘算了一下,才道:“我国庆回趟家,然后直接出厦门飞日本,呆到月底回国诶,你们要不要我带什么回来?”
这年头日本的小电器、数码、药妆在国内很是吃香,亲戚朋友有去日本的多多少少要帮人带一些。
兰婷爽快道:“哪敢劳您大驾,你去日本可是有正事要办不过要是有村上春树或者大江健三郎的签名书,我倒是真想要!”
张潮笑道:“村上好像都不在日本住吧?大江健三郎……好吧,我尽力。”
宋诗语则摇摇头道:“我没有特别想要的……”
兰婷道:“你别听她的。她这两年可喜欢ZARD了,你要是看见有ZARD的纪念品,可以给她带一件。”
说到这里,宋诗语的眼神忽然黯淡下去,幽幽道:“是啊,现在只能买纪念品了……坂井泉水几个月前刚刚走。”
张潮吓了一跳,问道:“坂井泉水?唱《灌篮高手》片尾曲那个坂井泉水?”
宋诗语点点头道:“是啊,《My Friend》。她在医院跌倒摔到了头,就这么走了。”
这一下说的张潮也心有戚戚了,毕竟《灌篮高手》是他少年时最爱看的动画片了,无论是木暮公延那颗在空中停留了一整集的三分球,还是永远是个遗憾的全国大赛,都是已经写进了自己的青春里。
没想到片尾曲的主唱这么毫无征兆地就走了,颇让人生出人生无常的感慨了。
不过好在这时候服务员上了第一道菜,气氛并没有凝重太久。张潮举起眼前的杯子,对二人道:“今天是兰婷同学到「潮汐文化」实习的第一天,祝你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宋诗语捂嘴一笑,兰婷则直接吐槽道:“真俗气!”脸上却满是笑容。
两人也把杯子举了起来,三只杯子在空中一碰,叮叮作响,却不是梦碎的声音。
兰婷和宋诗语今年都是大四,这学期正是找实习单位的时候。
宋诗语按部就班,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听从央音分配去了燕京交响乐团,对于她的专业来说,应该是上上之选了;
兰婷则有自己的打算,拒绝了学校和家里的安排,直接给「潮汐文化」递了简历和实习申请,连张潮也没告诉。
「潮汐文化」的HR并不知道她和张潮的关系,看完她的简历就拍板录用了。张潮则是直到马伯慵把《中国杀马特田野笔记》的作者来公司实习当新鲜事在QQ上告诉他才知道。
现在的「潮汐文化」与当年不同了,是炙手可热的文化创意品牌,不少高校的大四学生希望能进入「潮汐文化」实习,燕大、燕师大两个张潮的“母校”,今年的毕业季都邀请「潮汐文化」去摆摊了。
兰婷投递的岗位是实习编辑,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她能在上千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履历漂亮以外,关键就在于她是作品被《青春派非虚构》创刊号预定的作者。
就这样,兰婷也来到了燕京。
虽然她没有主动告诉张潮这件事,但张潮肯定不能装没看见,干脆拉上宋诗语一起给兰婷接风洗尘。
「俏江南」主要还是个川菜馆子,毛血旺、辣子鸡、椒麻鸡一道道被端上来,不一会儿桌面上就热闹非凡,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兰婷吃得满嘴红,直呼“受不了”,隔一会儿就要喝一口冰阔乐解辣,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你一个福建人,怎么挑了家这么辣的?”
张潮嘲笑道:“你看看人家诗语,吃多辣都面不改色。区区一点辣椒就受不了,办公室可一堆爱吃辣的鬼,你一个实习生不合群怎么行。这也是实习的一部分!”
其实「俏江南」在国贸这个店是商务定位,为了照顾食客的口味已经减油、减辣了,还增加了不少贵价菜,只不过对于土生土长、又留在福海读大学的兰婷来说,冲击力还是强了点。
宋诗语吃辣没红脸,这时候倒被张潮说红了,连忙解释道:“我宿舍两个四川来的同学,经常带我们吃火锅,慢慢的也就适应了……
你实在吃不了可以用茶水涮一下。”
兰婷夹起一块毛肚,“哧溜”一下吃了下去,又喝了一口冰阔乐,才道:“辣是辣,香也是真香,涮一下辣度没降多少,香气全没了,还不如不涮。”
宋诗语这才不劝兰婷。她环视了一下包厢的环境,对张潮道:“其实不用找这么贵的地方,燕京有不少小馆子川菜也做得挺好吃的。”
兰婷一边给嘴巴扇风,一边道:“不用心疼他,他可是首富!”
张潮笑道:“不是贵和便宜的事,这家店很有意思,所以特地选了这里,说不定以后能成为谈资呢!”
兰婷眼睛滴溜溜一转,问道:“你说的是这家餐厅老板的儿子,老上娱乐版那个?不是号称‘京城四少’吗?”
张潮点点头道:“是啊……你还挺八卦,‘京城四少’都知道。”
兰婷道:“随便看看新闻就知道哇。你不就是‘四少’之一?张大少!”
张潮脑子“嗡”一下就懵了,连忙问道:“啥?我是‘四少’?”这个消息真有点威力,张潮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兰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继续道:“对啊,你不知道?最近不少论坛里就有人这么说呢。‘京城四少’住在燕京,80后,年轻,有钱,开豪车,泡女明星……”
张潮:“……”怎么感觉自己入选很合理的样子……
兰婷看他面色铁青,连忙开解道:“当然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说法毕竟你和他们不一样。另外三个都是富二代,自己有没有本事还不知道。
你是全凭自己嘛!而且你是作家,他们都是公子哥儿,档次也有差距。所以大家都是在论坛上随口开开玩笑,你也别当真。”
张潮心想这个玩笑开不得,连忙道:“对对对,就是这样!兰婷,这样,我给你安排个重要工作!”